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导学案-刘晓旭.doc_第1页
《水调歌头》导学案-刘晓旭.doc_第2页
《水调歌头》导学案-刘晓旭.doc_第3页
《水调歌头》导学案-刘晓旭.doc_第4页
《水调歌头》导学案-刘晓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导学案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加斗中学 刘晓旭课题水调歌头课时 1课时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 在朗读中背诵全词,并能大体感悟本词意境。2 通过导学质疑、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这首词的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 3通过对全词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旷达向上的人生态度。注:依次对应教学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诵读感悟全词。. 结合创作背景体味本词深刻的内涵。学习难点 1.品味全词优美的语言。2. 掌握作者情感的变化。3.学习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媒体多媒体电子白板预习任务 1.诵读全词,借助工具书了解全词内容。 2.查阅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3.回忆对作者苏轼的了解。 4.作业: 一、注音。(1) 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 二、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学 习 过 程学 案(师生共用)导 案(教师用)兴趣导入、检测预习上课前,我们先听一首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这首歌的歌词正是今天要学习的水调歌头。大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白板导入PPT展示问题)1. 歌词中的字,有没有和大家课前预习发音不一样的?2. 这首歌的曲调符合词的意境吗?问题答案:1、 “绮”字歌手唱错成“y”,正确应为“q”;歌词“唯恐琼楼玉宇”,所学版本为“又恐琼楼玉宇”。2、 符合意境。悠远舒缓,饱含感情色彩。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填空。苏轼,字( ),号( )。( ) 朝重要的文学家,眉山人。与黄庭坚并称( )。词开( )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 “三苏”分别有( )、( )、( )。2. 讲故事。 关于苏轼的奇闻异事,生平经历,文学成就或者本文写作背景等。 1、 用填空的形式解决作者问题,既节省时间又有效率。学生填写完毕后,用快速抢答的方式回答,其余同学补充。2、讲故事的方面举手回答。学生可结合注释、工具书及已有知识,多侧面、多角度谈谈苏轼及创作背景。(学生说,教师据情况补充)词作鉴赏、合作探究分组分层探讨问题(PPT展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一组:1.结合预习情况,翻译全词意思。2.说出小序的作用。3.读出预习案作业中的答案。 第二组: 1.概括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的感情。 2.苏轼为什么要“把酒问青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3.全词表达了深刻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哪句? 第三组: 1.探讨:这里“欲”与“恐”体现词人怎样的心情呢?“归”与又该如何解读?相关材料:演唱过青藏高原的李娜出家后,姜昆邂逅一身僧装的她。姜昆问:“当初你为什么要出家?”李娜只淡淡回答:“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李娜的“回家”,与这里的“归”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为什么要虚实结合? 3.假如你穿越到当时正在写这首词的苏轼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可针对作者的心情、词得意境、词中的某个句子、某个词进行表述) 第一组为成绩不太好的的学生,所以在讨论中,分层作业给他们的是最基础的,主要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组为中等生,题型难度有所增加,主要考察他们对全词整体内容的掌握,以及他们对词的基本感悟。第三组为优等生小组,主要考察他们的扩展迁移能力,以及对全词细节的掌握。(注:课堂上小组分层做题,但课后每个学生要根据课堂知识的掌握,把各个组的题都做一遍。)当堂训练、达标检测一、理解性默写。 词人酒酣时,对着皎洁月光产生遐思的句子 词人问天的句子 问月的句子 词作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 表达词人豁达胸襟的句子 2、 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也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三、分析。 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这几道题由易到难,旨在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情况,摸排他们这节课的的收获与听课效果。拓展迁移、展现自我1、 抢答写月的诗词名句。二、我们在前进的道路张难免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将用怎样的心态面对?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这两道题目考察作用有三:1、 了学生古诗词的储备量。2、 在掌握了本词主题的基础上,向苏轼学习他那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3、提升写作能力。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同学们,在逆境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吧!相信你们在遇到困惑迷茫、挫折失败时,也会向苏轼一样,只忧愁片刻,便会凭借自己的意志找回自信的自己,勇往直前,乐观开朗!加油!作业:1、 做课本课后作业题。2、 课后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概括主旨,体味意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