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1.gif)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2.gif)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3.gif)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4.gif)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6/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4cf87a7a-7ead-42b9-81a8-189e8cfdb21f5.gif)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通辽一中北校区高中部 刘伟【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要求】1、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影响【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课前学习】一、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及总体趋势土地所有制特点及发展历程原始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奴隶社会 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 ,实质也是一种 。 2、国王把土地 ,受封者世代享用,但 ,同时要向国王 ;3、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故称 ;4、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 。瓦解过程原因:1、根本原因: 2、 。3、 。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 _。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 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 (1)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2)抑制土地兼并a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 。b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 ;明朝按 多寡收取赋税。c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 。总体趋势由公有到私有的发展趋势探究问题一:井田制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见表格)探究问题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原因:土地的私有,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古代封建政府采取过哪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这一现象?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明朝后期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封建政府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探究问题三: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类型和变动趋势(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二、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归纳其产生的原因及实施情况含义产生的原因重视保护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商业与农业争夺 、影响 甚至危及 等问题。实施过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_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_;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_;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西汉时期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并向工商业者_;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继续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和清雍正帝都推行“重本抑末”的理财思想。实行_,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探究问题四: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目的和评价)(1)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影响:积极: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前期)消极: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三、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原因具体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 ;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 。根本原因: 表现(1)明朝:_ 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 ”。(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 政策。影响妨碍 的开拓,抑制 ,阻碍了 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 ,逐渐落后于 。探究五:“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3)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4)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突破疑难】1、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时代特点的关系1、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封建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主要有:均田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其核心是农业,商业是辅助和补充。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该政策维护了封建经济尤其是保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因此,这一时期,如教材所述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和西汉政府抑制富商大贾的做法,都具有进步的作用。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2、明清的海禁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在简单再生产的磨盘上转圈,在自给自足的庄园里昏睡,既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发展,也不依赖商品的进出口,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连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大臣在鸦片战争前都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籍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早在17世纪,清政府为对付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曾厉行“海禁”。台湾收复后,“海禁”解除。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政府又宣布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人民非常疑忌,就是对充当臣仆的汉族地主官僚也深具戒心。它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闭关政策”的影响和评价: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3、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不利条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典例解析】1、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农民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土地国有制解析: 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答案:C.点评: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移花接木: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析:诗经创作于春秋时期,那时处于奴隶社会末期,但是从诗歌内容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说明土地归国王所有。仍然是井田制。 答案:A。 点评:井田制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土地制度,在历年高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2、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 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结合教材可知,由于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统治者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另外该政策能起到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因此说法正确,说法错误。但是到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统治者仍然推行此政策,这样就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点评:我国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我们要辩证的评价。移花接木:对明清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解析: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而“重农抑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故也不利于民主思想产生。答案:A。点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明清时期主要起到消极作用。【回眸高考】1.(2010年广东卷)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C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疑:“庄园”一词,是不是北魏之后出现的?汉代的豪强地主没有庄园么?)2(2010年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D 【解析】: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3.(2010年浙江卷)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答案】B【基础练兵】1、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再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3、右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4、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5、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国家授权许可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6、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7、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8、“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 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久之,到 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 谦虚 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 道路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9、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贵人很鄙视他们,后来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贵人的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阶级矛盾缓和;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A. B. C. D.10、清朝时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这一规定对我国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B有利于国内资本原始积累C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D确保了劳动力资源的充足/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2、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提到:“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C田租是当时主要的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高考资源网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14、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10 分)材料一:读下列图片并提取历史信息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农村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模拟题集及解析
- 电力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信息技术在物资储备仓库的应用及面试模拟题解析
- 2025年软件编程实战题集及解析指南
- 2025年软件测试工程师实战技能提升教程
- 2025年初级美容师笔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解析
- 2025年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模拟题集解析
- 电信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2025年税务局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手册
- 电井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与设备需求分析报告
- 2026版赢在微点顶层设计大一轮物理-专题提升二十 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
- 民族文化宫2025年公开招聘17人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光传输业务配置课件
- 2025年幼儿园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书
-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国家题库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青海辅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全册课文原文翻译
- 钢结构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