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的危害、应急措施.doc_第1页
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的危害、应急措施.doc_第2页
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的危害、应急措施.doc_第3页
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的危害、应急措施.doc_第4页
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的危害、应急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的危害及应急措施一、煤制氢装置有毒有害介质:硫酸、盐酸、硫化氢、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甲醇、氨气、氢气、氢氧化钠、次氯酸钠、含氰污水、煤粉。二、危害(一) 呼吸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困难,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引起呼吸系统 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氢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急性中毒: XZhHnmc, nNv1. 急性呼吸道炎刺激性毒物可引起鼻炎、喉炎、声门水肿、气管、支气管炎等,症状有流涕、喷嚏、咽痛、咯痰、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等。 Cv-:fu 4HR2. 化学性肺炎 肺脏发生炎症,比急性呼吸道炎更严重。患者有剧 咳嗽、 咳痰(有时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热等。 O.3 ?P!v %BSL3.化学性肺水肿 患者肺泡内和肺泡间充满液体, 多为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是最严重的呼吸 道病变,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皮肤、粘膜青紫(紫绀), 剧咳,带有大量粉红色沫痰,烦躁不安等。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铬及砷化合物, 可引起鼻粘膜糜烂、溃疡甚至发生鼻中隔穿孔。长期低浓度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粉尘,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重得可发生肺气肿。某些对呼吸道有致敏性的毒物,如甲苯 二异氰酸酯(TDI)、乙二胺等,可引起哮喘。 CW_qTCcFW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 组成。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 Etl bgc, ; EGG最小的浓度,可以闻到臭鸡蛋味道4 to 6ppm 容易味道臭鸡蛋味道10 ppm 开始感觉对眼睛的刺激27ppm 强烈的味道使人恶心,但不是难以容忍的100ppm 难以闻到气味,而且上述症状开始恶化200 - 300 ppm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在暴露一小时后症状开始恶化500 - 700 ppm 很快失去意识700 - 1000ppm. 立即失去意识,窒息.急性中毒征兆: 嗅觉麻痹,兴奋,眼睛刺激,咳嗽,头痛,喷嚏,恶心,呼吸困难,腹泻,肺水肿,头晕,脑部受损,胃不适,畏光.慢性中毒征兆: 眼睛受刺激,角膜炎,头痛,恶心,呼吸困难,失眠,厌食.眼睛受刺激,角膜炎,头痛,恶心,呼吸困难,失眠,厌食(三)H2S 重点区域: H2S气体主要来自两个单元,即变换和低温甲醇洗单元,变换单元的H2S最高浓度为0.69VOL,低温甲醇洗单元去硫回收酸性气中H2S最高浓度达到25.97VOL。硫回收酸性气经过一系列的工艺过程浓缩而成,H2S浓缩系统是高浓度H2S的主要来源. (四)在H2S泄漏情况下的措施:1.不要惊慌 2.立即停止工作 3.确保你工作区域的安全(设备停电等) 4.去紧急集合点集合5.操作人员穿戴空呼去现场按照应急程序反应6.如果人员昏迷,立即将他从污染区域转移到新鲜空气区域7.检查风向,提供人工呼吸,保持区域的通风8.眼睛和皮肤灼疼用大量清水冲洗9.立即要求其他医疗救治。(五)安全要求1.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2.硫化氢浓度低于50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50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用具。 3.在进入硫化氢区域中,应随身携带便携式H2S检测仪,当出现报警(10ppm)时,应立即撤离现场至安全地方。 4.进入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并按照“作业许可证制度”办理作业票后,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B. 氮气(一)氮气的特性:1.氮气广泛用于炼油和石化装置,用于各种用途,例如提供惰性气体环境,吹扫含有碳氢化合物的容器,对储罐氮封保护等,起着防火防爆的作用。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杀人时无任何预兆。因此,氮气以隐形杀手而出名,在世界各地的炼油厂已造成很多死亡事故。3.氮气是炼油厂和化工装置所发现的最危险的气体之一。(二). 不同氧含量下的影响程度:氧气(体积)影响与症状23.5最高“安全级别”(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高位报警通常为23)21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19.5最低“安全级别”(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低位报警通常为19)15-19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早期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12-14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10-12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8-10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体无法自由移动。6-8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4-6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当一个人进入缺氧的环境时,动脉血管中的氧会在57秒内降到很低。1012秒后开始失去知觉,如果在24分钟内呼吸不到氧,就会心力衰竭,继而死亡。 (三).氮气的使用和危险作用:1. 对设备进行惰性保护,防止产生可燃性气体。2.设备维修时吹扫设备内的碳氢化合物。3.开车前除去设备中的空气/氧气。4. 对储罐氮封,防止空气进入。5.焊接作业。6.设备“防腐”处理,防止生锈。7.可作为防火剂使用,排除空气。8. 化验室冷却,管线冷冻等。氮气有什么危险? 作为气体时:1. 置换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引起窒息。2.在使用爆炸性气体浓度检测仪或可燃气体检测器的地方,氮气的出现会使测量读数产生错误。3.象其它压缩气体一样,当储存在高压气瓶时,存在密闭受压的危险。作为液体时:1.冻伤2.产生极端低温(-196),引起霜冻,使设备裂开,轮胎爆裂。什么是窒息剂?能够产生窒息,导致死亡或失去知觉的化学品(气体或蒸汽)即是窒息剂。普通窒息剂例如氮气会置换空气中的氧气。特别是在封闭或密闭区域,窒息剂非常危险。化学窒息剂,例如CO,硫化氢等,会干扰身体吸氧或将氧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的能力。打开有氮气的容器时易发事故(举例)1. 在未配备呼吸设备的情况下对反应器中的碳氢化合物进行取样。2. 在未配备呼吸设备且无营救计划的情况下试图营救吸入氮气的人员3.在反应器外面实施各种工作,例如在靠近敞开人孔的地方,从外面清洗反应器内部。4.在催化剂卸载期间,人员在敞开的人孔附近安装盲板,并且未采取氮气和催化剂粉尘防范措施。5.容器顶部人孔在氮气吹扫时打开,使未受保护的工人暴露在缺氧的环境下。在正在氮气吹扫的管线上更换管件时必须小心1. 更换阀门2. 更换管节3. 8字盲板换向4. 安装或拆除整个盲板动火作业或进入受限空间之前,首先必须检查氧气的浓度,然后用便携式检测仪进行气体测试。(四)安全要求1.风险评估: JHA / JSA2.作业许可证 3. 隔离 (挂牌/上锁,盲断/封堵 等等)4.安全措施 (注意: 不要进入围护区域)5.当人员不再进入以及开口无人照看时,开口必须盖住,可行的话,装上防窜动的气封盖或栓接法兰.6对那些在含有惰性气体区域附近且没有佩戴呼吸器的人员,应有适当措施使他们处于安全区域。这些必须包括围护、警告标志、布告牌等!7.在通往充有惰性气体区域的所有通道上以及距离该区域一定距离的地方,应安放安全标志、绳、胶带或其它固定屏障,并确保空间无论在何种风向条件及开口状态下在屏障外的人员都不会受正在使用中的惰性气体的窒息影响.8使用便携式的检测仪,当氧气浓度在临界状态时将报警.通常,气体检测器的报警级别为19.5(低O2报警)和23.5(高O2报警)。 9.没有穿戴空气呼吸器不要进入罐区和沟槽进行氧气含量测试.10.如果氧含量超过 21%, 肯定什么方面出了错,比如氧气瓶泄漏.在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首先必须先对此情况进行调查. 11.假如大气中有缺氧的危险,那么持续通风是必须的!12.如果你发现有人躺在地上或通过储罐或管子的开口发现有人躺在里面,不省人事: 切勿擅自单独进入封闭空间施救。立刻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3120C.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特性:1.无色无臭气体2.有毒3.比空气轻4.可与氧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5.一氧化碳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液携氧能力明显降低,造成组织缺氧. (二)不同浓度下的影响程度:1.人的生理学反应急性中毒征兆: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昏迷甚至休克死亡慢性中毒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