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因为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各项素养的形成,关系到他们各项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阅历,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有的学生也认为自己长大了,会读书了。但是真的会“读”了吗?我曾经教授过一篇阅读文,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一直记忆犹新。文中有这么一个题目:母亲的胳膊受伤了,鲜血已经渗透过厚厚的纱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情况?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流了很多血”。其实,只要再推究一下,就会明白,不就是说明“受伤很严重”嘛。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还存在一个“深度”的问题。这对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尤为突出。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没有深度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能弥补缺失的人文精神,不能架构传统的价值观念,更不能塑造和培养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规范。那么怎么提高、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呢?我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无为”而始,培养阅读的欲望。学生是一个自由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们在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不断地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让学生从不爱读到爱读。农村孩子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习惯不是太好,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耐心看完一篇文章,更谈不上“深入”了。所以我在接到每一个新班级之后,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以便于更好的沟通,最优化的引导。在阅读课上,根据事先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书目,以利于激发学生暂时性地兴奋。这时我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最感兴趣的书目,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他们的感受也许是肤浅的,也许是有失偏颇的,但毕竟是读了,有所认识了。这个过程看似“无为”,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与气质、冲动等是不同的,经历、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效果肯定参差不齐。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个过程很有必要,这为后面的“有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抓住他们最爱的书目,以此为切入点,来激发、培养学生最起码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一时觉得阅读还是不错的。渐渐地,随着“暂时性地兴奋”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就可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二、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自设问题。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培养语文能力的必要阶梯,开发智力的最佳依凭,陶冶情操的重要园地。教者充分利用好教材,既强化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披题入文。从题目中去把握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分析,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其中的活动、心态,喜怒哀乐的情感等。再如萧乾的枣核,赏析时我就抓住末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以此铺开,洞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文章的主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就引导学生去抓各段的中心句,这样很容易理解文本,得出问题的答案: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的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还可以把风格类似,内容相通等方面的文本集中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教材分析时巧妙渗透的各种理论、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自然地运用,拓深阅读的深度。当学生面对一篇新的文本时,我在他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联系赏析教材时的一些方法,自己设问题,自己求答案。“学生的主动提问是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学生有疑而问,由问导思。”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表达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吸纳别人的思想。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丰富思维。因此我还发动学生进行合作,多问几个“为什么”,使问题的内涵向纵深挺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提问中学会概括,把思维向深处引领。这一切都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智慧是灵动的。惟有动态,只有变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然,这里的“动”不只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的热烈,更是师生思维的碰撞,师生思维与文本的碰撞。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戏真做。角色扮演,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出发,使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冲突,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和体验。角色扮演的最大长处是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换位思考,诱发情感的共鸣,甚至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样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很深了。曾经说过“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我们在学习他的我与地坛(节选)时,我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选择了这两句话:“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让学生反复的读,希望能读出那种颓废、无奈、沉沦之情,但发现学生不容易进入情境。怎么办呢?我立即改变教学思路,假戏真做,让学生也做一回“史铁生”。你看,平时活泼乱跳的小伙子小姑娘一下子蔫了。突然瘫痪,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这样,就在学生的心中激起非常强烈的情感反应,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进入了一个新高度。再看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尽情展示她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我就请学生蒙起自己的眼睛体会一下盲人的诸多不便,让学生走啊,拿东西啊学生投入的表现就足以证明他们的理解深度了。甚至在课后许多学生还在讨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角色的体验,调动起他们心灵中的美好情愫,进而奠定深厚的文学底蕴,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的美好,更加的丰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四、教者适时介入、强化,帮助学生形成深度思维习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情况下,教者适时介入,主导全局。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已经有了前面几个层面的情感体验,教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升华体悟,形成深度思维的习惯。教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就行了,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在阅读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课堂教学的静态预设性,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我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程度,通过追问帮助学生转换视角,向外拓展,学会评价,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思维范围更广,思维内涵更丰富。这样的课堂就动了起来,就激活了阅读教学的活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境界,促进了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追问、点拨、启发,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随着训练的逐步推进,学生方法及思维的逐步成熟,长久以往,形成积淀,形成习惯,最终有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体检测监控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数字工具在传统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 智能教育机器人在家庭教育的应用前景
- 教育心理学实践激励学生的关键要素
- 教育公平政策与资源分配的实践
- 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的秘密武器
- 教育技术的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分享
- 商业综合体工程监理案例分析
- 能源革新引领教育升级探索智能教育设施的新模式
- 商业行业如何推动青少年健康饮食政策的落实
- 128个常用自然拼读发音规则和1000句生活口语
- 异口同音公开课
-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务试题及参考答案
-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论文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4074.8-200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快速法
- 2023年涉县水库投资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版有创血压监测ABP培训课件
- 重症医学科常用知情告知书
-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 母线槽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