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1页
招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2页
招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3页
招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4页
招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摘 要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大银行进一步加大了信用卡市场营销的力度,同时其所带来了信用风险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对我国信用卡使用的现状作出了总结,对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了介绍,全面分析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外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出了大连分行风险管理的相应策略,加强大连分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关键词:绪论;信用卡风险管理;招商银行大连分行;AbstractWith Chinas credit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major Bank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credit card market marketing efforts,at the same time its brings credit risk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veal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redit card use made a summary,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card is introduced,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bank dalian branch credit card risk manage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of the credit card of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cep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alian branch of risk manage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strengthen the dalian branch credit card risk management.Key words: the introduction;Credit risk management;China merchants bank dalian branch;目录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4 本文创新点第二章 信用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2.1信用卡含义分类及功能2.1.1信用卡的概念与分类2.1.2 信用卡的功能及发展2.2 信用卡内涵及其风险管理理论2.2.1信用卡风险的定义2.2.2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标2.2.3信用卡风险的种类2.2.4新巴塞尔协议与信用卡风险管理要求第三章 国外及发达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3.1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3.1.1 美国信用卡业务特点3.1.2 美国信用卡相关法律体系3.1.3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3.2 台湾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3.2.1 台湾地区信用卡发卡机构内部管理3.2.2台湾地区信用卡外部用卡环境3.3 国外及发达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借鉴第四章 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4.1 招商银行大连分行现有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4.1.1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环境4.1.2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4.2 招商银行大连分行现有信用卡风险管理流程及评分系统4.2.1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流程4.2.2招商银行大连风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4.3 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4.3.1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松散4.3.2 银行外部用卡环境不良4.4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4.4.1国家宏观风险政策导向不明确4.4.2银行实际操作过程中风险管理流于形式4.4.3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缺失第五章.完善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对策5.1 完善招商银行大连分行内控管理制度5.2 健全招商银行大连分行征信审核体系5.3 加强招商银行大连分行贷后风险管理5.4 提高招商银行大连分行员工合规意识5.5 增强招商银行大连分行欠款催收工作第六章结论参考文献致 谢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的必要性自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史,从开始的不被国人认可到现在,信用卡已经逐步代替纸币成为了主要的支付工具。信用卡的发卡银行、发卡数量及信用卡交易金额等各个方面均在迅速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美国,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占其利润总额的二分之一,美国运通公司发行的运通卡业务利润更占了其全部利润的七成以上。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银行的竞争将集中在高端客户、中间业务和信用卡这几个方面。信用卡对与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可以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银行目前单凭存贷款的简单业务并不能稳定住零售客户,而信用卡使客户与银行的交易更加频繁,因此信用卡是现金商业银行稳定零售客户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次,信用卡分层次的客户差异化管理,有利于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此外,信用卡业务也可以帮助银行提高知名度,提升银行的整体品牌形象。1.1.2研究的意义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利润结构仍处于初级水平。目前,只有招商银行等几家为数不多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实现盈利,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对落后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和不健全的相关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提高发卡银行机构盈利水平,规范信用卡市场,维护合作商户与持卡人利益具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意义。(1)理论意义: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探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方法;将管理控制理论用于信用卡业务,对于学科交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实际意义:信用卡业务作为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消费信贷,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这项新兴业务,受到我国个人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风险控制技术尚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于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业务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对于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企业风险管理理路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基于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下发展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理论体系(1)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巴格利尼(1976)在其著作国际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认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因为各种风险损害所支出的总费用。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1983),在该协会的年会上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其中包括:风险管理一般原则,风险识别与衡量、风险控制、风险财务处理、索赔管理等,这些准则的诞生和运用,也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巴塞尔委员会(2006)正式发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巴塞尔协议)。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相对比较完整的银行内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与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与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框架并针对信贷风险提出了内部评级法。新巴塞尔协议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佳指引。美国COSO委员会(2004)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从纯粹的内部控制转向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该框架可以简单的用“348”来描述,即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各个层级;企业目标包括四个方面: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全面分享管理要素包括八个: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企业的各个层面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面都必须从八个要素进行风险管理。该框架为银行建立系统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架构提供了良好的参考。(2)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美国Bill Fair和数学家Earl Isaac(1960)创建了FICO模型,提供了信用评分方法,为信用卡风险控制奠定了基础;随后经济学家开始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博弈论、不完全合同理论等来研究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质、风险的起因、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防范途径。Stiglitz和Weiss(1981)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一文中,提出了市场上信息处于相对优势的一方如何行事的理论。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银行和接待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借款人项目成功时获利是不封顶的,但其承担的失败风险却是固定的,所以当银行不能完全监督借款人的行为时,就会产生改变当初申请贷款时的用途、转而从事高收益但更高风险的项目的动机,从而使银行的预期收益减少,这种现象叫做“道德风险”。银行面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逾期透支利息,提高利率虽然可以增加利息收入来补偿可能出现的拖欠损失,但也可能造成安全客户的退出。Morgan(1997)和一些机构合作(美洲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公布推出了一种新的度量信用风险的模型和方法,这种方法称为“Credit Metrics”它借用衡量市场风险时用的在险值概念,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给出贷款组合在未来一年内在一定置信区间内、贷款组合损失的最大值是多少,也就是相当于给出了信用风险有多大。Elizabeth Langwith(2005)通过对大量信用卡使用者的调查发现要降低信用卡风险,除了发卡银行必须管理好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以外,还应酌情降低还款利率。另外处理呆账可以借助专业的催帐公司来管理。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信用卡风险问题的研究,甚至是关于信用卡业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最早对于信用卡风险的涉及范围主要在于对欺诈风险的法律研究。吴洪涛(2003)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上的分析并对中外银行信用卡业务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未来趋势的判断,其中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评析。王增国(2003)将信用风险的类型分为:持卡人信用风险、特约商户操作风险、不法分子欺诈风险、内部制度风险、业务操作风险、软件操作风险和技术设备固有的缺陷风险,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个不同阶段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冼利(2005)有机地融合了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要求、国外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理念与成功经验,以风险为对象,风险管理为主轴,探索了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新模式。迟泰国(2006)在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和模型研究,通过分析持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设计出一套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设计不同指标值所对应的阀值来评估申领人信用风险,以供发卡行决定是否发卡。曳涛(2006)提出了信用卡风险成本概念,揭示了信用卡风险成本管理必须是积极的寻求成本和收益的动态平衡的观点,将风险成本管理的目的定位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上。胡勇,张永青(2006)分析了个人信用消费信贷风险的基础,强调了降低信用风险,要理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风险信息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焦虑以及提高金融电子化程度,建立先进的信用卡信息管理系统。另外还建议采取风险转移手段,建立风险呆账核销制度,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通过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将信用卡业务由表内业务转为表外业务综上所述,国内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综合性、集成化、系统性地看待信用卡这一特殊事物的风险体系,研究方面较分散。1.3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根据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搜集必要的招行大连分行的风险管理相关数据,再综合运用信用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大连地区区域风险特点,找出招商银行大连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国外银行先进经验提出改善措施。1.4 本文创新点(1)探讨健全信用卡贷后风险监督职能,特别是根据大连地区风险区域特点,符合区域特点的贷后风险监督制度。(2)对信用卡的市场商务业务及信用卡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对于信用卡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意见 (3)明确信贷风险和欺诈风险的范围,在进行信用卡风险研究的时候明确范围和前提,研究探讨如何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实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第二章 信用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2.1信用卡含义分类及功能2.1.1信用卡内涵及其风险管理理论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卡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信用卡作为一种小额信贷工具,其先消费后付款的特征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那么从信用卡的风险性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的滞后性。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所决定。信用卡的持卡人只要拥有了一张信用卡之后,便可以无需存款即可消费,同时根据信用卡的业务惯例,持卡人还拥有一定期限的还款免息期,这样就导致了,在免息期内,银行无法完全监控持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只有在持卡人的贷款逾期并且银行进入和催收阶段之后,银行才能真正地对于风险损失的程度进行确定的评估。第二,风险的分散性。由于信用卡的持卡人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甚至是其他国家,因此,持卡人拥有着职业分散、消费爱好分散、消费行为各异等各种不利于集中监督管理的特点,而且持卡人的信用卡使用情况也会随着持卡人所处地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会呈现出明显地地域性差异,这就使得信用卡的风险也表现出分散性飞特征。第三,风险的多发性。近年来由于各大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和经济效益,使得信用卡的发卡量大增,信用卡持卡人数不断增加,消费频率不断增大,自然因素又存在着不断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包括的大量的无法预料的潜在风险。第四,风险的复杂性。信用卡风险的产生因素比较复杂,在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仅仅由于欺诈因素导致的风险就包括伪卡诈骗、伪冒申请、卡片遗失、盗用账号、未达卡、网上黑户等。在我国,由于信用卡兴起的时间较短,因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信用卡相应理论系统,因而对于信用卡风险理论这一概念,国内现在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信用卡发卡机构在信用卡发卡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造成资金损失的不确定性。信用卡风险管理理论,是指导和控制组织关于风险的协调活动,是负责维持一个机构一定程度资产质量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在我国目前现有的理论系统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内涵一般存在着两种解释:一种是信用卡的发卡机构为了实现信用卡经营的收益性,在信用卡的发卡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规范方法,对于信用卡在发卡之后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处置的过程;另一种则是信用卡的发卡机构为了防止和减少在信用卡发放之后可能寻在一系列不确定的资金损失,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之中,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对可能产生的动态和静态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分散以及转移等多种措施,以保障信用卡资金安全和获得最大收益的过程。信用卡风险管理就是量化信用卡经营主体在发行、受理、使用及维护信用卡的过程中的风险敞口,指导和控制各环节的协调活动。2.1.2 信用卡的功能及发展信用卡最基本的功能为两个,一是信贷,即向银行借钱花的功能;也是理财功能,如果发生现金流周转出现问题,则可以办理几张信用卡,实现短期融资。二是支付功能,即买东西、付帐单时代替现金付款的功能。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和他的商业伙伴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 (Diners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大来卡。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属于自己的信用卡,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1959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州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60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70年代开始,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2.2 信用卡相关风险管理理论2.2.1信用风险从传统银行业的角度来说,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单位或者个人在借款到期之后,不能履行合约、契约,无力偿还或者是不愿偿还贷款,致使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时收回而遭受损失的一种风险。然而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兴的信贷方式,它的风险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风险有着很大的不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是指,信用卡的持卡单位或者个人在使用了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之后,由于发生经济问题或者是主观意愿而不能或者不愿意按照信用卡章程规定的期限,或者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事先协定的透支期限,归还透支本息而产生的风险。信用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导致发卡机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恶意透支。这是最常见、最隐蔽和最难防范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在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我国各大银行由于恶意透支产生的损失几乎达到了几千万。第二,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谎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是有交易但是没有收到货物,因而拒绝进行付款行为。第三,虚假挂失。这也是常见的信用卡犯罪的一种手段,假装信用卡丢失,到银行柜台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的这一段时间差,进行疯狂大量透支。第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进行非法高利贷交易,运用信用卡的授信额度进行透支,长期无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对于我国目前的各大商业银行来说,还款拖欠达到六个月(180天)即定义为呆账并且予以注销,由于信用卡是免担保、免保证金、免抵押品的一种信贷方式,因此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一大主要损失来源,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坏账损失,不仅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利润,并且监管机构会因此而提出要求更高的资本准备金,如果信用风险损失大大超过了预期水平,在资本金被坏账冲少的同时,银行又不得不应监管机构的要求而增减资本准备金的比率,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控制不当,会造成商业银行的破产,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2.2.2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标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赢利达到最大化。通过识别和有效地管理现有资产组合中的各个部分的风险级别,并有效获得目标市场,达到最终目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信用卡业务损失发生前和信用卡业务损失发生后两种。信用卡业务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1、有效评估现有客户的账户关系,建立与客户一定程度的亲密关系,在可接受资产质量水平范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2、账户获取策略,从别的机构、预批准的恳请营销、交叉销售现存客户中获取良好的客户组合。信用卡业务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1、控制损失,使信用卡的风险损失达到最小。2、挽回损失,采取一定的措施,挽回一些已经发生的损失。2.2.3信用卡风险的种类18880分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是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界定和研究,才能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一般来说,信用卡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贷风险,一类是欺诈风险。一信贷风险。信用卡的消费比一般的信贷消费更为灵活,更能在更大层次上满足客户灵活性的消费需要,给客户随机性支付的保障,只要是在批注的信用额度内消费和贷款,客户都会得到银行的支付保障。然而对于发卡的商业性银行来说,对于客户提供这些保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信贷风险。 1.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比,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它的特征决定了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当持卡人的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信用卡开卡申请表上发卡银行一般都会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 ,其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商业银行的审批员都被要求谨慎小心地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2.代理授权的隐含风险在信用卡交易中,大部分的信用卡交易都必须通过发卡银行的授权系统取得授权号码,但有时为了避免出现其他突发性问题而影响交易的进行,大部分发卡银行会在其授权系统未能接通时,授权其他可信任组织代为批出一定金额的交易。由于这些组织没有掌握客户的资料和财务状况,这样就难以检查持卡人账户的可用金额和状态,因而极有可能造成超额透支或是在账户取消后,持卡人仍可用信用卡进行交易,这同样会令发卡银行承担信贷额度以外的风险。3.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对于信用卡来说,它的还款方式是弹性还款,持卡人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还款,只要是持卡人按最低还款额如期还款,并且贷款的数额又没有超过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就可以继续用卡消费。又因为大部分的发卡银行对于持卡人最低还款之外的大部分欠款的回收时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而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又随着时间及其经济活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从银行的角度看,持卡人贷款的时间愈长信贷风险愈高。例如恶意透支以及拒不还款,在发卡初期的6至12个月已可以观察。所以当一个信用卡客户与发卡银行拥有越长的交易流水,银行就有更多他的过往纪录,例如持卡人的消费类型、额度使用率、还款习惯等,都可以参考。一些有长久时间,准时还款,使用循环功能的客户,大部分银行都会将他们是为良好客户,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二欺诈风险。信用卡欺诈是信用卡的风险源之一,大部分的发卡行损失都是由于信用卡欺诈造成的,信用卡欺诈的主要主体是人为因素。1.失卡冒用、假冒申请、伪造信用卡。当发卡行向持卡人送达信用卡时,一部分的信用卡并未及时准备地送达到持卡人手中,这一部分未达卡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用,或者持卡人自己保管不当,使得信用卡丢失,或是被不法分子窃取。信用卡持卡人资料有时会被其他不法分子窃取,从而申请信用卡,并且进行大量的恶意透支,在国际上的信用卡诈骗案中,60%以上的是伪造信用卡犯罪,其特点是团伙性质,从盗取持卡人资料、制造假卡、贩卖假卡、用卡作案这一系列活动,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并且使多人大量参与,分工负责各个环节,使得这一类犯罪通常成功率比较高,诈骗金额也比较大,在这样的犯罪团伙中,犯罪分子一般利用最新的科级手段盗取真是的信用卡持卡人信息,在盗窃信息后便利用这些资料批量制造假卡、贩卖假卡,从中谋取暴利。在信用卡欺诈犯罪的行为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网上冒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切实的方便,然而在另一方面也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新的犯罪方式。在科技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信用卡诈骗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了科技化、网络化的趋势,对于各大商业银行来说,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持卡人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相继增加了商品邮购、电话订购、网上交易等功能,由于这些交易的虚拟性,导致交易不可能像传统的消费交易那样做到一对一的服务,因而交易的安全性相对来说较低,信用卡的资料,例如卡号、持卡人信息、密码等资料都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而且,随着此类交易的增多和用途的日益广泛,这一类的风险案件也会随之增多并且涉案金额会越来越大,如果银行和相关政策部门不因此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来进一步规避信用卡欺诈风险,那么受损的将不只是广大消费者和持卡人,银行的利益也会随之受到侵害。2、来自商家的风险: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信用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不法雇员会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3、来自第三方的风险: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快速且大量地交易,直到信用卡被挂失并且资金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法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进而进行复制。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四是伪造。犯罪分子以各种手段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进而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提取现金,使银行蒙受损失。 4、来自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便利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取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使用信用卡;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2.2.4新巴塞尔协议与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监管的一大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国际标准化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而且一定程度上让银行的资本要求与银行资产的风险程度相挂钩,促进了国际银行体系的稳健和安全。但它也存在极大的缺陷:它主要针对信用风险,而忽视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它对风险的分类过于简单,在同类资产内不能进一步区分风险程度,使银行资本金对资产风险的敏感度还是很低。为了弥补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不足,从1999年起,巴塞尔委员会开始考虑修改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最终出台。新协议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和经营的新标准,中国银监会提出,到2009年,10家左右大银行推行基于内部评级法的风险管理模式并全面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新协议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利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由此可见,新巴塞尔协议将对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银行业务提出新的风险管理要求。对于日益发展的银行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信用卡将是国内银行发卡努力拓展的重要战略产品,因而市场竞争也会日益激烈,对于各大商业银行来说,如果想要向市场大量推出信用卡并且保证银行利益,那么就必须要采取积极进取的市场营销策略,但是从银行业整体和商业银行发展的角度来讲,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新的政策出台具有着迫切性,只有拥有了政策和市场双重策略的保障后,信用卡才能在市场上既有安全保障,又能给银行带来利润。在准确划分和定义了信用卡风险类别之后,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策略制定,就有了一定的范围和依据。从宏观上来讲,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市场策略、信贷政策、风险监控和评价、利润评估等多个方面。目前在国内,根据国际惯例和相关法律政策,银行界普遍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信用卡风险的管理策略。(一 )重点研究市场,建立积极稳妥的市场策略。在信用卡推出并且面向市场发行以前,主要的风险管理问题是产品设计问题。当信用卡的发卡银行在决定推出某一种新的信用卡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清醒地市场地位,深入地了解市场的发展潜力和信用卡发行时候的市场期望值,以及与其他银行的相应产品对比所具有的优势和竞争力;其次是要对目标客户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由于我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客户群体也就随之不断增大,客户的选择性也就大,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并且准确定位本行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消费倾向,有针对性的锁定信用卡退出后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再次,当商业银行银行在推出信用卡时,必须要了解其卡产品的产品组合。所谓了解产品组合就是要分析现有每个产品在推行到市场之后所伴随的的风险,发卡银行在信贷方面要承担多大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其产品组合,由于每个产品在目标客户、信贷政策、推广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它们的风险程度也不同,通过推出不同的产品可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整体所承受的风险压力。简单地说,在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之后,对本银行进行准确的定位,采取积极、进取的市场策略,在市场营销、产品组合、产品推广、客户目标群体定位中将整体风险进行分散化解。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在满足客户的整体需要之后,为银行带来利益最大化。(二)采取适度的信贷政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信用卡的信贷政策主要包括: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信用卡的还款周期、透支利率、最低还款额、不良比率和欠款催收。在国内各大银行的这些信用卡的政策内容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信用额度和不良比率。发卡银行在审核了申请人的职业、学历、年龄、收入、资产等基本资料之后,经过综合比对和审核,才确定对于持卡人的信用额度的审核,通过对这些基本指标评分进行风险评估,综合得分高者,批核的信用额度就会高,反之则低。然而在一般情况下,银行授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高,风险的隐含性也就越高,银行承担的信贷危机就越大。而不良比率的风险表现,则是从两方面进行比较,一是发卡银行自身年度间不良比率的比较,二是各大商业银行横向间信用卡不良比率高低的比较;在两种比较中,如果超过了本行上年度的不良比率或者同业间平均不良比率和,发卡银行就应当检讨信贷政策,并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银行的信用卡不良比率。除了这两点主要的差别外,各大银行在信用卡的还款周期、透支利率、最低还款额、欠款催收等方面的政策,一般都有固定的政策和行业规定进行引导,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因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最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且损失最小化、受益最大化,对于任何一家发卡银行来说,只有平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和受益值,承担适度风险,才能得到利益的最大化。第三章 国外及发达地区信用卡风险案例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经验 3.1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3.1.1 美国信用卡业务特点1.成熟、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美国拥有完善、丰富、全面的信用信息收集、汇总、加工、使用机制,拥有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服务企业主体和信用评估企业主体。成熟、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为普及信用交易、管理信用卡风险提供了信息基础、技术手段和制度保障。2.先进的信用评分模型技术信用评分模型是美国信用卡管理中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是信用卡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管理技术之一。它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消费者的人口特征、信用历史记录、交易记录和行为记录等大量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挖掘数据中蕴涵的行为模式、信用特征、捕捉历史信息和未来信用表现之间的关系,发展出预测性的模型,以一个信用评分来综合评估消费者未来的某种信用表现。3.借记卡地位高 收单网络多样化美国一直是一个以信用卡为主的国家,截止至2002年底,美国美国全国借记卡发行量占全美的总发卡量的34%左右,占持卡零售额的35%,占信用卡交易额的40%,并且,为了应付越来越庞大的业务体系,美国建立了信用卡、借记卡分别处理的收单网络,不仅建立的覆盖全球的、主要处理信用卡的四大收单网络和品牌,同时还允许这些品牌大量处理借记卡业务;还建立了专门处理密码借记卡和ATM业务的收单网络,这些科学的业务系统不仅满足了美国国内的业务需要,同时覆盖了全球的信用卡业务,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收益。3.1.2 美国信用卡相关法律体系美国是信用法律体系最健全的国家。美国的法律一方面规范了信用数据的收集、披露、使用行为,规范了征信机构的具体运作;另一方面保证了规范授信、公平授信和保护消费者隐私,从而促进了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市场完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美国信用卡法律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机制和个人信用评估机制;(2)有效保护消费者隐私权;(3)具有严密而灵敏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机制;(4)法律体系健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信用文化,符合现代的信用销售发展。3.1.3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1)采取预算独立、管理集中的利润中心化运作模式美国的发卡机构大多采取预算独立、管理集中的利润中心化运作模式,与这种模式相匹配的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目标的公司化组织体制。这种组织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发卡机构能够有效控制风险。(2)进行全面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美国发卡机构对信用卡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风险管理贯穿了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并体现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在美国发卡机构中,从上到下,无论是董事长,还是一线员工,都投身于风险管理之中。(3)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如信用评分模型,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客户评分模型,催收管理系统,行为评分模型等,采用这些技术的目的已经从最小化客户在特定信贷产品上违约的可能性拓展到使银行从客户那里赚取最大化的利润。美国广泛运用信用评分模型,其中以FICO信用评分模型最有效。同时,美国各发卡机构分别建立了自身数据仓库,随着不同情况的发生对其进行验证和修改,以保证其有效性。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了发卡机构的信用卡风险。3.2 台湾地区和韩国信用卡风险案例分析和管理经验3.2.1 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案例分析 台湾地区一度是亚洲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岛内银行众多,行业之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岛内大量企业都将资金转移到海外或者是大陆地区,但是由于政策限制,岛内银行无法将业务开展到大陆地区来,由于近年来大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并且一路上升势头良好,使得台湾岛内各大企业纷纷转向大陆发展,这就导致了岛内银行金融业务大量减少,使银行逐步将目光转向消费金融业务尤其是高利息的信用卡消费业务,为了争夺这块没有开辟的市场,岛内各大银行纷纷发行种种信用卡和现金卡,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推销活动,采取了大量的促销手法以促进信用卡的发行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台湾岛内信用卡的发行量大增,据相关数据显示,直到上个世界90年代初期,台湾岛内的信用卡数量并不大,到了2000年,全岛的信用卡和现金卡也只有1830万张,而经过各大银行的促销和低门槛办理政策的吸引之后,全岛的信用卡数量猛增,到了2005年底,台湾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卡和各类金融卡已经达到了1.3亿多张,而台湾全岛居民也仅仅只有2300万人,这就说明在台湾地区,平均每位居民拥有两张信用卡,信用卡的循环信用余额达到了将近5000亿元新台币。这样的业绩曾一度使台湾的各大商业银行扭亏为盈,巨额的消费利息和超期罚款使各大银行的收入大大增加,尤其是后来又出现了现金卡这种金融消费卡,2000年,现金卡首次在台湾市场上出现,此后一度风光无限,率先推出这类卡的台湾万泰银行业绩迅速好转,次年便扭亏为盈,盈利额达到了14亿元新台币。这种利润促使台湾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一时间台湾的信用卡业务异常火爆。然而台湾这种表面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下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在台湾,大量现金卡和信用卡被发行到大量用户手中,早就了大批量的“卡奴”,到了2006年,:卡奴“已经成为台湾新兴的、数量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保守估计大约有5060万人左右,更有大概97万的台湾家庭笼罩在欠债的阴影中,按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双卡授信余额大概在7800亿元,平均每人欠债33万元。在对这些信用卡持卡人进行了统计调查后得知,在这些持卡人中,平均4人中就有1人使用过循环信用,62%的人承认信用卡消费一大部分是由于过度消费造成的,其中39%承认是由于消费过度盲目和过于慷慨导致欠下巨债,而因为创业或者是经商而使用循环信用导致欠债的比例达到了29%,因家庭困难不得不使用信用卡的比例也是29%。因此可以看出,在台湾地区的信用卡使用中,绝大部分因素是由于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在大部分的家庭或单位都欠下了巨额的信用卡债务之后,台湾地区一度经历了经济萧条,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台湾地区经济不景气,工资不涨甚至还有所下降,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而且失业人口接近100万,在台湾,有14万的中小学生吃不起午饭,这就凸显了台湾人均GDP15000美元下的新的穷困问题,因此,信用卡债务成为了压垮台湾人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贫困家庭,由于收入问题和家庭压力,导致人们不得不透支信用卡或是选择使用循环经济,这就导致了在工资不变甚至是降低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债务危机,债务迅速加大而又无力偿还,同时银行又不断地进行催债,许多“卡奴“因为精神和生活压力过大导致出现精神问题或者是自杀。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仅在2005年一年,台湾地区就有4000多人自杀,于此同时,各类社会犯罪案件也层出不穷。信用卡和现金卡滥发现象导致的后果彻底爆发。3.2.2台湾地区信用卡发卡机构内部管理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解决信用卡和现金卡带了各种商业、金融和社会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来治理各种问题。台湾财政部金融局于2004年制定了信用卡业务机构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目的在于促进信用卡业务机构健全经营,促进业务机构的运营效率,维护信用卡业务机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及管理资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该办法适用于所有在台湾开展信用卡业务的从业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及外国信用卡公司,并要求信用卡从业机构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所有从业人员共同遵守。该办法规定信用卡业务机构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内容应包含管理阶层对业务风险的监督程序;业务风险的辨识与评估制度;机构内部各管理阶层的明确且不冲突的职务分工内部控制制度;有完整、及时的财务、经营及规章等资讯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有监督执行程序,保证内部稽核或其他内部控制人员发现问题时有上报渠道且应立即采取改正措施的程序等。为了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台湾当局加紧时间制定了新的“破产法”,台湾司法院提出“消费者债务情理法草案”,让无力还款的自然人申请破产保护,但是申请条件非常严格,在该法案通过之后,台湾岛内50万的“卡奴”中将有10万向银行申请破产,但是在申请破产之后,自然人的其他各项权益将会受到限制。台湾当局在处理信用卡危机时秉承的两大原则就是:一,将可能出现的影响和随还降低到最小。第二,尽量避免“道德风险”,“欠债还钱”的社会原则不能被破坏,欠债人不能因为有了相关法律的规定而肆无忌惮地进行刷卡消费而后拒不偿还。3.2.3台湾地区信用卡外部用卡环境台湾地区有高达八成的发卡银行在信用卡账单上印出信用卡卡号或身份证号,而刷卡消费的发票上也会出现完整的卡号与授权码,消费者的金融隐私权全部暴露出来,如果消费者未将这些账单或发票撕毁,就很有可能成为安全上的漏洞。为此,台湾财政部于2003年发文要求信用卡会员机构在信用卡账单及缴款联上所列持卡人的信用卡卡号或身份证的统一编号,应以隐藏部分号码方式列示。同时另外发文规定,销售货物或劳务所开发票,仅需于发票中载明签账卡(信用卡)卡号末四位号码,以维护消费者权益。3.3 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借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国社会各层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政府也在着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可以借鉴国际上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的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使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走向成熟。但是,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决不能照搬国外虽已完善但不符合我国实际的信用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是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问题,从实际出发,建设适合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一个产业的兴起必然要向市场缴纳或多或少的学费,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也是一样,市场的每一个参与方,包括发卡银行、持卡人、民众、监管机构等等,都要经过长期大量的磨合、纠错、调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美国是信用卡的发源地,在这个信用高度发达的国家,信用卡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信用卡法律体系尤其是有关个人信用和持卡人保护方面的立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完善,我国应借鉴美国的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有法可依。从台湾的信用卡危机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全球各地区个国家的信用卡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方面,这些信用卡的持卡人扭曲了消费观念,在拿到了信用卡之后进行盲目的疯狂消费,没有考虑到后续的还款问题和经济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出现了信用危机的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业务的监管部门过于依赖市场的调节,没有起到政策部门应有的调剂和监管作用,在信用卡危机发生的初期没有及时准确地预料到后续的发展,以至于失去了及时遏制危机的机会,导致几乎发生整个行业的金融信贷危机。从这一方面也可以情绪地看出市场经济的缺陷,盲目地相信市场的调节作用,从某些角度来讲甚至是危险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监管和导向作用。因此在大量分析了国外先进想信用卡管理和分析案例之后,我国的银行界必须要吸纳学习并且引以为戒。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信用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信用卡风险识别、信息统计、风险管理方面和发达地区相比都极为落后,大部分都需要人工来审批,这不仅加大了员工的工作量,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工作失误和审批错误,并且在国内,我国的信用审批模型使用并不广泛,这就导致了在信用卡的审核阶段,审批工作缺乏准确性,这就给后续的分析评估工作带来了困难,无法及时预测到客户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鉴于以上这些实际困难和缺陷,国内银行界一直在积极调整并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银行界普遍采取了个人信用审批模型来审核申请人的信息和资料 的准确性喝安全性,个人信用评分模型作为一种数量化的方法,是金融业最为成功的一个应用,其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帮助和改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情况下,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本土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