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和记叙文阅读.doc_第1页
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和记叙文阅读.doc_第2页
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和记叙文阅读.doc_第3页
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和记叙文阅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和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修辞是把话说好,准确形象又生动。了解大纲八辞格,掌握定义和特征。例句必须记清楚,遇到辞格必须细辨明。辞格之间易混点,必须注意区分清。“好像”未必表比喻,排比、反复认特征。比喻拟人得区别,设问反问有不同。如果考查其作用,总结作用加具体内容。一、考查方式1、对修辞格的使用进行判断。常见的表述方式有:对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或不正确)一项是(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对偶(或其他)修辞方式的项是(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类的项是( );指出比喻句中的_,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什么。2、对不同的修辞格进行辨析。常见的表述如下:某一段句子(句子)中使用了_修辞方式;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3、对修辞的使用及表达效果进行品味分析。(1)常见表述如: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分析正确)的项是( );文章多处运用了_修辞方法,举一例欣赏其表达效果。(2)有时不提修辞方式,实际仍是考查的修辞作用及效果。如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的作用是什么。4、修辞在语言实际中的运用。常见表述如:仿照某某形式说一句话;修改下面画线部分要求与加点句子形成排比,等等。5、考查的重难点。考题常常从易混点着手。辨析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既是命题重点,又是学习中的难点。二、应考技巧1、要掌握八种修辞格的定义和特征,记住每种修辞格的例句(至少一个),遇到具体问题,才能对照分析判断。比如,对考题中考得最多的比喻修辞格,要弄清以下问题: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分三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的分类、特征和例句。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明喻。甲像乙。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例: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把上述关于比喻的知识印在脑子里,才能对照辨别新的。八种辞格都应一一掌握。2、抓住辞格之间的易混点。内容主要有:(1)并非用了“仿佛、像”这类词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以下情况不是比喻:同类的两事物相比较,不是比喻。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单纯想象的不是比喻。如: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程度的不是比喻。如: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举例,也不是比喻。如: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王伟等。(2)区别比喻和拟人。比喻重在喻,拟人重在拟。例:小鸟像歌唱家在尽情歌唱。小鸟在尽情歌唱。例是比喻,例是拟人。(3)区别设问和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句子,而反问的答案就在问句中。设问常出现在论述或说明的开头,反问则常用于论述和说明的末尾。(4)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必须是3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反复只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复部分即可构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反复只要部分的词语重复;排比为了增强气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5)如果遇到修辞的连用或兼用现象要注意考虑得全面一些。3、如果遇到考查辞格的作用或表达效果的题,就要考虑修辞总的作用是为了把话说得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然后考虑具体的修辞的作用,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进行表述。如体会下面句子的作用: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比喻句的作用是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具体到该句,其作用可以概括为:把桥比作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石拱桥的外形美。又如,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该句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的作用是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或某种感情。结合该句,其作用可以概括为:“想念你”三个字,一再反复强调,以无比深沉的感情突出表达了亿万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革命激情。三、巩固练习1、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项是( )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她做了一辈子奶妈和保姆,长满老茧的手不知换过多少婴儿的尿布,洗过多少孩子的脚丫,也不知煮过多少美味可口的佳肴。A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 B拟人 比喻 对偶 批比C夸张 比喻 对比 排比 D比喻 拟人 对比 夸张(黑龙江省题)审题提示:该题是考查修辞方法,其妙处在于,紧紧抓住修辞方法的易混点命题。第句“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句中虽然用了“像”,但不是比喻句,这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误区。再看第句中“寻找”“乱撞”这些表动作的词语,可知,作者是把“风”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第句明显是一比喻,第句是对偶还是对比,可以作以比较,对比是从内容来说,必须两两相对,一正一反而对立。第句的内容并非一正一反,故不是对比。第句上下句词语分别相对,从形式看非常工整,正符号对偶的条件。第句语言平实,没有夸张,形式上不是对偶,有三个以上的内容相关、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一组短语构成,正符合排比句的特点。解题方法,可用排除法,判断不是比喻,可排除 AD,判断是对偶,可排除C,B项正确。2、下面四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的一句是(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B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C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D我也像年轻了一样,光高采烈地跳了起来。审题提示:该题目主要考查修辞方法的易混点之一:有“像”的句子不见得是比喻句。该题目中的B项说的都是声音,并非不同类的两种事物。“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只是表示程度,表示程度的事物构不成比喻,当然同类的事物更构不成比喻。C项虽然用了“仿佛”,但该句并没有跟谁作比,不是比喻句。D句是同类事物作比,构不成比喻。A句是比喻中的暗喻,“扑入你的视野的(黄土高原),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此句可改成明喻,即:黄土高原就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3、找出使用了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蜀道之道,难于上青天。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A B C D审题提示:该题主要训练学生对偶这一辞格的辨别能力。辨别是否是对偶句,主要从形式上去分析,上下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再从意义上看,意义相关或相对相反。据此判断下列各句。句字数不等,不是对偶句;句字数虽等,但结构不同,“急应”对“犹得”,“河阳役”和“备晨炊”,结构不一致,句意义虽相关,但结构上不能对应。余下的都符号对偶条件。4、下面这段文字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了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天津中考试题)审题提示: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比喻的本体。题目的考查点深入到了比喻的构成。该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且有一定的迷惑性,是一道较有份量的题。该题的误区在于,“惊叹号”所比喻的内容极容易从“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这句话中去寻找,让我误以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像一个个的惊叹号。解答该题,要认真理解全句,并回忆借喻这一修辞格,虽然本体没明确出现,但喻体所代的内容应该能恰当的放在喻体的位置上,即该句的“惊叹号”能用什么内容代替,那该内容就是答案。总观全句:“浪费了宝贵的青春的一个个事例”或“浪费贵青春的一个个教训”能代替“惊叹号”的位置。就是说,“浪费宝贵青春的一个个教训”就像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参考答案:浪费青春的教训。5、阅读文段,回答后面习题。我们的争吵声把那只反舌鸟给惊跑了。那位向导极不情愿地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帮助它向大海爬去。然而,随后所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每个人都惊呆了。不单单是那只获救的小海龟急急忙忙地奔向那安全的大海,无数的幼龟由于收到一种错误的安全信号,都从巢穴中涌出来,涉水向那高高的潮头奔去。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小海龟们不仅由于错误的信号而大量地涌出洞穴,而且它们这种疯狂的冲刺为时过早。黄昏时仍有余光,因此,它们无法躲避空中那些急不可耐的捕食者。刹那间,空中就布满了惊喜万分的军舰鸟、海鹅和海鸥。一对秃鹰瞪着大眼睛降落在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反舌鸟急切地追逐着它们那在海滩上拼命涉水爬行的“晚餐”。“噢,上帝!”我听到身后有一个叫道。“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抓起一顶垒球帽,把小海龟装到帽子中。只见他费力地走进海水里,将小海龟放掉,然后拼命地挥动手中的帽子,去驱赶那一群接着一群的海鸟。屠杀以后,空中满是刽子手们饱餐之后的庆贺声。那两只秃鹰静静地立在河滩上,希望能再逮住一只落伍的小海龟来做食物。此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湖水冲击着的空荡荡的白色沙滩。大家垂头丧气地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1、文中“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的进行着”一句用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从文中第、自然段找一个用了拟人修辞的典型句子,并进行具体分析。审题提示:该题的命题意图是对拟人、比喻加以区分。拟人重在“拟”,比喻重在“喻”。如果句中出现了比喻词“像”,应该是比喻,反之,则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如“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的进行着”一句,如果改成“海鸟就像刽子手屠猎物一样捕杀小海龟”则是比喻,而原句则是拟人。该拟人句子的作用,应主要从生动形象方面考虑。第2题要求找一个拟人修辞的典型句子,这给人以误导,似乎第1题考查的不是拟人,不然不会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