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修改妇检调查.doc_第1页
再次修改妇检调查.doc_第2页
再次修改妇检调查.doc_第3页
再次修改妇检调查.doc_第4页
再次修改妇检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区2179名女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树霞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常见病的发病率及妇科普查的积极意义,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和妇科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矿区共2179名25至55岁(42.32岁8.06岁)年龄的女工作为妇科疾病普查对象,普查内容有:红外线乳腺扫描,妇科盆腔B超(其中716人是阴式B超),妇科双合诊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共5项内容,体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生殖道炎症是矿区妇女的主要疾病(生殖道炎症检出率60%);经阴道超声对于妇科疾病的检出率显署高于普通B(P0.01);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检出率显署高于单侧乳腺小叶增生(P0.01),轻度宫颈炎显署高于中度和重度宫颈炎(P0.01);矿区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78.71%);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的比例最高,为35.14%(P0.01),结论:生殖道炎症是影响妇女健康的的主要疾病;经阴道超声对于妇科疾病的检出率显署高于普通B;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显署高于单侧乳腺小叶增生;轻度宫颈炎显署高于中度和重度宫颈炎;矿区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妇科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可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晚期癌的患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健康体检是人们用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疾病的一种方式,此种方式对社会人群行定期健康体检使受检人员在没有主观症状的情况下发现身体的潜在疾病、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1。妇科疾病的普查作为妇女保健的一个重要部分,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采集 新庄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先后为淮南新庄孜矿区共2179名25至55岁(42.32岁8.06岁)年龄的女工,进行了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普查内容有:红外线乳腺扫描,妇科盆腔B超(其中716人是阴式B超),妇科双合诊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病理学检查共5项内容,体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12普查方法 121所用仪器和方法 :乳腺扫描用徐州市凯迪网络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KD6000型彩色红外乳腺诊断仪;B超为:GE:400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和东楚:XRI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阴超探头频率为7.5MHZ,阴道分泌物涂片白带镜检,宫颈管用木制小脚刮板轻刮宫颈管一周涂璃片后采用75%洒精固定后,送病理科用苏木精(紫)-伊红染色进行细胞学检查。1.2.2普查程序:全部为筛查 所有参加妇科普查的女工提前1周通知本人,说明体检内容和注意事项,在普查当日首先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单位、序号、病理片号、月经史、妇科疾病史、生育史、避孕方法和本人电话号码,在普查过程中各个普查部门在填写妇科普查表结果的同时,如有阳性体征当时告知体检者本人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宫颈刮片病理有问题的则打电话和本人进行沟通,建议治疗、宫颈TCT复查、阴道镜检查或宫颈活检,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最后将体检表交体检单位进行汇总后再次反馈给普查者本人,督促其进行治疗。1.2.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计数百分比方法,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以(xS)表示,以t检验结果计算P值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本次体检人数为2179人,其中子宫肌瘤检出率为11.01%(240);盆腔炎的检出率为24.19%(527);;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为6.98%(152);盆腔附件包块的检出率为6.20%(135);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为0.60%(13);乳腺小叶增生的检出率为18.82%(410);宫颈息肉检出率为为3.94%(81);宫颈肥大的检出率为为17.16%(353);阴道炎的检出率为5.10%(105);宫颈炎检出率为28.00%(576)。表1:2179名妇科普查中10种疾病或体征的检出率情况一览表(不包括病理结果)检查项目疾病例数占普查比例%盆腔B超子宫肌瘤2401101盆腔炎5272419盆腔积液152698盆腔附件包块135620乳腺红外线乳腺包块130.60 乳腺小叶增生 4101882妇科双合诊及阴道涂片检查 宫颈息肉(2057) 813.94 宫颈肥大(2057) 35317.16 阴道炎(2057) 1055.10宫颈炎(2057) 57628.0022在2179人的普查中做盆腔B超2156人,其中做普通盆腔B超人数为1440人,做阴式盆腔B超的的为716人。做普通盆腔B超,盆腔疾病的检出率为44.58,做阴工B超盆腔疾病的检出率出60.06%,分类中,子宫肌瘤检出率普通B超为9.93%(143),阴式B超期为14.94%(107),两者差异明显(P0.05),盆腔炎检出率普通B超是24.72%(356),阴式B超是23.88%(171),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 盆腔积液检出率普通B超为4.38%(63),阴式B超为12.43%(89),两者差异显署(P0.01), 盆腔附件包块检出率普通B超为5.49%(79),阴式B超为7.82%(56),两者差异明显(P0.05),. 子宫腺肌病检出率普通B超为0.07%(1),阴式B超为0.98%(7),两者差异显署(P0.01)。表2:1440名普通彩超与716名阴式彩超盆腔疾病及分类检出率比较(n%)疾病普通B超比例%阴式B超比例t2盆腔疾病检出率64244.5843060.06P0.01子宫肌瘤1439.9310714.96P0.05盆腔炎35624.7217123.88P0.05盆腔积液634.388912.43P0.01盆腔附件包块795.49567.82P0.05子宫腺肌病10.0770.98P0.012.3、在410名乳腺小叶增生中双侧乳腺小叶增生302人,占总共乳腺小叶增生的73.66%,单侧乳腺小叶增生的有108人,占总乳腺小叶增生的26.34%,面且大多数乳腺小叶增生者为轻度,在2179名女工妇科普查中发现有宫颈炎576人,其中患轻度宫颈炎378人,占宫颈炎的65.63%,患中、重度宫颈炎198人,占宫颈炎总数的34.38%。表3:乳腺小叶增生及宫颈炎分布情况一览表(n%)疾病分类例数占分类中比例乳腺小叶增生(410)双侧30273.66单侧10826.34宫颈炎(576)轻度37865.63中、重度19834.8824.在2179名女工妇科普查中,乳腺扫描、盆腔B超、妇科双合诊检查、白带涂片常规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五项检查中有一项或几项有问题的视为有妇科疾病,占妇检人数的78.71%(1715);无任何阳性体征的女工占妇检人数的21.29%(464),在体检中由于月经期或由于自己不愿意做妇科双合诊及涂片及刮片的女工占总妇检人数的6.33%(138),在体检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有问题的女工占总妇检人数的3.40%(74).宫颈活检后确诊为宫颈癌的女工占妇检人数的0.14%(3)。表4:普查中有妇科疾病、基本正常、未能病理检查、病理有问题、宫颈癌占妇检比例一览表。(2179)分类例数占妇科体检人数的比例(%)有妇科疾病171578.71基本正常4642129未能病理细胞检查138633病理细胞检查有问题74340宫颈活检后确诊为宫颈癌30.1425 在总数2041名病理细胞学检查中,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的(ASC-US)有26人,占总病理检查人数1.27%,占非正常宫颈细胞人数35.14%;结果为鳞状上皮细胞内高级别病变(H-SLL)有12人,占总病理检查人数的0.59%,占非正常宫颈细胞人数的16.22%;结果为鳞状上皮细胞内低级别病变(L-SLL)有14人,占总病理检查人数的0.69%,占非正常宫颈细胞人数的18.92%;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高级别病变(ASC-H)有6人,占总病理检查人数的的0.29%,占非正常宫颈细胞人数的8.11%;结果为镜下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其中少许细胞核形稍大等炎性表现的有16人, 占总病理检查人数的0.78%,占非正常宫颈细胞人数的21.62%。表5: 2041例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中74例非正常宫颈细胞检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例数 占非正常细胞人数比例% 占细胞学检查总人数%占妇科体检人数的比例(%)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2635.1412778.71磷状上皮细胞内高级别病变(H-SLL)1216.220592129磷状上皮细胞内低级别病变(L-SLL)1418.92069633非典型磷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级别病变(ASC-H)68.11029340镜下中性粒细胞或细胞核形稍大者1621.620780.143:讨论3.1 本组资料中表1显示:生殖道炎症是矿区妇女的主要疾病,表1中妇科疾病检出率居第一、第二位的分别是宫颈炎和盆腔炎,分别为28%和24.19%,其次是乳腺小叶增生和宫颈肥大,分别为18.82%和17.16%。宫颈息肉和宫颈肥大也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是炎症长期刺激的结果,而且宫颈炎可沿淋巴管周围的盆腔结缔组织扩散,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所以宫颈炎也是上生殖道感染的一个征象2;盆腔炎是性传播疾病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需积极治疗的妇科常见病,盆腔积液和盆腔附件包块也是盆腔炎的表现之一;子宫肌瘤和乳腺小叶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11.4%和18.82%,同样处于不低的水平。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措施是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提高机体抗癌能力,防患于未然;二级预防是指对可能发生癌瘤的人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指对癌瘤患者合理科学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3,作为二级预防的妇科普查对于妇科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为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有着特别的意义。3.2 本资料中表2显示:经阴道超声对于妇科疾病的检出率显署高于普通B(P0.01),分类中盆腔炎的检出率普通B超与阴式B超两者相当(P0.05), 子宫肌瘤和盆腔附件包块的检出率经阴道超声明显高于普通B超(P0.05); 盆腔积液和子宫腺肌病检出率经阴道超声显署高于普通B超(P0.01)。经腹腔超声常因肥胖、肠气干扰、膀胱充盈不佳而不理想,经阴道超声检查则因近距离检查且不受腹腔脏器及气体及膀胱的影响而更加清晰,盆腔炎的检出率两者相当可能与报告者的习惯或因普通B超不够清晰有关,薛凤霞认为阴道B超诊断腺肌病较腹部B超优越,这与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仪器的识别能力、操作者的经验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4。3.3本资料中表3显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明显高于单侧乳腺小叶增生(P0.01),大多为轻度乳腺小叶增生,临床上常建议做彩超或乳腺钼钯检查,以进行乳腺肿瘤的筛查。轻度宫颈炎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宫颈炎(P0.01)。但值得重视的是中、重度宫颈炎是宫颈癌的高风险人员,须高度关注,轻度宫颈炎也要积极治疗。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常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常常以宫颈炎性为其第一临床征象,而有研究显示慢性宫颈炎性病变者,其宫颈癌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数倍,因此对这类人群必须谨慎对待,对有慢性宫颈炎者进行筛查,并积极治疗,对早期宫颈癌的预防有积极意义5。 34本资料表4显示矿区25岁至55岁女性妇科疾病的检出率为78.71%,妇科普查基本正常的女工仅为21.29%。参加普查者也有6.33%的女工没有进行妇科双合诊、涂片和宫颈刮片细胞检查, 细胞学检查有问题的的女工为3.40%。确诊为宫颈癌占普查人数的0.14% ,宫颈癌的发病率一直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6,而大多数妇科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轻度宫颈炎、阴道炎等,这次普查后确诊为宫颈癌的病人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一人为31岁。此数据说明矿区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有的女工的防癌意识不强;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且年龄较轻。 3.5本资料中表5显示: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首先方法7,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的比例最高,为35.14%,其意义为可能与炎症、刺激、抹片固定不好、癌前病变、癌症有关,磷状上皮细胞内高级别病变(H-SLL)为16.22%,磷状上皮细胞内低级别病变(L-SLL)为18.92%,非典型磷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级别病变(ASC-H)为8.11%。以上结果必须在阴道镜下取活检以明确诊断7 。有专家认为CIN/SLL部分轻度会减轻或消退,少部分轻度可发展为重度且进程慢,时间长;部分中度和重度将发展为浸润癌,部分将持续存在8,这与第七版的妇产科学的教课书表述的相一致2。癌前病变发展到癌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浸润癌历时可达十余年5,故妇科普查可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晚期癌的患病率。其它21.62%可能为炎性病变。需定期复查TCT或针对性性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以达到阻止妇科疾病发展目的。4体会:41由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以及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使预防和治疗的形势更为严峻筛查,目前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关健还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9 ,对于妇科肿瘤的预防要有多学科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如饮食结构的调整、预防疾病的指导意见,心理干预,妇科临床医生和各医技科室的协同监测和随访、复查。42要加强妇科疾病普查对象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因为有的女工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对暴露性检查不能接受或有抵触情绪,如有的女工不愿妇检;有的女工不愿接受浸袭性操作(如阴超);有的女工妇检后需病理复查的不原复查,这对疾病或肿瘤的预防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