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仓储管理.doc_第1页
中国古代仓储管理.doc_第2页
中国古代仓储管理.doc_第3页
中国古代仓储管理.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仓储管理 (3112000806+李杰)摘要:仓储制度自夏朝开始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始,历朝都十分重视,仓是存粮之所,贮粮以备不时之需,被视为“天下之大命”。春秋时期的管仲精辟论述了建立国家仓储之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基本上,我国古代仓库的基本用途有:储存、储备两大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吏官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为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同时,仓储还有平抑物价之功能。粮丰时收进入仓,粮欠时出仓籴粮赈灾,不至于价格飞涨,影响市场稳定。关键字: 中国古代 仓储管理 管理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等特点。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古人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救灾制度。以仓储方式展开的积储备荒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古代仓储的设立 (1)、官办仓储农业是中国古代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所处灾害多发的地理环境和国防安全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了仓储制度,一直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武王伐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在早期,仓储不仅具有防灾救灾的作用,也是国防的需要,是综合性的。到了周代逐步分离,有了相对专业的用于防灾救灾的仓储。那时仓储按“乡里”、“门关”、“郊里”、“野鄙”、“县都”五类区划分级设置,并各有不同的用途。周朝以后,官办仓储进一步发展,功能逐步明确,相应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对仓储的管理历朝历代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 1、常平仓常平仓是政府通过丰年增贾而籴、歉年减贾而粜的手段,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达到供应官需民食的目的。常平仓可追述到战国。魏文侯时期,时任魏相的李悝鉴于籴贵伤民,籴贱伤农的矛盾,运用轻重敛散平粜等手段,将固有的“取丰年之有余,补凶年之不足”的民食调节原则具体化、制度化。汉朝耿寿昌提出了“常平仓”的方法,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通过增、减谷价来达到目的。李悝的“平籴”法是让国家从中获利,而耿寿仓的“常平仓”是依靠国家斥资让百姓受益。所以说“常平仓”是李悝“平籴”之法的发展,更加符合救灾仓储的目的。从汉朝开始,“常平仓”作为政府调控粮价、储备粮食的重要手段,虽然有有时候被废弃,但历代沿袭,并不断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仓,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隋朝于开皇三年(583年)设置常平仓,唐朝于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常平仓。宋于淳化三年(992年),初设常平仓于京畿地区,后各州县都有设立。至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全国除边境地区外都设有常平仓。到了清朝,在监管上就更加重视,更加严格。规定粮食籴进出粜都要地方官亲自验看,年底要将仓中粮食数量造册上报;如果仓中粮食霉烂,官吏要革职留任,限期赔偿;官员离任要把常平仓钱粮交割给新任官员,新任官员要在3个月内查核奏闻;有因仓库空虚影响救灾的,定罪甚于空亏钱粮,贪污仓中粮食达千石以上,则处以极刑,并不得赦免。 2、义仓义仓(又称社仓),是最早直接以备荒救灾为主要目的的粮食储备仓。初见于隋朝,平日积粮,在灾年通过赈济、借贷等方式救济灾民。据统计,从唐太宗到文宗,用义仓中的粮食对灾民赈济多达102次,可见唐朝义仓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3、惠民仓惠民仓初创于周显德(954960年)年间,以杂配钱折粟积储,在歉收之年减价出粜以惠民,故称惠民仓。宋淳化五年(994年)令天下置惠民仓,规定谷稍贵即减价粜于贫民,数量每人不得超过一斛。从这一规定看,惠民仓更倾向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其功用与常平仓基本相同,但在救灾救荒中积极作用更明显。 4、广惠仓广惠仓创于宋嘉佑二年(1057年),是宋朝特有的救济性仓储。仓储粮源来源于本州县没官绝户田地上的租入,用于赈济本州县内老幼贫疾而不能自存者,如果有余可及其他地区。 5、预备仓 预备仓初设于明洪武年间,由官出籴本买粮,储于人口密集地区,各州县设东南西北四所,用于荒年救灾,直接为赈济灾荒而设。预备仓的储粮主要来源于官地租米、无碍官钱籴入、赃罚折纳、立功赎罪折纳和民间捐纳等项。预备仓有官督民办的味道,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百姓来管理,在收成较差时发放给灾民,限于第二年归还,这对缓解灾民生活压力,促进生产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仓储外,我国历史上还有辽之义仓与和籴仓,清朝的裕备仓、营仓,其功用上大体与常平仓等相同。 (2)、民办仓储民办仓储是以民间自主、自愿为主要特点的积储方式,更多的作为官办仓储的补充。清朝的义仓和社仓平行,依照就近、就便以利救赈的原则,社仓设在乡村,义仓设在市镇,多由民间出资,掌管于地方绅士之手。仓谷本以鼓励、奖劝民间百姓自行输纳为主,随正赋摊征为辅,少数地区也有拨常平仓谷为社仓谷本的。为了避免借社仓、义仓牟利,出借粮食利息由官府统一制定,但根据情况利息额不一:直隶按年岁丰歉收息,丰年收息较高,歉年则免息:河南、山西、广西等省每石收息一斗,歉年免息:湖北、江西不收息。二、古代设立仓库的目的和作用 1、平抑粮价,调节市场 常平仓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调节丰收和歉收时出现的供需不平衡,而影响粮食价格。每当灾害、战乱等引起粮食价格上涨时,政府以常平仓所存粮食平价卖出,以压低价格,使不致“谷贵伤民”。相反,以保护农民。从而对市场起到稳定、调节作用。2、赈灾备荒,安民固本 我国古代是一个灾荒读法国家,因此,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荒政”,而他们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社仓积谷,适时救济灾民,安定社会。除了像惠民仓、预备仓等等这些官办仓储之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民间自置粮仓义仓制度。3、供养军队,备战应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物资保障。三、古代仓储制度的意义 (1)古代对仓储管理的主要做法: 1、古代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 2、有区别管理,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实行分仓储备、分仓管理、分仓核算方法) 3、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如清朝对仓储的规定。 4、注重加大监管的力度,是一切都能按制度进行。(建立了仓储保管者责任制度) 5、加强对库存两书损失损耗和保管费用的管制。 6、设立了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机制。 7、甚至还推行了粮食出入库报告制度 (2)意义:我国仓储建设的完善,与各朝有识之士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自然灾害连连:西周以后,史籍记录了很多,水、旱、地震、蝗、疫、霜、雹之灾。仓储的目的是既备灾又备战。礼记.王制中载有:“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贾谊、晁错、淮南王刘安、董仲舒、刘向、杨震、仲长统乃至道教经典太平经等,都对积贮备荒做了许多论述,强调积贮对于备荒的重要性,在国家有了一定积累后,就要适时地建立粮食储备仓,以备应急之需。自两汉之后,这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做法。虽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属性,古代仓储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些官吏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或管理慵怠,以至灾时无法有效施行救灾,直至丧失民心,最终不能长久。但从历史的发展看,仓储制度一直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仓储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不断细化,相互补充,覆盖了城乡广大地区,在救灾备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对现代的启示 1、要分级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的要求是在灾害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第一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灵活的储存方式分级设置。2、救灾物资储备要覆盖乡村。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避灾工程”建设,选择一些公共设施作为救灾物资储备点,储备灾民急需的生活用品。3、要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救灾仓储建设,鼓励民间储备粮食。4、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5、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食调控机制。五、参考文献:/newsdetail.aspx?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