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体会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把握思想情感,体味韵味3、培养鉴赏能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文体知识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朗读。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二)整体感知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鉴赏课文内容分析1这一阕描写抒情,主人公用了四个动词,是哪四个?“立”、“看”、“怅”、“问”。四个动词前后相承2其中有一个动词最重要,抓住了这个动词,就可以把握这部分的层次,是哪个词?“看”3以“看”为线索,把这阕词可分为三层。(“看”字总领哪些内容?)“看”的时间、地点;“看”的景物;“看”后的感慨。4加进一些必要的词语,用一个长单句把第一层的意思表示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5“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七句写了哪些角度?远近、上下、动静、分总(山上、江面、天空、水底)6解释“漫”、“透”、“舸”、“流”、“击”、“翔”、“浅”等七个词。漫:满;透:透澈,清澈;舸:大船,此处泛指船流:行驶,航行;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地飞,在此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浅:形容水清澈见底,由于清澈见底,才觉浅7上阕可以组成几组对偶句?三组:万山红遍,漫江碧透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游浅底8“霜天”可以换成哪一个双音节词?这个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秋天。作状语9用自己的话把以上七句的意思说出来。远望无数山岭重重叠叠的的树林,经霜后,一片大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万只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分析: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10“怅”的意思在此有什么变化?“寥廓”的用法有什么变化?“怅”:本指失意,这里的意思是产生深思且激昂慷慨的思绪,是动词。“寥廓”:本是形容词,广阔的意思,此处活用为名词,指广阔、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11用自己的话表达上阕最后三句的意思。“面对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我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分析:通过访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12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寥廓”即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怅寥廓”承上,而“谁主沉浮”则启下,引出下面要写的一群早期的年轻的革命者。13小结上阕: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由谁主宰的问题。14开篇“独”字有哪些作用?(1)便于写下文的仔细观察、思考、回忆;(2)与下阕“百侣”照应。15本阕里与上阕“看”份量相当的动词是什么?“恰”。上阕“看”总领的七句与下阕“恰”总领的七句形成扇面对。16但真正能统领下阕意义的字是哪两个?“忆”“记”17“忆”“记”都是回忆的意思,回忆早期一批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战争风貌和豪迈气慨。它们又统领哪些文字?“忆”统领前九句(包括第一句,此句与第二句倒置)“记”统领最后三句。18首句的“百侣”,你知道具体指哪些人吗?百侣:指战友,主要有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杨开慧等。19“峥嵘”一词揣度一下,它的本义是什么?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20用自己的话表述前两句的意思。“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诗人独自重游故地,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追忆。)21“恰同学少年”下常的顺序是什么?“同学恰少年”。意思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恰:正当。22“激扬”是哪四字成语的缩写?逐字落实它们的意思。激浊扬清。激:冲击;浊:污浊的水;扬:扬起;清:清水。让清水上来,冲去污水。比喻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23“粪土”“万户侯”的用法有什么特点?粪土:意动,把视如粪土。万户侯:借代,本指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在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24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恰同学少年万户侯”七句话。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彩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气慨豪迈,意志坚强,大家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抨击恶浊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当进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析: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慨。)25“曾记否”后面可以打问号吗?不能。因为问句还没有结束。26“浪遏飞舟”可以作哪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若按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若按前一种理解,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水深浪急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速前进的船只。27毛泽东年轻人时曾写过一幅很有气慨的对联,其中写到了游泳。有谁知道这幅对联吗?“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28思考上下阕的联系(1)上阕看秋景,由此引起下阕的回忆。(2)上阕最后一句提出问题:谁主沉浮?下阕形象地回答:是我们这一批年轻的革命者。29句号位置的规律均打在韵脚处。30诗词中为什么会出现字式句的倒装?主要是韵律的要求,调节韵律,调节平仄。如:下阙一二句,“恰同学少年”主题归纳1.本文写了什么?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2.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3.主题思想(将1.2.连起来,即为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特点归纳(一)写壮景,抒豪情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二)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景中有情;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见景。1.上阕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联成一体的?景物有山、林、江、船、鹰、鱼。这幅湘江秋景图不是诗人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概括,才把这些典型情境联成一个生气勃勃的整体。2.诗人最后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作结的用意何在?诗人从“万类霜天竞自由”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由此发出“谁主沉浮”的诘问,拓宽了诗的意境。小结:凡此一切,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情感,单凭自然景物是不会如此富于诗意的。而诗的下阙虽然重在抒情,但仍然存在一个情与景的关系问题。3.下阕中的景与情是如何交融的?(生充分讨论,归纳)第一,追忆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和眼前这一特定的环境吻合,自然忆起往事。其次,有了这些具体景象,又通过这些具体景象才显出当年的豪放气概和战斗精神,从而反映现实,评价生活。可谓“融情入情,寄情于景”。五、总结交流1、体验诗词的创作意境,不仅需要理解其内容,更要激发我们内心相似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作品的意境和我们的情景交融。(明确意境的概念: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2、分析全词的特点:研讨:诗人的思想倾向和诗歌的意象是如何统一的?明确:诗人选择了秋山的红叶和秋水的绿波来加以描写,因为这些物象能够寄托革命的激情;又选择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加以描绘,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突出写“浪遏飞舟”的情景,显示了诗人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3、与古人写秋景的诗词相比较:研讨:比较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马致远的天净沙、黄巢的题菊花这三首古人的诗词,体会毛泽东诗词的壮美,领会如何营造意境。明确:王维的山居秋暝,写出了秋天的清爽;马致远的天净沙,描绘出秋风中的游子倍感秋天的萧条和冷落的意境;黄巢的题菊花,写出了这样一种情怀:作者既悲菊花在秋天的清冷,又要改变它的命运,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在蜂飞蝶舞的春天开放。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的诗体现了一种抗争的精神。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光明、绚丽、壮美,只有心怀天下的胸襟,才能把磅礴的气概和山水的壮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芙蓉初级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知识产权贯标培训课件
- 2025年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英才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医务人员营养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4贵州省社区《网格员》备考题汇编(含答案)
- 药品及医疗器械冷链操作培训试题测试题库含答案
- 导游业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XX市妇联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模拟题和答案分析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战争与和平》课件
- 2023年浙江嘉兴嘉善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2福建水投集团云霄水务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鼎捷T100-V1.0-总账管理用户手册-简体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 台钻作业指导书份
- RBA社会责任商业联盟准则(管理手册+程序+记录+培训)
- 男性乳房发育课件
- 润新控制阀说明书
- 初中班会课:开学第一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