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应该怎么做.doc_第1页
学问应该怎么做.doc_第2页
学问应该怎么做.doc_第3页
学问应该怎么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问应该怎么做说到做学问,应该是爱山爱水各有不同。一是对什么是学问的认知不同,二是对怎么做学问的方法不同。先说何为学问?自古以来,从伟人到名人,从学人到普通人是各有各的看法。古人曾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学问,我以为这种说法还是有点意义的。一个人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有什么不知晓的呢?事实上,谁也做不到。只不过是说向“万卷书”里要学问,向“万里路”上求学问,这种学问观,今天依然值得借鉴。学问在书里,在自然界里,在万事万物之中,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话里就说明学问在“处处”。“处处”可就宽泛多了。自然科学是学问,社会科学是学问,自然科学中还可以分出许多种来,这“许多种”里又都有各自的学问。社会科学也是能分出许多不同的学问。学问是历史的存在物,学问还是发展的新生物。从历史的存在物说,文字的进化,文学的变化,文化的发展都在历史的档案里存在着,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存在着。有人说,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文化史,文化史也是学问史。从发展的新生物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少新的学问,这些新学问,构成了学问的新储备。再从掌握学问的学问,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从历史到现实,从学问本身存在和发展以及掌握学问的学问,学问是由三个大的方面构成的,就是历史的学问、发展的学问、掌握学问的学问。人应该学习这些学问,掌握这些学问。再说如何做学问?我对此百思没得详解。我翻阅了不少的学问家的书籍,查阅他们做学问的妙法,真是众口不一,方法各异。有的说做学问就是读书,读万卷书;有的说做学问就是行路,行万里路;有的说做学问就是坐冷板凳,有的说做学问就是要灵活;有的说做学问就是要多上实验室,有的说做学问就是要多上网;有的说做学问就是要活学活用,有的说做学问就是选择最能见效果得实惠的课目。我不知道这些做学问之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也被这些做学问之道迷惑了。在迷惑中闪出一丝亮来,是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的亮,他们站在我面前,道出了真正的学问之道,就是:学和问,做学问就是学和问的结合。学和问是做学问之道,学到什么程度,问到什么程度,才能学到学问呢?没有标准。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对他的研究生王叔岷说的一段话:“要把才子气洗干净!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这一要求,王叔岷不能接受,他是向傅斯年导师询问研究课题,并准备发表文章的,结果被导师浇了一盆冷水。作为学生,王叔岷只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且牢记在心,把精力集中在对庄子的深入研究上,最终成为二十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傅斯年给他的学子定下的这个“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的规矩,不仅没有使学子们少发表文章,反而都成为“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大学问家。他的学生李孝定在多年“不鸣”后撰写出甲骨文字集释、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丛等著作,在甲骨文研究上做出了大学问。傅斯年要求学生“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的学问之道,就是一种敢于吃苦、甘于寂寞的治学之路,真正的学问家都是倾其一生才有学问的。学问,有学业、学术之解。如治学,经世之学。明朝的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翻阅古书,关于学问和做学问的“学问”让人眼花瞭乱,有些“学问”在今天看来也有些过时。特别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社会里,学问的载体也改变了,既有纸质的文字,又有网络的文字。学问的构成越来越多,不再是古人读的那几本书,几篇文章,而是天文地理、人文社会、网络文化。在日常的生活中,当今的学问也令人感到太多太多。就拿网上购物、网上购票来说,文化低的农民工就感到难了。年龄大了用起电脑、手机上网就不是那么便当。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最时的学问”,掌握了它,于生活于工作于学习都很方便。对于这些学问,怎么做?我以为力争多学一点,但学起来费劲也就不易去硬钻了。特别对于年大者没必要发扬头悬梁脚刺骨的精神去学了。如果赶这种时髦,可能也是一种浮躁的心理作崇,浮躁是做不了学问的。做学问就是要讲实际,要沉得住气,陈平源是北大教授,他对时下的学风抨击有力:“人文学本讲究博学深思,沉潜把玩,是寂寞而又有趣的事业。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做学问就像江湖卖艺,敲锣打鼓,热火朝天,三分学问,七分吆喝,场面上很好看,但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学术上没有明显推进”。陈平原教授批评的这种靠吆喝做学问的现象并不稀罕。做学问本是沉心静气,默默无闻,却变成了未做先吹,没有学到多少学问,却把自己吹成了大师大家大学问家。其实,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的。没有功底,硬吹就吹炸了,真有了学问,不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大师大家不是封的,而是靠学问说话,靠作品说话。季羡林多次说我不是什么大师,但国人公认他就是国学大师。历史上的苏东坡,他从不说自己是大家,但他的诗文、他的书法就成就了他的大家之名。莫言从来不说自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