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健康教育【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95 例(124 眼)DR 患者除进行日常护理外,还采用一般教育、专科指导、心理指导和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在我们每月一次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中,连续多次患者及家属对我们护理的满意度均在98%以上,连续多年未收到病人因护理质量方面的投诉,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DR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措施。【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健康教育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主要并发症,据统计,有半数以上糖尿病(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其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发病年龄、遗传因素、糖尿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病程越长,DR的发病率越高1。长期的机体代谢紊乱,血液粘度升高造成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引起视网膜病变的发生2。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中央暗影、视物变形、视网膜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出现新生血管,最终因新血管破裂致玻璃体出血机化牵拉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已成为世界四大致盲病因之一3。患糖尿病10年 的人群中视网膜病发病率上升至40%50%,20年 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0%具有某种程度的视网膜病变4。有研究表明,早期干预DM 可减少DR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致盲率有重要作用5。我们在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除进行日常护理外,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经眼底镜检查、眼底彩照、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的 期DR 患者95 例(124 眼),男41例(55 眼),女54 例(69眼);年龄3875 岁,平均(61.311.4)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病程(7.25.8)年。诊断标准见1984 年我国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6 :DM 1型14例,2型81例;DR 期9眼,期41眼,期52眼,期22眼。术前视力:0.10.3 者46眼,0.3者78 眼,平均视力0.45。2 健康教育 2.1 一般教育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能防止,但每年检查眼底1次、严格控制糖尿病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性。在实施DM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其并发症预防知识的教育。有研究发现,DM患者普遍依从性较差,DM教育需经常进行,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经常向病人及家属宣教DM、DR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治疗的目标是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包括DR的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不良心理表现。多举例说明DR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应对方式,让患者看到希望。我们定期进行重复强化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明白只有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DR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技能。按医嘱严格使用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如美吡达等,皮下注射胰岛素。饮食原则为总量控制,减少热量摄入,其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以清淡、低脂、低糖、多维生素的饮食;脂肪的摄入以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进食蔬菜,补充可溶性纤维素;嘱患者注意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病人摄入最低限度的碳水化合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控制全日总热量,使糖尿病病人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实行主食固定和缓冲饮食,主食要定时、定量并根据体力劳动的需要和病情而决定。预防感冒咳嗽,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或加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指导患者练习头低位,以适应术后的俯卧体位。避免饮酒,吸烟。定期检测尿糖:尿糖测定对胰岛素应用剂量有指导价值,初患DM 病人由于测定尿糖知识不足,常常测尿糖不准,延误治疗,向患者说明测定尿糖的意义,自己学会测定尿糖的必要性,指导用其试剂测定的方法,将测定的结果记录下来,以备就诊参考。2.2 专科指导 定期联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编写健康教育手册,患者在确诊DM后就被告知DM可能对眼睛造成何种损害以及如何预防,提醒患者必须每年散瞳检查眼底1次,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出现失明的严重后果。术前除一般内眼手术准备,嘱患者安静休息,根据病情限制活动,必要时双眼包扎,减少眼球运动,眼部滴用消炎抗菌眼药水,并充分散瞳之外,还应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的基本知识,解释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以及不良情绪对血糖以及手术的影响,介绍手术的目的和过程,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使病人能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后的疼痛反应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心理现象。疼痛刺激阈值常常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充分向病人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及缓解的办法,给病人以同情、关心和暗示,可以大大降低疼痛程度;同时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差,伤口愈合慢,术后并发症多,应根据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及手术方式,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被动体位,如玻璃体注气术多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以借填充物的浮力将视网膜压向脉络膜,从而形成牢固的视网膜粘连,达到视网膜复位8;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眼内感染,避免熬夜及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加强自我防护,防止眼球碰撞及用力揉眼挤眼;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激烈运动,以防伤口裂开、眼内出血或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定期复查眼压及视力等;3个月来院取硅油。2.3 心理指导 从心理上针对影响患者的不良因素,以心理疏导为主,做好患者的情绪稳定工作,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教育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和人生观,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减轻紧张、焦虑和抑郁。让病人认识到DM、DR是终身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如果情绪稳定、合理饮食、正规用药,血糖则可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也可维持现状。向患者讲解DR可以通过手术、激光等方法治疗,并积极控制血糖,可维持现有的视力或恢复部分视力。反复讲述DM和DR的治疗前景,讲解DM通过药物、饮食治疗可有效控制,DR通过治疗维持现有视力或恢复部分视力,对生活自理方面影响不大,恢复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说明目前的治疗现状。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学会宣泄,获得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与帮助,要调动和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帮助家庭成员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对病人耐心、体贴、关怀、鼓励,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消除悲观、无助感。2.4 出院指导 糖尿病是一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糖控制对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向病人宣教血糖对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9。因此,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嘱患者禁烟、酒,预防感染,注意休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不疲劳为宜,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重体力活动。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出院1周应回院复查,如出现眼红眼痛、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出院后36 个月复查眼底的重要性,休息3 个月后逐渐恢复工作,但6 个月内应避免做重体力劳动,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10。定期来院复查,并按医生建议定期随访。通过上述健康教育措施,在我们每月一次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中,连续多次患者及家属对我们护理的满意度均在98%以上,连续多年未收到病人因护理质量方面的投诉,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临床实践表明对DR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措施,对降低医疗保健费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医院应适当增加健康教育投入,积极支持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的病情监控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参考文献1 陈桂芬,颜京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后眼底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9):829-8302 余华宁,许青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改变J.眼科新进展,1999,19(4):258-2593 严娟.糖尿病合并精神抑郁症52例临床观察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6):5784 张承芳.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3-2535 唐森荣,陈消霞,段雨,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38-396 第二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眼底病杂志1985,1:427 王滟,迟家敏,郭惠琴,等.从病人依从性提高看糖尿病教育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2):134-1358 马小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