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医学美学.doc_第1页
美学与医学美学.doc_第2页
美学与医学美学.doc_第3页
美学与医学美学.doc_第4页
美学与医学美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医学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医学美学产生的必然性(一)医学美学产生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1.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医学本身的内涵,更新了人们的健康观念。2.现代医学模式促进了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美容医学等一批新兴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学科的产生。(二)医学发展的艺术化趋势1.临床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三)美学发展的应用化趋势(四)美学与医学的渗透1.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个传统学科已打破原来学科的界限、范围和束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交叉、渗透和综合,高度综合交替进行,从而导致了交叉学科的繁荣。2.科学与艺术并行不悖。科学的理性向艺术的感性渗透,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向科学领域渗透,会科学注入新的创造力和活力。二、美与健康的关系(一)美与健康1.健康的含义:健康是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2.健康是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健康基础上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失去了健康的人体不可能美。3.人体的美丑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二)美与心理健康1.体验生命意识,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审美体验激发自我体验,从生命体验的肯定增强自我认识,到感情的自由和释放,最终推动自我功能的调节。2.激励个性进取,塑造完善人格品质3.丰富感情空间,协调人际关系4.调整心理定势,消除心理疾病(三)美容应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作为一个美容师应遵循的原则是:1.要做到任何美容手术都无损健康,凡有损健康的手术都应拒绝。2.所有美容手术,也应和其他医疗手术一样,认真实行知情同意原则。3.对某些效果不明或,或没有远期效果观测依据的美容手术不应草率实行。4.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更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做有损健康的手术。三、医学美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朴素医学美学思想与医学技艺的萌发(二)国外现代美容医学技术发展概述(三)我国当代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兴起与发展(四)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第二节 医学美学的对象、任务和作用一、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1.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美的新兴学科。2.医学美学是应用美学的一般原理来研究医学人体美,医学审美、医学美感和在医学审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切医学美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3.把美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之中,探索其中美的规律,运用没得因素对人的心理生理的影响来解决医疗卫生和医学科学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二、医学美学的任务和作用(一)医学美学的任务1、为维护和增进当代人类的健美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2、为健美医学提供理论支持。3、为医学审美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二)医学美学的作用1、医学美学理论对我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2、医学美学理论对美容医学中得各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3、医学美学理论为美容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三、学习医学美学的意义(一)学习医学美学是落实党和政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需要。(二)学习医学美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完美人格的有效途径。1、树立创新理念2、培养审美创造力。3、创新精神是个人全部知识。4、开发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智力。(三)可以满足医学生、医学工作者医学审美的迫切需要1、医学审美是一种对人体美的直觉2、不断提高医学审美技能的水准3、在临床审美实践中贯彻整体性的原则4、审美具有极强的社会特性(四)学习医学美学对满足人们,特别是美容求美者的审美需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五)学习医学美学对医学美的创造有着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六)医学美学是美容医学专科医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第二章 美与医学美第一节 什么是美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重要观点(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本质1、美是理式:柏拉图认为现实中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及美本身。它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那个品质。2、美只能是主观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是不涉及利害和概念的纯形式。3、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的精神,而可感的外在世界不过是理念的产物,是理念的客观体现。(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产生于事物的大小和秩序,体现了他美是和谐的美学观。2、美来源于比例和谐:达芬奇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3、美是关系:狄德罗认为一切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三)从社会生活来源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包含了三个命题:第一,美是生活;第二,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理解应当如此生活的就是美的;第三,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索(一)将美本质与善相结合1、美与善同一说:美即到得规范性的善。2、美善统一却不同义说:认为美和善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有不同的地方。(二)联系艺术美探索美的本质1、美在于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们主观感情和生活图画的惯通交融,是境与意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2、美是质与文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三)从现实中寻找美的本质三、美根源于人的自由创造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这是对美产生的总结。美是在劳动中、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结果。第二节 什么是医学美一、医学美的本质与基本特征(一)人的本质与医学美的本质1、人的本质:人具有人的感性特征的自然性及其独有的社会性和意识性。2、医学美的本质:医学美是指医学领域诸多美的总和。(二)医学美的基本特征1、医学美的形象性:医学美与所有美的事物一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具有能引人注目,即可观赏价值的形象。2、医学美的感染性:医学美具有感染性,是因为医学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它是人的情感的展现,而不是人的理智反应。3、医学美的功利性:包含两个意思:意识就美感对人生意义来说;二是就美的原因。4、医学美的社会性:医学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5、医学美的客观性:医学美是基于人们对客观美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创造,是受历史的社会实践经验影响的,同时又发挥了医学美的自身创意从而产生美的形象。二、美的基本形态1、社会美:之社会生活中的美。不仅源于生活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社会美首先表现在作为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社会美主要以内容取胜。美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没事这种产物最为直接的存在形式。2、自然美:是存在于自然领域中的美,可以分为天然自然美和人工自然美。3、形式美: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组合。形式美法则体现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历史发展。4、生活美: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美,包括劳动美、行为美、环境美等。5、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三、医学美的基本形态(一)医学现实美1、医学社会美(1)医学人体美:即人体健康之美,这是医学美的核心,属现实形态美,具有自然美和社会美两重属性的特征。(2)医学实践美:医学美的存在是社会实践,特别是医学实践的产物。2、医学自然美:包括天然医学美和人工医学自然美。3、医学科学美:科学是审美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理性认知活动及其成果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形式,是一种纯粹的抽象或净化的理性形式。4、医学生活美:表现在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符合卫生管理标准以及住院人员,疗养人员的生活美的要求。(二)医学艺术美医学艺术美不仅体现为医疗建筑物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装饰美、医疗服务美等,还体现在艺术治疗上,即结合艺术的欣赏达到治疗目的。第二章 美与医学美第三节 医学美的特征一、医学美的客观存在性与主观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客观存在性与主观性医学美的客观性表现在其对象的客观存在性,医学美也是现实美的反应,但它是经过医务人员审美心理这一中介,而后又经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转化为美的客观存在的,是医务人员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理想的物化形式。(二)医学美中主客观的关系医学美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体现医学美的对象既有客观现实的影子,同时又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认识,情感和理想追求,从而使医学对象的形象具有不同的特征。二、自然性与社会性及其在医学美中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自然性与社会性(二)医学美中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医学美必须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三、多样性与统一性及其在医学没种的结合(一)多样性与统一性:这是人类两个最基本的矛盾方向。(二)医学美中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四、相对性与绝对性及医学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一)相对性与绝对性(二)医学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五、形象性与具体性及医学美中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形象性与具体性:通常所说的可感可知和可触(二)医学美中形象性与具体性的关系1、在医学美的对象中具体性和形象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医学美中的具体性决定形象性,形象性的价值存在于表现具体的内容。(1)内容是探索形式的依据(2)内容的变化决定形式的选择(3)形象的价值在于表现具体性第三章 医学人体美第一节 医学人体美学的概念一、 人体美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一)、人体美的概念1、狭义人体美主要指形体容貌的形态美2、广义人体美包括身材、面容、肤色、发式、举止、服饰等外在美,也包括气质、心灵、性格、情志等内在美。(二)、人体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1、人体美的性别差异2、外在美的表现形式3、内在美的表现形式二、医学人体美及其特点(一)医学人体美的概念1、医学人体美中的人体作为医学活动的客观对象,首先是生命活动及影响人体健康的致病因素的承担者。2、医学人体美不能脱离审美评价,是医学与美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产物。(二)医学人体美的特点1、人体各部分结构完整统一2、人体运动的和谐、协调3、人的心理、生理的和谐统一4、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1)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美(2)自然选择的结果(3)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体审美标准不同5、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不同人种、民族、地区人群美学参数差异(2)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审美标准差异(3)性别差异(4)同一个体不同情绪状态表现的差异三、现代医学人体审美观(一)现代科技发展对人体审美的影响1、现代科技发展,尤其是医学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的生存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闲暇重事审美活动。2、现代科技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培育了更多高素质的审美主体。3、现代科技发展也使劳动创造美越来越成为可能。4、现代科技发展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现代人自我意识的增强,力求以个性的方式再现人体美已成为新时尚。(二)现代医学人体审美主要观点1、传统人体审美观的更新、发展2、健与美的结合3、整体和谐美4、体现自然与个性美第二节 健康与人体美一、 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1、 健康是医学人体美的前提2、 人体的整体美和均衡美3、 健康与人体美正相关二、疾病对人体美的影响(一)直接损坏或影响容貌美和体姿美(二)破坏机体的和谐统一1、破坏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平衡2、破坏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平衡3、破坏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三)损害机体均衡匀称(四)影响社会适应和审美心理改变三、生命活力美是人体健美的核心(一)生命是医学人体美的载体(二)生命活力是医学人体美的源泉(三)生命活力美的表现第三节 医学人体美的构成一、 容貌是人体审美的核心(一) 容貌审美的多层意义1、 容貌是人体首要的审美对象2、 容貌是个体识别的主要依据3、 容貌五官是与外界感情交流的窗口4、 容貌集中反映人的内心活动5、 容貌与社会适应状态(二) 容貌美的结构形态1、 容貌的结构形态2、 容貌美的结构形态3、 容貌每个部位的美学参数(三) 容貌美的特征1、 容貌美的整体特征(1) 对称美(2) 比例美(3) 和谐美(4) 曲线美2、 容貌美的动态特征(1) 眼眉唇的动态美(2) 笑的美感3、 容貌美的个性特征(1) 种族差异(2) 年龄差异(3) 个体差异二、人体的整体形态美(一)头面部1、头型美 观察法:圆形、椭圆形、卵圆形、菱形、五角 形、楔形、盾形 头指数:长头型、中头型、圆头型2、面型美1.面型分类:形态观察法 字形分类法 亚洲人分类法 指数分类法2.面型比例关系 三庭五眼 正面四等分 侧面三停3、发型美 发型要与头形相适应 发型要与面形相适应 发型要与年龄相适应 发型要与职业相适应(二)人的体形美1、体型的分类(1).一般的分类:瘦长型 肥胖型 中间型(2).身高体重系数分类法: 正力型 超力型 无力型(3).克雷奇摩尔分类法: 肥胖型 瘦长型 运动型(4).体型指数分类法 瘦长型 中间型 矮胖型(5).人体测量学分类法 胸型 肌型 腹型2、体形美的标准 (1).基本标准 (2).健康美的标准3、影响体形美的因素 遗传因素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营养因素 其他因素(三)、人的姿态美1、人的静态姿势(1).立姿:(2).坐姿(3).卧姿2、人的动态姿势(1).走路姿势3、五官与容貌美(1).眼睛 大小适中 清澈明亮 没有内眦赘皮 眼周没有瑕疵(2).眉(3).鼻 鼻长为颜面的1/3 鼻宽为鼻长70% 鼻面角为29-33 鼻唇角90-120 鼻孔卵圆形 侧面观有两个S形曲线 鼻梁挺立 鼻尖圆润(4).耳朵 长轴与鼻梁平行 长度与鼻相近(5).口唇 上唇略薄 下唇略厚 唇峰优美 颜色红润 唇角微微翘起(6).牙齿 牙列完整 牙齿整齐 咬合关系正常 牙齿形态完美 牙齿颜色洁白 无瑕疵4、轮廓与容貌美 额 颧 颊 颏(二)、躯体美1、颈部 较细 较长 皮肤光滑2、肩 圆润 不下榻3、胸4、乳房(1).位置:2-6肋间 乳头4-6肋 (2).分类: 1)高度与基底直径比 碗形 半球形 圆锥形 2)与胸壁关系 挺立形 下倾形 悬垂形3)下垂程度 正常乳房 轻度下垂 中度下垂 重度下垂(3).美学标准丰满、匀称、柔韧、富有弹性、位置相对较高、不下垂5、背 肌肉丰满 结实、宽阔 倒三角形 腰部弯曲明显 脊柱沟明显 肩胛骨不突出6、腰 比例适当 粗细适中 圆润灵活7、腹(1).分类:凹陷形 挺直形 鼓凸形(2).美学标准 腹部平坦 皮肤坚韧(三)、四肢美1、臂 手臂洁白细嫩 肩到手过渡舒缓 线条柔和男性 肌肉发达 有阳刚之美2、手的分类(1)根据手指数(手宽度/手长度): 宽型手 狭型手 标准型手(2)美学标准 修长 手指尖 灵活丰满 皮肤光滑 色泽红润 富有弹性 线条柔滑 动作灵活3、臀(1)分类按脂肪堆积情况:标准型 桶腰型 马裤型 后伸型按臀部后突情况:后翘型 平直型 下垂型臀 圆滑 丰润 富有弹性 曲线柔和流畅 有菱形窝4、腿 白皙丰满 细腻有弹性 小腿浑圆适度 脚跟结实5、足根据形态: 希腊型 埃及型 标准型 拇指巨大足型 一二趾等长型 方型足背形态:正常型 扁平型 高弓型(四)、皮肤 色泽 质地 弹性美影响皮肤美的因素:年龄 营养与饮食 心理因素 生活习惯(五)、毛发 清洁整齐 自然、光泽、有弹性 软硬适中、不分叉 疏密适中 色泽统一 无受损 与年龄、职业统一第四章 医学形式美第一节 形式美的概念一、 事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 事物的内容与形式1、 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2、 形式就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二)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 一般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两者对立统一。2、 事物内容和形式美的关系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内容与形式都美;二是内容美形式不一定美;三是内容不美但形式看起来美;四是内容形式都不美。二、形式美的产生、发展和转态形式美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包括审美实践的产物,是历史文化沉淀的成果。三、形式美的特征(一)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性(二)形式美具有抽象性(三)形式美具有时代性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 事物个体自然形式美(一) 色彩美1、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彩度、明度(1) 色相:颜色的相貌(2) 彩度;又叫纯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3) 明度:又叫亮度,是色彩的光强度3、 色彩的情调4、 色彩色审美效果(1) 色彩的视觉效果:包括视觉与连觉通感的效果,是一种心理错觉审美效果。具体有:温度感、胀缩感、进退感、轻重感、软硬感、清洁感、味觉感。(2) 色彩的表情效果:色彩与感情体验有密切的关系,如红色有热烈的喜庆感,绿色有生机感、蓝色有幸福感、紫色有高贵、安静感。(3) 色彩的象征效果:象征效果不但有个人情感意义,而且有社会意义。5、 人体的色彩美(1) 人体固有色彩:主要指人的肤色及发色。1) 人体的肤色:不同人种对肤色存在不同的审美观。2) 人体的发色:人的发色也与种族有关。(2) 人体装饰色彩:指人体皮肤和毛发以外的,对人体起修饰和点缀作用的色彩,包括服饰、化妆、鞋袜以及配饰物等色彩。1) 人的服饰:服装色彩是依据具体的人体体态特点、着装方式而设计的。2) 肤色与服饰的配合:人体肤色与服饰色彩配合恰当,可以使人体美更具有魅力。(二) 形体美1、 点与形体的构成:点是形体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在空间起标明位置的作用。2、 线与形体的构成:线条是最原始的造型语言,也是最幼稚的造型语言。(1) 直线:有长度,具有阳刚力度、稳定、安静、庄严、安全感。(2) 曲线:有长度及曲率变化,曲线的凹凸变化包含着极丰富的审美信息。(3) 折线:有动态感和灵巧感。3、 人体的线条:是人体形式美三大要素之一。(1) 人体线条的构成:人体轮廓线包括人体正面和侧面的轮廓线。(2) 人体动态线:人体运动时,驱赶和肢体发生变化,其运动姿态构成不同的人体动态线,它对人体运动造型具有重要意义。(3) 人体脊柱线: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主架结构,也是人体结构和形态的主要特征。(4) 人体的中轴线和重心线(5) 人体线条美:由于性别不同线条的特征也不一样。4、面与形体的构成:面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表现物体的形状。体是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三) 声音1、 声音是空气振动的机械波,是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2、 乐音的构成:但就声音而言,它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的对象。3、 声音的功能和审美特征(1) 人们可以凭借声音获得信息(2) 声音作为形式美具有情感性(四) 气味1、 气味是嗅觉的产物2、 香气对神经系统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如果适度,可以增加活力。3、 不论男女,身上总有几分气味,这种气味往往因年龄和种族而有所不同,成为人体的体味。第三节 形式美的法则一、 对称与均衡(一) 对称的特性及其种类(二) 均衡的特征及其种类二、比例与匀称(一)比例的特征及其种类(二)黄金分割1、人体黄金点:脐点、风市穴点、喉结点、乳头点、肘关节点、膝关节髌骨点、眉峰点、眉间点、鼻下点、口裂点、颏上点、口角点2、人体黄金三角:外鼻正面观、外鼻侧面观、危险三角3、人体黄金矩形:躯干轮廓、手部轮廓、头部轮廓、面部轮廓、外鼻轮廓、口唇轮廓、外耳轮廓、上颌前牙轮廓三、节奏与韵律1、节奏是指客观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有规律的反复。2、节奏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一种带规律性的表现方式。3、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无不充满着节奏和韵律。四、整齐一律与多样统一(一)整齐一律的美学特征1、整齐一律又称单纯齐一,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是各种物质材料按相同的方式排列而形成的单纯的反复。2、究就其形式而言,有简单的反复和从错杂中见反复两种方式(二)多样统一的美学特征1、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又称和谐。2、多样统一体现了自然结合社会生活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3、多样统一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谓之对比;另一种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谓之协调。第五章 美感与医学美感第一节 美感及其基本形式一、 美感的内涵1、 美感指审美感受,他产生于客观美的属性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互碰撞。2、 首先表现为有审美对象引起审美主体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愉悦和精神满足。(一) 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1、 快感就是人的一种快适感,它既指肉体感官上的舒适感,也指精神上的愉悦感和自由感。2、 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关系有三种观点:第一,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没有本质区别;第二、审美不是快感,与生理快感没有任何关联;第三,审美快感以生理快感为基础,有超越于生理快感之上。(二) 审美快感与理智感和道德感1、 美感与理智感:美感与理智感的关系需要从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的关系去揭示。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在活动目的,活动过程,活动方法上是根本不同的。2、 美感与道德感:美感与道德感联系似乎更加密切。在美学历史上,美和善是分不开的。二、美感产生的根源(一)劳动生存方式造就美感的生理条件(二)劳动的生存方式产生了审美的需要(三)劳动的生存方式创造了没干的社会文化基础三、美感的基本特征(一)美感的直觉性1、美感是审美的直觉,是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直接的、特殊的心理体验。2、审美的直觉性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审美主体在审美感受上的直接性和直观性;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过程中,无需借助理性的假设、推理、抽象等具体的思维活动,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感觉到对象美或不美。(二)美感的愉悦性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感觉,这是历史上大多数美学家所认可的。(三) 美感的超越性也可以成为美感的超功利性(四) 美感的差异性1、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2、 美感的群体差异性3、 美感的个体差异性第二节 医学美感一、 医学美感的内涵1、 狭义的医学美感指医学主体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是由医学审美对象引起的审美主体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2、 广义的医学美感又可称为医学审美意识,是指医学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审美意识形式,包括医学审美感受,以及在医学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医学审美观念、医学审美理想、医学审美趣味和医学审美标准等。二、医学美感的产生与发展(一)医学美感产生的一般心理过程1、美感的产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现阶段和成果阶段。2、主内阶段需要审美主体有端正的审美态度,并投入一定的审美注意。3、审美注意就是指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时将情感注意力集中到审美客体上。4、审美态度经过审美注意进入审美经验,标志着审美进入了实现阶段。(二)医学美感发展的历史过程1、医学美感产生于医学实践活动,他经历了自发与自觉两个发展阶段。2、在人类医学实践活动中,始终蕴含着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健美的意识、方法和标准的问题。3、医学美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自觉是社会发展需要和医学自身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医学美感的主要特征(一)医学美感以理性认识为主导(二)医学美感以生命活力美为核心(三)医学美感的主体和客体具有特殊性(四)医学审美主体的审美沟通对医学美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节 医学美感的作用一、 医学美感可以加快医学模式的转变二、医学美感有利于审美医学环境的形成三、医学美感是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催化剂四、医学美感能够提升医学技术的服务质量第六章 全面塑造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美第一节 医务人员的内在美一、 心灵美是内在美的灵魂1、 人的本质力量、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智慧、感情等,沉淀在人的精神素质里2、 对外在美起决定作用。二、医护人员内在美的表现1、品德优良2、富有才识3、风度美好三、医务人员内在美的表现1、高尚的医德2、深厚的知识技能3、完整的人格四、医务人员内在美的功能1、协调医患关系2、弥补医学科学水平的不足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外在美一、 医护人员外在美的产生1、 外在美指人的形体、仪容、举止、服饰等偏重于静态外观的美,是相对于心理素质与外在行为而言的造型、形态等表现形式美的总称2、 医护人员的外在美是以自然属性因素为基础构成的。3、 外在美离不开健壮的体形4、 外在美通过人的姿态动作表现出来。5、 人体外观美化,最主要的是要讲究得体、适时、协调、适度。6、 得体指通过人体外观美化,更好的突出自身的人体美,以弥补自身的不足。7、 协调指人体外观美化显得和谐。8、 适度指人体外观美化要适可而止。二、医务人员外在美的表现1、医护人员的仪表美:医护人员的仪表美是自身审美意识与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能充分显示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气质。2、医务人员的语言美: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语言美是医务人员内在美的直接体现。3、医务人员的行为美: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三、医护人员外在美的功能1、外在美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影响到一个人及集体事业的成效。2、在医院,医护人员是患者的第一审美对象,医护人员形象代表医院的形象。第三节塑造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美一、医护人员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1、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在美是内在美的外化。2、内在审美因素包括稳定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外在审美包括审美的观察能力,鉴赏思维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3、总之,人的美首先是内在品质、精神、灵魂的美,其次才是外在美。二、医护人员整体美的作用1、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人们和时代所需要的优秀的医护工作者。2、可以优化医院形象三、塑造医护人员整体美的途径1、从生活中发现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2、从艺术中鉴赏美:美的鉴赏能力是通过学习、探索、追求逐步形成的。3、在工作中创造美:一是医护人员自身的创美,即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用良好的形象和服务态度及精湛的技术去创造美。二是医护人员对医院创美,医护人员要按照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美的规律来美化医院环境。第七章 医学审美评价第一节 医学审美评价及其标准一、医学审美评价概述(一)审美价值与审美评价1、所谓医学审美评价就是审美主体依据一定的审美价值标准,包括审美原则、审美观念等。2、审美评价的客观性:医学形式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3、审美评价的功利性:在医学形式审美中,对医学形式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4、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形式上的多样性。(二)审美评价的主客体关系1、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移情作用: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感情移至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2、格式塔同形同构说3、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评价原则和审美创作原则。4、审美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三)审美现状、趋势及其评价1、现代审美的多元化倾向2、现代审美的个性化趋势3、当代自然主义的健康人体审美观二、医学审美评价标准(一)客观标准:主要表现为审美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1、人类审美关系历来是价值关系。2、普遍而言,某种现象对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人的团体并不具有同样的价值意义。(二)主观标准:审美评价是主观的,它是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三)文化标准:价值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可以统一为文化,形成文化标准。三、医学审美评价的功能(一)、审美评价标准的提出,对外在事物除了以其自身的尺度和人的需要的尺度进行真与善的评价外,强调了美的评价。(二)审美评价的功能:1、认识功能,2、调节功能3、约束功能(三)审美评价的作用1、实现人体健美的目的2、全面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素质3、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第二节 医学审美评价的基本原则一、真善美相统一的原则1、美源于自由创造,医学美也是如此。2、美离不开真和善,人只有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求到了真,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优美的存在。二、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则1、普遍性是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所共同的性质和特点2、特殊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连接,不可分割,同时又互相转化。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1、内容和形式本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也是审美评价的基本范畴。2、医学美的内容就是构成医学美的各种内在要素的总和。3、医学美的内容和形式,仅能在理论上把他们加以区分。四、健与美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节 医学审美评价的方式一、知觉与表象1、感觉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2、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初级阶段,他受审美观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医务人员的审美感知中更为明显。3、表象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心理学术语,指保存在记忆中的外在事物的形象。二、联想与想象1、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知觉到的一种食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者由想起的另一种事物再想起第三种事物的心理活动。2、联想的表达方式有:横向性联想,纵向性联想,对立性联想。3、湘乡市在原有的表象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表象的分化、重组和运动,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4、想象分为:补充式想象、膨胀式想象,突破式想象。三、情感与理解1、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周围人群喜怒哀乐的外在表现。2、人的心灵主要有两种能力:第一是理解力,第二是有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