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干回顾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 王位世袭 夏朝 取代禅让制 商朝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并存 2 政权特色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 行政管理 商朝中央设 等 掌管政务 地方封 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出征 王位世袭制 相 卿士 侯和伯 特别提醒 1 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宗法观念萌芽 2 王权带有神秘色彩 3 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 二 分封制1 概况 王族 功臣 鲁 齐 镇守疆土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天子 诸侯 2 演变 1 瓦解 西周后期 王权衰弱 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 周天子大权旁落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争霸 战国时期 强大的诸侯纷纷称 通过改革 发动兼并战争 分封制 王 2 废除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 在全国推行 3 遗存 汉初郡国并行 皇室分封一直延续到明清 郡县制 3 影响 1 积极 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 扩大了 2 消极 是导致 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统治区 域 诸侯分裂 特别提醒 2 封建 的不同含义 3 分封制不是王权专制严格地说分封所形成的政治体制 是一种贵族分权制政体 表现在 1 分封出去的国家都是实体性的存在 2 有自己的军队 有自己的内政 外交等主权等 3 诸侯国的事情 周王是无权一一过问的 4 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1 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2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 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 如宋 鲁 郑 陈等 3 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如山东省简称鲁 山西省简称晋等 三 宗法制1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权力 分封制 2 内容 1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 建立起 体系 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 实质 按 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 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宗 小宗 血缘关系 特权 特别提醒 5 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 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2 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3 三个宗法形式 家谱 宗祠 族规 4 四个重要观念 亲亲尊尊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男尊女卑 裙带风气 荫庇心态 6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 封建社会中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家国同治 的统治理念等 2 后世的百家姓丛书 家族家谱修订 宗祠家庙建立 民间的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 祭祖扫墓等 3 忠 孝 伦理观念 重视家庭建设 尊老爱幼 夫妻相敬 兄弟相亲 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男尊女卑 任人唯亲等现象 史论要旨 1 分封制一方面巩固了周王的统治 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诸侯实力的增强 并且与周王的血缘逐渐疏远 形成割据势力 威胁王权 2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3 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世卿世禄 的特权 把 国 和 家 密切结合起来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稳定 对后世影响深远 4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二者互为表里 共同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史料探究 1 分封制的特点材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 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 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 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 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 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 先秦卷 探究1 分封制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1 分封对象 多元化 以同姓亲族为主 2 分布区域 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 同姓多分布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 3 纵向联系 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 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 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 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 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 宗法制的内容 特点材料大宗 小宗示意图 根据 中国史籍汇编 改编 探究2 上图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哪些特点 提示 1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材料 2013 安徽文综 t37改造 后 武则天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二人 狄仁杰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 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 庙不 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 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 后匿王帐中 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 切至 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 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探究3 影响材料中 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宗法制家天下观念的影响 狄仁杰的劝说 人心所向 名家评史 观点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 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 打破黄帝 尧 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第二回是 梁启超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解读 周代以前的历史是没有民族的历史 只有部族的兴替 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建立了统一的政治 进而形成了文化的统一 精神的统一 一切地域性的东西都汇入民族文化的洪流中 因此 周初的革命 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一个王朝 一种制度的建立 而在于它诞生了一个统一的人类文明 即所谓中原文明 以后的中国历史 从本质上说 只是这个统一文明实体的生长变化的历程 一 分封制的特点 影响及瓦解1 特点 1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2 分封对象多样 以同姓王族为主体 且多分封在富庶和战略要地 3 层层封授 4 权利和义务相联系 2 影响 1 积极作用 西周初期 周王有较高的权威 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2 消极作用 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 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 瓦解 1 原因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势力日益强大 难以驾驭 经济上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封建制经济超越奴隶制经济 使分封制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经济基础 文化上 诸子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 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2 表现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陪臣执国命 楚王问鼎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克敌者 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 礼乐制度的破坏等 考题印证 2013 全国卷 t24 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题思路 解析 选c a错 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 b错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 无法凸显君主集权 东方六国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虽然等级差别明显 但当时处于战国时期 分封制已经解体 故d说法错误 考向揭秘 1 已考角度 分封制的内涵 表现及发展演变 分封制对后世社会习俗的影响 比较古代分封制与古希腊城邦制的不同 2 预测角度 1 结合原始文献史料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史实 如基本涵义 分封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 礼乐制的关系等 2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认识分封制 宗法制与礼乐制相结合 对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 家国一体 的局面 2 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 很难逾越 3 贵族政治 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 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 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巫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题印证 2015 上海单科 t32 乐者为同 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 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 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 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 则上下和矣 据此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规范 和而不同 的秩序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解题思路 解析 选a 礼义立 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 则上下和矣 上下关系既区别贵贱等级 又保持和睦关系 即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