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桑子重阳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不仅是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二、重阳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三、关于重阳的诗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创作背景1929年秋季,毛泽东和朱德抓住军阀重开战的有利时机,率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闽西汀江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发展和扩大了根据地。所以“战地黄花分外香”。 当年6月下旬,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职务。11月26日,毛泽东重返领导岗位。所以以重阳为题,艺术地表现了作者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929年10月11日是重阳节,此时毛泽东因患疟疾达三个月之久,毛去上杭与朱德会合,闽西山区仲秋的风景,如湍急的汀江和遍地黄菊,给毛留下深刻印象,精神振奋之余,吟成这首小令。这首词以突兀劲炼、清新健朗、富含哲理的起句,形象阐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者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表达了乐观进取、投身革命、争取自由的奋斗精神。五、采桑子重阳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六、诗词赏析上阕:(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重阳是泛指, “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 对比强调天难老 人生易老 天难老“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天”就是自然,“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岁岁重阳,则使“人生易老天难老”升华。 诗句的意思是说:人生固易老,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像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2)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是特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 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 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土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诗句洋溢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阕:(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 “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 (2)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 “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 “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题解: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重阳节的经典诗篇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析时逢深秋,人在战场;西风萧瑟,万里飘霜。那是一个愁煞人的季节,那是一个令人容易意志消沉的场景。然而,对一个壮志凌云的战士,肃杀的秋风、泠洌的霜天,却能益增其奋发的气概;一如盛开的秋菊,在无情的战火中,所吐露的芬芳,益显浓烈。九九重阳本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登高郊游,煮酒促膝的好时节。如今却身在战地,烽火连天,生死于旦夕之间,思亲之情皆须割绝。国事当前,个人的一切皆须放下。社稷之不保,何以家园?唯有化亲情为国情,融个人于全体;视绊脚石为梯阶,化阻力为助力,方为大丈夫。毛泽东在出生入死的战地,犹有停下来赏菊赞花香的闲情逸兴;在秋风霜天的季节里,还能把它看如春光,胜似春光!红军最终能战胜军备与人数皆比它更强大的国民党军,最主要的关键便在其具有更高昂的斗志。这应当是一种积极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的开朗胸襟与豪情,是一个壮志凌云的战士,敢于面对无情残酷的革命斗争在肃杀的秋风、泠洌的霜天,却能益增其奋发的气概;一如盛开的秋菊,在无情的战火中,所吐露的芬芳,益显浓烈正是他人格的写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两句起势突兀。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这里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见于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难老”是将宇宙人格化。为什么难老?因为那是无情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无穷无尽。如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复始。“人生易老”是说韶光易逝,人生短促。但诗人不是慨叹人生如朝露。恰恰相反,正由于“人生易老”,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尽可能发光发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这里诗人情绪是昂扬的,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人生易老”与“天难老”构成对比,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战地黄花分外香。”胜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异常兴奋。战地有着烈士的鲜血,战地的“黄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它平凡质朴而生机勃勃,具有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性。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分外香”写出了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了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古人也有于军中写重阳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至于一般的骚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说了。再看看古人的重阳诗词,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摩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无一例外,都没有摆脱俗气。读过这首词便可以“一览众山小”了。“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写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遒劲之美,不似春光妩媚。但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色春光,已有所抑扬。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水天相接的寥廓景象和秋色万里的壮丽景象呢?当然诗人所作出的审美评价,不完全根据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寥廓江天万里霜”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隐含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为了表情达意,词家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采桑子一词,上下片的二三两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语势跌宕,韵调优美,句法则为创格。似不着力,却见出深厚功力。毛泽东诗词赏析之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人生的变化很快,容易衰老,自然界的变化却不易看出来。每年都有一个季重阳节,不知不觉中今年的重阳节又到了。战场上的菊花分外地馨香袭人,秋风则刚劲强烈,虽然不像春天里的风光那样温柔,但却远胜春光之美好,绵延万里的江天秋色更是妖娆。 是啊,对于茫茫之历史长河、浩瀚无穷之宇宙,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可以说是韶华易逝、转瞬经年啊,在毫无察觉之中时光就流走了,也正是在这种无觉中人悄悄地变老了,但宇宙、大自然超级大国年累月却始终如一,自然法则无法抗拒,而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是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的,不因“人生易老”“沧然而涕下”,因为自己珍惜光阴,珍视生命,快活人生,管它时光飞逝。就像诗人这样,以这样的态度看待生命,这样使用生命,也才能于非常时期领略到“战地黄花分外香”。 秋风萧杀,大有摧枯拉朽之势,然独菊花傲然屹立,表现出超然的生命力和抗争力,就如红军战士不怕强敌压境,不怕艰难险阻,在困境中发挥崇高的革命气概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江天宽高深远,经霜染过的大地更加美丽,虽然没有了春天里的活泼开朗、朝气蓬勃,但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更有一番迷人的韵味和独特的景象。 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对美好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念同外部世界之美水乳交融的结晶。就诗本身来说,比前人有很大创新,古者诗人说秋总借以悲观伤感之情感基调,就连“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一代雄豪曹操也感叹人生悲凉,以豁达而著称的“诗仙”李白也“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叹息,都感“人生之短暂”,只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在沧桑中变老,却没想到“天难老”,“一代新人换旧人”,人是自然界中之一物,大自然中的一切皆依自然规律而运作,人当然也不例外,况且人还有感官享受,而花草却无,人要幸运多了。人生在世只要能够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好好度过此生,不也能领悟到那秀美的风景吗? 一个人若想要踏实地驾驭自己的的人生就必须有恒定的信念,不因任何艰难险阻而改变追求,只有在明朗的目标下才能更好地审视自我、享受自我,于悲凉之中也能捡拾希望和温存,于平淡之中寻出奇异与美感,于黑暗之中获取光明和力量,于绝境之中拥有信心与喜悦。也正是靠着如诗人这样的乐观心态,有这样的信念,所以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仍泰然自若、依然故我,享受“战地黄花”之“分外香”。 此诗作于1929年,当时红军土著军阀地盘,革命取得了小规模的节节胜利,但仍处于敌人的包围中,诗人有感于美好的秋色,将自己的信念寄托于物,表达出其世界观的深刻涵义,使人能展开联想,给人以振奋。 从诗中我们体悟到作者把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的斗争当作了一种享受,将自己的个体生命赋予大自然及漫漫历史,既然“天难老”,“人生易老”也就是合情合理的,这里的“易老”相对而言也是“难老”的组成部分了,那就没有悲观的必要了,而人只要处于不断的奋斗之中,生命的意义在现实沼得到充分展现,人的心灵就升华了,它因此而应该是永生不息的。 秋天的景色的确是美的,人在炮火中却很能得到很好的自我享受,况且生命随时都有被夺去的可能,而“寥廓江天”更是调节自己与环境感应最好不过的补品了,也只有在这样特殊的岁月里,生命才能显现出坚韧的光芒,只有用这样积极的精神才能将自我同大自然融合起来,用灵感释放出来,便是一篇佳作。 好的作品也往往都有很高的精神价值,而此诗蕴含着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突破了仅仅心灵对特殊景象的感悟,更增加了思想精华的成份。不仅是优秀的文字组合,也是独到的精神享受。也正是从这文字里,体现出人的心态,这种酿造也才成为美的艺术。智者之思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析刘亚珍,周凤山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全部诗词中唯一一首直接表现其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作品, 博大、精深。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想感情,归纳起来,就是追求运动、抗争和奋进的动态过程”;1 1 同时, 毛泽东还把古人伤怨的生命思想升华为积极的宇宙意识,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和谐有序的大美境界。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谐的宇宙观在采桑子重阳这首诗中得到了极致的表现。毛泽东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奋进搏击,自强不息,刚健有为。1929 年,毛泽东在政治上受排挤,加之雨淋,身患严重的疾病,以至无法随军行动,在担架上指挥着所有的政治工作,心境自然是难以平静的。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于重阳节之日来到黄菊盛开的闽西,望着江天寥廓的远山近水,想起了人世的沧桑,百感交集,诗性大发,于是,把自己的寂寥放在了对开阔的大自然的凝视之中,由此写出了表现其人生观和宇宙观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上阕写理。诗人开篇从“老”写起,从大处落笔,把浓郁的诗意和精深的哲理融为一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如“莽昆仑”般奇峰崛起,突兀峥嵘,令人惊心动魄;同时,又充满自然的意趣,明朗洗练,风骨挺拔,仿佛是“闲庭信步”之时信手拈来, 把宇宙和人生最简单又极深奥的真理一语道破,轻松自然,娓娓而谈。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这里的“人生易老”和古人的伤春怨春、叹人生苦短是截然不同的。他抒发的是“天难老”的积极的宇宙观,基调是明朗的。“人生易老”、“天难老”,二者既是并列关系,又是互为修饰的关系,用“人生易老”反衬“天难老”、自然永恒,同时,又用“天难老”、自然是永恒的、无穷无尽的来衬托“人生易老”、生命有限,从而把古人伤怨的生命意识升华为奋发有为的探求, 表现的是积极的人生观。其二,“人生易老”是从微观上、从个体的角度谈生命的有限,而“天难老”则是从宏观上、从广袤的宇宙人生的角度来说明无产阶级的宏伟大业是无限的、壮丽的,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展示出一个超级巨人的博大胸怀。正因为生命有限,因此必须抛却一切感伤,只争朝夕,刚健自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中去。“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年年岁岁都有重阳,“今又重阳”则指诗人在“战地”重逢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古人对菊花有这样的记载,艺文类聚(四) 引魏文帝九月与钟鳐书曰:“岁往月末。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至于芳菊纷然独荣,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 以助彭祖之术。”2太平御览卷二十七应劭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菊华,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菊花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3因此,离骚中有:“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有“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真诰说太元玉女有八琼九华之丹,足见“菊能制颓龄”、能够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毛泽东精通古典文学,他不可能不了解这一点,因此,这里的“战地”不仅仅指战斗过的地方或是战斗的地方,它实质上是指战斗的人生,“香”是味觉,结合古人对菊花的认识和上文的“人生易老天难老”,我们不难看出,正因为“人生易老”,而菊花又能轻身益气“制颓龄”,延长战斗的人生,减少“人生易老”的遗憾,因而,“战地黄花”才“分外香”。生活着是美丽的,而对于毛泽东来说,战斗才是最美丽的。此句诗人直接表现其积极的人生观,高扬其激昂的战斗精神的,逸思云飞,笔端菊落,绘出了“战地黄花”的袭人芬芳,这里的“香”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前者指菊花自身的芬芳香气,后者则指其“药用”价值能使革命人永远年轻,给革命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这无疑壮大了革命力量、延长了革命人的生命, 因此,“战地黄花” 才“分外香”,于是才有了下阕的阔大流美。下阕则是写景,借景生情,与上阕情理相融,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境界。“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这是极写秋风的劲厉峭拔,不像春光那样妩媚,但却“胜似春光”。历来的文人墨客们都喜好讴歌春天:春日的明朗,春风的和煦,春光的妩媚,春天的希望,很少有人歌颂秋天。秋天是肃杀凄凉、萧条冷落的象征。毛泽东偏偏喜欢秋天,歌颂秋天,常常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用洗练的笔触歌颂秋天,苍凉,遒劲,豪健,为什么毛泽东把秋天写得这么美好呢? 我们可以从古人关于秋的描写中找到答案。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有这样一段:“夫秋,刑官也,于时义阴;又兵象也,五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毛泽东之所以喜欢秋天, 一方面是因为秋的意象与毛泽东雄浑豪放、苍劲宏阔的风格取得一致;另一方面因为秋是“兵象也”,是和战争、战斗密切相连的,是战斗的号角。“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 因为艺术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420,这是毛泽东对秋如此讴歌的真正原因。诗人从“老”起笔,在岁岁重阳的革命流逝之中,在动人的菊花面前,抛却了“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的传统的凄绝感伤,心境是明朗的,情感是豪放的,因此,才有了“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样极有韵致的隽美词句,从而使人在“万里霜”的“寥廓江天”中透视出诗人的博大胸襟。公木先生在毛泽东诗词鉴赏序中说:“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 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光辉进程,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1毛泽东的宇宙观是和其哲学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不可能与天切断, 二者是有着某种神秘联系的, 因为天是整个自然内部创生不已的根源,“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传)。毛泽东年轻时就主张“宇宙唯我”的哲学观点,把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天联系在一起,以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 吸收我国传统的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透过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儒家思想中所主张的“天”,是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强调“事在人为”;道家哲学是从广漠无垠的大自然中体认生命、体认人生的哲学,因此,道家思想中的“天”则是纯自然的,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必须合乎“天”的要求。毛泽东取邈远古老的儒道之精华,并有所超越,把其发展为自己战斗的人生观,在此基础上升华为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天”联系在一起,“天人合一”,和谐有序,形成了一种新的宇宙观。因此,才有了“人生易老天难老”。这里的“天难老”,是取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也就是说,君子应以“天”为榜样,要自强不息,不断奋斗。战斗乃是奋斗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不断战斗,才能永葆革命青春,才能使革命事业永恒。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是“天人合一”后的一种新的空明灵透的境界,一种极致美景。他包含了下面三层意思。其一,是极写自然美景的,在与自然对话中寻求真实。诗人在这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有序的自然的天,江天一色,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一种纵横自在的超越,神彩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课件
- 肝内外胆管结石护理查房
- 调薪申请工作汇报
- 针刺伤防护品管圈活动实践
- 《给童年留白》课件
- 2025年重庆招标师考试(招标采购专业理论与法律基础初级)在线复习题库及答案
- 《秦陵兵马俑》课件
- 护理院感检查反馈
- 深入人心公考讲解
- 知识产权个人工作总结
- 代发客户如何做经营分析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运动康复指导与介绍
- 延长保修协议书 保修期延保承诺书
- GB/T 5008.2-2023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2部分:产品品种规格和端子尺寸、标记
- Unit3+Understanding+ideas+The+New+Age+of+Invention外研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 钢结构深化设计工作流程
-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验收记录表
- GA 1814.2-2023铁路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2部分:旅客列车
- 个人养老保险重复缴费退费申请表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1
- GA/T 1788.3-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3部分:安全交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