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关于水、电、煤气、和各种仪器、药品的使用规定。化学药品中,很多都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和有毒的。因此,重视安全操作,熟悉一般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 实验室安全守则1.不要用湿的手、物接触电源。水、电、煤气(液化气)一经使用完毕,就立即关闭水龙头、煤气(液化气)开关和电闸。点燃的火柴用后立即熄灭,不得乱扔。2.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或把食具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实验时,应该穿上实验工作服,不得穿拖鞋。3.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4.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白磷则可保存在水中。化学药品在使用时必须遵守它们的使用规则,取用时则一定要用镊子。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苯等)极易引燃,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盖紧瓶塞。5.混有空气不纯的氢气、CO等遇火易爆炸,操作时必须严禁接近明火;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其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久置后会变成氨化银也易爆炸。某些氢氧试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6.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眼镜。倾注药剂或加热液体时,不要俯视容器,以防溅出。尤其是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切勿使其溅在皮肤或衣服上,眼睛更应注意防护。稀释它们时(特别是浓硫酸)应将它们慢慢倒入水中,而不能相反进行,以避免迸溅。试管加热时,切记不要使试管口向着自己或别人。7.不要俯向容器去嗅放出的气味。闻气味时,应该是面部远离容器,用手把离开容器的气流慢慢地扇向自己的鼻孔。能产生有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如H2S,HF,Cl2,CO,NO2,Br2等)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8.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钡盐、铅盐、砷的化合物、特别是氰化物)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剩余的废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9.金属汞易挥发(瓶中要加一层水保护着),并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人体内,逐渐积累会引起慢性中毒。取用汞时,应该在盛水的搪瓷盘上方操作,做金属汞的实验应该特别小心,不得把汞洒落在桌上或地上,一旦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使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10.实验室所有药品不得携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及时处理。11.洗涤的试管等容器应放在规定的地方(如试管架上)干燥,严禁用手甩干,以防未洗净容器中含的酸碱液等伤害别人身体或衣物。二实验室三废的处理试验中经常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需要及时排弃。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就可能污染周围空气和水源,使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液、废气和废渣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排弃。对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使排出气在大量空气中稀释),以免污染室内空气。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H2S,HF,Cl2,NO2,SO2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CO可点燃转成CO2。废渣,包括少量有毒的废渣应掩埋于指定地点的地下。一般酸碱废液可中和后排放。废铬酸洗液可加入FeSO4,使六价铬还原成无毒的三价铬后按普通重金属离子废液处理。含氰废液量少时可先加NaOH调pH 10,再加适量KMnO4使CN氧化分解去毒;量多时则在碱性介质中加NaClO使CN氧化分解成CO2和N2.三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不仅是做好实验、搞好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素质。通过化学实验的培养和训练,要逐步养成以下几项实验室工作的良好习惯。1.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紧张、有序地进行实验的习惯。2.养成节约药品、水、电,节约使用一切实验用品和爱护仪器的习惯。3.养成保持整洁实验工作环境的习惯。四实验室的应急处理1.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紫药水(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撒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用绷带包扎。2.烫伤不要受冷水洗涤伤处。伤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搽饱和NaHCO3溶液或用NaHCO3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已破,可涂些紫药水或10%KMnO4溶液。3.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NaHCO3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医院诊治。4.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如果碱溅入眼中,应立刻用硼酸溶液洗。5.受溴腐蚀致伤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6.受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溶液洗濯伤口,然后包扎。7.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吸入氯、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应注意氯、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8.毒物进入口内把5-10 cm3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9.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10.起火起火后,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殿宇,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砂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活泼金属如钠、镁以及白磷等着火,宜用干沙灭火,不宜用水、泡沫灭火器以及CCl4等。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赶快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五实验室试剂保存注意事项1.防挥发 油封:氨水、浓盐酸等易挥发的无机液体,在液面上滴1020滴矿物油,可以防止挥发(不可用植物油); 水封:二硫化碳中加5毫升的蒸馏水便可长期保存。汞上加水,可防止汞蒸气进入空气,汞旁放些硫粉,一旦汞洒落,可用硫粉覆盖; 蜡封:乙醚、乙醇、甲酸等比水轻的或易溶性挥发液体,以及萘、碘等易挥发固体,紧密瓶塞,瓶口涂腊。溴除进行原瓶腊封外,应将原瓶置于具有活性炭的塑料筒内,筒口进行腊封。2.防潮 漂白粉、过氧化钠应该进行蜡封,防止吸水分解或吸水爆炸。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应该进行蜡封;硝酸铵、硫酸钠易吸水结状,倒不出来,以至导致试剂瓶破裂,也应严密蜡封; 碳化钙、无水硫酸铜、五氧化二磷、硅胶极易吸水变质,红磷易被氧化,然后吸水生成偏磷酸,以上各物均应存放在干燥器中; 浓硫酸虽应密闭,防止吸水,但因常用,故宜放磨口瓶中,磨口瓶塞应该是原装的,切勿对调。3.防变质 防氧化: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钠均易被氧化,瓶口应涂蜡。 防碳酸化:硅酸钠、过氧化钠、苛性碱均易吸收二氧化碳,应该涂蜡; 防风化:晶体碳酸钠、晶体硫酸铜应进行腊封,存放在地下室中; 防分解:碳酸氢铵、浓硝酸受热易分解,涂腊后,存放在地下室中; 活性炭能吸附多种气体而变质,(木炭亦同),应放在干燥器中; 黄磷遇空气易自燃,应永远保存在水中,每15天查水一次:磷试剂瓶中加水、置于有水的水糟中,上加钟罩封闭; 钾、钠保存在火油中; 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几滴稀硫酸,加入过量细铁粉,进行蜡封; 葡萄糖溶液容易霉变,稍加几滴甲醛即可保存; 甲醛易聚合,应开瓶后立即加少量甲醇;乙醛则加乙醇。4.防光 硝酸银,浓硝酸及大部份有机药品应该放在棕色瓶中; 硝酸盐存放在地下室中既防热,又防光、防火还能防震; 有机试剂橱窗一律用黑漆涂染。5.防毒害 磷、硝酸银、氯酸钾、氯化汞等剧毒物放地下室内,双人双锁,建立档案,呈批取用,使用记载,定期检查; 磷化钙、磷化铝吸水后放出剧毒性磷化氢,应放在干燥器中保存,贴上红色标签; 如果没有通风橱,经常在地面布石灰,吸附某些毒害气相物质; 浓酸,浓碱、溴、酚等腐蚀的药物,使用红色标签,以示警戒。六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和处理方法1.着火类物质分类特点示例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分解,放出的氧气与可燃性物质发生剧烈燃烧氯酸盐类、过氧化物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类物质混合即会发生反应而产热,有时会着火无机酸类,氯磺酸等低温着火物质在较低温度下着火而燃烧迅猛的可燃物质黄磷、金属粉末等自燃物质在室温下,一接触空气就着火燃烧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禁水性物质与水反应而着火,有时因为产生的气体而发生爆炸金属钾、钠、电石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剂,强酸和有机物反应发热而着火: 浓硝酸、浓硫酸与乙醇; 浓硝酸与纤维织物; 过氧化钠与乙酸、甲醇、丙酮、乙二醇; 溴与磷、锌粉、镁粉混合; 高锰酸锌与有机物; 氧化汞与硫磺; 臭氧与有机物2.爆炸性物质分类特点示例物质可燃性气体其爆炸界限的浓度:一般爆炸极限的下限在10%以下,或者上下限差在20%以上氢气、乙炔、甲烷、一氧化碳分解爆炸性物质由于加热、撞击而引起着火、爆炸的可燃性物质如硝基化合物、硝酸酯、高氯酸酯爆炸类物质以产生爆炸作用为目的的物质如火药、炸药等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 高氯酸与乙醇及其他有机物; 高氯酸盐、氯酸盐与硫酸; 氯酸盐与磷化物; 铬酐(三氧化铬)与硫酸、甘油或有机物; 高锰酸钾与硫酸、甘油或有机物; 过硫酸铵与铝粉遇水; 硝酸钾与醋酸钠 硝酸盐与酯类; 硝酸盐与氯化亚锡; 硝酸与镁、锌或其他活泼金属七化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的洗涤洗涤玻璃仪器的方法有很多,有机械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超声波法、蒸汽法等,以及这些方法之间的交替使用或者结合使用。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沾污的程度来选用。常用的洗涤方法如下:用水刷洗借助于毛刷用水洗涤,既可以使可溶物溶去,也可以使附着在仪器上的尘土和不溶物质脱落下来。但往往洗不去油污和有机物质。用洗涤剂洗 常用的洗涤剂有去污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使用时,首先把要洗得仪器用水湿润(水不能多),撒入少许去污粉,然后用毛刷擦洗。待仪器的内外器壁都经过仔细的擦洗后,用自来水冲去仪器内外的去污粉,直至没有微细的白色颗粒状粉末留下为止。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仪器三次,把由自来水中带来的钙、镁、铁、氯等离子洗去,但每次的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用量要少一些,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用法,同去污粉。 用洗液洗 在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时,对仪器的洁净程度要求更高;或所用仪器容积精确、形状特殊,不能用刷子机械地刷洗;或有些杂质附着在器壁上,用上述方法很难洗净,这时就要选用适当的洗液进行清洗。实验室常用的洗液有: (1).强氧化剂洗液:最常见的是铬酸洗液,即饱和重铬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洗液。铬酸洗液主要用于洗除被无机物沾污的玻璃器皿,对一般要求不高的实验来说,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洗涤剂。对染有钡、铅盐类及水玻璃痕迹的器皿来说,不能用铬酸洗液来洗涤。铬酸洗液对高锰酸钾及氧化铁等毫无清除能力。 (2).酸性洗液:根据玻璃容器中污物的性质和实验要求,可直接使用不同浓度的硝盐酸或硫酸来洗涤或浸泡器皿,并可适当地加热。对于沾有氧化物和大多数溶于水的无机污物,如高锰酸钾或三价铁等的器皿,可用酸性草酸和酸性羟胺作洗液。 (3).碱性洗液:碱性洗液适用于洗涤油脂和有机酸等有机物。它的作用较慢,一般采用浸泡24小时或浸煮的方法,常用的碱性洗液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 (4).有机溶剂洗液:常用的有三氯乙烯、二氯乙烯、苯、二甲苯、丙酮、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汽油等。用有机溶剂作洗涤剂时,一般是先用有机溶剂洗溶二次,再用水冲净,最后用浓碱或浓酸洗液洗涤,再用水冲净。如若洗液达不到清洁的目的,则用有机溶剂进行浸泡。洗除油脂类常用的浸泡液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饱和乙醇溶液,或含有高锰酸钾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用有机溶剂洗涤时,常常使有机液体中含有的难挥发杂质残留在玻璃壁上。因此,精密实验所用的器皿,洗涤,干燥时不宜用有机溶剂。 使用洗液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1).使用该洗液前,应先用水刷洗仪器,尽量除去其中的污物。(2).应该尽量把仪器内残留的水倒掉,以免水把洗液冲稀。(3).有些洗液(如铬酸洗液)用后应倒回原来瓶内,可以重复使用多次。(4).六价镉有毒,清洗残留仪器上的铬酸洗液时,第一、二遍的洗涤水不要倒入下水道,应统一处理。2.玻璃仪器的干燥实验经常都要使用干燥的玻璃仪器,故要养成在每次实验后马上把玻璃仪器洗净和倒置使之干燥的习惯,以便下次实验时使用。干燥玻璃仪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自然干燥:已洗净而又不急用的仪器,可以倒放在滤纸上或仰立与仪器架上,让其水分自然蒸发,这是常用和简单的方法。吹干:用压缩空气、电吹风或气流烘干器把洗净的仪器吹干。加热烘干:洗净的仪器可以放在烘箱内烘干。烧杯、蒸发器皿可置于石棉网上用小火烤干。试管则可以直接用火烤干,但必须把试管管口向下倾斜,以免水珠倒流炸裂试管;同时,还须不断来回移动试管。待烤到不见水珠后,将管口朝上,赶尽水汽。用有机溶剂干燥: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既不易晾干或吹干,也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可以加一些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最常用的是酒精或酒精与丙酮按体积1:1的混合物)到已洗净的仪器中去,倾斜并转动仪器,使器壁上的水与这些有机溶剂互相溶解混合,然后倾出它们。用布或纸擦干仪器后,会将纤维附着在器壁上而将已洗净的仪器弄脏,所以不应采用这一方法。3.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 要用清洁、干燥的药匙取试剂。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个匙,分别用于取大量固体和取少量固体。用过的药匙必须洗净晾干存放在干净的器皿中。 注意不要多取。多取的药品不能倒回原装瓶中,可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以供它用。 要求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试剂时,应把固体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往试管(特别是湿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试剂时,可用药匙或将取出的药品放在对折的纸片上,伸进平放的试管中约2/3处,然后直立试管,使药剂放下去。 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将试管倾斜,使其沿管壁慢慢滑下,不得悬空投入,以免击破管底。 固体的颗粒较大时,可在洁净而干燥的研钵中研碎,然后取用。 4.液体药品的取用原则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试剂时,用倾注法。先将瓶塞放在桌面上,把试剂瓶上贴标签的一面握在手心中,逐渐倾斜瓶子,靠容器壁,缓缓倒出试剂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容器(例如烧杯)。取出所需量后,应将试剂瓶口在容器(或玻璃棒)上靠一下,再逐渐竖起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滴流到瓶的外壁。悬空而倒和瓶塞底部与桌面接触都是错误的。已倒出的试剂不能倒回原瓶,可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以供它用。从滴瓶中取用少量试剂时,应提起滴管,使管口离开液面。用手指紧捏滴管上部的橡皮胶头,以赶出滴管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松手指,吸入试剂。再提起滴管,垂直地放在试管口或烧杯的上方将试剂逐滴滴入。滴加试剂时,滴管要垂直,以保证滴加体积的准确。使用滴瓶时,必须注意下列各点:(1).滴加试剂时绝对禁止将滴管伸入试管中,滴管不能触及容器器壁,以免沾污。(2).滴瓶上的滴管只能专用,不能搞错。因此,使用后,应立刻将滴管插回原来的滴瓶中。不得乱放,以免沾污。(3).滴管从滴瓶中取出试剂后,应保持橡皮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斜放,以防滴管中的试液流入腐蚀胶头,沾污试剂。(4).滴加完毕后,应将滴管中剩余试剂挤入滴瓶中,不能捏着胶头将滴管放回滴瓶,一面呢滴管中充有试剂。准确量取试剂时,可根据要求选用量筒、移液管或滴定管。5. 量筒(杯)的使用量筒(杯)的容量有10、25、50、100和1000cm3等,实验中可根据所取溶液体积的不同来选用。量取液体时,使视线与量筒(杯)内液体的弯月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偏高或偏低都会读不准而造成较大的误差。6.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要求准确地移动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容量的移液管或吸量管。移液管的润洗移取溶液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用蒸馏水洗后,要用滤纸将移液管下端内外的水吸去,最后用少量被移取的液体润洗三遍。方法是:用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移液管标线以上部位,把移液管的尖端伸入要移取的液体中,用左手持洗耳球,食指放在洗耳球的上方,将其排除空气后,尖端紧按在移液管口上,当洗耳球慢慢放松时,管中的液面徐徐上升,待吸液吸至球部的四分之一处(注意,勿使液体流回,以免稀释溶液)时,移出,荡洗,润洗过的溶液从尖口放出、弃去。如此反复润洗三次。移取溶液操作 移取溶液时,将润洗后的移液管直接插入待吸液面下约10-20mm处。管尖不应伸入太浅,以免管外壁沾有过多的溶液。吸液时,应注意容器中液面和管尖的位置。当洗耳球慢慢放松时,管中的液面徐徐上升,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同时用食指堵住管口。左手改拿盛待吸液的容器;将移液管往上提起,使之离开液面,然后使容器倾斜,其内壁与移液管尖紧贴;此时右手食指稍微放松,同时轻轻转动移液管,使液面平稳下降,直至视线平视时液体弯月面与标线相切,这时立即用食指按紧管口,使液体不再流出。取出移液管,使其出口尖端接触液体接收器的内壁,并让接收器倾斜而移液管直立;抬起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顺壁流下,待液面下降到管尖后,等15秒钟左右,取出移液管。7.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的检查 容量瓶在洗涤前应先检查一下瓶塞处是否漏水,其方法如下:加自来水至标度刻线附近,盖好瓶塞后,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将瓶倒立2分钟,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180后,再倒立2分钟检查,如不漏水,方可使用。使用容量瓶时,不要将其玻璃磨口塞随便取下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或搞错,可用橡皮筋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溶液的配制用容量瓶配制标准溶液或分析试剂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待溶固体称出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或其他溶剂将固体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假如固体是经过加热溶解的,那么溶液必须冷却后才能转移入容量瓶内)。定量转移溶液时,右手拿玻璃棒,左手拿烧杯,使烧杯嘴紧靠玻璃棒,而玻璃棒则悬空伸入容量瓶口中,棒的下端应靠在瓶颈内壁上,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中。烧杯中溶液流完后,将玻璃棒和烧杯稍微向上提起,并使烧杯直立,再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中。然后,用洗瓶吹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再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如此吹洗、定量转移溶液的操作,一般应重复五次以上,以保证溶质全部转移。然后加水至容量瓶的四分之三左右容积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的扁头,将容量瓶拿起,沿水平方向摇动几周,使溶液初步混匀。继续加水至距离标度刻线约10mm处后,等1-2分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细而长的滴管滴加水至弯月面下缘与标度刻线相切。当加水至容量瓶的标线刻线时,盖上干的瓶塞,用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而用右手的全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然后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使瓶振荡混匀溶液。再将瓶直立过来,使气泡上升到顶部,振荡溶液。如此反复10次左右。如用容量瓶稀释溶液,则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至标度刻线。按前述方法混匀溶液。容量瓶不宜长期保存试剂溶液。如配好的溶液需作保存时,应转移至磨口试剂瓶中,不要将容量瓶当做试剂瓶使用。容量瓶使用完毕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如长期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擦干,并纸片将磨口隔开。容量瓶不得在烘箱中烘烤,也不能在电炉等加热器上直接加热。如需使用干燥的容量瓶时,可将容量瓶洗净后,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荡洗后晾干或电吹风的冷风吹干。8. 液体的干燥用干燥剂除水。将需要干燥的液体放在适当体积的锥形瓶中,通常按没10cm3液体约需0.5-1g干燥剂的比例,分批加入选定的干燥剂。如干燥剂为块状,应先破碎成黄豆粒大小的颗粒,然后用塞子塞进锥形瓶。如选用金属钠或其他遇水能放出气体的干燥剂,则需在塞子上安装无水氯化钙干燥管,使气体得以排出,又可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每次加入干燥剂后,要振荡锥形瓶,静置,仔细观察现象。倘若看到干燥剂附在瓶壁互相粘连,说明干燥剂用量不足,此时应再加入一些干燥剂。静置约30分钟或更长时间,其间需振荡几次,以提高干燥效率。如观察到被干燥液体由混浊变为无色透明,且干燥剂不结块、不粘壁、棱角分明,则表明水分已基本被除去。最后过滤除去干燥剂。干燥通常在室温下进行,但是,有时为了提高干燥速度,也可适当温热,不过应待冷却后再除去干燥剂。恒沸脱水某些与水能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混合物的液体有机物,可以直接进行蒸馏,把含水恒沸混合物蒸出,剩下无水的液体有机物。9.固体的干燥 自然晾干。对性质比较稳定、不吸潮、在空气中不分解的固体结晶,可采用自然晾干法干燥,除去所含的水分或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被干燥的固体薄薄地摊开在表面皿、大张滤纸或多孔瓷板上,上面再覆盖一张滤纸,防止灰尘沾污,使固体在空气中慢慢地自然晾干,一般需要数天时间。 加热干燥。通过加热将固体结晶中的水分或有机溶剂蒸发掉,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它可以在常压下进行,也可以在减压下进行。常压主要用于受热不易分解的那些物质,操作时把要烘干的固体结晶放在表面皿或蒸发皿中,用电炉、烘箱、红外线灯、各种浴热、热空气等进行直接干燥,干燥温度在105左右,多用于无机物的干燥,也可以再常温下进行减压干燥,这种多用于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分为在常压下冷冻干燥和在减压下冷冻干燥两种,后者也叫真空干燥。其优点是适用于不能用加热法干燥的易燃、易爆或易变质的物质。这种干燥方法比较安全。 干燥器干燥。易吸潮、易升华或对热不稳定的固体结晶可放在干燥器干燥。干燥器有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搅拌站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培训课程
- 农业生态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 污水管网清淤和防堵塞方案
- 运营岗位面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工业园区消防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
- 污水管网高效排水系统建设方案
- 供热管道保温技术方案
- 酒店管理岗位模拟考试题库
- 2025河北秦皇岛县(区)总工会招聘工会社工工作人员16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草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 2025广东广州新龙镇招聘农村集体出纳(文员)1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
- (2025)儿童脑性瘫痪经颅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
- 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模拟试题
- 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 2025年二级公共营养师考试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天津市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样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