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作品中的白发意象分析内容摘要: 辛弃疾不但是南宋历史上一位具有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诗人。他痛愤女真贵族对中原地区实行残暴统治,不能容忍南北分裂、山河破碎。他的爱国精神和宏伟词篇,被后人誉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他的一生英雄了得、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坎坷凄苦、郁郁而终,“白发”意象多次出现在其作品中,是他对无情现实最有力的控诉。关键词:辛弃疾 白发意象 分析 辛弃疾一生所写作的歌词,为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共还有六百二十多首,在现存两宋词人的作品当中,是数量最多的一家。就其所写作的这些歌词的形式和它的内容来说,其题材之广阔,体裁之多种多样,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有的“委婉清丽”,有的“秾纤绵密”,有的“奋发激越”,有的“悲歌慷慨”,其丰富多彩也是两宋其它词人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然,笔者发现,在辛弃疾现存的这六百多首作品中,有五十首左右的作品都出现了“白发”这一意象,这样的比例算是相当高的了。为什么辛弃疾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白发”意象?辛弃疾究竟想通过“白发”这一意象表达些什么呢?根据邓广铭先生笺注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分类,笔者做了粗略的统计,江、淮、两湖之什共词88首,出现白发意象的词约有9首(1174年约3首,1175年约1首,1178年约3首,1180年约1首,1181年约1首);带湖之什共词228首,出现白发意象的词约有25首(1182年约1首,1183年约1首,1185年约1首,1186年-1189年约19首,1190年-1192年约3首);七闽、瓢泉、两浙、铅山诸什共词285首,出现白发意象的词约有16首(1193年-1194年约4首,1196年约1首,庆元中1首,1200年约4首,1201年约4首,1203年约2首)。从以上的统计中不难发现,出现白发意象的作品最多的集中在辛弃疾被王蔺弹劾后定居带湖的十年,而其中一一八六至一一八九年就有十九首之多,此外密集出现有白发意象的作品的是一二年至一二三年这三年间,约有十首之多。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以这样的一个人而藉歌词作为“陶写之具”,他的歌词就必然和那一时代的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联,在辛弃疾的作品当中一定有着具体的表现,因他自身的坎坷经历,其作品中出现的白发意象一定有其自身重要的情感表达。(一)从南归之初到封疆大吏(1162年1181年)1163年宋兵在符离溃败,主和派的人物和议论又在南宋政府中抬了头。辛弃疾热切地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挺身而出独抒所见,写成御戎十论、九议上呈,又几上疏论,却没有引起任何的注意。1172年春间,辛弃疾被派做滁州的知州,半年之内便获得斐然的政绩,可1174年春间,辛弃疾便被调离滁州,又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这首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便是辛弃疾在叶衡幕中做参议官时所作: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人们都说头发是因为忧愁而变白的。可以想见,词人因忧愁国事,此时头发可能白了不少,虽然他这一年不过三十五岁。“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他看到那满山雪白的沙鸥,由白发象征“愁”,想到沙鸥“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这或者有“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事实上当抗战低潮之际,有些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绝望,而辛弃疾对敌斗争的信心始终不曾泯灭,这就难怪他嘲笑那“一身都是愁”的沙鸥了。此处的白发意象,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却并无绝望之感。同一年,辛弃疾所作“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和“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酒泉子)两词中均出现了白发意象。他南来至今已十二年,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被冷落一旁,未被采纳,“白发欺人”、“头尽白”却依然壮志难酬,怎不教人心生忧愁?为国心忧却无人问津,深深的无奈便由这“白发”体现出来了。“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此词作于二年茶商军既平之后,约1175年,“辛弃疾捕寇有方,当议优与职名,以示激动”,虽还留在江西提点刑狱任上,但依照皇帝的指示,给辛弃疾加上了一个职名:秘阁修撰,这对于辛弃疾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吧,多年的坚持,虽已“头白”,虽与自己心中所盼还相差太远,但终究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此处出现的“白发”,算是对自己多年不如意的总结吧,有事过境迁后的感慨,一丝淡淡的哀愁隐含其中。1176年到1178年,辛弃疾“二年历遍楚山川”,每一地方,每一官位,都是这样的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他本人也深深地感觉到转徙频繁之苦。如满江红所作: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作者曾于淳熙四年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吴楚地是他经行之地,如今时隔一年再次经过,一切仿如梦中。“旌旗未卷头先白”,一个志在报国的英雄人物,整日辗转行旅,怎能不感叹岁月蹉跎,忧伤功业未就?“头先白”则是作者内心无奈、忧伤的外在体现。“别恨妆成白发新,空教儿女笑陈人。醉寻夜雨旗亭酒,梦断东风辇路尘。”(鹧鸪天)“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水调歌头)“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水调歌头)“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菩萨蛮)这四处出现了白发意象,作者正当壮年,却已经南归十多年,壮志被不断销磨,“白发”、“白首”与“白头”正是年老的象征,辛弃疾一再表示自己已老,时间一去不返而大业未成,这种无奈唏嘘无时无刻不萦绕心间,透过这白发意象渗透出来。 纵观辛弃疾这二十年的仕宦过程,他胸怀满腔忠愤之气,要为保卫祖国竭智尽力,他每到一处都尽力而为,随时随地都是打算要建立一番功业的,但却始终未遂其志,盘桓在他心头的点点苦闷、忧愁与无奈,将他的青丝销磨成了“白发”。(二)信州十年的闲退生涯(1181年1191年)胸怀中燃烧着熊熊烈火,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这就是退居上饶之后的辛弃疾心情上的苦闷和矛盾之所在。被弃置不用,辛弃疾只有开解自己,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岁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已是满头“白发”,要服老,要静心闲居,这是对自己的劝诫,此处的“白发”有看破世事、以老自居之意。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此处的“白发”是写翁媪,淳朴和谐的田园生活,给了作者少许安慰,作者也从朴实平和的农民身上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也许,只有在这美好的田园风景前,辛弃疾才能暂时忘却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吧。然而人生岁月有几,难道就永远不再使他有为国家、为民族、为生民而效命的机会了吗?他对此又实在感到不能忍耐: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白发齐生如有种”,可见白发之密,忧愁之盛,作者心中的苦闷跃然纸上。辛弃疾一心想着祖国人民,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可是一年一年被宋廷弃之置之,种种不平、愤懑、忧愁、自怜全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无限的苦闷、深深的感伤、不尽的彷徨:“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昭君怨(送晁楚老游荆门)“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鹧鸪天(代人赋)“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满江红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房。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定风波“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东南形胜,人物风流,白头见君恨晚。”“白头笑我,年年送客,自唤春江渡。”这处处“白发”,均显密密“哀愁”,他英雄了得却无用武之地,受排挤、诬陷不容辩,当初一心南归满怀抱负竟落得如此田地,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英雄挂靴,被逼无奈,满目凄凉,只落“白发”满头,这“白发”是如此的悲壮醒目,几百年后依然令我们痛心不已。可是即使辛弃疾有心闲居,却也不得清静,宋廷内的斗争又将他卷入。淳熙八年罢官之后,稼轩闲居已经七年,忽有邸报登载作者“因病挂冠”之说,显又是捏造。作者退闲多年以后,对围绕自己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早已一笑了之,但这次邸报的消息,毕竟让作者触动了心弦,深感命运的不公、负荷的沉重,所以不愿再缄默,写下了这首公开作答的词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予以病挂冠,因赋此):“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亲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他在极度苦闷中彷徨,他想摆脱烦闷,寻求人生观,这是入世与出世纠缠不休下的思考,是志士凄凉的自诉。“白头能几”白头言人老,能几,言馀生能有几何。定应独往,这一句是自料馀生无多,必定要独自归去。作者借用这两句白诗,是说自己既然早退,自然当终老青山。这是对流言的回击,却真是作者的心里话吗?尽管自身遭遇堪怜,在他知道陈亮的某些不幸遭遇的时候,还特地“赋壮词以寄之”,加以鼓励,也加以安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他鼓励陈亮发奋进取,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努力,前九句概括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理想,是其一生的梦想与追求,是其坚定信念的寄托。然而,最后一句却词意逆变,“白发生”的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作者的理想、信念和热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理想和现实激烈冲突的悲壮情怀。闲居信州的十年,对辛弃疾来说是一段遥遥无期的折磨。当凌云壮志面对无情现实,当满腔热血遭遇排挤打压,当报国的急切被束之十年春秋,奋发有为、文武全材、英雄了得的辛稼轩壮年近暮年,不得不“头白齿牙缺”、“可惜蒙头雪”。他的无尽苦闷、悲哀与矛盾变成了根根“白发”,植于纸上,跃入人们的心中。(3) 从起废为监司、再被废黜、八年闲退到晚年的用舍行藏(1192年-1207年)1191年冬季,在带湖之滨闲住了整整十年之久的辛弃疾,忽又被宋廷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往来奔波的生涯又要开始了,虽被束之十年,但为了国家、生民,辛弃疾毅然上任,他所着重考虑的,依然是如何加强国防线上军事实力的问题。当他被皇帝召见时,他只就这一问题提供了几点意见。辛弃疾不事权贵,自然会不断的开罪他们,很快,南宋朝廷上的谏官黄艾、御史中丞谢深甫、新的御史中丞何澹接连不断的对辛弃疾提出弹劾,又是不容分辩的,他的职名又被一一削夺了。“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 水调歌头作者十年家居,一旦出山还忘不了与鸥鹭为盟、吟诗饮酒的生活,曾经的英雄生涯如今被“白发”尽遮,年华已逝而功业难成,怎能不感慨万千?而“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水龙吟),正直的读书人,大多空怀壮志,满头“白发” 却一事无成,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作者鲜明揭示了南宋朝廷贤愚倒置的黑暗现状,也反映出其再次出仕的矛盾心情。“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鹧鸪天)这句出自王安石偶成二首:“年光断送朱颜老,世事栽培白发生。”世事令人无奈、忧愁,催生出这根根白发啊!“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一枝花)无尽的愁怨,上了白头。这两句应是作者于闽地所作,他的各种施为举措受到牵制而不能有效进行,伤心冷落,除了愁还是愁。“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鹧鸪天)这首词看似作者在开解自己,世事变迁、身不由己,还不如效仿浮云落得个自由自在,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决不会为了求取封侯而攀附权贵,可其中的无奈与失望还是遮掩不住。“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结尾三句,借山灵的形象,白发意象,隐喻被弹劾归来的痛苦和愤懑,稍显作者的铮铮骨风。又是整整八年的闲退生涯(1195年-1202年),1196年九月,宋廷的言官中又有人对辛弃疾提出弹劾,于是,“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的空名义也被削夺了。辛弃疾平生所获得的各种职名,到此时几乎被削夺干净了。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鹊桥仙)“笑白发如今,天教放浪,来往其间。”(木兰花慢)“拄杖弯环。过眼嵌岩。岸轻乌白发鬖鬖。”(行香子)“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年约六十,作者已以“白发”老者自居,看透世情,少了点苦闷,多了点淡泊。1200年三月,朱熹病死在武夷山,不顾南宋政府的禁令,辛弃疾立即赋词哀悼感皇恩:案上数编书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白发”多时故人少,年华老去,而身边好友一个一个地离开,如今失去这样一个精神上的挚友,怎能不感怀人生?而他不顾宋廷的禁令,前去吊唁朱熹,正说明他遇事具有正义感,敢于把自己的行动服从于自己的正义感,而且敢于以自己的行动表示出对当权者们凶横淫威的抗议。“绿鬓都无白发侵,醉时拈笔越精神。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鹧鸪天)“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临江仙)分别以白发、白头喻梅花、菊花,表明自己要凌霜自行,不趋炎势,有着不愿依附任何人的深刻含义,抒写了作者性格中刚强的一面。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浣溪纱)这是辛词中少有的作品,笔调清新,“白头新”指梨花盛开,在1200年这个多事之秋有这样的作品,作者旷达的一面显现出来。又如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卸,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铙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难道是作者的本意吗?不,这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1203年,辛弃疾64岁。这年六月,宋廷起用他去做两浙东路的安抚使。受皇帝赵括召见后,却授他一个“提举佑神观”的空名义,把浙东安抚使的职务给解除了。1205年六月,又把辛弃疾改派为隆兴府的知府,把他从南宋国境东北部的这一“边面”调开了。七月初间,宋廷的言官又论奏辛弃疾诸罪状,便又改授以“提举冲佑观”的空名,把知隆兴府的新命也撤回了。1206年春,宋廷再起用辛弃疾去做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上疏辞掉了。宋廷在120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青岛莱西市公立医院招聘卫生类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4年天津宁河区消防救援支队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真题
- 计算机系统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银行从业考试好考及答案解析
- 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建设与完善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机制
- 供热水塔维护与管理方案
- 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安全措施
- 幼儿园节日活动方案汇编
- 微课设计与制作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6年莱商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北石家庄市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465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晋江经开区博源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廊坊霸州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0名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答案单选题(20题)
- DB11∕T 510-2024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护理交接班操作流程图
- JJF(电子)0036-2019 示波器电流探头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山西德莱奥化工有限公司 年产1000吨永固紫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医学ppt--煤矿井下创伤急救知识课件职大
- 《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DGJ32TJ131-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