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 8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目圆二焉,其见者性也,彻而为明则作哲,足以断天下之疑。耳藏一焉,其闻者性也,彻而为聪则作谋,足以通天下之志。睹道之人,无形之上,独以神视,无声之表,独以气听,而视听有不待耳目之用者,曾何声色之足蔽哉?世之人役耳目於外物之累,故目淫於五色,耳淫於五音,而聪明为之衰,其於盲聋也何辩?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五味,人之所同嗜也,而厚味实腊毒,故令人口爽。人之生也,形不盈仞,而心侔造化。圣人之心,动而纬万方,静而鉴天地。世之人从事於田猎,而因以丧其良心,不足以自胜,可不谓大衰也耶?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利以养人,而货以化之,故交利而俱瞻。圣人不贵难得之货,不贵异物,贱用物,欲人之安其分而无所夺也。贵难得之货,则至於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何行之能守?故令人行妨。仲虺之称汤曰:不殖货利,孔子之谓子贡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货之妨行如此。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八卦坤为腹,以厚载而容也。离为目,以外视而明也。厚载而容,则无所不受。外视而明,则有所不及。圣人以天下为度,故取此能容之腹,非事事而治之,物物而察之也。故去彼外视之目。庄子曰:贼莫大於德,有心而心有眼,故圣人去之 宠辱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者在下,贵者在上,居宠以为荣,则辱矣。处贵而以为累,则患莫大焉。以富为是者,不能辞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辞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兹宠辱所以若惊欤?惨怛之疾,恬愉之安,时集於体,怵迫之恐,欣欢之喜,交溺於心,兹大患所以若身欤? 何谓宠辱?宠为下。 龙之为物,变化自如,不可制畜,可以覆焉,则志於豢养,有辱之道。古之善为士者,三旌之位,不足易其介,万钟之禄,不足迁其守。居宠而思危,在福而若冲,则何辱之有?贪夫位也,慕夫禄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则人贱之矣。故受宠於人,则为下之道。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轩冕在身,非性命之理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来不可拒,故至人不以得为悦。其去不可圉,故至人不以失为忧。今寄去则不乐,受而喜之,是以得失累乎其心,能勿惊乎?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而不去,正考父三命,循墙而走,则异於此。 何谓贵大患若身? 据利势,擅赏罚,作福威,天下畏之如神明,尊之如上帝,可谓贵矣。圣人则不以贵自累,故能长守贵而无患。譬如人身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通於大同,则无入而不自得也。世之人以物易性,故累物而不能忘势,以形累心,故丧心而不能忘形,其患大矣。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之生也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吾谁能为亲,认而有之,皆惑也。体道者解乎此,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曰:夭寿不贰,颜子曰:回坐忘矣。夫死生亦大矣,而无变於己,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此古之至人所以不以利累形,不以形累心,视万物与我将择焉而不可得,则吾身非吾有也。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齐终始者为友,吾有何患?且宠者世所荣也,而以为辱,贵者人所乐也,而以为患,盖外物之不可恃也,理固然矣。诚能有之以无有,则虽宠而不辱,虽贵而无患。伊尹之不以宠利居成功,尧之不以位为乐,几是已。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天下,大器也,非道莫运;天下神器也,非道莫守。圣人体道,故在宥天下,天下乐推而不厌。其次则知贵其身而不自贱以役於物者,若可寄而已;知爱其身而不自贱以困於物者,若可托而已。故曰道之真以治身,绪余以为国家土苴以治天下,世俗之君子,乃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夫?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目主视,视以辨物,夷则平而无辨,非视所及,故名曰夷。太易未见,气是已。 听之不闻名曰希。 作者: 向隅人 2005-6-7 21:17 回复此发言 - 9 五色章第十二 耳主听,听以察物,希则概而有间,非听所闻,故名曰希,大音希声是已。 抟之不得名曰微。 微乎其微,至於无形,孰得而抟之?大象无形是已。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太易未判,孰分高下?大音希声,孰辨清浊?大象无形,孰为巨细?目无所用其明,耳无所施其聪,形无所竭其力,道之全体於是乎在。穷之不可究,探之不可得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混而为一。虽然,既已为一矣,且得无言乎?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形而上者,阴阳不测,幽而难知,兹谓至神,故不皦。皦言明也。形而下者,一阴一阳,辨而有数,兹谓至道,故不昧。昧,言幽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道之体,若昼夜之有经,而莫测其幽明之故,岂貌象声色,可得而形容乎?故复归於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 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有象。犹如太虚含蓄万象,而不睹其端倪。犹如一性灵智自若,而莫究其运用,谓之有而非有,谓之无而非无。若日月之去人远矣,以鉴燧求焉,而水火自至。水火果何在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亦犹是也。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 其始无首,其卒无尾,故迎之随之,有不得而见焉。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阴一阳之谓道,师天而无地者,或蔽於道之动而凭其强阳。师阴而无阳者,或溺於道之静而止於枯槁。为我者废仁,为人者废义,岂古之道哉?古之道不可致诘而非有,是谓恍惚而非无。执之以御世,则变通以尽利,鼓舞以尽神,而无不可者,道之大常,无易於此,所谓自古以固存者欤?故曰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士则与今之士异矣,善为士则与不善为士者异矣。故微则与道为一,妙则与神同体,玄有以配天,通有以兆圣,而藏用之深,至於不可测。书曰:道心惟微,则微者道也。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则妙者神也。易曰:天玄而地黄,则玄者天之色也。传曰:事无不通之谓圣,则通者圣之事。水之深者,可测也。穴之深也,可究也。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名实不入而机发於踵,其藏深矣,不可测究。列御寇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老子谓孔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其谓是欤? 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天之高,不可俄而度也,地之厚,不可俄而测也。曰圆以覆,曰方以载者,拟诸其容而已。强为之容,岂能真索其至?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豫者,图患於未然。犹者,致疑於已事。古之体道者,以内游为务,不以通物为乐,恐惧修省,不得已而後应,若冬涉川,守而不失已。若畏四邻,易所谓以此斋戒者是也。 俨若容。 语曰:望之俨然,记曰:俨若思,庄子曰: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全德之人,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故其状义而不朋。 涣若冰将释。 水凝而为冰,冰释而为水,其实一体。蔽於执一者,如水之凝,通於大同者,如冰之释。易曰:涣,离也。遗物离人而无所系輆,所以为涣。 敦兮其若朴。 敦者,厚之至。性本至厚,如木之朴,未散为器。 旷兮其若谷。 旷者,广之极,心原无际,如谷之虚,受而能应。 浑兮其若浊。 不刿雕以为兼,不矫激以为异,浑然而已,故若浊。与修身以明污者异矣。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有道之士,即动而静,时骋而要其宿;定而能应,至无而供其求。故静之徐清,而物莫能浊;动之徐生,而物莫能安。易曰:来徐徐,徐者,安行而自适之意。至人之用心,非以静止为善,而有意於静。非以生出为功,而有为於生也。因其固然,付之自尔,无怵迫之情,遑遽之劳焉,故曰徐。静之徐清,万物无足以铙其心,故孰能浊?动之徐生,万物无足以系其虑,故孰能安。安有止之意,为物所系,则止矣,岂能应物而不伤? 作者: 向隅人 2005-6-7 21:17 回复此发言 - 10 五色章第十二 保此道者,不欲盈。 有积也,故不足。无藏也,故有余。至人无积,亦虚而已。保此道而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者,亦已小矣,故不欲盈。经曰: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有敝故有新,有成故有坏。新故相代,如彼四时,成坏相因,如彼万物。自道而降丽於形数者,盖莫不然。惟道无体,虚而不盈,故能敝能新,能成能坏,超然出乎形数之外,而未常敝,未常坏也。故曰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木始荣而终悴,火初明而末熄,以有新也,故敝随之。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以有成也,故坏继之。有道者异乎此。 致虚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 莫贵乎虚,莫善乎静,虚静者,万物之本也。虚故足以受群实,静故足以应群动。极者,众会而有所至。笃者,力行而有所至。致虚而要其极,守静而至於笃,则万态虽杂,而吾心常彻,万变虽殊,而吾心常寂。此之谓天乐,非体道者,不足以与此。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之变,在道之末,体道者,寓乎万物之上焉。物之生,有所乎萌也,终有所归。方其并作而趋於动出之涂,吾观其动者之必静,及出者之必复,而因以见天地之心,则交物而不与物俱化,此之谓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芸芸者,动出之象。万物出乎震,相见乎离,则芸芸并作,精华发外。说乎兑,劳乎坎,则去华就实,归其性宅。命者,性之本,而性其根也。精者,神之母,而神其子也。精全则神王,尽性则至於命。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留动而生物,物生成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命亘古今而常存,性更万形而不易,全其形生之人去智与?故归於寂定,则知命之在我,如彼春夏复为秋冬。体性抱神,中以自考,此之谓复命。 复命曰常。 常者,对变之词,复命则万变不能迁,无间无歇,与道为一,以挈天地,以袭气母。 知常曰明。 知道之常,不为物迁,故六彻相因,足以鉴天地,足以照万物。 不知常,妄作凶。 圣人知道之常,故作则契理,每与吉会。不知常者,随物转徙,触涂自患,故妄见美恶,以与道违,妄生是非,以与道异,且不足以固其命,故凶。易曰:复则不妄,迷而不知复,此妄也已。 知常容。 知常,则不藏是非美恶,故无所不容。 容乃公。 无容心焉,则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何私之有? 公乃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天下乐推而不厌。 王乃天。天乃道。 通天地人而位乎天地之中者,王也。一而大在上而无不覆者,天也。天地人莫不由之者,道也。尽人则同乎天,体天则同乎道。 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者万世无弊,庶物得之者昌,关百圣而不穷,蔽天地而不息,故没身不殆。殆近凶,几近吉,不殆则无妄作之凶,非知常者无与。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在宥天下,与一世而得淡泊焉。无欣欣之乐,而亲誉不及。无悴悴之苦,而畏侮不至。莫之为而常自然,故下知有之而已。 其次,亲之誉之。 泽加於民,法传於世,天下爱之若父母,故亲之。贵名起之如日月,故誉之。此帝王之治,亲誉之迹彰,而大同之道亏矣。庄子曰:舜有羶行,百姓悦之,诗於灵台,所以言文王之民始附也。 其次,畏之侮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故畏之。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劝,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沮。诸侯有问鼎大小轻重如楚子者,陪臣有窃宝玉大弓如阳虎者,此衰世之俗,故侮之。 故信不足焉,有不信。 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缠索,此至信也。商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信不足故也。太上下知有之,则当而不知以为信,其畏之侮之,则知诈颉滑机变之巧生,而有不信者矣。 犹兮其贵言。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则言岂可易哉?戒惧而弗敢轻也。故言而世为天下道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而余事足以成帝王之功。然谓我自然而已,曰帝力何有於我哉?此之谓太上之治。 作者: 向隅人 2005-6-7 21:17 回复此发言 - 11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仁以立人,义以立我,而去道也远矣。韩愈不原圣人道德之意,乃以谓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老子之小仁义,其所见者小也,庄子所谓蔽蒙之民。 智慧出,有大伪。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名生於不足故也。庄子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道与之性,一而不杂,离道为德是名圣智。圣智立,而天下始有乔诘卓挚之行,惊愚而明污,誉尧而非桀,则圣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绝而弃之,与道同体,则各安其性命之情,其利博矣。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孝慈,天性也。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以仁义易其性矣。绝仁弃义,则民将反其性而复其初,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於孝慈也何有?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有欲利之心者,不顾其义,是皆穿窬之类也。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先王以人道治天下,至周而弥文,及其弊也,以文灭质,文有余而质不足,天下举失其素朴之真,而日沦於私欲之习。老氏当周之末世,方将去其弊而使之反本,故攘弃仁义,绝灭礼学,虽圣智亦在所摈。彼其心岂真以仁义圣智为不足以治天下哉?先王之道若循环,救文者莫如质,故令有所属,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 见素。 语曰:绘事後素,素未受色,见素则纯粹而不杂。 抱朴。 经曰:朴散则为器,朴未尝斵,抱朴则静一而不变。庄子曰: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少私寡欲。 自营为私,而养心莫善於寡欲。少私寡欲,则定乎内外之分,辨乎真伪之归,德全而性复,圣智之名泯矣。 绝学无忧章第二十 绝学无忧。 学以穷理,方其务学以穷理,思虑善否,参稽治乱,能勿忧乎?学以致道,见道而绝学,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而无不为,则任其性命之情,无适而不乐,故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唯阿同声,善恶一性,小智自私,离而为二,达人大观,本实非异,圣人之经世,在宗庙朝廷,与大夫言,不齐如此,遏恶扬善,惟恐不至,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故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道也。吉凶与民同患者,事也。体道者无忧,涉事者有畏。人之所畏,而不知为之戒,能无患者鲜矣。故君子以恐惧修省。诗曰:畏天之威。 荒兮其未央哉。 世故之万变纷纠而不可治,难终难穷,未始有极,所谓善恶特未定也,惟达者知通为一。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凡物以阳熙,以阴凝,熙熙者,敷荣外见之象。众人失性之静,外游是务,如悦厚味以养口体,如睹高华以娱心志,耽乐之徒,去道弥远。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经曰:复归於婴儿,庄子曰:不至乎孩而始谁?婴儿欲虚未萌,疏戚一视,泊兮静止,和顺积中,而英华不兆於外,故若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 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乘乘者,因时任理而不倚乎一偏,故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 或问众人?曰:富贵贪生而慕利者,奢泰之心胜,而损约之志微,故皆有余。其在道曰余食赘行。 我独若遗。 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 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纯纯兮,天机不张而默与道契,兹谓大智。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同乎流俗,则昭昭以为明,而其明也小。察察以为智,而其智也凿。遗物离人而傲倪於一世之习,则昏然若亡而存,闷然若钝而利,世俗岂得而窥之? 澹兮其若海。 渊静而性定,道之全体。 飂兮似无所止。 变动而不居,道之利用。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众人皆有以,是谓有用之用。我独顽且鄙,是谓无用之用。传曰: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古者谓都为美,谓野为鄙。顽则不饰智,鄙则不见美,神人以此不材。 作者: 向隅人 2005-6-7 21:17 回复此发言 - 12 大道废章第十八 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于母。 婴儿慕驹犊从,惟道之求而已。夫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万物资焉,有母之意。惟道之求此,所以异於人之失性於俗。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卷之一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卷之二 道经下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一阴一阳之谓道,物得以生谓之德。道常无名,岂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体,同焉皆得,所以显道,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故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体至无而用乃妙,有所以为物,然物无非道。恍者,有象之可况。惚者,有数之可推。而所谓有者,疑於无也。故曰道之为物。 惚兮恍兮,中有象焉。恍兮惚兮,中有物兮。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物,惚恍之中,象物斯具,犹如大空变为雷风,犹如大块化为水火,以成变化,以行鬼神,是谓道妙。 窈兮冥兮,中有精兮。 窈者,幽之极。冥者,明之藏。窈冥之中,至阴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实生焉。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精者,天德之至,正而不妄,故曰甚真。一而不变,故云有信。且然无间,故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众甫之变,日逝而不停。甚精之真,常存而不去。圣人贵精,故能阅众甫之变,而知其所以然。无思也而寂然,无为也而不动,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思为之端起,而功业之迹著,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 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故全其形生而不亏。庄子曰:外曲者与人为徒。 枉则直。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内直而不失其正。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洼则盈。 无藏也,故有余。 弊则新。 冬闭之不固,则春生之不茂。 少则得,多则惑。 道要不烦,闻见之多,不如其约也。以支为旨,则终身不解,兹谓大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惟天下之至精,能为天下之至神。圣人抱一以守,不摇其精,故言而为天下道,动而为天下则。 不自见故明。 不蔽于一己之见,则无所不烛,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从,则功大名显,而天下服,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书曰: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不自矜故长。 书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皆取先己独处,复曰受天下之垢,若是者常处於不争之地,孰能与之争乎? 古之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而归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儿童辅导员面试流程与模拟题详解
- 2025年公共关系专员岗位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面试资料及答案
- 课件不同步显示问题
- 2025年安全员C证考试重点题目解析
- 课件《宝葫芦的秘密》
- 2025年智能物业招聘面试题及解析
- 机电基础知识培训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运用
- 读懂彼此的心课件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说课
- 肠内外营养的支持及护理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目录(普及版)
- GB/T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
- GB/T 40565.3-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3部分:螺纹连接通用型
-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提纲
- FZ/T 01137-2016纺织品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 分镜头脚本设计-课件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 深锥沉降槽地面倒装工法
- (精选word)2019《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