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文言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一)文言文阅读(12分)东方朔救乳母葛 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愎b:固执任性。愍mn:哀怜。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 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2分)(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2分)16. 内容把握。(4分)(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2分) 开端:乳母 发展:乳母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答案】13.B (2分) 14. C(2分)15.(4分)(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2分)16.(4分)(1)犯事 告急(2分) (2)示例:“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参考译文】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皇帝残忍而执拗,别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我当想办法激将皇帝。”奶妈按照东方朔说的做,东方朔在武帝旁对奶妈说:“你最好赶快走吧,皇帝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怎么会惦记着你小时候喂奶的恩情呢?”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14分)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ng),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卖得数斛(h)米,斫(zhu)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顾荣诸人,大获美誉。注释 酷贫:非常贫困。 范逵:人名。 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斫:用刀斧砍。剉:同“挫”,割。茬:草垫。其:指代陶侃。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同郡范逵素知名 素: 悉割半为薪 薪:明旦去 旦: 侃犹不返 返:27.翻译下列句子。(6分)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路已远,君宜还。28.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26.【答案】素:向来,一向。 薪:柴,柴禾。 旦:天亮,早晨。 返:回去。【评分】每题1分,共4分。27.【答案】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8.【答案】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学生对陶母的做法并不认同,只要自圆其说,即酌情得分。【参考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22题。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弭m,耷拉。曩nn,从前。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其里有人畜一猪 畜:养 B见邻既而叟辄瞋目狂吼 辄:就C欲买而啖其肉 啖:吃 D既而憬然省曰 既而:很久21、请将文章画线句子“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2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案:20、D(“既而”应为“不久”之意)21、译文:这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说的过去的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说明:关键词“殆”、“夙”,句意准确、通顺1分)22、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2分)(说明:答到其中一点就给满分)【参考译文】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2题。(12分)钱缪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注释】省茔垄:祭扫祖墓。 亟拜:急忙下拜。 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武肃:即钱镠。 真主:贤明的君主。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22.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答案】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参考译文】钱镠,是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在任时,平定了浙江的倭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年间,梁王封钱镠为吴越王。有人怂恿钱镠拒绝梁王的任命,钱镠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镠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与道路左边,钱镠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位老妇苦苦相留,于是给他起名为婆留。钱镠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镠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千年。”钱镠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11分)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注释】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于頔:人名,唐朝大臣。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客将:客籍将领。赍:携带。19.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1)以海客遇之( ) (2)于公大恨( )恨:A.遗憾,后悔B.不满C.通“很”。违逆,不听从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C.相待,接待20.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 )曰:“已去。”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22.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15.(3分)(1)原因,缘故 (2) 入侵 (3)尽,完 16.(3分)D17.(3分)(如果)杀了我,宋国就受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18.(3分)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19.(2分)(1)C (2) A 20.(3分) 牛公 于頔 客将21.(3分)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参考译文】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韩荆州一样)。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的,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个钱。”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非常不安,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馈赠的五百钱和写好的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信都不开封,就作揖回绝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鹬(y):一种水鸟。 箝(qin):夹住。 喙(hu):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答案】1、 (1)将要 (2)使劳苦(贫困)2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4.(1)从苏代的角度看: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参考译文: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9-22题。(11分)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注】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称力:量力。过任:力不胜任。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臣 有 两 手 唯 堪 两 匹 所 获 多 矣。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库藏盈溢( ) (2)太后赐百官负绢( )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22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分)【答案】19.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20.(1)满,充满 (2)背 (3)只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21.太后就不赏赐他们了,让他们空着手出去,当时的人都笑话他们。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时人”译成“在场的人”也可。22.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融、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崔光“止取两匹”。评分标准:共3分,每种1分,未点出人物不扣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也可。【参考译文】北魏自从在太和年间迁移了国都以后,国家丰足。国库里的物品多得快要装不下了,走廊和房屋之间的露天场地,也堆满了钱币和布匹,东西多得无法清点。太后决定将多余的布匹赏给百官,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力气往回拿。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能力,拿上布匹回去了。只有章武王融和陈留侯李崇,因为拿得太多而跌倒扭伤了踝骨。太后决定不给他俩布匹了,让他们两个人空着手回去了,遭到了人们的耻笑,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布,太后问他: “侍中为什么拿得这样少?”崔光回答说:“我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这已经够多的了。”朝中的人们都佩服他的清正廉洁。(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越:越国。 睫:眼睫毛。 庄蹻( 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丧( ) 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9B(2分) 10.丧失(1分) 明智(1分)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13.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翻译: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劝阻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因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杜子说道:“我见识不多但为这件事担忧。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蹶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国家政治混乱军队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因此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九)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莫敢诘 (2)命卒曳下奴 (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2.翻译句子。(6分)(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0.质问、责问拉用竹板打借 11.A。12.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13.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参考译文】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7分)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释】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正会,元旦集会。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答案】14.(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2分)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2分)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参考译文】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十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123题。(9分)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注 释】好力:爱好勇武、力气。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颜色:脸色。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倍:通“背”。背弃、违背。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以勇力事鲁庄公( )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答案】(三)(9分) 21答应 割让或丢失 凭 在(2分,正确一处0.5分。) 2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 23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8-20题。(11分)乌蜂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注解:哜(ji)齐鸣声。胝(zh)老茧瘃(zh)冻疮。(o)游玩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黄蜂殚其力以为蜜(竭尽)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离开)先星而卧(先前)以贻观者笑也(留给)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翻译: 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4分)答: 【答案】18(3分)19如今身居朝廷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了冻疮,尽力来担任王事的,(他们)都是对楚国有益的人。20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强词夺理(厚颜无耻、恬不知耻、巧舌如簧)【参考译文】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楚王听到了,更加善待熊蛰父了。(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相( ) 止(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12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2分)13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9. C 10. 做宰相;栖息、停留。11.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12.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13. 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1分)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1分)译文: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十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佛迹院:寺庙名汤池:温泉悬水:瀑布折:弯转縋(zhu)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倒行:顺来路回去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度:越过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1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1.(2分)吃回头看1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1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每以小句1分)1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十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3题(10分)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颦蹙以让使者。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惎(j):教;指点。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枸橼(yun):又名“香橼”,果实黄色,味苦。靳:吝惜,不肯给予。诮:责问。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有植枸橼于庭者 植: 颦蹙以让使者 让: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2)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23文章写梁王,突出了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 21.(2分)植:种植; 让:责备22.(4分)(2分)过些时,又派使者向吴国寻求别的水果,吴人给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后感到味道更美。(“他日”1分,“大意”1分)(2分)使者又没有询问,却只看香橼的外表漂亮,所得到的和所要求的不相符,是理所应当的。(“宜乎”1分,“大意”1分。)23.(4分特点及分析各2分)梁王喜欢吃水果,吃了味美的,还想吃味更美的,如不称意可口,就责备水果产地的吴国人,文章突出了他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特点。 (十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文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字共三十有四 B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西蜀之去南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野有麦场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分)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分)【答案】8.(3分)C(A做/雕刻 B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 C距离 D反而/转头看、看见)9.(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每处1分)10.(5分)(1)(2分)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词“之”1分),“何如”1分)(2)(3分)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关键词“恃”“败”各1分,“句子通顺”1分)(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马钧二异事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注释】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器之模:陶器的模型。翻车:龙骨水车。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往来无白丁C患无水以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功百倍于常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B先生为给事中 吴广为都尉C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 面山而居D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策之不以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9.翻译下列句子。 (6分)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 上文马钧二异事)_ _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_ _ 【答案】6、C , 7、B , 8、A9(6分,每句3分) (你们)没有认真思考它罢了,其实 (指南车的事)有什么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理统计》第7章 估计量的评选标
- 小蝌蚪找妈儿童画课件
- 《质量管理基础概念课件》
- 货车检车员中级工试题+答案(附解析)
- 《x管理策略》课件
- 《萃取工艺相平衡》课件
- 《校园防火安全教育教学课件》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 茶叶店员工服务技能与礼仪测试考核试卷
- 茶叶店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考核试卷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考试笔试试题(100题)含答案
- 消防文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管理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标技术方案(纯方案)
- 机械零部件过盈配合压入力与压出力计算
- 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检查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房地产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春酒》ppt课件(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