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四个突破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5-09 16:57:00 作者:刘建国,喻国华编辑:studa20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根据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地组织多媒体教学;如何配合和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增加技能训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教学与临床结合等4个突破,进行了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现介绍如下。1 教学观念要有“新”的突破 教学观念是内隐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起统领作用的思想理念。它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反映着教学活动的追求目标,是指导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一所高职高专的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工作重点应由以往的课堂主讲变为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为学生准备适量的临床信息,结合病案分析、模拟病例,让学生掌握本病以及如何鉴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发散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做启发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意临床的复杂性、多元性,并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基础之上的新型师生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模式要有“活”的突破 教学模式必须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校本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应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完善。中医外科学教学没有成熟的模式供套用,也缺乏成功的经验作保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作初步探讨。2.1 病图结合,建立形象教学 中医外科学大部分疾病均发生于人体的体表,肉眼可以看到,正如汪机的外科理例所说:“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这正是与内科的不同之处。教材把每一病症的临床表现描写的不管如何详细清楚,教师课堂讲授的如何娓娓动听,学生不见患者,也只能是凭空拟想,而终难知究竟。若能将学生带到医院让学生看到患者,直观教学,当然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现。为解决此问题,笔者根据临床典型病例,收集有关外科疾病图谱等,按照中医外科学病类制作了系列挂图,以便每讲一病都附有图谱,供学生参阅;并制作了中医外科病幻灯片,或观看有关电教片。这样就不再是教师空讲,学生空想,而是讲有所依,学有所据。每病有特点,认病有图谱,如临其境,如见患者,感性理性相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易于其掌握疾病的特征。2.2 病案讨论,活化思维 临床疾病的发生常常千变万化,不会完全符合书本上的辨证分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具体病例,往往一遇见患者便心慌胆怯,无所适从。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教学探索,从临床典型病例及中医外科有关书刊中,收集各种病例,附于每病。讲解时或先叙述病例,给学生留下问号,再讲课程,予以得到答案;或先讲课程,而后进行病例分析。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求诊的患者好像就在眼前。从局部与全身表现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才能理法方药相应而出,使学生能把书本辨治理论转化为临证辨治技能。每讲完一章,综合本章各种病例印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写出诊断、辨证、治法、方药。学生在分析、讨论、争辩中翻书本、查资料、找根据,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为以后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后综合学生讨论结果,帮助分析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给学生理法方药以再指导。2.3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本次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除了课堂有问题时,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教学系统提问,教师及时解答,课后自学复习时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并得到解答,这样就可以避免学与教之间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掌握中医外科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根据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究其根源,才能有所创新。如疮疡篇概论中讲到药线引流法,就可提问:“疮口小、脓腔深,排脓不畅,为什么不先用扩创切开引流法,待之无效时,才选扩创切开呢?”这就启发学生去思考。又如“高位肛瘘用挂线法,既达治疗目的,又无大便失禁后遗症,其机理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切开法也不致肛门失禁呢?”等,针对有关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习不断深入。2.4 注重总结,前后归纳联系 中医外科学各论部分的特点是病证多,分型类似、雷同,学生容易混淆,掌握起来困难,因此,总结归纳很重要。如在讲述到乳癖、乳核和乳岩时,先讲其各自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其次讲述其相对应的西医疾病和发病原因、诱因以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最后以列表的方式总结归纳。这种方式可启发学生学会前后贯通,横向思维,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 2 下一页 尾页3 能力培养要有“质”的突破 能力是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包括自学、思维、创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疗效是其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有意识、有准备地去观察患者,训练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口头表述和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摸索正确的疾病诊断思路和治疗的内在规律。而且,中医外科学应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如脓肿切开术、清创术、肛肠手术等。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4 教学与临床结合要有“特”的突破4.1 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 临床实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临床问题,让学生先接触到真实的患者和病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提前将思考的内容交给学生,每节课核心内容都适时展开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带着兴趣思考,不仅对所讲内容加深了印象和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增加见习时间及床边教学机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见习以听为主的局面,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机会。通过让学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中医的社会价值,加深对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巩固专业思想,还可将枯燥乏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概念在生动、直观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4.2 建设技能实训基地,训练实践操作能力 现有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材内容除了专业术语,就是理论诠释,很难见到有助于指导技能训练的内容。教好中医外科学不仅要求学生弄懂弄通基本理论,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因此,笔者建议:制定“中医外科学实验(实训)大纲”,内容力求实用、操作性强、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编写中医外科学实验(实训)指导书,内容包括训练项目的具体步骤、操作规范、水平测试标准等;编写中医外科学实训教材和中医外科学技能操作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内容尽量简练,注意总结归纳;建立模拟诊室,或选择真实的患者来让学生实际训练诊治。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首页 上一页 1 2中医7年制温病临床教学的探索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5-17 14:40:00 作者:林兴栋,钟嘉熙编辑:studa20 -【关键词】 中医;温病;临床教学中医温病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因条件所限,其临床教学一直为全国中医院校所忽视。为此,我们大胆地在7年制中医专业温病学教学中进行改革,把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从理论走向临床,加强温病临床教学作为奋斗目标。经过前辈们不懈努力和争取,在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温病临床基地,保证了临床教学的开展;并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和临床基地建设,使我校中医7年制温病临床教学丰富多彩,独具特色。1 做好总体规划,完善规章制度1.1 组织机构方面科主任挂帅监督,临床教师齐抓共管,临床秘书实际操作。详细记录温病临床教学文献,随时反馈信息,调整方法,提高质量。1.2 规章制度方面按照临床见习、实习管理规范和规定,有监督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1.3 总体规划1.3.1 温病见习中医7年制第4学年温病学课堂教学期间均安排穿插课间见习,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开放临床教学基地,组织同学利用晚上、周末、假日等休息时间进入温病病房见习,由病房临床教师负责介绍温病典型病例,以组织讨论的形式,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如斑、疹鉴别见习和风温、湿温、暑湿等病种见习,使温病教学真正理论结合临床,实现“课堂教学,课间见习”的温病教学新模式。1.3.2 温病实习按班种、阶段不同要求,各有侧重。第一阶段:课间实习(第5学年的课间3个月)。要求了解温病常见病种辨治,同时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的鉴别诊断和中医辨治。第二阶段:毕业实习(第6、7学年间18个月)。除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外,还要了解岭南温病特色和最新发展方向。而温病学专业7年制学生则要求掌握温病常见病中医药辨治特色和温病与现代医学相关诊治。2 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条件2.1 完善教学场所,改善教学设备完善必要的教育用房,如病区示教室、实验室、医生办公室及必需的电化教学设备。尤其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过多年努力,现已经建成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具有岭南温病特色的病区温病实验室(分子生物试验室),为7年制学生进行临床课题研究和岭南温病研究提供良好条件,为高水平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保证。2.2 提高师资力量,重视学科建设教研室承担了临床教学工作,因此,重视教研室的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搞好临床教育的关键所在。在科主任挂帅下,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师作为临床师资,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同时,科室多年来形成“一帮一,一带一”的帮带传统,即由一位老资历教师帮带一位年轻教师,每一位新毕业到科室的老师都要挂靠一位老资历教师,通过老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来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室还通过外派进修,分阶段深造等方式积极为临床教师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申请科研课题,充实教学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基地学术水平。2.3 增强教学观念科室上下时刻不忘教育学生,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增强责任感,树立临床教学观念,对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临床教学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同学以示范。尤其是科室元老,学科带头人93岁高龄的刘仕昌教授,身为名老中医、终身教授,仍坚持每周一到病房查房,临床带教示范和会诊中医疑难病例。刘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模范行为为学生作出很好表率。正如孔子言:“其身正,不令也行。”这种良好的医德医风无疑对同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 2 下一页 尾页2.4 积极教学改革,探索岭南温病特色教学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转换,教研室积极配合学校临床教学和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探索新型中医7年制临床教育运行机制。在临床温病教学中,注意结合临床病例和学科多年研究成果,重点强调岭南温病具有明显的热象偏盛、易伤气津和多夹湿为患的特点,治疗上宜清化并举,顾护气津,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脾。突出中医特色和岭南温病特色。我们根据岭南气候、环境、人体体质特点提出岭南温病理论,使古典医学课程内容不断新生(有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3 强化专业思想,重视专业基础从基础抓起。首先,强化专业思想,在温病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外院久治不愈的发热病例的成功辨治,让同学亲身体会中医药的优势,增强对中医药的信心。如本院2005年3月收治1例经外院治疗无效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该病是脑部深部真菌病,临床极少见,治疗棘手,疗程久,易复发,死亡率极高,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多月,尤突出中医温病辨证优势,使患者各方面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未复发。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说明中医药在某些疑难重病救治方面的优势。通过亲自参加发热病例的辨治,增强了学生对中医药救治热病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其次,要求学生起码掌握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是温病临床学习的中心。最后,要求同学熟悉温病常用方剂。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带教老师在查房时随时抽查学生,监督他们勤学、多练,打好基础。4 重视教学方法,立足综合育人以争取最佳临床教学效果为目的,实施多方位、多途径临床教学法。具体措施如下。4.1 主治查房每周的主治查房内容丰富,是对学生中西医基本技能的培训。4.2 主任、教授、老中医查房每周的主任、教授、老中医查房,更是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指点江山”的老专家对疑难病例的精辟讲解和讨论,使同学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提高专业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如刘仕昌、彭胜权教授曾会诊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西医治疗无效转请中医。刘老、彭教授予停用全部西药,中医按卫、气、营、血辨治,早期予清热凉血解毒,中期予养阴凉血,后期予补血凉血,效果斐然,使患者从垂危状态恢复稳定,坚持纯中医治疗,使血小板从2000上升至810万。诸如此类的病例分析使同学们深得中医精髓。4.3 疑难病例讨论每两周1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临床的疑难病例讨论,加深了同学对一些疑难病的了解,巩固临床所学,效果显著,深受同学好评。4.4 小课制举行每周1次的结合临床和专业的小课,加深对一些特殊病的了解,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巩固临床所学提供了极大帮助。4.5 学生跟师每位学生每周都安排1次跟导师出门诊学习时间,直接学习导师经验。4.6 转科考试制要求每位同学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前参加转科考试,由带教老师考核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收治病人书写温病病历的能力。考试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实习成绩。5 结语温病临床教学起步相对较晚,我们将在探索之中加以完善,强化7年制温病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实用型的高级中医药人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的量化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5-16 16:58:00 作者:聂峰,许靖,马辕华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 尝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型进行量化诊断。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312例患者资料,将各例中医证候按权威标准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证型间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依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各证型的判别函数。结果 得出4种证型的判别函数,证型判对率60%。结论 中医辨证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方法促进辨证的定量化,最终可能建立一种较完善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量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differentiate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by objective laboratory indexes. Method Data of 312 cas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retrospective survey and thes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s according to an authorized criter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of all syndromes were disposed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turn. Result Discriminant functions of four syndromes were worked out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functions was 60%. Conclusion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s should use modern techniques for reference on the bas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through it, a new way even a new system of diagnosis for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s in whic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thods are perfectly combined may be found out. Key words:chronic renal failure;traditional Chinese syndrome;quantitative differentiation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机复杂,临床证候变化急骤多端,中医辨证较难掌握且无客观标准,从而给诊治带来困难,影响疗效及总结交流。为了给CRF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我们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312例CR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将各例患者的中医证候按权威标准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将搜集到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依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各证型的判别函数,尝试将证候诊断定量化、规范化。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搜集到的312例患者资料来自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柳州及湖南长沙、永州、东安地区6家医院自1993年起收治的CRF病例,包括中医临床证候及体征的描述性资料和西医实验室检查的数据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CRF诊断标准。其中男199例,女113例;年龄最大94岁,最小12岁,平均50.2岁;代偿期15例,氮质血症期96例,尿毒症早期67例,终末期116例,资料不全无法确定分期18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9例,良性肾小球动脉硬化29例,狼疮性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9例,间质性肾炎8例,梗阻性肾病36例,多囊肾12例,紫癜性肾炎1例,痛风性肾病7例,未确诊原发病73例;透析患者100例(腹透10例,血透84例,腹透并血透6例),肾移植患者12例。2 辨证分型标准 辨证分型标准根据全国中医肾衰研讨会通过的CRF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及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研究拟定1-3。2.1 正虚诸证 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2.2 邪实诸证 外感;湿浊;湿热;痰饮;血瘀;风动。3 方法3.1 步骤 首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描述性资料,参照上述分型标准以正虚证兼夹或不兼夹邪实证的形式辨证分型,分型时注意避免受实验室检查指标数值的影响;然后,对实验室检查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的各项检验指标值,送检标本采集的时间与辨证分型采用症状、体征发生的时间相一致。3.2 统计学方法 首先将所有病例纳入统计,对不同证型的各项客观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选取其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时随机选取20例患者资料用以验证判别函数的判别效果,其余292例资料纳入判别分析,得出各证型的判别函数。各指标数据均以xs表示,用SPSS10.0软件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及Fisher判别分析。4 结果 从获得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共选取了18个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本病密切但缺失值太多的指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均未纳入):24 h尿量(24 hUrine)及尿蛋白定量(24 hUPro)、尿比重(sp.gr)、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GRAN%)、血小板(PL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血清钾(K+)、钙(Ca2+)、钠(Na+)。在此仅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表4)。表1 CRF各证型SCr、BUN、CO2CP比较(略)注:与脾肾气虚比较,P0.05,P0.01;与肝肾阴虚比较,P0.05,P0.01;与气阴两虚比较,P0.05,P0.01;与脾肾阳虚比较,P0.05,P0.01(下同)。表2 CRF各证型Na+、Ca2+及Alb比较(略)表3 CRF各证型间TG、TCH、24 hUrine比较(略)表4 CRF各证型Hb、WBC比较(略)将以上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判别分析,得出Fisher判别函数(见表5)。表5 各证型判别函数系数表(略) 脾肾气虚型=226.9830.028 92 SCr0.487 BUN0.998 CO2CP14.92 TG-4.115 TCH2.069 Alb0.011 75 U+25.549 Ca1.299 WBC1.611 Na0.106 Hb。 气阴两虚型=197.7020.024 22 SCr0.477 BUN0.965 CO2CP14.124 TG3.365 TCH1.975 Alb0.011 88 U25.813 Ca1.279 WBC1.462 Na0.136 Hb。 脾肾阳虚型=196.7420.028 14 SCr0.277 BUN0.499 CO2CP14.088 TG2.207 TCH2.012 Alb0.009 026 U25.593 Ca1.056 WBC1.503 Na0.203 Hb。 阴阳两虚型=174.5770.020 85 SCr0.473 BUN0.401 CO2CP10.95 TG3.681 TCH1.842 Alb0.006 302 U36.635 Ca0.925 WBC1.198 Na0.102 Hb。 软件未给出肝肾阴虚型判别函数,可能因为该型样本数较少及纳入判别分析的指标值过少之故。 建立判别函数后,将需要观察的病例资料中各检验指标的值代入各证型判别函数式,哪个证型函数式得出的数值最高,此病例就判归为该证型。判别分析的结果与原分类对照可得到判别符合率,本研究中未纳入判别分析函数式建立过程的20例病人,其判别结果符合原始分类12例,符合率为60%,判别效果较为一般。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 2 下一页 尾页5 讨论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CRF的不同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已日趋深化,揭示了许多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弥补了中医客观辨证的不足,可以纠正临床诊断的误差或片面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科学确凿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至今仍无研究者利用已发现的众多客观化指标采取某种方法来对具体病例进行客观化辨证,并且证明这种客观化辨证的准确性。而且已进行的辨证客观化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如:提出的指标与CRF的相关性大小不一;研究对象多局限于研究者所在地区或医院,且盲法的应用较少,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病例选择缺乏临床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样本数较少等。 本研究除以往文献中提出的部分指标之外,选用了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24 h Urine、CO2CP、Na+三项指标,均为与CRF患者病情息息相关的观测指标。虽然CO2CP及Na+因为病情或治疗因素变化较快,但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值为患者就诊时治疗前急诊或入院检查所测得数值,且其送检标本采集的时间与辨证分型采用症状、体征发生的时间相一致,故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另外,此三项指标检验各地、各级医院采用的仪器、方法大致相同,可最大限度减少测量偏倚;费用低廉,各级医院此三项检查较普及,病例资料中缺失值较少,有利于提高统计准确率。从选取的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SCr、BUN、Hb、TG、TCH、Alb、Ca2等指标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类似4-7,而SCr、24 h UPro两项指标可能由于缺失值过多的原因,其结果与文献7报道相左。 作为研究结果的证型判别函数,其判对率仅60%,临床运用意义不大。其原因如下:CRF病情复杂多变,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仅用11项指标来判定中医证型显然不够全面。而且,由于本研究并非在预先严密组织之下由多家医院协作统一进行的,受到各地区各级别医院医师业务能力、实验室检验设备、试剂、方法和水平、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搜集到的临床检验指标不全面,缺失值较多,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故本研究结果仅仅作为CRF中医辨证量化的一种尝试,其结果只是初步和粗略的,相对于临床运用,研究的方法学意义更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多地区多单位协作,精心设计,进行前瞻性研究。 另一方面,中医学由于本身的特点,与现代科学还有种种不相容性,不能单单相信实验室结果或者统计学意义。中医的发展无疑仍需注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寻找现代科技成果或者现代医学成果中与中医理论和实践能相通并用的部分作为楔入点和桥梁,来尝试进行中医现代化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比如,已在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现代随机、对照和盲法等科研原则以及流行病学、统计学及循证医学知识等等。 综上所述,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CRF中医证的研究应立足于临床,多学科、多系统、全方位地展开,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同时还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舌象和脉图参数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CRF各证型舌脉象诊断的客观化指标,以促进该病辨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参考文献】 1 刘宏伟.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J.中医药信息,1991,(2):2728.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4.3 聂 峰,王晓光.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7):1719.4 李福凤,王忆勤,郭 丽,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3):3336.5 王莉珍,王新华,叶景华.肾脏病尿血渗透压测定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12):1011.6 李丙成,刘宏伟.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参数与中医辨证分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1):688.7 肖长虹,白显明.尿毒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脂蛋白亚组分胆固醇含量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684.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首页 上一页 1 2自拟温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观察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5-16 16:57:00 作者:匡丽君,周晓艳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温肾活血汤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女性在经期或其前后以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而言。临床依据有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2004年4月2006年4月,笔者运用自拟温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门诊患者。将患者按Dool氏分类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年龄1523岁,平均(19.21.1)岁,平均病程(4.91.2)年;对照组32例,年龄1524岁,平均(19.31.1)岁,平均病程(4.81.4)年。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等资料相似,无统计学差异。1.2 病例选择 参照中医妇科学1、妇产科学2及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判断标准选择病例。1.2.1 西医诊断标准 经行前或经期出现周期性、阵发性下腹疼痛、腰酸、坠胀,伴其它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青妇女。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经行前或经期小腹坠痛,腰部酸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黯或有块,或有潮热,或耳鸣,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细。1.2.3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计5分;需卧床休息计1分;腹难忍计1分;影响工作学习计1分;腹痛明显计0.5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计1分;坐卧不宁计1分;四肢厥冷计1分;休克计2分;伴腰部酸痛计0.5分;面色白计0.5分;伴恶心呕吐计0.5分;冷汗淋漓计1分;伴肛门坠胀计0.5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计0.5分;疼痛在1 d以内计0.5分(每增加1 d加0.5分)。1.2.4 痛经轻重分级标准重度: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有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取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以上者。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痛经症状积分在813.5分者。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药,痛经症状积分在8分以下者。1.2.5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前述原发性痛经诊断的自愿接受观察的痛经患者。1.2.6 排除病例标准非原发性痛经患者;对本药过敏者;正在服用避孕药或使用宫内节育器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1.3 观察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腹痛前1 d口服芬必得胶囊600 mg,每日早、晚各服300 mg,连服5 d。治疗组给予自拟温肾活血汤(肉桂6 g,巴戟天l0 g,川牛膝10 g,全当归20 g,桃仁l0 g,红花6 g,川芎10 g,益母草15 g,丹参10 g,郁金10 g,延胡索10 g,炙甘草6 g),每日l剂,水煎100 mL,早晚两次温服,于月经前7 d开始服用,经行3 d后停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组观察期间不得服用任何其它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比较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改善程度、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F2(PGF2)的变化,随时记录不良反应。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近期临床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疼痛程度恢复“0”分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3以下;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无改变者。1.5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 2 下一页 尾页2 结果2.1 临床疗效(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Z=-1.969,P0.05);治疗后2组PGF2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会策划活动方案模板图(3篇)
- 嘉兴多人团建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泸州水下施工方案(3篇)
- 中职对口考试题库及答案
- 艺术鉴赏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文明用语题目及答案
- 小区绿化及环保设施建设合同
- 看假文盲有感700字15篇
- 元宵节作文500字左右20258篇范文
- 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动力耳鼻喉科手术器械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防腐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社会化服务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电石中控岗位操作规程
- 造型基础-全套教案课件
- 幕墙密封胶相容性检测
- 如何清洁头皮可促进头发生长
- 班主任安全管理培训
-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安全信用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 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化工废水处理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