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六校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湘教版(1).doc_第1页
湖南省六校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湘教版(1).doc_第2页
湖南省六校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湘教版(1).doc_第3页
湖南省六校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湘教版(1).doc_第4页
湖南省六校高三地理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湘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14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文 综 试 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文综高考模拟试卷,其中地理卷111题、36题、37题,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44题环境保护。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 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功能区特征、河流相关知识的判读、世界区域图、气候特征、等值线图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气温影响因素、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河流的开发与保护、旱灾的成因及影响和减灾措施、环境保护分析等。人文地理知识比重大。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城市市民出行时间首先受到往返行程目的的影响;其次,途中的驻停,如下车购物等活动也对出行时间有很大的影响。读我国某大城市市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12题。1市民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a)a住宅区 b商业区c旅游区 d工业区2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a城市人口增加 b道路系统落后c出行距离增加 d出行方式改变【知识点】本组题目利用图形判读考查城市各功能区的特征,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各要素和指标的变化特征。【答案解析】1.a 2.c 第1题,结合图形很容易得出图中市民出行的特点是8时和18时左右出行比例最大,可以理解为上班和晚上休闲高峰期的出行比例最大,因此为住宅区。第2题,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出行方式的变化与出行比例没有关系,道路系统一般会随城市化的进程而改善,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出行距离的增加会造成非上班时间的出行比例减少。【思路点拨】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选择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减轻对市区污染;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原因: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下图20092010年四产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依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b内蒙古的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在降低c辽宁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祭件差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劳动力廉价而丰富4受产销收益的影响,东北地区较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 a油菜 b冬小麦 c玉米 d棉花【知识点】本组题目结合图形判读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答案解析】3.a 4.d 第3题,图中显示各省区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播种面积均下降,而产量来讲黑龙江和内蒙古增加,吉林下降,辽宁的变化不大。增幅大小应用增减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计算,根据内蒙古的大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可知单产在增加,辽宁的热量比黑龙江充足,播种面积小的原因是耕地面积较少,单产增加主要是因为科技等因素。第4题,抓住题干中受产销收益的影响,棉花的需求量大,价格较高,收益较好,因此最可能是改种的作物。【思路点拨】注意读图先找出图示直接信息的变化,再计算各指标的变化。1、增减幅度的计算是增减面积与总面积之比;2、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因素有热量、耕地面积、水源、劳动力等;3、农业布局应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我国某河流域年蒸发量13002 000 mm,年平均气温78。读该河流域中游来水量分析图,回答56题。5上游来水趋稳的情况下,上图所示中游水资源开发,正确的说法是 (d) a水能资源开发强度大 b全球变暖是主要的自然损耗 c人文损耗体现在城市过度扩张 d流域水环境有所改善6该河流域可能位于 (a) a河西走廊 b汉水谷地 c松嫩平原 d青藏高原【知识点】本组题目结合图形考查河流的开发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区域河流的特征。【答案解析】5.d 6.a 第5题,根据图形可以得出该河段中游地区水资源的自然损耗百分比先下降后增加,人文损耗百分比先增加后下降;而总损耗百分比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也就是流到下游地区的水量百分比是下降的。水能资源的开发不会使水量减少;自然损耗有蒸发和下渗等;人文损耗主要是工农业、以及人类的生活用水;根据题意该区人文损耗有所下降可知水环境可能有所改善。第6题,该区平均气温不高,可知在我国偏北方,水资源的中游损耗量大,推断应位于相对干旱的地方。【思路点拨】注意积累区域地理的一些特征环境数据,如:各温度带和热量带的划分数据界线;干湿区域的大致降水量数值范围等等;并理解河流的去水量加损耗量等于上游来水量。读世界某区域480纬线的相关地理要素分布图,东西两岸间距小于10个纬度,大阽西岸海岸线支离破碎。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7图中大陆西侧的植被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8形成图中大洋西岸典型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溶蚀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知识点】本组题目考查自然环境形成的一般规律和世界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区域地理的地貌特征和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答案解析】7.c 8.d 第7题,题目位置为纬度48度的大陆西岸,根据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该地应该为温带海洋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8题, 根据题意描述该大陆西岸海岸线支离破碎和纬度位置最可能为冰川侵蚀作用造成。溶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地貌;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相对干旱的地方。【思路点拨】注意积累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和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规律是南北纬40到60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世界受冰川作用形成典型地貌的区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区。注: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读2013年11月17日国际标准时间18点东亚地区等压线图,回答910题。9图中迎来当年第一场暴雪的地区是a黄海沿岸 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 d青藏高原10关于甲地,下列哪些最可能是该日气象报告内容的是 a洗车指数高 b火险等级较高 c可能有降水发生 d气压在1 0281 032【知识点】本组题目考查等值线(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及与天气的相关知识。【答案解析】9.b 10.c 第9题,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读出日本海西海岸一带形成低压中心,且我国东北区域等压线密集,可能形成强劲冷锋天气系统,因此可能带来比较丰富的降水波及到我国东北地区。第10题,图中甲地位于一低压中心,受空气上升的影响可能会带来的是降水天气。【思路点拨】1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和低压系统,暴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类型形成天气变化判断我国典型锋面天气图示和符号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暖气团控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冷锋控制)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冷气团控制)看气温、气压的变化;看锋面符号;看冷气团运动情况春季:沙尘暴夏季:暴雨冬季: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冷气团控制)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暖锋控制)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暖气团控制)华南: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六月份出现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在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冻雨天气(被锋面控制)在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被西南暖气团控制)昆明“春城”的形成与此有关冬半年出现在贵州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冻雨”天山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天山的阻挡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被天山阻挡)冬半年出现在北疆易出现灾害性天气“暴风雪”(白灾)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水平气流(低空)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2. 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相等。(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出全部闭合状态。(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温度,所以等温线不相交、不重。特殊情况: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可显示为重合。(4)递增、递减规律:一般情况下,等值线两侧一边高于等值线的数值,另一边低于等值线的数值。(5)凸低为高,凸高为低:等值线向低值凸出的部分为同等区域内的高值区,向高值凸出的部分为同等区域内的低值区,如山谷、低压槽、寒流等。(6)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下图是南极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题。11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埃默里冰架西侧的地平线上,4小时后发现太阳又位于另一侧的地平线上,则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c) a 3:56 b13:56 c4:56 d16:56【知识点】此题考查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现象以及时间的计算。【答案解析】11.c 根据题意首先发现太阳位于埃默里冰架西侧地平线,故此时为日落时间,4小时后太阳位于另一侧也就是东侧地平线,此时为日出,因此该地的夜长为4小时。所以埃默里冰架日出的时间为当地2点,根据其经度为东经76度算出北京时间为4点56分。【思路点拨】1、根据一个地方的昼或者夜长能推出该地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2、某地方时=已知时间+/-时间差36(22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及赢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表材料二:区域城镇化包括人口的区际迁移和就地乡城迁移两种基本形式。任何省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会直接推动全国城镇化的推进,该省城镇化水平提高越快、全省人口规模越大,则对全国城镇警化的贡献越多。右图为三省市19902010年城市化贡献率和釜20002010年总人口增长率。 (1)比较西安和安康1月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7分) (2)为保护水源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9分)(3)与陕西相比,湖北和重庆的人口城市化贡献率存在被高估(统计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实际的城市化水平) 的现象。依据上图分析原因。(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气温的比较以及影响气温的因素、水污染的原因,城市化水平的标准等。【答案解析】(1)西安1月气温较低(或安康1月气温较高),(1分)原因:西安纬度较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较少,气温较低;(2分)北部地形阻挡小(2分),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2分)【或大安康纬度低,(2分)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2分)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较小(2分)气温高】。耕地,(1分)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水污染,(2分)城镇,(1分)居民生活污水,工业生产产生的各类污水。(2分)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2分)两省市农村人口大量迁出省(市)外的现象,(2分)导致本省(市)总人口下降,(2分)从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2分)故其人口城市化贡献率被高估。第(1)题,西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西安较安康的纬度低,且北部受山脉阻挡冬季风较少因此西安1月的气温较低。第(2)题,水污染来自人类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排污,生活排污以及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北和重庆的总人口增长率为负,原因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出所导致,从而间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思路点拨】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分析思路:纬度因素: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沿海地区夏季气温较同纬低、冬季气温较同纬高。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地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冬季山地阻挡冷空气则降温幅度小。大气环流:冷气流降温、暖气流升温。2.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方面因素,一般所说的水污染是指人为污染。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未经处理而大量排入水体所造成的污染。工业废水是水体主要污染源,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质多、组成复杂;生活污水的总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易造成腐败;农业污染源是指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水污染源;此外,水产养殖也可以造成水污染。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7(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右图为第聂伯河水系示意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图示区域国家重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修建大小水库14座。1955年前春汛径流量占年内全部径流量的60%,夏季径流量占25%,冬季径流量只有15%;20世纪80年代后,春汛径流量占38%,夏季径流量占32%,冬季径流量占30%。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麦等。(1)说明该河流不同年代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 原因。(12分)(2)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8分) , 商品谷物农业。(2分)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生长周期长);(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2分)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2分)(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分析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4分)【知识点】本组题目利用图形判读考查城市各功能区的特征,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各要素和指标的变化特征。【答案解析】(1)20世纪50年代前,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流域地处温度大陆气候,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径流量大;(2分)夏季降水较少,径流量减少;(2分)冬季气温低于零度,补给来源少,(2分)20世纪80年代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2分)一些大型水库建成,调节了径流量,径流量趋于平稳,季节变化减小。(2分)(2)商品谷物农业,(2分)温带大陆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生长周期长);(2分)昼夜温差大,利用粮食作物高产稳产;(2分)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2分)(3)组建流域开发机构,统一管理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注意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环境特征,灵活选择开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梯级施工;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养。(答对4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第1题,第聂伯河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气候区,春季河流径流量主要来自积雪融水补给,夏季由于降水量小,所以径流量小,因此在国家重视综合治理和开发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修建水库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节作用,所以径流季节变化会减小。第2题,根据该地的作物种类和条件判断该地为商品谷物农业,温带大陆气候有利气候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有利减轻病虫害。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答案,主要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角度回答,答案合理即可。【思路点拨】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应从河流补给来源入手,并理解修水库对河流有调节时间分配的作用。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应从光照、热量、昼夜温差和降水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具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河流的开发应注意环境的保护并结合综合效益。评价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归纳】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设施。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但热量不足,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6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与中亚有关国家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文科综合试题-45报世界遗产工作。今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已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跨国申遗的意义。(10分)【知识点】本组题目结合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意义。【答案解析】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实施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提高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加快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旅游收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交通等基础实施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任答5点,10分)跨国申遗首先对旅游资源本身有保护和提高知名度的意义,其次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思路点拨】跨国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应结合对旅游资源本身的有利意义和与旅游资源相关的产业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在分析时还要注意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贵州省近53年的全省历年夏旱指数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贵州省从1995年至2013年夏旱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近几年夏旱给贵州省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较大,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减轻夏旱?(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旱灾产生的原因和减轻旱灾的措施。【答案解析】(1)贵州省夏旱呈波动上升趋势,程度逐渐增加,(2分)原因:一是季风活动不稳定性,导致降雨量在月季分布不均匀,并有较大的年际波动;二是蓄水保水能力差(贵州省地表土壤少、土层浅、裸岩多,加上喀斯特地貌渗水结构,导致地表无法贮存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