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莱布尼茨的力学本体论.doc_第1页
论莱布尼茨的力学本体论.doc_第2页
论莱布尼茨的力学本体论.doc_第3页
论莱布尼茨的力学本体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第 2 5 卷第 1 1 期Vol . 25 , No . 11St udie s i n Dialect ic s of N at ure No v. , 2009 2 0 0 9 年1 1 月章编号 :1000 - 8934 (2009) 11 - 0052 - 04论莱布尼茨的“力学本体论”林成滔(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5)摘要 :莱布尼茨的自然观某种程度上是从机械论向经院哲学的复归 。在莱布尼茨那里 ,广延不是物质的内在本质 ,力才是物质的自然本性 ,是某种绝对实在的东西 ,也是运动和广延的根源 ;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自动”,力是物 质“自动”的原因 。这就是他的“形而上学的力”的概念 ,是自然观上的“力学本体论”。关键词 :莱布尼茨 ; 力学 ; 本体论 ; 自然观中图分类号 : N031文献标志码 : A17 世纪是物理学新旧交替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同质的原子何以 能 构成 似乎 是 连续 、匀 质的 世界中 ,物理学 (主要是力学) 发生了从古代范式向近代莱布尼茨对这两种理论均有了解 ,但他在研究了者的观点后认为 :单独地看两者都不正确 ,即两者 无法单独解释物质世界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范式的转变 ,人们开始不再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实体”“、形式”、“本质”等术语来解释自然 , 而代 之 以牛顿等人关于运动 、力的观念批评和反思 (当然也有借鉴) 的基础上建立的 。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看 ,莱 布尼茨对上述两者的批评和反思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也存在着不少谬误 。当然这一状况在学术领域 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令人感兴趣的是莱布尼茨批评 和反思的进路 ,它更多的不是科学的 ,而是形而上学的 。这也恰说明了莱布尼茨在自然观上向经院哲学 一定程度的复归 。动”325 。也就是 说 , 这 种行 动不 是用 外 力推 动 的 ,而是一种内动 ,是单子所固有的 。“单子具有某种自 足 性 , 这 是 它 们 具 有 自 己 内 在 活 动 能 力 的 源泉”219 。在他看 来 , 行 动是 实体 的 特性 , 既 然力 是行动的原则 ,那么力也就是实体的构成要素 。从而 莱布尼茨得出“物理作用的动力因的根源是在形而上学方面”325 的结论 。对于莱布尼茨的力的概念 ,费尔巴哈曾这样评论道 “: 在莱布尼茨看来 ,有形实 体已经不像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 ,只是具有广延性的 、僵死的 、由外力推动的块体 ,而是自身中具有活力是物质最内在的本质2442动力 、具有永不静止的活动原则的实体 。”3 “活力”守恒在物理学上 ,力的概念往往与物质 、运动 、时空等概念密切相关 ,17 世纪的物理学尤其是这样 。笛 卡尔的物理学有这样一个观念性的前提 : 所有物质 的属性都是几何学的 。这一前提试图说明 ,所有物 理变化仅仅根据物体的大小 、位置 、运动等空间属性 就能予以解释 。也就是说 ,在笛卡尔看来 ,物质的本 质在于空间的广延性 。事实上 ,广延的概念构成了 笛卡尔自然观的核心 。但莱布尼茨认为 ,笛卡尔的 空间广延性并不能构成物质的本质属性 ,广延实际 上只是一种共存事物的连续再现 。在他看来 ,笛卡 尔的这种广延论的本体论否定了事物的变化 ,意味 着我们的世界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构成的 。若 如此 ,物质世界的不同的质及多样性就是不可理解 的 ,同时 ,所谓运动的观念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 ,在莱布尼茨看来什么才是物质的本质呢 ?他认为是“力”, 是力构成了物质 的最 内 在的 本质 。 在莱布尼茨看来 ,在一切非几何学的属性中 ,力这个 概念最适合于说明物质的本性 。正如他在单子论中所说 “: 知觉及依赖于知觉的事物 ,机械的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即 ,无法用形状和运动来解释 。”219 莱 布尼茨认为 :力是物体运动的最后根据 。即使广延是某种原初的东西 ,但它也要以力为前提 ,以力作为自己的原则 。他指出 “: 机械的原则本身以及运动的 法则 ,我认为是由一种较高级的东西产生的 ,这种较 高级的东西与其说依赖几何学 ,毋宁说依赖形而上学 ,虽然心灵很理解它 ,但却是想像力所不能达到 的 。因此我发现 ,在自然中除了广延这个概念外 ,还 得用力这个概念 ,这种力使物质能够活动并且能够抵抗”325 。莱布尼茨进一步指出 : 这里的“力”与 一般所称的“能力”或“机能”并不一样 “, 能力”或“机能”只不过是“一种能够活动的直接可能性 ,并且跟死的东 西 一 样 决 不 能 不 受 外 来 的 刺 激 而 产 生 行 动”325 ;而力却是“介于能力与行动之间的东西 ,它包含着一种努力 ,一种作为,一种隐德来希,因费尔巴哈的评论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莱布尼茨与笛卡尔在关于力的问题上的最根本分歧 ,同时也阐 明了莱布尼茨的力的概念的最本质特征 : 内在的活 动性 。基于这样的力的概念 ,莱布尼茨在运动学和力学上提出了一系列与当时的自然哲学理论很不同 的新见解 。关于运动 ,莱布尼茨认为它不是某种实在的东 西 ,它从来就不是完整存在着的 ,其根源在于力 。正 是从这样的运动观念出发 ,莱布尼茨发现了笛卡尔的运动守恒法则中的错误 。 笛卡尔建立运动守恒法则起于这样的想法 : 上帝在创造了物质世界后再给它以运动 ,运动是可以 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的 ,而且物体运动的 方向也可以改变 ,但是整个世界的运动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笛卡尔的运动学说是基于其以几何学为核 心的形而上学 ,试图用最简单的形而上学概念来说明物质世界 。莱布尼茨认为这正是笛卡尔运动守恒 法则的缺陷所在 ,没有在一个小物体的快速运动和一个大物体的慢速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 。在莱 布尼茨看来 ,物体的质量也是运动转换中要考虑的 因素 ,不然就违背了“原因与结果相等”的原则 。莱布尼茨得出的结论是 ,笛卡尔的运动守恒原则中的 运动概念过于粗糙了 ,这种意义下的运动是不守恒的 ,而守恒的是动量或者说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其 后 ,莱布尼茨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进行研究后 发现 ,动量在落体运动中并不守恒 ,守恒的是力 ,量为 mv2 ,莱布尼茨称之为“活力”。事实上现在我们 知道 ,此值应该是能量 ,为两倍的动能 。莱布尼茨在此还没有把力 、能量的概念区分开来 。 上述莱布尼茨的“活力”守 恒实 际上 是 动能 守恒 。尽管现在看来其中尚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其研究过程也更多地是基于“原因与结果相等”这样的形自然辩证法研究第 25 卷 第 11 期恒问题研究上的重大贡献 。关于笛卡尔的运动守恒把它们变成了容易处理的关系 。而莱布尼茨虽然以真正的力学为目标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头 ,但 是由于这个野心使得他不能和他的对手牛顿的成相比较663 。罗斯的评论耐人寻味 。什么才是罗 所说的使莱布尼茨走在了时代前头的真正的力学标呢 ? 显然 ,答案恰是与牛顿的“不作假说”进路反的莱布尼茨的从形而上学层面来理解的“力”这 概念 。实际上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对牛顿力学的反思 ,以及 20 世纪以来的与万有引 密切相关的真空 、宇宙起源等问题 ,虽然看起来是法则和莱布尼茨在其中的贡献 ,以及莱布尼茨与笛卡尔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作过评价 。他对笛卡尔的运动守恒法则的发现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指出这一法则是 19 世纪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的萌芽 ,在 200 年之后才被科学家所证实 ,但同时也指出了笛卡尔这一理论的缺陷 “: 莱布尼茨是看出笛卡尔的运动量度和落体定律相矛盾的第一个人 。”5174形而上学的力4生在现象领域 ,但更多的还是源于形而上学的思考“活力”的概念在莱布尼茨思想中具有至关重要其取得的成就也往往有着深刻的形而上学底蕴 。的意义 。这一概念是莱布尼茨在与笛卡尔学派的论恐怕正是罗斯说莱布尼茨走在了时代前头的原因在吧 。因为在复归经院哲学立场的莱布尼茨看来 ,机械论者那样光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和预言物理系 的行为是不够的 ,对真实世界的解释必然包括形而争中提出并试图用它来与牛顿的力学理论抗衡并取代之的 。到 17 世纪 60 年代 ,笛卡尔的物理学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并在欧洲的大学里被讲授 。但随着 1687的物体中它并不能得到任何能量661 。莱布尼茨在一封书信中曾这样说 :“我的动 力学 要求 自我 运 动 这很大程度上是我的系统的基础 。”7119莱布尼茨上述关于一切运动的自发性的理论 ,其论述方式并不是科学层面的 ,其最重要的意义自然也 不在科学领域而是在形而上学领域 ,在于它抛弃了那种认为物质在本质上就是惰性的广延的传统观念 。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 :莱布尼茨的关于物 质的惰性与当时普遍被接受的笛卡尔的纯粹是广延的惰性是很不一样的 ,被描述为一种抵抗力 ,更像是惯性这一概念 ,但又不完全是 。那么 ,莱布尼茨关于 物质具抵抗倾向的惰性的说法与其活力论哲学的观 点是否有矛盾之处呢 ? 对此莱布尼茨也作过解释 。他在论自然本性中这样写道 “: 形体一经获得一种体和幻影 ,凡是不活动的东西 ,凡是不含有活动力的东西 ,就决不是实体 。”431 对于莱布尼茨的实体与其力的关联 ,费尔巴哈的结论是 “: 在莱布尼茨看 来 ,实体概念与能 、力 、活动这些概念是不可分的 ,严 格说来 ,甚至与这些概念是同一的 ;更确切一点说 ,这是一种通过自身实现的活动 ,即自己活动 。”432 列宁 就此所作的评论是 “: 莱布尼茨不同于斯宾诺莎的特 点 :莱布尼茨在实体的概念上增添了力的概念 , 而且自己活动的原则 。”9427 对是活动的力的概念于莱布尼茨的活动力的观念 ,列宁还曾说 “: 大概马克思就是因为这一点而重视莱布尼茨 。”9428由以上莱布尼茨对运动 、物质 、力及其关系的阐 述我们可以看出 ,力是其中的核心观念 。通过对机械论的反思 ,莱布尼茨把运动 、广延的根源归为力 。激动 ,它就保持这种激动 ,因此我们单凭这一点在他看来 ,力是某种绝对实在的东西 ,是物质的自然就可以断定 ,在有形实体中应该有一种最初的隐德来希作为原始的活动能力”3168 - 169 。显然 ,在莱布尼茨 看来 ,有形实体的这种原始动力来自单子 ,因为单子是“无形体的自动机 (inco rpo real auto mata) ”219 。 实际上 ,在莱布尼茨这里 ,物质已变成了各种力的复合体 ,物质与力不可分 。当然 ,正如我们前面已提及的那样 ,莱布尼茨的力的概念与今天我们理解 的力的概念差别很大 ,是一种力 、能量 ,甚至信息的 混合体 ,是一种在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概念 。这样 ,莱布尼茨就抛弃了物质除了作为力的被动载体以外什 么也不是的传统观念 。按上述的观点 ,从现代物理学来看 ,我们可以说莱布尼茨实际上是“把物质还原 为纯粹的能量”848 。我们知道 ,莱布尼茨是一位实体论者 ,但由于他的实体概念是与其力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他 的实体概念与其他哲学家的实体概念也很不一样 , 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莱布尼茨曾多次论及力与实体的联系 ,并强调是活动的力 。他说 “: 事物的实体 本身就在于它的活动力和被动力 。如果把事物的这种力量抽掉 ,那么事物就仅仅是上帝实体的短暂的变本性 ,而运动 、广延却不是 。力是先于广延存在的 。这就是他的“形而上学的力”的概念 ,同时提出了他自然观上的“力学本体论”。参考文献1莱布尼茨 1 形而上学序论 M 1 陈德荣译 1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912Nichola s Re scher1 G1 W1 L ei bnizs Mo nadolo gy M . Pit t s2bur gh : U ni ver sit y of Pit t sbur gh Pre ss , 199113莱布尼茨 1 新系统及其说明 M 1 陈修斋译 1 北京 : 商务印 书馆 ,199914费尔巴哈 1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 、分析和批判 M 1 涂纪 亮译 1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15恩格斯 1 自然辩证法 M 1 于光远等译编 1 北京 : 人民出版 社 ,198416罗斯 1 莱布尼茨 M 1 张传友译 1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8717R S Wool ho u se1 L ei bniz : Met ap hysics a nd Philo sop hy of Sci2ence M 1 New Yo r k : Oxfo r d U niver sit y Pre ss , 198118汤姆森 1 莱布尼茨 M 1 李素霞 , 杨富斌译 1 北京 : 中华书 局 ,200219列宁全集 : 第 38 卷 M 1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591On Leibn izs Ontological Mechan icsL IN Che ng2t ao( College of Educatio n , Beiji ng No r mal U ni ver sit y , Beiji ng 100875 , Chi na)Abstract : L ei bnizs view of nat u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