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大多选题.doc_第1页
北医大多选题.doc_第2页
北医大多选题.doc_第3页
北医大多选题.doc_第4页
北医大多选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 论A1型题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2.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3.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A. 研究疾病的病因B. 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E以上均是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问题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5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6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的学科 C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 D研究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7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防制措施 C疾病病因 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 E以上都对8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病人 B非病人 C人群 D个体 E病原携带者9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流行病学从整体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疾病的分布A1型题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 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2. 下列哪个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的流行强度的 A病死率 B现患率 C超额死亡率 D累积死亡率 E罹患率 3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 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 E. 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 4. 罹患率可以表示为 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B. (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C. (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 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5. 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 A. 患病率 B感染率 C引入率 D发病率 E续发率 6. 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 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 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 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 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 E.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B1型题 A. 感染率 B续发率 C引入率 D超额死亡率 E累积死亡率1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2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3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 A散发 B爆发 C流行 D大流行 E大爆发4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5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6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7. 某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迅速蔓延跨省、国家、洲界 A3型题 199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7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1.8月1日至14日,军团病的累计发病率是(以8月1日凌晨零点零1分时船上人口作为危险人群) A0.100 B0.125 C0.143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E以上答案均不是2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 A0.045 B0.075 C0.143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E以上答案均不是38月14日军团病的患病率是 A0.100 B0.104 C0.143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E. 以上答案均不是病 因 A1型题l. 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A病人、病原携带者、非病人 B遗传、营养、身体锻炼 C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D宿主、环境、病原物 E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2. 下列哪一项不是病因推断的标准 A相对危险度较大 B. 因先于果 C致病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很高 D致病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E生物学上言之成理3确定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 A. 关联强度 B因先于果 C. 关联重复出现 D病因与疾病分布一致 E.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4. 在病因推断过程中,反映某个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常用下列哪个指标 A特异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归因危险度 D人群归因危险度 E病因分值5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是 A. 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B有差别地看待疾病的三要素 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 E更强调环境的作用6疾病轮状模型反映的是 A. 特异性病因学说 B单病因学说 C多病因学说 D生物病因学说 E机体遗传易感性病因学说 7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A环境 B遗传因子 C宿主 D特异病原体 E病原微生物 8. 疾病轮状模型的“轮轴”是 A生物环境 B机体 C. 社会环境 D特异病原体 E遗传因子9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否为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 A联系的强度 B彼此独立研究提供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C原因变量先于结果变量 D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具有一致性 E两个变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描述性研究A1型题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寻找病因线索 B因果推断 C确定病因 D验证病因 E以上都不是2描述性研究的用途,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A. 描述疾病或某种特征的分布 B提出进一步病因研究的线索 C验证病因假设 D提出初步的病因假说 E进行社区诊断3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早期发现病人 B早期诊断病人 C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D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4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A早期发现病例 B检验病因 C了解疾病的分布 D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E普及医学知识5现况调查中,下列确定样本量大小的原则哪一个是正确的 A预期患病率越高,样本量应该越大 B预期患病率越低,样本量应该越大 C要求的相对允许误差越小,样本量应该越小 D要求的精确度越高,样本量应该越小 E以上都对 A2型题 1. 已知某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该试验筛检两个人群,其中甲人群的患病率为10,乙人群为1,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甲人群的阴性结果中假阴性的百分率比乙人群的低 B就筛检的特异度,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低 C就筛检的可靠性,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高D甲人群的阳性结果中假阳性者的比例比乙人群的低E. 就筛检试验的灵敏度,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高2. 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 A流行病学实验 B队列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A3型题 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约在2242mmHg范围,非青光眼病人的眼压约在14-26mmHg范围,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1将筛检标准值定在哪一个范围较适宜 A2242mmHg B1426mmHg C1422nmHg D2226mmHg E2642mmHg2如果将筛检标准值定为22mmHg,可以认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 A灵敏度好,特异度差 B灵敏度差,特异度好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好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差 E无法判断3如果将筛检标准值定为26mmHg,可以认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 A灵敏度好,特异度差 B灵敏度差,特异度好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好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差 E无法判断 病例对照研究 A1型题1在某些情况下,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估计暴露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比队列研究方法更好,其原因是 A更容易估计随机误差 B容易区分混杂偏倚 C研究罕见病 D容易判断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E可以确定因果关系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A社会期望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礼貌偏倚3就大多数病例对照研究而言,它们不具备下列哪种特点 A耗资较少 B可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没有疾病的人作对照 E估计暴露史时可能出现偏倚4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A描述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5.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 A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B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C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D降低研究效率 E提高研究效率6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 A控制选择偏倚 B控制混杂偏倚 C控制信息偏倚 D提高分析效率 E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7. 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新发病例 D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8. 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减少回忆偏倚,并具代表性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以上均不是 B1型题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普查 D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E以上都不是 1根据发病与否分组选取研究对象的研究是 2可直接测定相对危险度的研究是 3. 要求相互比较的两组人数必须基本相等的是 4必须设立对照组的研究是 5能随机分配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组的最佳设计是A2型题1选择10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50人吸烟,200例对照中也有50人吸烟。估计肺癌与吸烟的相对危险度是: A1.0 B1.5 C2.0 D3.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2为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患者与非肺癌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文化程度进行配比,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吸烟情况进行比较。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临床试验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横断面调查3为探索新生儿黄疽的病因,某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其妊娠期间与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属于 A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临床试验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横断面调查4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O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30.75,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5有人对某地区250例胃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饮酒、吸烟、劳动强度、吃变硬或发霉的馒头、膳食中蔬菜和蛋白质的量以及情绪变化等,同时对条件与上述250例在性别、年龄近似的400名当地的非胃癌患者(或健康人)进行同样项目的调查,以便 进行结果比较。在该项科研工作中使用了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 现况研究 B筛检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史 A3型题 有人在19821984年进行了一次有关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1982年2月到1984年5月在某市级医院诊断的男性食管癌病人,对照是从人群选取的样本。对两组研究对象都进行访问调查,询问了有关饮食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饮酒情况酒精消耗量与食管癌的关系80克以上天0-79克天合计病例对照96109104666200775合计205770975 1. X2值为 A5.64 B110.25 C 10.2 D 1.462,0R值为 A1.05 B5.64 C. 6.94 D0.48 E0.143病因分值为 A5 B82 C86 D108 在一项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将性别作为匹配因素,研究饮用咖啡与膀胱癌的关系,得到以下资料暴露非暴露合计病例对照4694336447433合计734074804. X2值为 A1.8 B10.75 C5.28 D6.04 E4.295OR值为 A0.49 B1.6 C1.09 D10.75 E0.626OR值95的可信限为 A 0.280.86 B 1.102.33 C 1.0l1.17 D 1.6171.86 E 0.420.91 为了估计高血压患者死于脑卒中的危险性,进行了一项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脑卒中死亡者,暴露为高血压)。病例与对照棺年龄和件别讲行配对。研穷结果如下对高血压照正常血压合计病例高血压正常血压502030108030合计70401107控制年龄和性别后,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死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A由于表中未分层,所以不能确定 B5.00 C1.5 D0.94 E0.838. 假设没有配比,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是 A5.00 B1.52 C1.50 D1.20 E0.38 某研究调查了100例患X病的病人和200例患Y病的病人,收集因素F的暴露史。结果在100例X病患者中有50人有F因素暴露史,在200例Y病患者中有50人有F因素的暴露史。根据此资料 9估计疾病X与因素F暴露史关联的相对危险度为 A 1.0 B 1.5 C 2.0 D3.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10估计疾病X与因素F暴露史关联的特异危险度为 A1.0 B1.5 C2.0 D3.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在100个患有某病的病例中,50个有因子A暴露史,而在200个未患该病的研究对象中,也有50个有因子A的暴露史。11该研究中,有因子A所致该病的特异危险度估计值是 A0 B50 C180 D250 E不能计算12该研究中,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于因子A发生该病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是 A1.0 B1.5 C2.0 D3.0 E不能计算队列研究 A1型题 1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B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验证病因假说 C探讨干预措施在于预组与非于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于预效果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2队列研究属于 A实验性研究 B相关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分析性研究 E理论性研究3相对危险度 A是暴露比之于未暴露情况下增加超额疾病的数量 B是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危险之差的绝对值 C是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为暴露组的多少倍 D比特异危险度更具有病因学意义 E比特异危险度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4.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A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发生死亡前开始研究,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 B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分组,并追踪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者 C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就分清人群队列 D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对照,并确定暴露组发病的危险是否大于非暴露组 E以上均不是5衡量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 A总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 B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 C. 因素的流行率 D相对危险度 E特异危险度6下列哪种偏倚只可能出现在队列研究中而不会出现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A选择偏倚 B失访偏倚 C调查偏倚 D. 混杂偏倚 E. 信息偏倚7. 如果A病的特异危险度大于B病的特异危险度,那么可以认为 A. 暴露于A病的联系比之于B病的联系,更可能是因果联系 B. 去除暴露因素后,减少的A病病例数将会多于减少的B病病例数 C患A病者暴露的概率大于患B病者 DA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B病的相对危险度 E上述都是8用人群S作为标准对人群X进行标化,计算标准化死亡比的公式为 A. 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人群X的总期望死亡数 B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人群S的总期望死亡数 C根据人群S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X年期望死亡数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 D根据人群X死亡专率求出的人群S年期望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 E人群X中总观察死亡数人群S中总观察死亡数9在队列研究分析阶段,利用分层分析,主要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0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10在队列研究中,提高调查诊断技术,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减少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11在某病的队列研究中,最开始选择的队列应为 A患某病的病人 B不患某病的暴露者 C暴露与不暴露于所研究的某种因素的人 D某病的暴露者与非暴露者 E任意选择一个人群即可12在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组人群 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 C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 D. 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 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13队列研究的对象是 A末患某病的人群 B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C患某病的人群 D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E未患某病而有或无暴露因素的人群14队列研究的最大的优点是 A省钱、省力 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 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合理 D容易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 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15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程度常用下列哪个指标 A. 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C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 D特异危险度 E相对危险度16. 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研究的危险因子暴露较普遍时,暴露组应从暴露率较高的人群中选择 B当研究的危险因子暴露较普遍时,暴露组应从一般人群中选择 C当研究的危险因子暴露并不普遍时,暴露组应从一般的人群中选择 D选择暴露组时,不必考虑暴露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E以上都不是17最不适合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是 A. 一个地区一定年龄组的全部人口 B暴露于某一危险因子的人群C某地区的注册医师D. 志愿者 E有某种暴露的职业人群18进行队列研究时比较的方法有 A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 B队列内部按照暴露程度比较 C与全人群的率比较 DA+C E. A+B+C19特异危险度是 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B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20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不正确 A属于观察法 B适用于罕见病 C设立对照组 D由因及果 E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1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属于实验法 B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C没有专门设立的对照组 D由果及因 E难以判断暴露与结局的时间顺序22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观察法 B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C设立对照组 D由果及因 E. 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3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研究的暴露是人为给予的 B不适用于罕见病 C设立对照组 D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合理 E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史24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观察法 B关联指标只能计算OR值 C研究的暴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D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E能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5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人为给予干预措施 B不能计算AR C随机分组 D可以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E研究周期短,省时省力26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前者为随访研究,后者为横断面研究 B前者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是即时的,后者为过去的 C前者为由因及果的研究,后者为由果及因的研究 D前者设立对照组,后者不设对照组 E前者有失访,后者没有27. 人群疾病的自然史研究,可见于下列哪项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 B实验研究 C理论研究 D队列研究 E类实验研究28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A. 住院偏倚 B转诊偏倚C回忆偏倚 D混杂偏倚 E失访偏倚29在队列研究中,对关联强度进行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是 ARR=0 BRR=1 CRR1 DRR030下列哪项不属于队列研究的特点 A. 属于观察法 B设立对照组 C是由因到果的研究 D能研究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E能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31队列研究的分组依据是 A. 有无所研究疾病 B是否暴露于所研究因素 C是否给予干预措施 D是否发病 E以上都不对32下列哪一项是队列研究的特征 A对某病的发病率变动趋势的研究 B分析某病的三间分布,建立病因假说 C追踪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某病发病或死亡情况,以确定暴露与疾病间有无关联 D调查某病病例组和对照组既往接触某些因素的资料,以确定所研究疾病与接触该因素间的关系 E对不同类型人群中某病患病率的调查33. 某单位某病因死亡人数全人口中某病因死亡占全部死亡之比例乘以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为 A标化死亡比 B标化比例死亡比 C调整死亡率 D病死率 E死因别死亡率34关于人年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一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不满一年的为1人年B二个人暴露于研究因素半年为1人年C一些人暴露于研究因素一年为1人年 D用人年无法计算发病率 E人年只能每个人单独计算,无可加性35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 A更适合采取双盲法 B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的随访观察,因此无需矫正混杂因素 C更适合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D既可估计相对危险度,又可估计特异危险度 E适用于暴露常见而疾病罕见的情况A2型题1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1.5,95的可信限为1.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 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B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1.5倍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 D. 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E归因危险度为502. 1987年期间共发生200个某病病例,该年年初已存在该病800例,该年年内死亡该病40例。以每人年观察的死亡数来表示,1987年观察人年数估计值是 A680 B. 760 C. 880 D96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3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有害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4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2.24.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无害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5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0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有害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6.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许多研究都是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调查过吸烟情况的研究对象中有一部分后来失访了,这些失访者 A应从研究中剔除出去 B只在随机化试验中才影响结果 C因为进入研究时存在选择偏倚,可得出不正确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 D其被随访到的那段时间应包括在暴露人年中 E只有当这些失访者具有较高的肺癌危险度时,才会得出有偏差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7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 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 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 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 以上都不是8,某厂某年2024岁年龄组工人死亡总数为500人,其中因结核病死亡50人,全人口中该年2024岁结核病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为5,那么SPMR为 A. 2.0 B. 5.0 C. 2.5 D4.0 E1.0 A3型题 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下列率:全体男医生肺癌的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0.07。根据此资料1. RR值为 A 0.94 B 1.30 C 0.07 D. 18.57 E 0.872AR值为 A 0.36 B 0.87 C 1.23 D 0.29 E 1.30 3PAR为 A93 B87 C90 D95 E28流行病学实验 A1型题1. 流行病学实验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A. 将同一批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个组B人为地给予实验组以干预措施C实验中运用盲法D. 运用0R进行分析E. 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2. 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治疗试验B. 自然试验C预防性试验D干预试验E. 社区试验3. 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A. 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B. 评价治疗药物或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C评价干预措施实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 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些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主要优点是 A实施开放试验,可以提高干预的可操作性 B实施盲法试验,可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C实施随机试验,可以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实施临床试验,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E以上全不是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设计与实施比较复杂B采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混杂因素 C盲法实施比较困难 D研究人群的依从性较差 E容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被选择的对象应该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B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C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D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E已知实验对其有害的人群不能选作研究对象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研究人群应是 A来自于同一总体的一组暴露人群和一组非暴露人群 B来自于同一总体的一组病例人群和一组对照人群 C来自于同一总体的一组干预人群和一组非干预人群 D来自于不同总体的一组干预人群和一组非于预人群E. 来自于不同总体的同一组研究人群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是否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坚持合作到底,我们称之为 A礼貌偏倚 B社会期望偏倚 C可靠性 D依从性 E真实性 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种试验不可能出现? A单盲试验 B双盲试验 C三盲试验 D开放试验 E自然试验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不同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 观察指标不同11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病例组、对照组均有干预措施 B暴露组、非暴露组均有干预措施 C在实验室中进行 D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E属于观察性研究12下列哪类人群宜作为流行病学实验的研究对象 A老人 B儿童 C孕妇 D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E可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13. 流行病学实验采用盲法的目的 A安全 B增加效力 C减少偏倚 D减少样本量 E防止失访14. 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是为了 A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受益 C增加参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E. 避免研究者偏倚15流行病学实验中的盲法是指 A研究对象见不到实验者 B实验者见不到研究对象 C负责安排和控制实验的人不知道研究目的 D研究者和或研究对象和或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E参与研究的人员全部为盲人16临床随机化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A治疗组服用试验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B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C.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药物的性质D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E两组研究对象互相不认识17. 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常采用双盲法以尽可能减少A 选择偏倚B 混杂偏倚C 信息偏倚D 礼貌偏倚E 奈曼偏倚18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E以上全不对1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A. 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B. 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C. 发病率、引入率、病死率D. 发病率、有效率、续发率E. 发病率、流行率、罹患率20. 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内容为A 接种副反应发生率B 接种的安全性C 接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D 接种的临床效果E 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效果21下列哪个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 有效率B. 治愈率C. 发病率D. 保护率E. 患病率22流行病学实验是指 A将人群按疾病有五分为两组,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研究方法 B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的研究方法 C利用已有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D将人群按暴露情况分为两组,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研究方法 E. 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研究方法23下列哪项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 A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 B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的可比性 D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 E易于控制失访偏倚,实验结果易推论至全人群24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 A.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B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 C在药物临床实验中,为全面观察药物副作用,选择副作用发生率高的人群 D选择实验研究中可能受益的人群 E选择自愿者25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是 A相对危险度 B生存率 C安全性 D有效率 E保护率26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是为了保证 A在试验期间对干预病人和对照病人的处理与评价相似 B试验的病人能代表该试验的目标人群 C控制观察者间变异 D干预病人和对照病人在人口学、临床及其它特征上相似 E试验结果能在其它情况下重复得到 B1型题 A死亡率、患病率 B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C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 D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E爆发率、流行率1某医院进行了一次罗布麻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分析时最好选用的指标2对一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分析时可选用指标 A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B治愈人数治疗人数100 CX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X年的病例数100 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100 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1003保护率4效果指数A2型题1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保护率是 A45 B61 C72 D79 E. 872100名高血压患者,用气功疗法降压,随访三个月,80血压降至正常,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气功疗法降压效果好,观察三个月80病人有效 B因样本不大,故无法下结论 C此法效果可疑,因观察时间不长,20未显效 D无法作出结论,因未设对照组 E无法作出结论,因未作统计学检验3某地区的某传染病持续流行已8年,今研制成一种预防该病的新疫苗,为观察该疫苗的流行病学预防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是A. 患病率高的人群B免疫水平高的人群C发病率低的人群D发病率高的人群E以上都不行4. 随机选择2岁组儿童1000名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某病的试验,观察了10年,结果表明80的免疫接种者未得病,由此,研究者认为A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为有较高的免疫率B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因为有20儿童生病C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