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接口日志.doc_第1页
通信接口日志.doc_第2页
通信接口日志.doc_第3页
通信接口日志.doc_第4页
通信接口日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电场接口设备统一管理规范一、无线局域网概述一般来讲,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局域网都可称为无线局域网。下面从传输方式、网络拓扑、网络接口及对移动计算的支持这四个方面来描述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1、传输方式 传输方式涉及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选择的频段及调制方式。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微波与红外线。在采用微波做为传输媒体的无线局域网依调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扩展频谱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 (1)扩展频谱方式 在扩展频谱方式中,数据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扩展至几倍几十倍再被搬移至射频发射出去。这一做法虽然牺牲了频带带宽,却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由于单位频带内的功率降低,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也减小了。采用扩展频谱方式的无线局域网一般选择所谓的ISM频段,这里ISM分别取自Industrial、Scientific及Medical的第一个字母。许多工业、科研和医疗设备辐射的能量集中于该频段。欧美日等国家的无线管理机构分别设置了各自的ISM频段。例如美国的ISM频段由902MHZ928MHZ,2.42.484GHz, 5.7255.850GHz三个频段组成。如果发射功率及带外辐射满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要求,则无需向FCC提出专门的申请即可使用这些ISM频段。 (2)窄带调制方式 在窄带调制方式中,数据基带信号的频谱不做任何扩展即被直接搬移到射频发射出去。与扩展频谱方式相比,窄带调制方式占用频带少,频带利用率高。采用窄带调制方式的无线局域网一般选用专用频段,需要经过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许可方可使用。当然,也可选用ISM频段,这样可免去向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但带来的问题是,当临近的仪器设备或通信设备也在使用这一频段时,会严重影响通信质量,通信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3)红外线方式 基于红外线的传输技术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家电遥控器几乎都是采用的红外线传输技术。做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式,红外线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这种传输方式不受无线电干扰,且红外线的使用不受国家无线管理委员会的限制。然而,红外线对非透明物体的透过性极差,这导致传输距离受限制。 2、网络拓扑无线局域网的拓扑机构可归结为两类:无中心或叫对等式(PEER TO PEER)拓扑和有中心(HUBBASED)拓扑。 (1)无中心拓扑 无中心拓扑的网络要求网中任意两个站点均可直接通信。采用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一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个站点都可竞争公用信道,而信道接入控制(MAC)协议大多采用CSMA(载波监测多址接入)类型的多址接入协议。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网络抗毁性好、建网容易、且费用较低。但当网中用户数(站点数)过多时,信道竞争成为限制网络性能的要害。并且为了满足任意两个站点可直接通信,为了中站点布局受环境限制较大。因此这种拓扑结构适用于用户数相对较少的工作群。 (2)有中心拓扑 在有中心拓扑结构中,要求一个无线站点充当中心站,所有站点对网络的访问均由其控制。这样,当网络业务量增大时网络吞吐性能及网络时延性能的恶化并不剧烈。由于每个站点只需在中心站覆盖范围内就可与其它站点通信,故网络中心点布局受环境限制亦小。此外,中心站为接入有线主干网提供了一个逻辑接入点。有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的弱点是抗毁性差,中心站点的故障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并且中心站点的引入增加了网络成本。 网桥连接型: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互联时,由于物理上的原因,若采取有线方式不方便,则可以利用无线网桥的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点对点连接,无线网桥不仅提供两者之间的物理与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还为两个网络用户提供较高层的路由与协议转换。基站接入型:当采用移动蜂窝通信网接入方式组建无线局域网时,各站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基站接入和数据交换方式来实现互联的。各移动站不仅可以通过交换中心自行组网,还可以通过广域网与远地点组建自己的工作网络。HUB接入型:利用无线HUB组建星型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具有与有线HUB组网方式类似的优点。在该结构基础上的WLAN,可以利用类似于交换型以太网的工作方式,要求HUB具有简单的网内交换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无线局域网往往与有线主干网络结合起来使用。这时,中心站点充当无线局域网与有线主干网的转接器。3、网络接口 这涉及无线局域网中站点从哪一层接入网络系统。一般来讲,网络接口可以选择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或数据链路层。所谓物理层接口指使用无线信道替代通常的有线信道,而物理层以上各层不变。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上层的网络操作系统及相应的驱动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这种接口方式在使用时一般做为有线局域网的集线器和无线转发器以实现有线局域网间互联或扩大有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 另一种接口方法是从数据链路层接入网络。这种接口方法并不沿用有线局域网的MAC协议,而采用更合适无线传输环境的MAC协议。在实时,MAC层及其以下层对上层是透明的,配置相应的驱动程序来完成与上层的接口,这样可保证现有的有线局域网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可在无线局域网上正常运行。目前,大部分无线局域网厂商都采用数据链路层接口方法。4、对移动计算网络的支持 在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初期阶段,无线局域网的最大特征是用无线媒体替代缆线,这样可省去布线,网络安装简便。随着笔记本型、膝上型、掌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手(PDA)、以及便携式终端等的普及应用,支持移动计算网络的无线局域网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移动通信的观点来讲,移动计算网络应提供以下几个功能:小区内的站点可移动,同一小区内的站点可直接或经AP间接通信;不同小区内站点可经过网络接入点AP及主干网进行通信;当某一站点由一个小区移动至另一个小区时,通过越区切换协议或算法,该站点被切换至新的小区。在新的小区中该站点仍和在以前小区时一样保持与外界的连接;小区中的站点可通过主干网上的路由器访问公共网或被公共网访问。 5、无线局域网的应用环境 根据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其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为半移动网络应用,一类作为全移动网络应用。 在半移动应用环境下,又可分为室内应用和室外应用。在室内应用下,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与有线局域网并存。由于无线局域网的价格比有线局域网高,故在室内环境下,无线局域网在以下应用情况可发挥其无线特长:大型办公室、车间; 超级市场、智能仓库; 临时办公室、会议室; 证券市场等。 在难于布线的室外环境下,无线局域网可充分发挥其高速率、组网灵活之优点。尤其在公共通信网不发达的状态下,无线局域网可作为区域网(覆盖范围几十公里)使用。下面列出几种应用情况:城市建筑群间通信; 学校校园网络;工矿企业厂区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网络; 银行、金融证券城区网络; 城市交通信息网络; 矿山、水利、油田等区域网络; 港口、码头、江河湖坝区网络; 野外勘测、实验等流动网络; 军事、公安流动网络等。无线局域网与有线主干网构成移动计算网络。这种网络传输速率高、覆盖面大,是一种可传输多媒体信息的个人通信网络。这是无线局域网的发展方向。二、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是使用无线连接的局域网。它使用无线电波作为数据传送的媒介。传送距离一般为几十米。无线局域网的主干网路通常使用电缆(CABLE),无线局域网用户通过一个或更多无线接取器(wireless access points,WAP)接入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商务区,大学,机场,及其他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最通用的标准是IEEE定义的802.11系列标准。IEEE 802.11标准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工作在2.40002.4835GHz频段。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IEEE 802.11b标准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2.4GHz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该标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而且在2Mbps、1Mbps速率时与IEEE802.11兼容。IEEE802.11b使用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SS作为协议。IEEE802.11b和工作在5GHz频率上的802.11a标准不兼容。由于价格低廉,802.11b产品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市场,并在许多实际工作场所运行。使用范围:支持的范围是在室外为300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100米。IEEE802.11b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IEEE 802.11a 标准 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5.155.82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54 Mbps/72 Mbps(Turbo),传输距离控制在10100米。IEEE802.11a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频技术,可提供25 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IEEE 802.11g 标准 IEEE802.11g工作于4.4GHZ免费频段,因此采用此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具有较低价格,而它的数据传输速度可达到IEEE 802.11a标准所具有的54Mbit/s,而且可根据具体网络环境调整网络传输速度,以达到最佳的网络连接性能。IEEE802.11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具有IEEE802.11a和IEEE802.11b两者的优点。它采用两种调制方式(IEEE802.11a中采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IEEE802.11b中采用的补码键控CCK),因此它既能适应传统的IEEE802.11b标准,在2.4GHz频率下提供每秒11Mbit/s数据传输率,也符合IEEE802.11a标准在5GHz频率下提供54Mbit/s数据传输率。IEEE802.11g在24GHz频段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20Mbit/s以上;能够与IEEE802.11的Wi-Fi系统互联互通,可共存于同一AP的网络里,从而保障了后向兼容性。这样原有的WLAN系统可以平滑地向高速WLAN过渡,延长了IEEE80211b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投资。除以上主要协议标准外,还有以下协议标准:IEEE 802.11e/f/h标准IEEE 802.11e标准对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提出改进,以支持多媒体传输,以支持所有无线局域网无线广播接口的服务质量保证QoS机制。IEEE 802.11f,定义访问节点之间的通信,支持IEEE 802.11的接入点互操作协议(IAPP)。IEEE 802.11h用于802.11a的频道管理技术。IEEE 802.11iIEEE 802.11i标准是结合IEEE 802.1x中的用户端口身份验证和设备验证,对无线局域网MAC层进行修改与整合,定义了严格的加密格式和鉴权机制,以改善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IEEE 802.11i新修订标准主要包括两项内容:“Wi-Fi保护访问”(WPA)技术和“强健安全网络”。三、协议结构IEEE802.11一直采用相移键控(PSK)调制方式。IEEE802.11b采用的是补码键控(CCK)调制方式,该方式支持更高数据传输速率并不易受多路传播的干扰。IEEE802.11a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达到54Mbit/s,但大多数情况下,通信时传输速率为6Mbit/s、12Mbit/s、24Mbit/s. 高层 逻辑链路控制MAC子层802.11Infrared802.11FHSS802.11DSSS802.11aOFDM802.11bHR-DSSS802.11gOFDMIEEE802.11协议栈结构FCDurationAddress1Address2Address3SeqAddress4DateCheckSum2 2 6 6 6 2 6 02312 4 (byte)IEEE802.11协议族MAC帧结构Fram Control(FC控制)字段:2字节;Duration/ID:2字节,站ID,用于Power-Save Poll信息帧类型。Duration值用于网络分配向量(NAV)计算。Address Field(14):地址列表字段,包括4个地址(源地址、目标地址、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地址),取决于帧控制字段(ToDS和FromDS位)。Sequence Control:序列控制字段,由分段号和序列号组成。用于表示同一帧中不同分段的顺序,并用于识别数据包副本。Data:数据字段,发送或接收的信息。Check Sum:校验总和字段,包括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码。2 2 4 1 1 1 1 1 1 1 1 (bit)VersionTypeSubtypeTo DSFrom DSMFRetryPwrMoreWOFC字段结构Version:协议版本字段,表示IEEE802.11标准版本。Type:帧类型字段,包括认证帧(Authentication Frame)、解除认证帧(Deauthentication Frame)、连接请求帧(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连接请求响应帧(Association Reponse Frame)、重新连接请求帧(Reassociation Request Frame)、重新连接响应帧(Reassociation Response Frame)、解除连接帧(Disassociation Frame)、信标帧(Beacon Frame)、Probe帧、Probe请求帧、Probe响应帧。To DS:当帧发送给Distribution System(DS)时,该值设为1。From DS:当从Distribution System(DS)处接收到帧时,值为1。MF:More Framgment表示当有更多分段属于相同帧时,该值为1。Retry:表示该分段是先前传输分段的重发帧。Pwr:Power Managerment,表示传输帧以后,站所采用的电源管理模式。More:More Data,表示有很多帧缓存到站中。W:WEP,表示根据WEP(Wired Equicalent Privacy)算法对帧主体进行加密。O:Order表示利用严格顺序服务类发送帧的顺序四、接口设备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几乎所有的无线网络产品都含有无线发射/接收功能,且通常是一机多用。无线网卡主要包括NIC(网卡)单元、扩频通信机和天线3个功能模块。NIC单元属于数据链路层,由它负责建立主机与物理层之间的连接;扩频通信机与物理层建立了对应关系,它通过天线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与发射。无线HUB既是无线工作站之间相互通信的桥梁和纽带,又是无线工作站进入有线以太网的访问点。它负责管理其覆盖区域(无线单元)内的信息流量。覆盖彼此交叠区域的一组无线HUB,能够支持无线工作站在大范围内的连续漫游功能,同时还能始终保持网络连接,与蜂窝式移动通信方式非常相似。另外,在同一位置放置多个无线HUB,可以实现更高的总体吞吐量。无线网桥主要用于无线或有线局域网之间的连接。当两个局域网无法实现有线连接或使用有线连接存在困难时,可以使用无线网桥实现点对点的连接,在这里,无线网桥起到了网络路由选择的协议转换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智能传感器集成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网络接口模块,无线网络接口模块底层网络接口(硬件接口)采用基于IEEE 802.11b的网络接口芯片,高层网络接口(软件接口)采用TCP/IP协议,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即把TCP/IP协议固化到智能传感器的ROM中,使得现场数据的收发都以TCP/IP协议进行。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 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无线工业控制的方法:通过使用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结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基于IEEE 802.11b的无线局域网网桥,就可以实现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一种应用方案。无线局域网网桥用作无线访问点(AP),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处理,并以TCP/IP协议对数据进行打包,通过无线链路发送到AP,由于无线链路和有线以太网高层均采用TCP/IP协议,且低层协议对高层协议是透明的,就实现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通过Internet,就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无线设备的选择:要实现无线网络,需要选择的设备一般为两种。一种为无线局域网网桥,可将多个无线站点连入已有的局域网之中;另一种为无线通讯装置,例如无线网卡、无线Modem等。常见以太网帧结构详解:1、 以太网相关背景 以太网这个术语通常是指由DEC,Intel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TCP/IP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的媒体接入方法。几年后,IEEE802委员会公布了一个稍有不同的标准集,其中802.3针对整个CSMA/CD网络,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此三种帧的通用部分由802.2标准来定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由于目前CSMA/CD的媒体接入方式占主流,因此本文仅对以太网和IEEE 802.3的帧格式作详细的分析。在TCP/IP世界中,以太网IP数据报文的封装在RFC 894中定义,IEEE802.3网络的IP数据报文封装在RFC 1042中定义。标准规定:1)主机必须能发送和接收采用RFC 894(以太网)封装格式的分组;2)主机应该能接收RFC 1042(IEEE 802.3)封装格式的分组;3)主机可以发送采用RFC 1042(IEEE 802.3)封装格式的分组。如果主机能同时发送两种类型的分组数据,那么发送的分组必须是可以设置的,而且默认条件下必须是RFC 894(以太网)。最常使用的封装格式是RFC 894定义的格式,俗称Ethernet II或者Ethernet DIX。下面,我们就以Ethernet II称呼RFC 894定义的以太帧,以IEEE802.3称呼RFC 1042定义的以太帧。2、帧格式Ethernet II和IEEE802.3的帧格式分别如下。Ethernet II帧格式:| 前序 | 目的地址| 源地址| 类型 | 数据 | FCS| | 8 byte |6 byte | 6 byte | 2 byte | 461500 byte| 4 byte| IEEE802.3一般帧格式| 前序 | 帧起始定界符 | 目的地址| 源地址 | 长度| 数据 FCS| 7 byte| 1 byte | 2/6 byte| 2/6 byte | 2 byte | 461500 byte | 4 byte |Ethernet II和IEEE802.3的帧格式比较类似,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定义的2字节的类型,而后者定义的是2字节的长度;所幸的是,后者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前者定义的有效类型值无一相同,这样就容易区分两种帧格式了。一、前序字段前序字段由8个(Ethernet II)或7个(IEEE802.3)字节的交替出现的1和0组成,设置该字段的目的是指示帧的开始并便于网络中的所有接收器均能与到达帧同步,另外,该字段本身(在Ethernet II中)或与帧起始定界符一起(在IEEE802.3中)能保证各帧之间用于错误检测和恢复操作的时间间隔不小于9.6毫秒。二、帧起始定界符字段该字段仅在IEEE802.3标准中有效,它可以被看作前序字段的延续。实际上,该字段的组成方式继续使用前序字段中的格式,这个一个字节的字段的前6个比特位置由交替出现的1和0构成。该字段的最后两个比特位置是11,这两位中断了同步模式并提醒接收后面跟随的是帧数据。当控制器将接收帧送入其缓冲器时,前序字段和帧起始定界符字段均被去除。类似地当控制器发送帧时,它将这两个字段(如果传输的是IEEE802.3帧)或一个前序字段(如果传输的是真正的以太网帧)作为前缀加入帧中。三、目的地址字段目的地址字段确定帧的接收者。两个字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用于IEEE802.3网络,而6个字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既可用于Ethernet II网络又可用于IEEE802.3网络。用户可以选择两字节或六字节的目的地址字段,但对IEEE802.3设备来说,局域网中的所有工作站必须使用同样的地址结构。目前,几乎所有的802.3网络使用6字节寻址,帧结构中包含两字节字段选项主要是用于使用16比特地址字段的早期的局域网。四、源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标识发送帧的工作站。和目前地址字段类似,源地址字段的长度可以是两个或六个字节。只有IEEE802.3标准支持两字节源地址并要求使用的目的地址。Ethernet II和IEEE802.3标准均支持六个字节的源地址字段。当使用六个字节的源地址字段时,前三个字节表示由IEEE分配给厂商的地址,将烧录在每一块网络接口卡的ROM中。而制造商通常为其每一网络接口卡分配后字节。五、类型字段两字节的类型字段仅用于Ethernet II帧。该字段用于标识数据字段中包含的高层协议,也就是说,该字段告诉接收设备如何解释数据字段。在以太网中,多种协议可以在局域网中同时共存,例如:类型字段取值为十六进制0800的帧将被识别为IP协议帧,而类型字段取值为十六进制8137的帧将被识别为IPX和SPX传输协议帧。因此,在Ethernet II的类型字段中设置相应的十六进制值提供了在局域网中支持多协议传输的机制。在IEEE802.3标准中类型字段被替换为长度字段,因而Ethernet II帧和IEEE802.3帧之间不能兼容。六、长度字段用于IEEE802.3的两字节长度字段定义了数据字段包含的字节数。不论是在Ethernet II还是IEEE802.3标准中,从前序到FCS字段的帧长度最小必须是64字节。最小帧长度保证有足够的传输时间用于以太网网络接口卡精确地检测冲突,这一最小时间是根据网络的最大电缆长度和帧沿电缆长度传播所要求的时间确定的。基于最小帧长为64字节和使用六字节地址字段的要求,意味着每个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字节。唯一的例外是吉比特以太网。在1000Mbit/s的工作速率下,原来的802.3标准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帧持续时间使电缆长度达到100米。这是因为在1000Mbit/s的数据率下,一个工作站在发现网段另一端出现的任何冲突之前已经处在帧传输过程中的可能性很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将以太网最小帧长扩展为512字节的负载扩展方法。对除了吉比特以太网之外的所有以太网版本,如果传输数据少于46个字节,应将数据字段填充至46字节。不过,填充字符的个数不包括在长度字段值中。同时支持以太网和IEEE802.3帧格式的网络接口卡通过这一字段的值区分这两种帧。也就是说,因为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所以超过十六进制数05DC的值说明它不是长度字段(IEEE802.3).而是类型字段(Ethernet II)。七、数据字段如前所述,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必须为46字节以保证帧长至少为64字节,这意味着传输一字节信息也必须使用46字节的数据字段:如果填入该该字段的信息少于46字节,该字段的其余部分也必须进行填充。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八、校验序列字段既可用于Ethernet II又可用于IEE802.3标准的帧校验序列字段提供了一种错误检测机制,每一个发送器均计算一个包括了地址字段、类型/长度字段和数据字段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码。发送器于是将计算出的CRC填入四字节的FCS字段。虽然IEEE802.3标准必然要取代Ethernet II,但由于二者的相似以及Ethernet II作为IEEE802.3的基础这一事实,我们将这两者均看作以太网。3、以太网帧结构的变种格式以太网帧结构的变种,仅涉及到IEEE802.3帧。下图描述了IEEE802.3帧数据部分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IEEE802.2定义的LLC(逻辑链路控制),LLC用来识别信息包中所承载的协议。LLC报头包含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目的服务访问点)、SSAP(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源服务访问点)和控制字段。当DSAP和SSAP取特定值:0xff和0xaa时,会分别产生两个变种:Netware-以太网帧和以太网-SNAP帧;其他的取值均为纯802.3帧。| 前序 | 帧起始定界符 |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 数据| FCS |IEEE802.3帧数据部分的结构:| DSAP | SSAP | 控制 | 信息 |一、Netware-以太网帧Netware-以太网帧对IEEE802.3的数据字段进行了专门分隔以便传输NetWare类型的数据。实际使用的帧类型是在系统设置时通过将NetWare与特定类型的帧绑写而定义的。下图显示了Netware-以太网帧格式。图中的IPX=0xffff,也就是说,以太网帧中的DSAP=SSAP=0xff时,802.3帧就变成了Netware-以太网帧,用来承载NetWare类型的数据。由于不再有LLC字段,所以这种帧通常称为简化802.3。对那些使用或考虑使用NetWare的人,在涉及帧类型时应该小心:Novell使用术语以太网802.3,因此如果将NetWare设置为以太网802.2帧,网络实际上是符合以太网802.3标准的,也就是说,有LLC结构的。|前序| 帧起始定界符 |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FCS| IEEE802.3帧数据部分的结构: | IPX头 |信息|二、以太网-SNAP帧以太网SNAP帧与Netware-以太网帧不同,可以用于传输多种协议。因为在以太网SNAP帧中包含以太网类型字段,故AppleTalk Phase II、NetWare及TCP/IP协议均能传输。因此,SNAP可以被看作一种扩展,它允许厂商创建自己的以太网传输协议。以太网SNAP标准由IEEE802.1委员会制定以保证IEEE802.3局域网和以太网之间的互操作性。下图显示了以太网SNAP帧格式。尽管这种帧格式是基于IEEE802.3帧格式的,但它并不使用DSAP和SSAP信箱机制和控制字段。相反,在这些字段中使用特定的值表示该帧是SNAP帧。| 前序|定界符 |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 FCS| IEEE802.3帧数据部分的结构:|DSAP|SSAP|控制|机构代码|类型|信息|十六进制值AA被放置在DSAP和SSAP字段,而十六进制值03被放置在控制字段,这指明传输的是SNAP帧。将十六进制值03放置在控制字段表明使用无编码格式,这是SNAP帧支持的唯一一种格式。机构代码字段指明在后续的以太网类型字段中放置的是由哪一个机构分配的值。在机构代码字段中的十六进制值000000指明施乐公司分配了以太网类型字段的值。通过使用以太网SNAP帧,可以按与原始的以太网帧类似的方式获得支持多协议的能力,原始以太网设置类型字段的目的与此相同。4、帧判定接收工作站可以通过判断以太帧的字段正确解释帧中承载的数据。为此,应首先检查跟在源地址之后的两个字节的值。如果该值大于1500,则必定是Ethernet II帧;否则该帧或者是纯IEEE802.3帧,或者是这种帧的变种。此时,必须检查更多的字节。如果下面的两个字节取值十六进制FF:FF,则该帧是NetWare-以太网,这是因为在IPX头结构中前两个字节的校验和字段取值十六进制FF:FF;如果这两个字节取值为十六进制AA:AA,则表示是以太网SANP帧;此外,这两个字节的任何其它取值均指示该帧纯802.3帧。5、IPX的四种以太帧封装格式介绍了上面的四种以太帧的格式,现在以IPX报文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四种以太帧的格式进行封装。一、Ethernet II封装格式| 前序| 目的地址| 源地址| 0x8137| IPX 数据报 | FCS| 二、Netware-以太网帧|前序| 帧起始定界符 | 目的地址| 源地址| 长度| IPX 数据报| FCS |三、以太网-SNAP帧|前序|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长度|0xAA|0xAA |0x03|0x000000 |0x8137| IPX 报文 | FCS |四、纯802.3帧|前序|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长度| 0xe0 | 0xe0 | 0x03 | IPX 报文 | FCS |IEEE802.3标准和Ethernet在长度(或类型域)与IEEE802.2的数据链路层的LLC子层通信标准中指定的数据域之间有3个可选的域:目标地址服务访问点(DSAP)、源服务访问点(SSAP)和控制。这些域使得数据链路层可以管理帧并与OSI模型中的高层进行通信。DSAP和SSAP均为8位长。服务访问点(SAP)使网络层能确定目标节点的哪一个网络进程可以接收,而且它们也代表着诸如OSI、Novell、NetBIOS、TCP/IP、BPDU和IBM网络管理、XNS等通信进程,下面举例进行说明:E0是Novell SAP的16进制值,06是TCP/IP的SAP的16进制码。DSAP指定了接收帧的节点的服务访问点,SSAP则标识帧的发送节点的服务访问点。控制域的长度为8位或16位,用来识别帧的功能,例如它是否带有数据或报错信息。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 vs. IEEE802.5 (令牌环网访问控制)我们称Ethernet的传递形式为广播(broadcast)形式,Token Ring使用的则是指定(dedicated)形式;broadcast属于probabilistic形式的协议,也就是不能够保证工作站可以获得接通网线的能力。Token Ring则属于deterministic形式的协议,也就是使用一套规则来保证工作站有接通网线的能力。在IEEE定标准面,Ethernet属于802.3标准,而Token Ring则属于802.5标准: 特性类项 IEEE 802.3 IEEE 802.5逻辑形态 Bus Single Ring物理形态 Star, Bus Star介质 Optic fiber, Twisted Pair,Coaxial Cable Twisted Pair频宽 10 Mbps 4 or 16 Mbps连接形式 CSMA/CD Token Passing过载信息 Single 1(4 Mbps)或Multiple(16 Mbps)最大封包体积 1518 byt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