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doc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doc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doc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doc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限时综合训练(一)微型小说(用时:50分钟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生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头”是为下面他们抢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答案AE解析B项没有心理描写。C项并不是他认为自己无能,而是在乞求百姓不要抢馒头,让前线战士吃饱打鬼子。D项并不是在骗她。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黄昏;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两军交战,形势危急;为下文抢馒头事件的发生做了铺垫。3文章结尾: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这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值得留存;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这个结尾深化了主题。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标题更合适。请就此简要探究。(8分)答:_答案(观点一)“生命”最合适。“生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翠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换来国军的生命,国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生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小翠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这体现了她生命的伟大,也是对生命的讴歌。用“生命”做标题,更有深意,更耐人寻味。(观点二)“小翠”更合适。小翠是主要人物,文章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小翠展开的,虽然篇幅不长,但前面都是为小翠的出场做铺垫的。文章的主旨也主要是通过小翠体现出来的,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却有着如此伟大的精神,这是值得讴歌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一杯茶蔡呈书这天领导心情特别好,一大早便到了办公室。到达办公室时,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下意识地在办公楼各楼层转了一圈,发现整个办公区只有一个清洁工在打扫卫生。“领导好!”那位清洁工很恭敬地向领导问好。“你好!”领导也很有礼貌地向这位清洁工致意。领导只知道去年招了几个清洁工,但不知道这位清洁工姓甚名谁,因为清洁工大都在大家上班之前打扫卫生,说真的,领导是基本见不到清洁工的。这是一位脸色黝黑、其貌不扬的中年妇女,聘任到这里一年多了,是属于农民工那种类型。不知什么原因,领导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和这个清洁女工聊一聊。他从办公室里冲了一杯茶水,从五楼走到三楼,对正在拖走廊地板的清洁工说:“你好,先歇一会儿,喝杯水吧。”说着把那杯香喷喷的茶水双手捧到清洁工面前。清洁工一下子愣住了。她根本想不到单位的一把手会给她端来一杯热茶。她一下子手足无措,呆了好长一阵子,才放下手中的拖把,掸了掸手上的灰尘,抖抖地接过领导的茶水:“谢谢,谢谢领导!”嗓子眼里好像堵上了什么东西。“不用谢。”领导亲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和她聊了近10分钟,告辞时还和她握了手。这件事,很快在领导繁忙的节奏中抹去了记忆。这位清洁工,也很快在领导的脑海里淡忘。 10年后,领导退休了。退休后的领导就叫老领导。老领导在家里感到很失落,很寂寞。失落、寂寞的老领导就去菜市场买菜。到了菜市场,却不知道买什么菜。徘徊之际,有一个妇女叫了一声“领导好”,并问他买什么菜。老领导说不知道买什么菜,只是太无聊,所以就出来买菜了。老领导看着眼前这位脸色黝黑的妇女,有点面熟,却记不起在哪里见过了。人家很熟悉地和自己打招呼,唐突地问人家姓甚名谁,老领导又觉得不太合适。妇女又问了些老领导的近况,老领导就和她攀谈起来。妇女一面和他聊,一面带他走了一圈菜市场,帮他买了一堆菜。老领导一看,竟然都是自己平时喜欢吃的菜。老领导很惊讶,这个陌生的妇女怎么这样熟悉他。回来后,老领导才发觉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买了一堆菜,都是那位妇女付的钱,而他连人家姓甚名谁都不问一声。几天后,老领导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当地一家赫赫有名的民营糖业集团公司的宋总打来的。 宋总邀请他到公司当顾问。老领导说他对企业管理一窍不通。宋总说:“您就帮我处理一些文件,没有什么技术问题,年薪10万,请不要嫌少。”老领导一听惊呆了,10万年薪,是自己退休金的一倍多。老领导觉得天上掉下大馅饼了!有事可做,以后就不再寂寞无聊了。他把这喜讯告诉老婆,老婆说:“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当心上当受骗!”“骗不骗去公司看看就知道了,兴许是人家看中我这坚持原则的态度呢。”老领导有点自信了。“什么坚持原则,就你这级别、这水平的老领导在街上走一圈都能遇到十个二十个,你以为你是谁?”老伴讥笑道。第二天,老领导骑上自行车到集团公司去找宋总。在门卫处报了名字,马上就有人来引着他到宋总的办公室。老领导经常在当地的电视上看到宋总,一进门就认出了他。宋总马上迎出来和老领导亲热地握手,并带他到隔壁的一间办公室,说:“这是我为您准备的办公室。”这是一间很气派的办公室,他在职时的办公室也无法与之相比。“您的工作很简单,就帮我把一把文件就行。不用坐班,来去自由。”宋总笑吟吟地说。“宋总,我想问你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回答我,我就在你这里发挥余热。”老领导说。 “好吧,您问吧。”“像我这样的人随处都是,高学历的年轻人都在等着就业,你为什么看中我呢?”“因为,我读大学的时候,我母亲曾在您的手下做过一段时间的清洁工。许多年,没有人正眼看过她一回,只有您亲自给她送去香喷喷的热茶啊!”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领导冲了一杯茶水,从五楼走到三楼,双手捧到清洁工跟前,表现了领导对底层劳动群众的尊重、关怀与爱护的性格特点。B领导为清洁工送茶水一事和清洁工其人很快就在领导繁忙的节奏中抹去了记忆,这表明领导具有不计个人名利的思想品质。C老领导在菜市场买了一堆菜,都是那位妇女给付的钱,这些描写表现了领导对底层劳动群众的点滴关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D老领导明知对企业一窍不通,只能帮宋总把把文件关,却硬在顾问的位子上发挥余热,得10万年薪,表现了他虚荣的一面。E小说结尾一段揭开宋总招老领导去做顾问的谜底,使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内容的哲理性。答案CE解析A项“表现了领导对底层劳动群众的尊重、关怀与爱护的性格特点”牵强附会。原文是“不知什么原因,领导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和这个清洁女工聊一聊”。B项“这表明领导具有不计个人名利的思想品质”分析不当。这件事和清洁工没有引起领导的深记,其目的是为下文描写清洁工的知恩图报埋下伏笔。D项“表现了他虚荣的一面”分析不当。老领导上岗是觉得有事可做,以后就不再寂寞无聊了,并无其他企图。6小说中“清洁工”这一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工作敬业,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她做清洁工,每天很早就去打扫卫生。有感恩之心。当领导把一杯茶水双手捧到她跟前时,她非常激动,连声说“谢谢”。有朴素的报恩之意。她在菜市场与退休的老领导相遇,给老领导买菜,并推荐老领导在儿子公司当顾问。7“一杯茶”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一杯茶”是小说的线索,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一杯茶”这条主线展开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领导给清洁工送了一杯茶,清洁工深受感动,千方百计报答关爱之恩;因为“一杯茶”之恩,老领导退休后依然受到了清洁工及其儿子的尊敬。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一杯茶”是领导关心弱势群体的具体表现,是小说主题得以揭示的切入口。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技巧。领导给群众送“一杯茶”是小事,却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反映出了深刻的社会哲理。8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的社会意义?你怎样看待清洁工母子的做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答案领导干部只要关心群众,就会受到群众的高度爱戴。老领导之所以受到清洁工母子的尊敬与爱戴,是因为老领导在任时曾有过亲自送给清洁工一杯茶的关爱。这事在老领导看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