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真实有那些主要的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就是把生活中闪光的事情提炼胡来,加以强调;把一些不闪光的事情舍弃,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真实。其主要特征有四个: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的认识个感悟,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实际上也是情感的真实,是破除偶然性和戏剧性之后的真实,而文学创造正是在即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从“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而这正是一切优秀的文字作品的共同的创值品格。如果说编写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以假定性情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共同特征,这是由于,文学既然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抄照搬,作家就必须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充实、集中和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和再塑。如西游记里的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及神仙、妖魔(非真实形象)的结合。由上述可以看出:“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升华。因此,我们不能用生活真实来要求艺术真实。在一个具体单位也可能是事实,但是文艺创作并不是一个单位写生活记录,它是要进行典型化,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加一番改造创作的工夫。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要依赖生活真实,但是要达到的真实不是生活真实局部的真实,而是要经过综合概括,反映生活整体的真实。另外,对于生活素材,作者不能站在但是的高度,而应该站在现实的高度来加以处理。这样,艺术真实就能比生活的真实更加真实。如果只按照生活局部的真实来写作,那就不是革命现实注意。而是自然主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到常常会违背历史的真实。而假定的真实也就是虚构的真实。因此,虚构的形式也必须要具有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谈到“真实”,现代艺术哲学一书曾如此的分析和描述:“在一般人的心中,只要多数是如此,事情便必然如此。”“一个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虚构的还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其可信性同样都是取决于它是否象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凡是使人感到可信的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都不是根据某时某地真实发生的事情编写的,而是根据一般可能性的事实编写的。”就揭示和表现客观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最求而言,文学创造和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是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对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然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法当作独立于主题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尽管这种把握不可避免的要打上主题个人的印记,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识的客观性,让客体对象的本质及规律在不受主观影响的条件下显露出来。文学创造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题或主观性。即是说,它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的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文学以这样的主观化的“真实”,在作品中建构起从属于人的摸底个意义的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体验并激起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感情,以旅行不同与科学活动而属于文学自己的审美价值追求职责。由上述可以看出,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的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个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土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御用带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它即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声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多验证和还原。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从这个侧面来说,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又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文学是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因而存在着“真实性”原则。正因为文学具有真实性的品格,才能吸引和打动读者,使人获得教益。真实性是成功的作品必备的品格。巴尔扎克认为:“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而科学真实是科学研究主体竭力从客观认知的态度出发,对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客体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揭示与表现。(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亚氏“把谎话说得圆”。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 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 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追求文学创造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种,它“首先是理解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历史理性”求“真”,即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是求“真”。而这种“真”就是我们所讲的艺术的真实。究竟什么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的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以及科学真实有很大的不同,即使都是求“真”,都反映了生活的本质。首先,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凡是历史上出现过和显示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超越生活真实,“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从这个侧面来看,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也是假定的真实。1. 内蕴的真实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对物质(生活真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有主观能动性,所以艺术真实不是简单地对生活进行模仿,而是。例如:在清明时节,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个牧童,这个人向牧童问路。这就是一个生活的真实,但是在诗人杜牧的眼中,却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经过诗人的主观创造出来的意境,是诗化了的生活真实,是内蕴的生活真实。列宁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问题。”这更说明了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2. 假定的真实“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诗仙李白的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浪漫型的艺术情境。“现实型的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境也是虚构的、假定的”。现代作家曲波的林海雪原虽然是对他过去生活的重现,但是在作品里面我军破获一批又一批的土匪,我军战士不仅身手敏捷,还能料事如神。这是事实上做不到的。但是这种以假见真的艺术效应,是符合逻辑的。其次,艺术真实不是科学真实。虽然在“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但是文学在反映这种本质性规律性时是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把艺术真实和科学真实区别开了。1. 主观的真实月亮,我们在熟悉不过,在一个科学家的眼里,可能是想到究竟月亮有没有生命,有没有我们地球上的某些元素但是古人却吟诵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月亮的诗歌,杜甫的“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词有的和科学真实相去甚远,文学的创造在自然是这样,在其他的方面也是一样。文学创造,因有作者情感注入和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而变得精彩纷呈。2. 诗艺性这是艺术真实不同与科学真实的另外一点。诗艺,就是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采取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假如现实生活是一碗米的话,那么文学作品就是一滴香醇的酒。这需要作者的独具匠心和运筹帷幄。科学需要的是准确性和实证性,而文学需要的是通过各种表现技巧,达到作者理想的效果或者意境。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不“现实”的,但是这样的夸张手法更能突出词人心中的忧愁,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没有诗艺性的运用,艺术真实的实现便是一句空话,文学求“真”的审美价值追求也就无从谈起了。文学需要追求“真”,带着艺术真实去创作,创造出艺术的“真”。因为只有做到真情实感,才能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例如作品窦娥冤:窦娥在临刑前对监斩官设誓三桩:(1)如系冤枉,则“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如系冤枉,则“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3)如系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早三年”。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均是无法实现的。作者所引用的典故,也基本上是传说,但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证明了窦娥“委实得冤情不浅”。这正是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出超现实的情节,并且发生得那样合情合理,使人看不出一点牵强的痕迹,确信它就是生活的真实。这也正是本剧最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有各种各样的界说。艺术真实就是要以形象反映生活的“真相”和“真义”(见蔡仪的文学概论);“所谓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性。”(见十四院校编文学理论基础);“艺术的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概论)这些定义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作品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这个认识对不对呢?当然对,可又丝毫也不解决问题。因为不但文学艺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而且,一切科学都要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文艺和科学作为人类所钟爱的两姐妹,都包含了对真理的追求。真理性这一点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所以把艺术真实性界说为“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会把艺术真实和科学真理混为一谈,就不能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独特个性。 举例来说,月亮,就它本质而言,它是地球的卫星,它环绕地球一周要用27天又三分之一天的时间,它本身无风、无云、无水,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不能要求诗人正确地写出这种“真相”和“真义”来呢?如果诗人在咏月时不揭示这种“本质和规律”,是否就违反了艺术真实性呢?实际上,诗人在吟咏月亮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从来就不是揭示月亮的物理本质。中国古代的咏月诗多得不可胜数,可有哪一首咏月诗是表现月亮的物理本质的呢?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如按月亮固有的本质去衡量,就完全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歪曲了月亮的本质,可人们从未对这句诗的艺术真实性提出过异议。可见,艺术真实在诗里不是一般的科学真理,而是文学所必需有的本质诗意的真切的感受。单纯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艺术真实性,显然是不够的。 在我看来,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但又不止是认识。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动作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等。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如果这种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合情合理”这四个最普通的字眼来说明艺术真实性。 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的逻辑,是指它可以被人理解的性质。由于文学艺术都是虚拟的,所以人们要求它“符合生活逻辑”,是以假定为前提的。既然是一种艺术的假定,就不必经过考证与检验。这也就是说艺术的真实性不要求作家笔下所写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作家完全可以虚构,关键是要“合理”。一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由于写得不合理,即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固有逻辑,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相反,一件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事,由于作家充分地揭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下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性,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所写人、事、景、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在于所写人、事、景、物的整体的联系。细节的逼真诚然是重要的,但整体的联系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细节的逼真,不注重整体的合理性,仍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对真实性的看法。大家知道,“稻香村”是大观园中一景,孤立起来看,那黄泥墙,那茅屋,那青篱,那土井,那菜园,都与真农舍十分相象,可以说是逼真极了。贾政见此称赞不已,说:“倒是此处有些道理。”但贾宝玉则不以为然。他说:“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贾宝玉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在他看来“天然”不“天然”(即真实不真实),不在事物局部的逼真逼肖,而在符合不符合事物的内在联系。“稻香村”作为一个农舍,放在大观园中,与那些雕梁画栋、楼台亭榭连在一起,是不自然的,因而是不合理的。倒是“怡红院”、“潇湘馆”等与大观园内的景观有一种整体的联系,所以“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贾宝玉的话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是可以虚构的,但在假定的情境中,则不可人为地编造,不可“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要充分注意到事物之间的整体的、天然的联系,即要“合理”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艺术真实来。 “合理”是艺术真实性的客观方面,是有客观标准的。那种认为在假定情境中的“合理”,无法用现实生活的逻辑加以衡量的说法,是不可取。因为“理”即生活的规律,是从生活中来的。作家的作品写得“合理”,是因为他在生活中领悟到了这个“理”,因此读者尽管面对着虚拟的生活画面,仍然可以用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到的“理”来加以衡量。 艺术真实性还有它的主观方面,因此它除了要求“合理”之外,还要“合情”。在某种意义上,“合情”是更加重要的。因为艺术中的理不是直接说出的,主要以情感作为中介。“合理”必须与“合情”结合在一起,才真正达到艺术真实性的要求。 所谓“合情”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向。人的感受、感情和意向都是主观的东西,因人而异,对作家来说重要的是真切、真挚和真诚。感受的真切、感情的真挚、意向的真诚可以把看起来不真实的描写升华为真实。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后一句完全是真实的,可第一句的描写客观地看起来就不怎么真实。黄河之水是从巴颜喀拉山一路流出来的,并不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而且天上只下“雨”,从来不下“河”。然而对这样一种明明是不真实的描写却从未有人指出过,相反古今读者都觉得这样描写是可信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白在这里是写自己的真切的感受:你看,黄河之水从高原奔腾而来,水流湍急,巨涛滔天,一泻千里,使人觉得这条河水似乎是从天而降。黄河的雄伟气魄被这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真切的感受把看起来不符合事实的描写变成真实了。如果诗人不按自己的这种真切的感受去写,而是如实地写“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谷流出来”,那么事实倒是事实,可那诗的意味也就全部丧失了。诗的意味一旦丧失,艺术真实也就丧失。在李白这两句诗的后面还有这样两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表面看起来,这种描写也是不真实的。因为头发变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哪有一夜之间就由“青丝”变成“白雪”的呢?但如果我们仔细思索一下就不难发现,原来李白是写人生短促的真切感受。特别当一个人被愁苦所压倒的时候,往往觉得在一夜之间就变老了。这种感受是很真切的,因此由这真切感受所引发出来的描写也是很真实的。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真挚的感情的作用就更大。真挚的感情往往可以把虚幻的东西升华为真实。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杜丽娘痴情,竟然死而复生。在实际生活中,死而复生的事是完全不可能的。可在牡丹亭中写来又是那样真实,在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一个“情”字。拿汤显祖自己的话说:“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就是说,只要情真意切,虚幻和不合理的东西,也可以变得真实。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的结尾,窦娥被判死刑。临刑前她对天发了三个愿:如果她是冤屈的,那么就会出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楚州大旱三年的奇迹。她死后,这三个愿都灵验了,证明她的确含冤受屈,最后一幕还出现了窦娥的鬼魂,她托梦给她的多年不见的、已做了大官的父亲,请他为她昭雪。三愿的灵验、鬼魂的出现,都是不可能的,都是虚幻的,而古今的读者、观众之所以乐于接受这个结尾,认为它是符合艺术真实的,仍是由于其中贯穿了下层群众对昏庸官吏的强烈的愤怒之情、复仇之情,贯穿了作者对含冤受屈人们的真挚的同情,正是这两种情感的结合,使虚幻变为真实。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者的真诚的意向,也可以让不可理解的描写变成可以理解的。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描写:离奇怪诞,不可理解。但一旦读者明白作者的用心,尤其明白作者真诚地想表达某种愿望、意向的时候,读者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它、相信它。离奇怪诞变得可以理解。鲁迅在药中,在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时隐时现。表面看起来这是怪诞的,不可理解的。实际上,鲁迅在这里故意用此奇笔,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和意向,就是希望病态的社会得到疗救,正如他自己所说:“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正是这种真诚的愿望和意向,使读者感动,而不能不接受作品的看似不可解实则极可解的东西。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写一位土地测量员应邀进城堡去工作,可这位土地测量员花尽毕生的力气,也没有走进城堡中去。城堡就在眼前,可走呀走呀,怎么走都走不到。这是一种多么怪诞的事情呀!可我们细细品味,这情景是很真实的,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目的虽有,可无路可循,我们花尽力气也没有达到目的。由于作者要表达的是这种从生活中深刻体验到的真诚的意向,所以我们能透过荒诞捕捉到真实。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就是指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它既包含客观的真理,又包含主观的真情,是这两者的和谐的统一。在文学创作中,要求客观的真理与主观的感情的统一,但有时这两者也会产生了矛盾,情和理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是牵情就理还是牵理就情呢?在科学研究那里,当然是要尽可能排除感情的影响,让客观的真理充分地显示出来。譬如,死者不可复生,就是一条铁的科学规律。如果有那篇论文想证明死者可以复生,那他就偏离了科学的轨道,走向迷信。可是文学艺术这里,则应牵理就情。只要情真,“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牡丹亭里所写的那样。红楼梦写了封建贵族之家无可挽回的没落和崩溃,按“理”说,作者应该完全抱批判的态度,不应有丝毫的同情与惋惜。可曹雪芹偏偏不按“理”来写,而是自己的特有的那种眷恋的情绪来写,为封建贵族之家的崩溃唱起了挽歌。正是这种挽歌情调,使红楼梦所写的人、事、景、物,获得了一种特殊的韵味,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这句话总结了一条很重要的艺术规律。我们在谈论艺术真实性时,要充分考虑这条规律。对科学来说,在情和理之间,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而抛弃了情;对文学艺术来说,在情和理之间,它两者都要,它追求至情至理,但如果情与理发生了矛盾,它就要以情来制约、规范理,这就是科学真理与艺术真实的根本不同之处。 不难看出,我们过去把艺术真实性单纯地解释为“反映生活的正确程度”、“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性”,是单纯从哲学认识论看问题的结果。艺术真实性问题属于美学的领域,应该从美学角度提出,并作出美学的回答,才有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文学艺术中,艺术真实性是极其重要的。虚假是无力的,唯有真实才有力。虚假永远不能征服人心,唯有真实才能动人。虚假走向陈旧,唯有真实转成新鲜。虚假是速朽的,唯有真实才能永久。艺术真实问题如此重要,因而是值得一议再议的。(一)并拢两脚,笔直地站立,把一条腿向后移开半步,然后把上体向前弯曲,不要弯膝盖,使手指能触到地面为止,如此,连续做1520次。这个动作,可以使大腿及膝盖的线条优美柔和,令左右两腿匀称。(二)两脚打开3060厘米,挺直地站立,把一条腿向后退半步,然后把上身扭曲,使指尖能够触及另一侧的脚趾。并连续做1015次。这个动作,可以使两腕的线条优美柔和,腰围缩小,并矫正脊椎柱的弯曲。(三)两脚打开6070厘米,把一条腿向后退半步,再抬起双臂,与肩膀同高,然后把双臂水准地向后甩去。向长腿的方向扭转7次,向短腿的方向扭转4次。这动作,可以使腰围紧缩,体态娇美。(四)面向墙壁,保持30厘米的距离站住,一条腿向后退半步,脚后跟张开,让足尖朝向内侧,再把两手按在墙壁上,挺起胸部,以臀部向后突起的姿势,并拢着两个膝盖,曲伸双腿。连续做2050次。这个动作,可以让股关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操作教程
- 早期矫正知识培训课件
- 早教护理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品牌代言协议具体事项及合同条款约定
- 2025年评茶员(高级)茶叶行业报告解读考试试卷
- 2025年起重机械检验员资格考试真题模拟详解试卷
- 日语高考知识培训课件
- 纪委人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莆田第二次模拟数学试卷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DB64∕ 266-2018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高一上学期
-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儿科超声检查规范》课件
- 中学团建活动方案
- 注射并发症及其处理
- 神经外科症状护理
- 2025年中国漂白水洗猪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征兵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永磁电机行业深度解析与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报告
- 模块十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课件)-中职高考《机械制图》一轮复习(高教版第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