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的格式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也常常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者,也”式表判断。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陈胜者,赵之良将也。(陈涉世家)(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者,”式表判断,如:(1)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2)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论贵粟疏)(3)方柯者,中国之人。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也”式表判断,如:(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4、在谓语后“者也”连用。,“,者也”式表判断,如:(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5.“者也”都不用。如:(1)(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2)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超过,胜过)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6.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悉”、“本”“诚”“皆”“亦”“素”等表示肯定判断,加强肯定语气。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臣乃市井鼓刀(动刀做声,谓宰杀牲畜)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2)吟鞭东指即天涯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今之傫(l)i然(聚集的样子)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只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五十步笑百步)(10)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7用动词 “是”“为”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 注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5)中峨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 (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8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4)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 (5)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二、疑问句的格式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一) 用疑问代词的(谁、何、曷、胡、安、孰、焉、奚、盍、盖等),例如:1、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2、“为何人哉?” 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 5、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6、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7、“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8、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 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10、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 11、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庄子外篇秋水1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讲求)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1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14、则盍(通“何”)反(通“返”)其本(王道)矣。(齐桓晋文之事)15、盖(通“盍”,意思是“何不”)亦(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二)、 用疑问语气词的(乎、欤、耶、哉、为等),例如:1、“尔亦知射乎?”(卖油翁)2、 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 3、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4、“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7、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史伶官传序)9、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询六国论)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哉?(晏子春秋内篇第五)1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13、蹈死不顾,亦曷(通“何”)故哉?(五人墓碑记)14、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记)15、何辞为?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三、被动句的格式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事受事关系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生者,即施事者,如“我写字”。第二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他被人踢了一脚”。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 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3)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7)为乡里所患周处(8)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9)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11)赢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3.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3)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4)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5)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6)故虽有名马, 祗(zh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7)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乐工罗程)(8)百里溪举于市。(孟子二章)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传)(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4)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5.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1)今日见辱(表谦敬意)问于长者。(李朝威柳毅传)(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廉颇蔺相如列传)6、 “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7、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如:(1)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4)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总被雨打风(指的是历史风雨)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8、 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如:(1)举孝康,不行(没有上任)。(张衡传)(2)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6)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逼兵势耳”即“逼(于)兵势耳”,被兵势所逼。(7)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三、句子成分的省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a承前省 :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b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我)手自笔录,(我)计日以还。录毕,(我)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对话省: 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左传曹判论战)d自述省: :“(予)爱是溪,入(溪)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通“嗜”)食 ,和于身也。(触龙说赵太后)(4)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5)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扬子之坚追之。(歧路亡羊)(6)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7)后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记王忠肃公翱事)(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厉害)?(廉颇蔺相如列传)(9)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l)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还家。(桃花源记)(3)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4)每字为一印,火烧( 印)令(印 )坚。(沈括活板)(5)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是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如:(6)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战)(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8) 屠惧,投以骨。(狼)(9)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省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以看出来,能够用代词充当的。如:(10)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11)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不足与谋。(鸿门宴(12)将以衅钟。(齐桓晋文之事(13)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14)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15)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宴)(16)此人一一为( 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7)君与(之)俱来。(隆中对)(18)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促织)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2)激昂( 于)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3)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5)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6)场主集薪(于)其中(7)然足下卜之(于)鬼乎(8)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9)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10) 又试之鸡。(促织) (11)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1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5、兼语省略。“使、命、令”一类的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一个谓语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文言文里的兼语往往被省略,所省的多是代词“之”,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如:(1)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省略量词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3)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4) 船头坐三(个)人。 (核舟记)(5)蟹六(条)跪而二(只)螯。(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四、变式句(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一)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3)悲哉世也!乞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公之侨献琴)(4)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风赋)(5)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6)谁与(通“欤”),哭者? (7)勖(勉励)哉,夫子! (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即“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 (信陵君窃符救赵)(9)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齐桓晋文之事)(10)“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二)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1、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弗”“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2)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3)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4)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张衡传)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7)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8)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9)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诗序)(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若己)。(秋水)(1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12)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硕鼠)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如:A、动词的宾词前置:(1)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3)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4)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5)彼且恶(何)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6)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7)“何陋之有” (8)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韩愈祭十二郎文)(9)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10)牛何之(牛之何)(齐桓晋文之事)(11)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3)沛公安在? (在安) (鸿门宴)(14)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15)无情郎安在?(李朝威柳毅传)B、介词的宾词前置:(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六则)(2)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3)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4)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6)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7)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以何)异?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9)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李密 陈情表)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都远离厨房。 (11)奚以知其然也? (庄子逍遥游)(12)何以战 ?(曹刿论战)(13)何以知之?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向东)坐,亚父南向(向南)坐。”(史记项羽本记)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如:(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2)何陋之有(陋室铭)(3)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6)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唯利是图”(只图利)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唯命是从”(唯从命)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唯读书是务(唯务读书)只致力于读书学习“唯你是问”(唯问你)如果出了问题,就是你的责任“唯才是举”(唯举才)把推举有才能的人做为用人的标准。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唯弈秋之为听(唯听弈秋,唯弈秋是听)(弈秋)只听弈秋的教导。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刘开问说)勤勉地只是急于进德修业。D、普通宾语前置 一言以蔽之(以一句话来概括)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要注意语感。 (三)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 或 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宋人有耕者韩非子五蠹(d)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想如列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列子愚公移山)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居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偏远的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玉斗一双”即“一双玉斗”),欲与(献给)亚父。(鸿门宴) 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军书),卷卷有爷名(十二卷军书)尝贻余核舟一(四)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1、屠惧,投以骨。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5、告之于帝6、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8、促织:“覆之以掌”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0、皆不可限以时月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工科同道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信重工社会招聘175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乌海市众达人力资源公司某国企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偏头痛的穴位按摩缓解法
- 2023年度税务稽查考试试题【原创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部队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安全性研究报告
- 格列夫游记考试题及答案
- 物流企业的考试题及答案
- 电梯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九讲 全面依法治国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新媒体文案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细胞》PPT课件-完美版
- 托育园厨师安全工作责任书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非典型骨折课件
- 封闭区倒塌围墙修复施工方案
- 户口本翻译样本-Word范文-Word范文
- 企业融资计划书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