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课文导入 我们中国人大都有 月亮情结 不管科学如何发达 也认定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 有砍树不止的吴刚 有辛勤捣药的玉兔 有了这份想象 我们就可以举杯邀月 对酒当歌 寄托人生的理想 追求 忧思 甚至愁怨 今天 我们就通过学习这三首吟月诗词来感受 月亮 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2 十五夜望月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3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 理解诗歌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每首诗中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 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 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王建简介 王建 约767 约830 唐代诗人 字仲初 生于颍川 今河南许昌 擅长乐府诗 与张籍齐名 曾任陕州司马 有 王司马集 整体感知 文题理解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作者在夜晚赏月时 怅然于家人离散 怀人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用这首诗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背景理解 本诗选取自 王司马集 诗题一作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中 名不详 这里是以官名称人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章中 本诗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疏通文意 十五夜望月 中庭 地白 树栖鸦 冷露 无声 湿桂花 今夜 月明 人尽望 不知 秋思 落谁家 月光照射在庭院里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 萧森的树阴里 鸦鹊先后进入了梦乡 由于夜深 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高悬 普天之下的人都望月怀人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研读课文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说诗人真的不知谁在相思吗 全唐诗 录此诗 落 字作 在 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宫的凄清 引出了刻骨的相思 他的 秋思 必然是最诚挚的 然而 表现的时候 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 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偏偏说 秋思落谁家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表现得蕴藉深沉 在炼字上 一个 落 字 新颖妥帖 不同凡响 它给人动的感觉 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全唐诗 录此诗 客 字作 在 就显得平淡寡味 相形见绌了 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 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仰望明月 凝想入神 丝丝寒意 轻轻袭来 不觉浮想联翩 那广寒宫中 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这样 冷露无声湿桂花 的意境 就显得更悠远 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 那感秋之意 怀人之情 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 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 秋思 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 丰美的想象 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 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 这首诗首先突出中秋之夜夜深人静的热点 然后以深夜不寐 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 课文小结 水调歌头 苏轼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3 学习目标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 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背诵 感知词的意境 2 能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 结合相关词作进行比较阅读 拓宽积累的知识面 3 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 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苏轼简介 苏轼 11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书画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 中进士 历官签判 通判 太守 翰林学士 礼部尚书 一生屡遭贬谪 仕途充满坎坷 在文学上造诣非凡 在诗词文赋 书法绘画 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 有 东坡七集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 是词牌名 唐代大曲 水调歌 的首段 故曰 歌头 唐人截取 水调 开头一段演为 水调歌头 后用此名别创新调 成为词牌 双调 分平韵和平韵兼仄韵体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任知州 其时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 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又长达六七年未能晤面 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 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之夜 他喝酒赏月 直到天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 这首词就是他在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疏通文意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节 欢畅痛饮到天亮 大醉 写了这篇 水调歌头 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qu qi ng 明月何时出现 我 握着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的宫殿 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 只是恐怕那用美玉建成的宫殿 高高在上 分外严寒 月下跳舞 我 的倩影随身转 月宫里 哪能像在热闹的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q ch n 月亮 转过来照着朱红的楼阁 到达刻有文饰的门窗 照着睡不着的人 月亮 你该不会有什么恨和愁 为什么常常在人们分别的时候月圆了呢 人间总有悲欢离合 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 这些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 但愿你我健康长寿 岁岁平安 相隔千里也能一起赏月 研读课文 1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自比神仙 一个 欲 一个 恐 字 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 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 一进一退 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这里天上和人间 幻想和现实 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 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2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月下起舞 清影随人 真令词人陶醉 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 说明当时没有别人 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 何似在人间 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 哪像在人间 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 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 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 所以认为这里 何似在人间 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 安于现状 3 作者一人独自面对明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