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讲 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医学的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统 把六腑 五体 五官 九窍 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 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整体观念 若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异常外 还常常影响到别的脏腑 甚至造成整体功能的紊乱 整体观念 2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 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天人相通 天人相类四时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方区域 整体观念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它贯穿到中医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 养生等各个方面 整体观念 重视整体 是中医学的突出特点 这样避免了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弊端 这一特点在现代医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辨证论治 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 分辨 判别 辨证 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症状 合体征 通过分析 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 性质 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 证 与 症 的概念不同 症 是症状 如头痛 恶寒 咳嗽 胸痛等 证 是证候 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的原因 部位 性质 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 它深刻 全面 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不同于 对症治疗 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 辨病治疗 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 不同的疾病 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 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 其治疗方法有异 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 同病异治 是指同一疾病 因发病的时间 地域不同 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也不同 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同病异治 如麻疹在其不同的阶段 则属不同的证候 初期 1 2天 疹未出透 治当发表透疹 中期 2 4天 肺热明显 治当清解肺热 恢复期 4 7天 余热未尽 肺胃阴伤 治当养阴清热 春季感冒 多为风热 宜用辛凉解表 夏季感冒 多为暑湿 宜用清暑化湿 冬季感冒 多为风寒 宜用辛温解表 2 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疾病 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 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如久痢 脱肛 子宫下垂 肾下垂 胃下垂等 是不同的病 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 就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 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既区别于见痰治痰 见血治血 见热退热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疗法 也区别于那种不分主次 不分阶段 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讲阴阳在中医学中是怎么应用的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所以 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 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 1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 素问 阴阳离合论 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 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属性的划分 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 2 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 必须是在同一范畴 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 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如 天与地 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 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 是对方位而言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3 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 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 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二者可相互转化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4 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 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 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以至无穷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中有阴 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素问 金匮真言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 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的特点 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对立制约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对立 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 是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的关系 制约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 是相互牵制 相互约束的关系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 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 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互根 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 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 阴阳双方相互资生 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此长彼亦长 阴随阳长 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 阴随阳消 阳随阴消 含义 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原因 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此长彼消 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此消彼长 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 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 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重阳必阴 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 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 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 阴阳运动的形式 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与天地相应也 素问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 应与四时寒 热 温 凉的变化相适应 因此 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 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 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 阳 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 阴 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失调 阴盛 阴阳偏盛 实寒证 阴胜则寒 伤阳 兼阳虚 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 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 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偏衰 虚热证 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 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 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 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四 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 正常 实寒证 虚热证 实热证 虚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 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 因此 在临床上 只有分清阴阳 抓住疾病的本质 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属性归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六 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1 确定治疗原则 1 损其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 此为实证 应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 阴盛 阴阳偏盛实证 实寒证寒者热之 热性方药 伤阳 兼阳虚 酌加温阳药 阳盛 实热证热者寒之 寒性方药 伤阴 兼阴虚 酌加养阴药 泻其有余 调整阴阳 补其不足 损其有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虚 阴阳偏衰虚证 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阳虚 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补其不足 2 补其不足 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 此为虚证 应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 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即 阴虚内热 治宜补阴以制阳 此即 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 即 阳虚外寒 治宜补阳以制阴 此即 阴病治阳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 张景岳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 归纳药物性能 寒 凉属阴 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 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温 热属阳 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 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1 归纳药性 药物分为寒 热 温 凉四性 又称四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 分析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 甘 酸 苦 咸五种滋味 滋味不同 药效不同 辛 甘属阳 酸 苦 咸属阴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三讲 五行在中医中是怎么应用的 一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特性 事物的五行归类 五行的生克关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 指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 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所谓 五行 如同 阴阳 一样 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 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 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二 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 凡具有生长 升发 条达 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都归属于 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2 火曰炎上 火的特性 凡具有温热 升腾 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都归属于 火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二 五行的特性 3 土爰稼穑 土的特性 凡具有生化 承载 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都归属于 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二 五行的特性 4 金曰从革 金的特性 凡具有肃杀 潜降 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都归属于 金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二 五行的特性 5 水曰润下 水的特性 凡具有寒凉 滋润 向下 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都归属于 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二 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 虽然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的具体观察 但古人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括 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本身 而具有更为广泛 更为抽象的涵义 所以 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二 五行的特性 三 事物的五行归类 1 直接归类 取象比类法 是运用形象思维 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 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 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 2 间接推演 推演络绎法 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中 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 五行的归类方法 在历史上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同时也有牵强附会的局限性一面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三 事物的五行归类 四 五行的生克关系 1 五行相生相生 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 促进和助长作用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相克 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 约束 削弱等作用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2 五行相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五行的生克关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土水 克 返回知识点 3 五行制化 制 是制约 克制 化 是生化 变化 五行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 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木 火 土 生 生 克 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 都有 生我 我生 和 克我 我克 四个方面关系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 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五行的生克关系 4 相乘 相侮 相乘 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 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 相乘 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相乘的次序同相克 木乘土 土乘水 水乘火 火乘金 金乘木 相乘原因 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 被克方 本身虚衰 不足 如土虚木乘 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 克方 过度亢盛 太过 如木旺乘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五行的生克关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相侮 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又称反克 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 相侮原因 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 被克方 本身过强 太过 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 反而被强者所克制 如木亢侮金 其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 克方 过度虚弱 不及 被克方相对过强 强者克制弱者 如金虚木侮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四 五行的生克关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 但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克制关系 在人体为生理现象 相乘是异常情况下的过度克制 在人体则为病理现象 相乘和相侮均为异常相克 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 而相侮则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 而且对于某一行 太过或不及 来说 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时出现 如 木过强 太过 则木亢乘土 木亢侮金木过虚 不及 则木虚金乘 木虚土侮 小结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解释生理现象 1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肝属木 肝性条达 恶抑郁 有疏泄之功心属火 心居膈上 有温煦之功脾属土 脾居中焦 化生气血肺属金 肺性清肃 以降为顺肾属水 肾有藏精 主水之功 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 肝属木 心属火 脾属土 肺属金 肾属水 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 即相生和相克关系 2 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相克 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 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 本脏之气太盛 他脏之气制约 本脏之气虚损 他脏之气补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 木生火心之阳以温脾 火生土脾散精以充肺 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 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 水生木 二 解释病理传变 1 相生关系的传变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 主要为 母病及子 和 子病犯母 两种类型 母病及子 顺传 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如肾病及肝 子病犯母 逆传 又称子盗母气 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如心病及肝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 相乘 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正常情况 肝木制约脾土 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 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 即 木旺乘土 和 土虚木乘 相侮 指反克为病 正常情况 肺可制约肝 如果肺虚或肝旺 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 即 木火刑金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脏病变可以相互影响 传变有一定规律 但在临床上 有时病证的传变规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的次序进行 因此 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生克传变规律来认识病理 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辨证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 指导诊断疾病 面见青色 喜食酸味 为肝病面见赤色 口味苦 脉洪 为心病脾虚病人 而面见青色 是肝病犯脾心脏病人 而面见黑色 是肾水凌心 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 指导临床治疗 1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相生是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 如滋水涵木法 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实则泻其子 如肝旺泻心法 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 1 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 及早控制传变 防患于未然 2 确定治疗原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异常相克 相乘 相侮 是强弱关系抑强 抑制功能过亢之脏 扶弱 扶助功能虚弱之脏如抑木扶土法 指通过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法 治疗肝气犯胃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生治法 滋水涵木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相克治法 抑木扶土法 疏肝健脾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讲 脏 腑 奇恒之腑有什么不同 它们有哪些主要功能 脏 腑 奇恒之腑有什么不同 它们有哪些主要功能 脏与腑的区别心 肝 脾 肺 肾为五脏 其特点为实质性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为六腑 其特点是为空腔性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 传化和排泄糟粕 正如 素问 五脏别论 说 所谓五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也 此外 将脑 髓 骨 脉 胆 女子胞称为奇恒之腑 奇 是异的意思 恒 是常的意思 因其形同于腑 功同于脏 故有其特殊性 其中胆 有一般腑 泻而不藏 的共性 故为六腑之一 但其排泄的胆汁 并非糟粕 而是精汁 又与一般腑有所不同 故又属于 奇恒之腑 心 位于胸腔之内 隔膜之上 两肺之间 脊柱之前 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 外有心包护卫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 心的生理与病理位置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主血脉 主神志 与小肠相表里 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 心主血脉 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 周流全身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气血运行通畅 脏腑机能正常 心气充足 面色红润光泽 舌色淡红 脉和缓有力 血脉空虚 脉虚无力 心气不足 心血瘀阻 唇舌紫暗 脉结代 1 心主血脉 返回目录 生理 病理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生理 精神振奋 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反应灵敏 病理 失眠 多梦 健忘 精神不振 谵妄 昏迷等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 2 心主神志 返回目录 神 广义 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即心主宰五脏六腑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狭义 人体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1 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 喜 有关 2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全身血脉都属于心 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3 心开窍于舌 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 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 通过对舌的观察 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 4 心在液为汗 血汗同源 2 系统连属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 司呼吸 主宣发 肃降 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二 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 肺位于胸腔 居横膈之上 肺分为左 右肺 左肺有二叶 右肺有三叶 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 故称肺为华盖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1 主气 司呼吸主气主一身之气 有主持 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呼吸之气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 具有呼吸功能 生理 呼吸通畅 均匀 卫外能力强 病理 呼吸气短 喘促 易外感 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肺的气化作用 将浊气排出体外 肺气扩散运动 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肺气布散功能 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2 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 向外布散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3 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 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返回本节首页 4 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 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分向上 向外输布 外达全身皮毛 代谢后以汗的形式由汗孔排泄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 向内向下输送到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 以濡润之 并将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下达于肾 生成尿液 排出体外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外邪袭肺 肺失宣发 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 出现无汗 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 肺失肃降 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 浊液不能正常布散 泵而为痰饮水湿 水饮蕴积胸中 阻塞气道 则影响气体交换 一般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 甚则不能平卧 病情进一步发展 可致全身水肿 并能影响他脏的功能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清 唐容川 血证论 说 肺为水之上源 肺气行则水行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5 肺朝百脉 主治节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 经肺呼吸 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 助心行血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主治节 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功能 肺司呼吸 调节气体交换 调节气机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助心行血 推动和调节血运 调节水液代谢 返回本节首页 肺在志为悲忧 悲忧 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 肺在液为涕 鼻为肺窍 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皮肤 毛 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 肺开窍于鼻 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 发音与肺有关 病理 鼻干燥 流涕 毛发干枯 声音嘶哑等 2 系统连属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位置 脾位于中焦 在左膈之下 形如镰刀 主要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三 脾的生理与病理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 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物 胃 受纳和腐熟 小肠 分清 水谷精微肺输布和营养全身糟粕 大肠 别浊 脾 脾转输与散精 宣发 肃降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谷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 精力充沛 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 腹胀 纳差 便溏 消瘦等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 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 胃 脾的吸收和转化 布散到全身 肺宣发到皮毛 汗 肾与膀胱 尿液 多余的水 生理 脾气健旺 水液运行正常病理 水液内停湿 痰 饮 水肿 运化水液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2 脾主升清 水谷精微 脾气上升 化生气血 维持内脏正常位置 生理 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 病理 气血生化无源 头晕 乏力 腹泻 内脏下垂 脱肛等 指脾气以升为顺 头目 心 肺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是指脾有统摄 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 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 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不发生出血 病理 即脾不统血 出现各种出血 如便血 尿血 崩漏 肌衄等 3 脾统血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 在志为思 思 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 升清功能有关 在液为涎 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饮食 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 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 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 2 系统连属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四 肝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 位于膈下 腹腔之右上方 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肝藏血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 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肝主疏泄疏 疏通 疏导 泄 发散 宣泄 指肝具有主升 主动的生理特性 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 通而不滞 散而不郁的作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调畅气机指肝的主升 主动 主散的特性 能疏通 畅达 升发气机 气机 指气的升 降 出 入运动 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 生理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 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病理 肝失疏泄 疏泄不及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 闷闷不乐 悲忧欲哭 胸胁 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甚至剌痛或为积 肝气上逆 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 血随气逆 吐血 咯血 甚则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助脾运化具体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 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调达情志 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开朗 病理 肝失疏泄 疏泄不及 疏泄太过 肝气郁结心情抑郁 肝阳上亢烦躁易怒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调节生殖功能 指男子的排精 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生理 肝疏泄功能正常 精液排泄通常有度 月经周期正常 经行通畅 病理 肝疏泄功能障碍 排精失常 月经周期紊乱 经行不畅 甚或痛经 闭经等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是指肝有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生理 肝藏血功能正常 血调节功能正常 病理 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各种出血 如吐血 衄血 咯血 或月经过多 崩漏 不能养目 不能养筋 筋脉拘急 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等 两目干涩昏花 或为夜盲 2 肝藏血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肝在志为怒 怒 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 怒易伤肝 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 易发怒 在液为泪 泪有濡养 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 爪为筋之余 爪甲赖肝血营养 视爪甲之荣枯可测知肝血之盛衰 开窍于目 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 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 2 系统连属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位置 肾位于腰部 脊柱两旁 左右各一 主要生理功能 肾藏精 主水 主纳气 五 肾的生理与病理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1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广义之精 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 狭义之精 生殖之精 是指肾具有贮存 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1 主藏精 精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精的来源 先天之精 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 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促进机体的生长 发育和生殖 肾精决定机体的生 长 壮 老 已 齿 骨 发是观察肾中精气的外候 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先天之精 肾气平均 肾精衰竭 肾气盛 天癸至 天癸绝 肾气衰 出生 幼年 青春 中年 老年前 老年 死亡 肾气渐盛 肾气渐衰 生长 壮 老已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性成熟迟缓 中年性机能减退 或出现早衰 老年衰老加快 病理 肾精不足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肾阳 主一身之阳 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和温煦作用 肾阴 主一身之阴 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 濡润作用 肾阴 肾阳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病理 肾阳虚 肾阴虚 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 脉无力而迟 浮肿 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生理功能低下 腰酸腿软 阴部清冷 小便清长 生殖功能减退 心烦意乱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脉细数 舌干红少苔等 津液减少 腰酸腿软 阳事易举 遗精 早泄等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 肺 脾 肾三脏起着主要作用 其中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 又是重要的环节 水 胃 小肠脾肺皮毛 运化 宣发 肾膀胱 尿 肃降 气化 大肠 粪 汗 2 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津液代谢需要肾阴和肾阳的调节 肾阳为开 尿液生成排出 肾阴为合 水液的重吸收 病理 肾气虚衰气化失常 开多合少 小便清长 开少合多 尿少 水肿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 调节呼吸的作用 生理 肾气充足肾主纳气呼吸均匀 吸气有一定深度 病理 肾气亏虚肾不纳气呼吸表浅 动则气喘 呼多吸少 3 肾主纳气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在志为恐 恐惧 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 在液为唾 唾为为肾精所化 有润泽口腔 帮助食物下咽的作用 开窍于耳和二阴 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 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 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 2 系统连属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肾主骨 生髓 其华在发肾精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能 肾精能化生骨髓 脑髓和脊髓 齿为骨之余 齿由肾中精气所充养 发为血之余 肾精能化血 血能养发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生理 骨骼坚强 牙齿坚固 聪明 毛发黑而润泽 听觉灵敏 二便正常 生殖机能正常 病理 骨骼萎软 头晕健忘 牙齿松动 听力减退 头发早白 尿失禁 便秘 生殖机能减退等 返回目录 一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一 胆 生理 肝主疏泄 胆汁排泄正常 脾胃运化健旺 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病理 肝失疏泄 胆汁上逆 口苦 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外溢 黄疸 胆汁郁滞 胸胁胀满疼痛 食欲不振 厌食油腻 腹胀 便溏等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2 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 作出决定的作用 病理 胆怯怕事 或数谋略而不决 善恐易惊 失眠多梦等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二 胃 又称胃脘 分上 中 下三部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主受纳 腐熟水谷 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 病理 胃脘胀痛 纳呆厌食 嗳腐食积 或多食善饥等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2 主通降 以降为和 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 病理 胃失通降 浊气上蒸口臭 胃气上逆恶心 呕吐 嗳气 呃逆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三 小肠 主受盛和化物 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后 进一步消化 将水谷化为精微 病理 腹胀 腹痛 便溏等 2 泌别清浊 将食物分为精华和糟粕的功能 病理 小便短少 泄泻 便溏等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四 大肠 病理 传导功能失常 大肠湿热 腹痛 下痢 里急后重 大肠实热 便秘 大肠虚寒 腹痛 肠鸣 泄泻 传化糟粕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五 膀胱 膀胱的开合受肾的气化作用调节 返回目录 病理 开合失调 尿多 遗尿 失禁 尿少 尿潴留等 贮尿和排尿 膀胱的开合受肾的气化作用调节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六 三焦 脏腑之外 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 划分为上焦 中焦 下焦三个部分 总称三焦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1 主要生理功能 通行原气 原气以三焦为通道到达全身 运行水液 三焦有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的作用 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上焦如雾 上焦包括心 肺两脏和头面部 主宣发卫气 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 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 中焦如沤 中焦包括脾与胃 具有消化 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 化生气血 下焦如渎 下焦包括小肠 大肠 肝 肾 膀胱 女子胞 阴部等 2 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返回目录 二 六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三 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奇恒之府包括脑 髓 骨 脉 胆 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 它们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 在功能上则 藏精气而不泻 而与脏相似 既区别于脏 又不同于腑 故把它们称作奇恒之腑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 生理 精神饱满 意识清楚 思维敏捷 记忆力强 语言清晰 情志正常 病理 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 狂燥易怒 甚或昏愦等 脑 返回目录 三 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女子胞 主月经 受肾精支配 与心 肝 脾功能有关 病理 月经不调 如闭经 月经量过多或过少 甚或崩漏 主孕育胎儿 返回目录 三 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返回本节首页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举例 例一 食物及水液代谢过程 食物及水胃 受纳 腐熟 肝主疏泄 调节 脾 运化 肺全身 宣发 肃降 肾 气化 膀胱 尿 排出 主降 小肠 分别清浊 清 大肠大便 进一步吸收 浊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例二 血液生成及循环 水谷精微脾运化血 肾中精气肾气化 生成 肝藏血 主疏泄 调节 脾统血 摄血 心主血脉 推动 肺朝百脉 助心行血 生成 返回目录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举例 返回本节首页 第五讲 气血津液含义是什么 各有什么功能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产生脏腑功能活动精 气 血 津液基本物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精 气 血 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广义 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 狭义 生殖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 一 精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先天之精 禀受于先天后天之精 源于饮食物和肺吸入的清气由脏腑功能活动化生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一 精 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的生长 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 决定机体的生 长 壮 老 已 生理 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是脏腑生理功能的激发和推动力 病理 精亏 生长发育迟缓 脏腑柔弱 功能活动减退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一 精 一 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 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二 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 肾封藏水谷之精微 脾运化自然之清气 肺呼吸 气 二 气 返回目录 一 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 气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二 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 肾封藏水谷之精微 脾运化自然之清气 肺呼吸 返回本节首页 1 推动作用 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病理 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 脏腑经络功能减退 血行瘀滞 水液停聚 2 温煦作用 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 使人体温暖 驱除寒冷 病理 畏寒肢冷 脏腑功能减退 血液津液运行迟缓 三 气的功能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3 防御作用 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病理 人体抗病能力下降 易罹患疾病 4 固摄作用 气对血 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病理 出血 自汗 尿失禁 流涎 泛吐清水 泄泻 滑精 早泄 崩漏 带下以及胃 肾 子宫下垂 脱肛等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病理 气 血 津液代谢障碍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 汗液 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障碍 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 5 气化作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1 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之 四 气的运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气运动的基本规律 升 降 出 入四种基本形式 脏腑之气运动的一般规律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只有在脏腑 经络 形体 官窍的生理活动中 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 气的运动形式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1 元气 原气 真气 生成 先天之精为基础 后天之精作完善 分布 发于肾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功能 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推动 温煦 激发人体生理活动 代表人体的正气 五 气的分布与分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生成 肺吸入自然界清气脾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结合而成 分布 聚集于胸中 贯注于心肺之脉 功能 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 2 宗气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生成 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 分布 行于脉内 分布全身 功能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3 营气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生成 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 分布 行于脉外 分布于皮毛 肌肉 胸腹等 功能 护卫肌表 抵御外邪 温煦脏腑 肌肉 皮毛等 调节肌腠开合 维持正常体温 4 卫气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 一 概念 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 生成 1 营气和津液组成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 精能生血 精血同源 三 血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心主血脉是在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相互协调下进行的 三 血的功能 营养滋润全身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四 血的运行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三 血 一 概念 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 体液中清而稀薄的部分 主要分布于皮肤 肌肉 孔窍 渗注于血脉 具有滋润作用 液 体液中较稠厚的部分 主要分布于骨节 脏腑 脑 髓等 具有濡养作用 四 津液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水谷胃小肠 进一步吸收水份大便 全身皮肤 膀胱 尿 浊 大肠 游溢精气 分别清浊 清 脾 肺 散精 宣发 汗 肃降 肾 重吸收 气化 清 浊 运化 说明 津液代谢与各脏腑有关其中肺 脾 肾尤为重要 二 生成 分布和排泄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 病理 水液代谢失衡 伤津水液内停 三 津液的功能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四 津液 精能化气肾精化生元气水谷之精化生卫气 营气 宗气等气能生精水谷精微脾运化后天之精 气能摄精肾气固摄津液精能生血血能化精 精血同源 五 精 气 血 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精与气血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1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气旺 气能行血 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 气行 气能摄血 气能统摄和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 而不溢出脉外 即脾统血 气足 血旺 气虚 血虚 血行 气虚 血瘀 血运脉中 气虚 出血 二 气与血的关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血能载气 血是气的载体 气存于血中 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 血脱 血能生气 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 使气保持旺盛 血虚 气脱 气衰 2 血为气之母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二 气与血的关系 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气旺津足 气虚津不足气能行津 津液的输布 变化和排泄 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 气行水行 气停水聚 三 气与津液的关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津能载气气必须附着于有形的津液才能存于体内 津脱气虚 少气懒言肢倦乏力 气能摄津 气的固摄津液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 维持津液代谢平衡 气虚多汗 多尿 遗尿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三 气与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病理 失血伤津 伤津血燥 四 血与津液的关系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第六讲 什么是六淫 六淫和六气有何不同 六淫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六淫 六淫和六气有何不同 六淫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淫 是太过的意思 六气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太过使人致病 中医学把他们称为外界的致病因素即六淫 六淫和六气都是指的风 寒 暑 湿 燥 火 所不同的是气候的正常与异常 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 一年四季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如春风 夏暑 火 长夏湿 秋燥 冬寒 决定一切植物生 长 化 收 藏的过程 人们长期生活在其中 对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因此 这种气候不易使人致病 一 六淫 1 概念 六淫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风 寒 暑 湿 燥 火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 内生五邪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所产生的化风 化寒 化燥 化湿 化热 化火等病理反应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一 外感致病因素 一 六淫 2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环境性 相兼性 转化性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 外感致病因素 3 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风邪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易袭位 善行 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其性主动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一 六淫 一 外感致病因素 寒邪伤寒 寒邪伤及肌表中寒 寒邪直中于里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痛 寒主收引 寒性清澈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一 六淫 一 外感致病因素 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 扰神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一 六淫 一 外感致病因素 湿邪 湿为阴邪 易阻气机 损伤阳气 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州大货车租赁合同范本
- 私人家教合同协议书样本
- 甲方向乙方投资合同范本
- 燃气安装保证协议书范本
- 淘宝店铺出租合同协议书
- 签第三方协议咋写合同书
- 生活供水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物业与业主购电合同范本
- 花圃改造合同协议书范本
- 汽车入股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4年许昌禹州市选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编教师笔试真题
- 汉唐婚礼活动方案
- 赣州厚外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系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社区网格员(综合治理)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浮式储油卸油装置(FSO)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物业环境部培训
- 中国肉类加工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