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4.doc_第1页
江门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4.doc_第2页
江门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4.doc_第3页
江门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4.doc_第4页
江门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门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一、概述江门位于北纬2127至2251,东经11159至11315之间,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缘,东邻中山市、西接阳江市、南濒南海,毗邻港澳。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2011年,江门辖区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陆地总面积的5.32%。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444.89万人,人口密度413人/平方公里。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几与该市常住人口数量相当,有“内有一个江门,外有一个江门”之称。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江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8,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主要特产有广海咸鱼、新会柑橙、开平水口腐乳,金山火蒜等。江门市不仅是鱼米之乡,而且是旅游之乡,著名旅游胜地有新会小鸟天堂、崖门炮台,天成寺、茶庵寺、圭峰山风景名胜区、上川岛飞沙滩等。特别是开平的碉楼和村落,2008年获联合国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首个华侨文化遗产。2011年,江门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江门历史文化悠久,著名文人有陈白沙,梁启超、冯如、陈少白等。其中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冯如是中国航天第一人。江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机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建材等行业是江门市的传统支柱工业。其中全自动洗衣机、饼干、摩托车等产品居全省之冠。而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循环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则成为江门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二、江门市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江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31亿元,增长13%。江门市的经济以外向型和民营经济为主。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76.9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2.53亿美元;进口总额54.42亿美元。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56.59亿元,增长21.2%。目前,江门市民营企业达2.3万家,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45%左右,成为推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机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建材等是江门市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江门市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改造机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目前,六大优势制造业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例保持在7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例保持在67%以上,最高达到84.69%。机电业。机电工业是江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五金不锈钢制品、摩托车及零配件、水暖器材等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摩托车、汽车轮毂、空调、洗衣机、打印机、麦克风、电池、电机、集装箱、千斤顶、灯饰等。江门机电工业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全市有三个中国名牌产品是机电产品,分别是大长江集团的125c豪爵牌摩托车、金羚集团的金羚牌洗衣机和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的SAP牌铝合金建筑型材。江门市还先后有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和1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属于机电产品。在江门市吸引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三菱重工、松下、ABB、艾默生等7家投资江门机电工业,主要产品包括空调、电容器、集装箱、低压开关等等。这些支柱企业和名牌产品代表着江门机电工业的形象,引领着行业发展方向,对江门市机电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江门市机电工业中已经涌现不少特色经济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江门市成为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全市拥有16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和300多家零配件生产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3年授予江门为全国首个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城市,江门市摩托车企业较集中的蓬江区还是广东省批准的摩托车专业示范区。 蓬江区杜阮镇成为中国五金卫浴产业基地。全镇拥有五金卫浴企业接近200家,代表企业有江门吉事多有限公司等,五金卫浴业年产值超过11亿元,2003年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五金卫浴产业基地。 新会区成为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目前,新会区共有五金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500多家,五金不锈钢业年工业总产值将近70亿元。2003年,新会区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不锈钢制品企业较集中的司前镇和集装箱制造业较集中的大鳌镇还分别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五金不锈钢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和集装箱制造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开平市水口镇成为中国(水口)水龙头生产基地。目前,开平市共有从事水暖五金生产的注册企业约500家,水暖卫浴产品及材料销售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水口镇的水暖卫浴业年总产值就超过1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七成以上。2002年水口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水口)水龙头生产基地。 恩平市成为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恩平麦克风及电声器材生产企业共有300多家,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30多家,从业人员约3.5万人。2003年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麦克风年产量超过8300万支,占全国总产量的七成以上。2004年,恩平市被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的称号。专栏:江门摩托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1996年至今,江门摩托车产业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2003年江门市获得了全国第一个“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连续10多年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了年产值达200多亿元的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在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中,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已经成为江门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1年末,江门市共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6家,其中包括大长江集团、大冶摩托、国机南联等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拥有多个国内外著名的品牌,例如江门市大长江集团的“豪爵”牌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产销量连续九年稳居全国摩托车行业第一;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的“豪江”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江门市迪豪摩托车有限公司的“火鸟”、“豪天”,鹤山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的“森科”等都是深受国内外用户喜爱的品牌。有零部件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300多家,主要生产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轮毂、轮胎、车架、轴承、车座、塑料件等。正因为配套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现已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检测服务、会展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展现了江门市摩托车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确立了江门市在全国各大摩托车板块中的整体优势。2010年,江门全市摩托车整车产量达394.02万辆,占全国产量的1/6。摩托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8.41亿元,出口额达4.59亿美元。2011年,在国标准、限摩政策的实施影响下,江门市摩托车行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企业生产经营态势良好。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渐回暖,企业出口情况良好。其中以最具代表性的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长江)为例,大长江成立于1999年1月,是一家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建有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及主要零部件工厂,是专业生产摩托车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日本铃木株式会社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和出口基地,所生产的“豪爵”和“SUZUKI”系列摩托车,100%采用全球统一的铃木技术标准,行业竞争优势明显,2003年至今是国内摩托车行业产销量最大的龙头企业。截至2010年末,该公司净资产达2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从业人数5277人,出口总额1287万美元。纺织服装业。江门市是广东纺织服装业的重要基地,在中上游产品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门市的纺织服装产品种类繁多,已形成了涤纶(PT)、锦纶(PA)、丙纶(PP)、色母粒、拉舍尔毛毯、牛仔布及服装、无纺布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其中锦纶切片、涤纶长丝、拉舍尔毛毯销量居全国前列。江门市先后获得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牛仔服装名镇”和“国家火炬计划江门纺织化纤产业基地”等称号,拥有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新会区冠华针织有限公司、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开平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广东春燕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电子信息业。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市电子信息业以绿色(半导体)光源、微电子产业、集成电路及平板显示等为发展重点,主要优势领域为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机电产品、电子元件、半导体光电器件(LED)、电子信息材料和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等。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电子信息类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全行业有2家企业在香港上市,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9家境外上市公司在江门投资。食品业。我市食品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其中开平市主要以生产饼干、酱油、腐乳、花生、淀粉、面制品、糖果、食用明胶为主;鹤山市以生产和销售冻肉、点心、糕点及休闲食品为主;台山市以生产饼干、速食粉面以及肉类加工为主;江海区以生产加工腊味、海产、面粉等为主;新会区以生产酱油、麻油、蚝油、芝麻油等调味料和风干鲮鱼、陈皮、凉果、人工冬虫草为主。近年来,我市通过李锦记、澳新食品、华泰隆、大冢慎昌饮料等一批新项目的拉动,使我市食品产业快速增长,所引入的先进工艺和管理模式既提升了食品产业的发展层次,又优化了产业结构。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食品生产企业300多家,其中包括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新会大有凉果厂、鹤山市华山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开平市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开平广合腐乳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拥有“莲花牌”白砂糖、“李锦记”酱油、“味事达”酱油、“嘉士利”饼干和“广合”腐乳等5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著名商标和18个省名牌产品。建材业。江门市建材业自2003年起逐步发展,现已成长为全市的支柱产业,玻璃、水泥、卫浴设备、铝型材、涂料成为支撑江门建材的五大主产品。1、玻璃。我市的主要玻璃生产企业有江门浮法玻璃企业(集团)公司、江门华众玻璃有限公司、台山大亨玻璃集团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江门浮法玻璃企业(集团)公司是先后引进外资1.2亿美元建成,集团公司本身资产总额达到5.26亿元,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先进的玻璃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可向市场提供平板玻璃、镀膜玻璃、钢化玻璃、镀银玻璃等十多个品种,平板玻璃的年生产能力达600万重量箱,钢化玻璃的年生产能力达150万平方米,镀银镜片的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平方米。2、水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水泥厂约40多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恩平市。这些水泥生产企业中,先后有金宝塔牌水泥、熊猫牌水泥等品牌获得过省、部优产品,其中,熊猫牌水泥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桥梁等国家重点工程。 3、涂料。近年来,江门市的涂料行业发展的势头也相当不错,出现了江门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等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代表企业。嘉宝莉系列产品中的嘉宝莉聚酯漆(别称德国聚酯王),产品质量达到当今先进的德国、美国、日本名牌涂料的水平。 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的“千色花”商标被广东省工商局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2001年该公司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主导产品均已获得国家最高级环保认证一一“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中国口型环境志产品认证”,是涂料行业少有的获得“双绿”认证的企业。 4、卫浴。江门市的水暖卫浴产业主要集中在开平市水口镇、蓬江区杜阮镇和鹤山址山镇。据不完全统计,开平市有从事水暖五金生产的注册企业420家,其中300家集中在水口镇以镇区为中心的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目前,水口镇的水暖卫浴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蓬江区杜阮镇共有五金卫浴企业211家,就业人数9150人。一直以来,该镇的五金卫浴企业非常注重研发工作,像美标显浩、吉事多等企业在国内和国外都设有产品开发基地。仅这两大著名品牌就占据了全国50以上的中高档市场。鹤山市的水暖卫浴企业主要集中在址山镇,五金水暖卫浴成为址山镇的特色产业,该镇主要从事水暖卫浴(包括五金)产业的企业约200家,产值约12亿元。客商来自中东、香港、开平、广州、广西、佛山、南海、福建、浙江、上海、山东等地。5、铝材。江门市主要铝型材生产企业有台山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台山市台澳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平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开平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荔牌铝型材1994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产业是江门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我市造纸及纸制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05家,主要生产生活用纸、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等三大类,基本涵盖了纸业的主要产品种类;拥有“维达”生活用纸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个。银洲湖职业基地是我市重要的造纸基地,目前落户基地的造纸企业有广东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江门市阿博特数码纸业有限公司、江门仁科绿洲纸业有限公司、维达纸业(江门)有限公司、江门中顺纸业有限公司、江门振隆造纸厂有限公司、坡利造纸(江门)有限公司、亚太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仁科中烟纸业有限公司、精工造纸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全部达产后产能累计约300万吨,据预测,基地全部建成后纸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2,将成为全国著名的纸业聚集区。专栏:特色产业介绍1、新会区拆船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新会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部银洲湖畔,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是全国著名侨乡,发展拆船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会区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拆船及相配套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该区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该区已拥有150万轻吨的拆解能力,占全国拆船能力的60。到目前为止,新会区拆船业累计拆解量达500多万轻吨,为国家废旧金属资源的再利用,节约资源,节省外汇,解决社会就业,提供税收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新会区拆船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经发展成为以拆船业为上游,以型材、箱角、钢管、铸造和轧钢、金属制品为下游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新会区拥有一大批大型的拆船企业及钢材加工企业,如江门市新会双水拆船钢铁有限公司、江门市银湖拆船有限公司、江门市中新拆船钢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其中,双水拆船厂拆解能力达100万轻吨,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拆解速度最快、拆解量最大的大型拆船企业。据了解,新会拆船业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在该区拆船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以拆船业为主,不断巩固龙头地位,全区的拆解能力逐年增长。双水拆船素有“世界拆船看亚洲,亚洲拆船看中国,中国拆船看双水”的盛誉。按照拆船产业的发展规律,近几年都是低潮期。但是新会区拆船行业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开拓市场。2006年在船少价高、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该区拆船业稳步发展,拆船总量达36.83万轻吨,占全国拆解总量的50左右。二是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会区拆船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配件、型材、精密无缝钢管等拆船下游产品。目前,该区年产集装箱箱角100万套、型材30万吨,产量占全国50以上,年产精密无缝钢管10万吨,是广东省最大的精密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三是开展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新会区拆船业致力于拆船物资的综合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如利用拆船废钢生产集装箱角、加工成优质钢坯、锻造法兰和模具等等,实现了拆船拆解物资的综合循环高效利用。同时,该区拆船业努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按照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对拆船中产生的污水、固体废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低消耗、再利用、少排放”的要求。年,双水拆船钢铁公司被确定为“重点领域一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企业典范。2、打造华南最具特色的船舶产业基地近年来,江门高度重视发展船舶工业,江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了船舶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造船业呈现出空前兴旺的态势,江门市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江门市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29亿元上升至8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7.39%;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0.34亿元上升至17.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0%,综合实力仅次于广州,居广东省第二位。目前,江门市共有船舶企业近50家主要集中在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和台山市,其中新会区银洲湖区域是江门市船舶工业的核心地区。江门市造船企业,主要产品有3.25万吨散货船和油船、工程船、LPG、客轮和拖轮等。近几年来,伴随着世界船舶市场需求的增加,江门市造船完工量也稳步上升。2010年,江门市造船完工量达到37.4万吨。江门市造船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生产能力多为10万吨以下船舶。目前,南洋船舶、银星船舶和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新会生产基地等多家企业已经具备了万吨级船舶的生产能力;企业规模大多属于中型以上,约有过半企业的投资规模过亿。新会区古井镇的南洋船舶是江门市造船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广东省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专业制造3.25万吨散货轮,最大单船造船能力为9万载重吨级,目前拥有年造船60万载重吨的能力,2010年产值达 20亿元。同位于新会区的江门银星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建造40008000吨的成品油船、多用途船和5080米的海洋平台供应船,年造船完工量可达812艘。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新会生产基地是目前江门市最大的国营船厂,投资规模达4亿多,主要建造LPG、化学品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多用途工程船等中小型特种船舶。按照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 的有关要求,到2020年,江门将建成华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船舶工业产业基地。3、新会成五金不锈钢制品行业基地新会区五金不锈钢制品行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解放初期成立的新会手工业联社就已开始生产日用五金制品,是新会当时主要的工业行业之一。改革开放的春风,加快了新会五金不锈钢行业的发展步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新会已是远近闻名的不锈钢材料集散地,并由此造就了一批不锈钢制品企业。至九十年代中期,新会五金不锈钢行业蓬勃发展,大大小小的五金不锈钢制品企业如雨后春笋。目前五金不锈钢产业已颇具规模,产品种类众多,涵盖了不锈钢家用电器、摩托车配件、高档家具、家庭日用品、厨卫制品等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我区的五金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司前、会城、大泽、今古洲等镇(街、区)。近年来,新会区积极引导五金不锈钢企业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先后有30多家企业的产品通过ISO9001和ISO9002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日益增多,部分企业产品还获得国家、省名品名标称号。其中新会金超实业有限公司的“金瓶牌不锈钢真空保温杯(壶)系列”获得“中国不锈钢保温杯(壶)十大知名品牌”称号,新会金超实业有限公司的“金瓶牌不锈钢器皿”系列和新会日兴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极速牌不锈钢器皿”系列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新会五金不锈钢产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其中,司前镇成为了广东省五金不锈钢专业镇。 目前新会有五金不锈钢生产企业823家,其中制品生产企业约600家,配套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5.2万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多亿元。2010年,在新会区六大工业板块中,五金不锈钢的总产值排名第一。 新会不锈钢产品90%以上出口海外市场,主要以欧盟、北美以及亚洲等地区国家为主。2011年全年新会区出口不锈钢厨具制品20027批、13.28万吨,货值5.12亿美元,同类产品出口量占江门地区8成以上,在全省排名第一,出口额约占全国27%。出口不锈钢厨具生产企业200家,其中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共15家。4、江门古典家具:盛世收藏下的高端文化产业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高超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江门古典家具产业已成行成市,海内外慕名而来的高端消费者熙来攘往。据悉,江门五邑地区的古典家具销售额已多年高居全国同行之首。一个传统工艺业,因其对古典工艺的坚守,逐步成为当今一个高端的文化产业。江门古典家具产业的兴起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宋末时,宋帝昺逃亡到新会,宋元两军在崖门发生“崖海大决战”。战争最终虽以宋亡结束,但是宋皇室带来的一批宫廷匠师却将宋代最高水平的家具制作工艺流传到了新会民间。这些匠师的传人在明代创造出明式家具的“广作”风格,与“京作”、“苏作”三足鼎立。“广作”家具在当地广为流传,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镇家之宝”。上世纪70年代,收购和修补古旧家具在江门五邑地区蔚然成风。在多年来对家具的修补经验中,当地一批工匠和收藏家逐渐继承和集成了古典家具制作的技巧,创办了具有明清家具风格的中国古典家具生产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江门从事传统家具行业的企业达到700多家,新会区400多家、台山市200多家,蓬江、江海、鹤山共约100多家。五邑地区已形成木材销售、古典家具铜件生产、木工艺雕花、古典家具生产、古典家具销售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形成了以台山-公益展厅加基地模式古典家具产业带、新会古典家具一条街、河北村古典家具产销十里长街等为主的全国最大传统家具产业带。2009年,传统家具产业产值约30亿元,产品基本涵盖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产值多年高居全国同行之首。 按照计划,江门市在“十二五”规划时期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古典家具行业打造成为一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江门市文化产业的又一代表。恩平特色1广东省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我国发展纳米碳酸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我国尚未有纳米碳酸钙生产厂家。面对商机,恩平市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日本技术设备建成了全国第一条纳米碳酸钙生产线,办起了化工企业,把生产定位于高科技行业产品上,专门研究生产纳米级和微米级碳酸钙,成为了全国第一家专业生产纳米碳酸钙的企业。1999年,恩平嘉维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究开发出粒径为30-50nm的CC、CCR、BT-3、SCC-2、SCC-3等纳米级碳酸钙、硅橡胶专用纳米钙、涂料专用纳米钙、油墨专用纳米钙、造纸专用纳米钙、PP专用纳米钙、PE专用纳米钙等多个品种,并应用于国家航天领域。两年后该公司及其产品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审核认定为全国碳酸钙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硅橡胶专用纳米钙”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短短6年,这家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迅速成长为纳米碳酸钙业界的“巨无霸”。在它的带动下,恩平市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发展到5家。目前,恩平市5家企业装机规模生产能力在22.5万吨,实际年生产纳米碳酸钙达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六成以上,已形成完整而先进的纳米碳酸钙生产技术装备体系,并拥有配套完善的纳米碳酸钙研发中心,纳米碳酸钙生产技术是目前国内最齐全和先进的。“白樱华”、“白燕华”品牌是市场公认的名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恩平市为“广东省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恩平特色2:中国麦克风出口基地 恩平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恩平市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从默默无闻到在国内外名声大振,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年至1995年的“萌芽积累”阶段。这一阶段积累了发展技术和经验,奠定今后调整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是1995年至2005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空前繁荣,企业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做大”。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今的“产业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产业裂变发展,进入二次升级转型,迈向“做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恩平已成为全国同行公认的最大的麦克风及电声器材整装生产集散地。目前,恩平共有麦克风及电声器材配件生产企业305户,其中专业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企业185户,从业人员3.5万人,有一定规模且获得ISO体系认证的企业36家,取得3C认证的企业27家,申请专利200多项;麦克风总产量达9000多万支,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成,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行业总产值20.2亿元;销往国内外,出口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地区,麦克风行业出口总值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电声行业产品品种齐全,款式新颖、美观,电声行业产品每天以3个新款式的速度进军电声市场。恩平市先后被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中国机电出口商会授予“中国麦克风出口基地”。鹤山特色1:制鞋行业概况近年来,鹤山制鞋业迅速兴起,蓬勃发展,成为鹤山市工业体系中的重要行业,是鹤山市仅次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第二特色产业。2009年5月,中国皮革协会与广东鹤山市人民政府开始共建产业升级中国男鞋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鹤山制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中外鞋业界闻名的男鞋重要生产基地。业界通过自主发展和政府宏观协调服务相结合,依托特色产业和支柱行业,抓住产业链完善与集散量扩张这个关键,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把扶优扶强作为产业支柱重点,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从而促进整个集群的发展和壮大。目前,鹤山市在册鞋类生产和关联企业(鞋底、鞋机、鞋楦等鞋材)有38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外资企业9家,经营鞋的各类贸易企业(含门店) 613家。2011年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实现产值27.66亿元,增长37.06%;2011年1-10月鞋类出口6013万美元,同比下降8.56%。从业人员5万多人。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纽带,促进区域企业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形成以沙坪街道办、雅瑶镇、古劳镇、共和镇为主的特色产业带。企业拥有先进生产机械设备及成型流水线。从原辅材料、产品研发到生产成型,从机械设备、模具、配件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从物流、销售到专业市场、产品展示,从产品质检、检测包装到出口报关等,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为鹤山市的基地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坚实的基础。鹤山市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进一步落实有关奖励扶持名牌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保护,积极支持和协助企业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至2011年底,鹤山市制鞋业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的有二家企业:鹤山市恒达鞋业有限公司和鹤山市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有一家:鹤山市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有一家:鹤山市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而且鹤山市必登高鞋业皮具有限公司的“心登高”还被认定为中国弛名商标。沙坪街道办、雅瑶镇被认定为“广东省制鞋专业镇”。当前,鹤山市政府积极与鞋业商会加强沟通衔接,尽快成立中国男鞋生产基地鹤山工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业园建设工作进度时间表,力争尽早启动建设鹤山鞋业生产工业园区方案,推进鹤山制鞋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园的建成,必将对推动鹤山制鞋业的发展,调整鹤山鞋业产业结构优化,中国男鞋生产基地的推广,建立完善的鞋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鹤山特色2:制伞行业概况 鹤山市制伞业主要集中在桃源镇,桃源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帐篷生产基地。目前,桃源镇有150多家制伞企业,其中规模以上有7家。已形成晴雨伞、太阳伞、帐篷三大板块,具有规模效应,其中全镇日产帐篷达2.5万个,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帐篷生产基地。2011年规模以上制伞业产值3.18亿元。开平特色1:水暖卫浴业作为开平市工业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的水暖卫浴产业,是仅次于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至2011年12月末,全市水暖卫浴产业企业数478家。规模以上的水暖卫浴企业55家,产值59.49亿元、企业资产达32.36亿元,产业从业人数约1.8万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家,地市级1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主要生产中高档的水龙头、花洒、洗菜盘、洁具和弯管等水暖卫浴件。其中水龙头是骨干品种,主要有感应、延时、恒温、双把等系列数百个规格品种。整个行业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如意大利的电熔炉、重力浇铸机配套设备、韩国自动射芯机、多攻位攻牙机、钢模加工中心设备等。为了适应产业应用需求,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市、镇两级政府于2008年设立了水口水暖卫浴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4.5亩,建筑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电子商务网平台、产品展示厅、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中心等。水暖卫浴技术创新中心的建成,将有效地增强整个行业的创新开发能力,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产品的开发周期可缩短一半,开发成本下降50%,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风暴的洗礼后及周围突起的同业竞争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一)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区域品牌响 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的发展较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开平二轻金属制品厂起步,发展至九十年代初期初现规模,踏入21世纪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聚集明显,主要分布在水口镇、月山镇及赤坎镇。水口镇更在2002年10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2007年2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水暖卫浴生产基地”。由2000年开始几乎每年一届的中国(水口)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以及常设的中国(水口)卫浴设备展贸中心令水口水暖卫浴的区域品牌已蜚声国内外。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出口交货值达25.22亿元,同比增长14.07%,产品远销欧美十多个国家。(二)主要科研成果丰硕,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专利申请数达45项,占开平市当年专利申请数的42.06%,其中:发明专利5项,占开平市发明专利申请数的41.67%。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研发出的“环保不锈钢水龙头”产品及“全自动多工位钻孔机”项目同时获得开平市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水暖卫浴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水口水暖卫浴技术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目前该中心拥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0多名,其中研发中心员工拥有博士学历的3名,硕士学历的5名;同时该中心拥有CNC加工中心、快速成型设备、光谱仪等精密加工和检测设备一批,年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增强水暖卫浴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保驾护航。 (三)产业内企业品牌较多 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企业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注重品牌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水暖卫浴产业在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领域实现零的突破。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拥有注册商标11件,其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商标有:朝阳,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商标有:朝阳、华艺、乔顿、希恩。企业产品逐步被市场认可,华艺、胜发、乔顿等企业产品还通过美国UPC质量认证,生产陶瓷阀芯水龙头的广东朝阳卫浴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希恩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广东名牌产品”称号。 从产业外部国内市场比较竞争力居中上游水平。开平特色2:纺织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是开平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至2011年12月,全市大大小小纺织服装企业282家,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121家,从业人员3.8万多人,产值130.80亿元,销售收入12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40,其中自主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62家,占我市出口企业总数的24.6%。全市纺织企业的化纤生产能力达56万吨,棉纺6万多绽,无梭织机1680台,印染生产能力1亿米。其中化学纤维年产量36万吨,纱年产量5.7万吨,牛仔布年产量达2.2亿米,牛仔服装年产近1亿件,印染布5900万米,无纺布年产量6400吨,出口到世界近60多个国家和敌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聚集效应明显,产业链初步形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从整体上有效降低了产业的生产成本。这些纺织产业集群不仅能够促进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还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外延性,使区域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平市纺织服装行业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基础良好,纺织服装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组成了从纺纱、织布、整染洗水、技术创新、设计和生产的产业链,如奔达、富琳等大型纺织公司更具备从棉花进厂到成衣出厂的一条龙生产线。二是技术设备先进,产品品质优良。开平的纺织服装企业普遍拥有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竞争力强,如奔达、富琳、平达等纺织企业,先后从比利时、德国、瑞士引进先进的纺织、轧染生产线,生产的纺织服装品质十分优良。随着产业链的形成,2002年开平市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纺织生产基地。春晖股份公司、开平奔达集团、开平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台山特色:清洁能源核电2004年,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台山市政府举行“开发川岛风电项目框架协议”签字仪式,该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8亿元;2007年9月,规划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的台山核电项目开工,2013年底前首台机组将投入商业运行。2007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期间,中法两国签署经贸大单,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正式签约合作经营台山核电项目。 法国阿海珐集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选址于广东省台山市价值80亿欧元的合作项目,是欧洲为中国提供第三代新的欧洲压水核反应堆(EPR)。虽然法国的第三代核电站在台山之前已在欧洲开工,中国的核电专家指出,同时选用美国和欧洲的技术,目的是可以加以比较,经过比较之后,台山核电站有可能成为广东甚至中国新核能的发展模式之一。2012年2月,广东省将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纳入省示范性、省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该产业园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法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规划总用地616.13万平方米,产业总体布局呈东、南、北三大功能组团。其中南组团重点发展核岛辅助设备和电站配套设施(BOP)设备,北组团重点发展常规岛辅助设备和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东组团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与创意研发。目前已经有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将落户园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园区将实现产值420亿元,将占广东核电装备产业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其中包括投资50亿元的富华重工制造、投资800万欧元的法国ACPP公司和投资额达1.5亿元的深圳龙电门业等项目已经落户园区;而中广核集团亦拟安排投资额达21亿元的核燃料组件厂项目落户产业园,目前正开展前期选址工作,国家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已经落户园区,并在明年年底建成启用,届时将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和科研公共服务平台。还有2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预计投资总额将达数十亿元,2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风电 台山川岛风电场位于台山市上、下川岛,规划建设总规模约为18.5万千瓦,总投资约20亿元,该项目也是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风电项目。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85万千瓦,工程投资约4.8亿元,2008年底第一批风机建成投产。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后,年上网发电量为1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燃煤3.5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7万吨。(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光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江门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江门市积极贯彻实施产业转移政策,加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围绕超常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转型升级,坚持以大项目促大转型、以大转型促大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光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光源产业方面,LED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引进项目54个,投资总额超258亿元,计划引进220台MOCVD设备,投资30亿元建设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目前,江门市LED产业已形成涵盖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制造、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真明丽集团生产的LED芯片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建了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重点实验室。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定向培养LED专业人才。去年绿色光源产业实现产值137亿元,增长40.7%。专栏:江门大力发展LED绿色光源产业成效显著近年来,江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特别把LED作为突破口,力促LED产业加快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基础好。截至2011年末,江门市LED产业年产值达162.63亿元,约占广东全省的六分之一,增长24.82%。全市从事绿色(半导体)光源生产的企业有近200家,关联企业1000多家。龙头企业鹤山丽得电子有限公司产值超过25亿元,健隆光电科技、吉华光电、世逸电子、科恒实业等企业的产值也超过亿元。二是产业链完善。经过四年的发展,江门市LED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的上下游一条龙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和完备的配套体系。外延芯片在核心技术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三是发展势头猛。江门市政府出台了高含金量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MOCVD设备,同时,还陆续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对中游的封装、下游的运用,在品牌建设、厂房建设、厂房租金等多方面进行补贴。如对在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MOCVD设备每台奖励800至1200万元;从2011年起,连续两年,每年安排1.5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LED封装应用项目的投资优惠、科技创新奖励、品牌标准和专利奖励、市场开拓奖励、人才奖励等。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江门市掀起了招商引资的新高潮。截至2011年末,江门市政府引进MOCVD设备超过220台,兑现项目补贴优惠资金7570万元,落实用于LED中下游封装及应用企业的年度转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累计签订LED项目合同54个,投资总额超258亿元。四是行业话语权不断增强。真明丽集团生产的LED芯片是蓝宝石衬底的蓝、绿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120流明,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达到150流明,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科恒实业生产的稀土荧光粉连续3年的质量和销量都处于国内第一,产值和销值占国内的15-20%,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灯用三基色荧光粉生产厂家。国家工信部和省经信委都充分肯定了江门市在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五是配套服务齐全。江门市政府为LED产业搭建配套服务平台不遗余力,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成功落户高新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半导体光源监督检验站。成立了包括三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LED产业专家委员会。初步建成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投资30亿元建设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在五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相关专业和研究所,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专栏、江门开创省产业转移园建设新模式2012年1月,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已被正式纳入省示范性、省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台山园区(以下简称台山园区),享受相关产业转移政策扶持。至此,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呈现“一区三园”发展格局,即开平园区、恩平园区和新纳入的台山园区。此举在创出全省产业转移园建设发展独特模式的同时,依托大平台招引优质项目的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新的发展动力。台山园区纳入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后,工业园规划面积达到1121.62公顷,其中开平园区593.93公顷、恩平园区414.97公顷、台山园区112.72公顷。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采取“一区三园”的模式规划建设。截止2011年末,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60个,计划总投资28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52个,超10亿元大项目8个,成为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十大重点园区之一。新能源产业方面,江门市在建的核电、风电、气电等清洁能源约440万千瓦。台山核电总投资超1450亿元,首期投资500亿元,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一期总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260亿千瓦时,核电站30年经济寿命期内,将产生各类税收55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在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等的亲自推动和关心支持下,全国唯一的CRH6型城际动车组生产基地广东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已开工建设,首期投资40亿元,预计年底首列城轨车辆下线。配套基地建设启动,有16家配套企业达成入驻意向,总投资达45亿元。三大产业将形成3000亿元的产值规模,成为江门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