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智慧匿名无智所云.doc_第1页
善智慧匿名无智所云.doc_第2页
善智慧匿名无智所云.doc_第3页
善智慧匿名无智所云.doc_第4页
善智慧匿名无智所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善智慧匿名無智所云自.tw/forum.htm學修經驗交流討論區問答中下載整理有慈悲心亦有慈悲行心行合一方是實修行道有慈悲心卻無慈悲行心行相異表裏不一如何見性明道要如何時時提醒自己真修行道不退道心心行合一多看看別人多看看自己多看看天和地時時檢視自己才能看到真正的問題也才能精進成長只會檢視別人個人主觀蒙蔽了雙眼永遠也將問題推向他人又如何能向前邁進真心實修所有的事都可以化為動力與泉源無真修之心所有的事都可以變成理由與藉口你是什麼樣的(人)多看看別人多看看自己多看看天和地你就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了也才能夠真正重新出發而不是自認自己已經在修了卻讓他人無真修之感他人的反應只是單純的映照出你當下之心念罷了只因他們並不在乎你多會(說)道而是對於你的(心行)做出最直接的反應坦承面對自己所欠缺的才能夠真正邁向圓融圓滿之境也才是真正的在(修)(行)元元有緣人無智順緣而來,而此(緣)中,有其他有緣人與你,此是(緣)亦是(圓)。或許你的心念無智感受到了,但,希望你平常心面對,莫因此而執著。這是無智想給與你的,亦是你目前最欠缺的。許多事都知應平心面對,但為何遇到時,總難平心持之。或許在你周遭所發生的事,只是想讓你思索一些事,不知你是否悟到了。路還很漫長,只要有(心)有(願)去改變些什麼,去做些什麼,困境絕對不是困境。(因為心無困意何來困境,心無願力何來願境,這是相對的,只是反照自心之境!)修行的路上最切忌(不勞而穫)之心態,什麼事都不想去努力、改變、承受,一切順境都當成是必然,試問自己為何而修之初心,是否偏了,亦或根本不知自己為何而修。只是盲目的跟從別人的腳步,不知所以,雖然知道人人皆應修行,但自身卻無堅定明澈之(修念),由內心毫無虛假的顯發在自己的(心)(行)上,究竟自己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在修行,是有求有欲,亦或無求無欲,我想,自己是最明白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沒有人不會犯錯與執著,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坦誠面對那樣的自己,不要再給自己任何的理由與藉口,進而才能真正放下,雙手所緊握的,心念所糾纏的,自己所做成的(結)。明師不在他處,而是在心中那份精進尋真,無偽不虛的良善之心。若無這份心念,遇到明師不是明師,得悟真理不是真理,只因心念已迷,又如何能明悟真道,明心見性。用(心)修行,步步邁開皆是知足、歡喜,感恩惜福。用(欲)修行,步步邁開皆是怨懟、障礙,求不得苦。凡靈雲兒有緣人心圓行圓,萬緣輪轉,圓內圓是心,圓外圓是行,圓亦是緣。善念輪轉,萬緣皆成善緣。 惡念輪轉,萬緣皆成惡緣。 因緣如是、因果如是,萬法如是,一切唯心。平心修持順因緣 苦境磨難歡喜受 人人皆是觀世音 共渡塵緣成善果 凡靈雲兒平心修(十二因緣) 在準提佛母圖案外圍是輪迴圖,共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因緣。 (一)無明:畫於外圈頂端,有一盲叟手拄拐杖,象徵著十二因緣之始無明。所謂天無日月,寸草不生,人無雙眼,寸步難行。一個瞎眼的老人,行動就更不可能了。由於有無明,眾生就難以轉惑成智,超越痛苦,並且也不易認識解脫之智慧,更看不見解脫之道。 (二)行:一個陶匠在陶工輪車上做陶器,只要輪車在轉,陶匠用手扶持著黏土,即可使黏土成形,做出陶器。這表示作和業的形成是相互依存的。業(行)因無明而有,根除無明,也就根除了業。在未根除無明之前,眾生不得不受業力和業果的影響。 (三)識:樹上有一隻猴子,牠心情浮躁,想要離開這一棵樹,因為牠認為其他的地方有更豐足的食物。由於業所形成的力量,識乃想要急於往六道之中的任何一道去受生。 (四)名色:二人同舟過河,象徵由識(名)與父母種子(色)結合而起。以過去所積業果為本的新的一生開始了,前一生也在同時結束。離開過去的一生而開始新的一生,就如同離開河的此岸到另一岸去。雖然此生已非前生。但是,過去生中所積之善惡業的影響力,此生依然存在。 (五)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以一間有六個窗戶的空屋為其象徵。表示人在母胎發展中的六根。雖有六窗代表六入,而屋內卻空無一物,也就是說沒有引起六入反應的對象。 (六)觸:二人互相擁抱,表徵一旦六入中任何一個起了反應,或與事物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如眼見到色、耳聞到聲等,此刻即名為觸。 (七)受:接觸後立即感覺到的就是受。受就是對外界接觸的反應,或為愉快與舒適,或為非常不愉快和痛苦。象徵受的是一個眼睛中了箭的人。人心具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執著,所以一旦與愉快的事物接觸,人就一心一意的想要它,完全被它吸引住。當與不悅或痛苦的事物接觸時,人就沈溺於怨恨之中,一心一意的怨恨它,所以心只集中在所受的苦樂之上,願不得其他。 (八)愛:象徵愛的是一個沈溺於酒食等物欲的人。人若沈溺於酒,貪飲無度,飲酒之人表面上是在尋樂,實際上是在受苦,飲酒的人會越喝越多,終至於醉,而樂極生悲。重覆不已的過程,雖是希求快樂的表現,然其實際產生的結果卻是痛苦的承受。 (九)取:一個正採擷果實的人,象徵當人的貪愛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活動的時候,第九個因緣取就發生了。取著之心由愛欲生;圖中樹與其所結之果,就是表徵那些積業所產生的業果。人連續採擷樹上的果實即是重覆積聚業果。 (十)有:一位年輕的孕婦,她象徵有。年輕代表不成熟,只顧目前,亦即只顧當下所感到的苦樂。而且業風吹來吹去的中陰識,此識一心一意想要轉生。就這樣,愛與取就導致入胎而有的過程。 (十一)生:象徵生的是一個生產中的婦人,她所生的即是來世。而有就會生。 (十二)老死:一個背著死屍的人,象徵死。一有生必有死。如是,十二因緣從頭到尾循環不已。 涅槃經云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 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十二因緣代表著人之生命自有意識以來,擺脫不了的輪轉之圓,因為心念身陷其中,難以看清萬物輪轉無期之真相,進而明心見性,找到真諦。所以自一出生便心陷無明,直到老死,仍不知心已無明,執迷於此圓當中。若不知此圓之緣,又何能夠了悟出圓,最後修圓出圓而真覺。 其實每個人從生命之生直到生命之滅,也是一個輪轉之圓,此圓由不可數之緣,不斷緣起緣滅相連而成,每一段善緣及惡緣都是有其目的,冥冥之中自然連成,屬於我們獨有的生命之圓,也因此,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考驗及困境,亦有著自己的心境與層次。 有的人是在迷慾上,有的人是在迷情上,有的人是在迷靈上,有的人是在迷心上,一切都仍在宇宙不變的輪轉法則當中,而我們地球法界之六道輪迴法則,只是整個宇宙輪轉唯一法則中的一角罷了,只因所有之靈都無法脫離此一法則,畢竟真相遠遠的在我們想像之外。 給有緣看此篇文章的朋友: 你相信你現在所感覺的,並沒有錯,畢竟這是你心念所選擇,人生就是如此簡單,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路,不管是好是壞也都是自己要去面對負責,但千萬不要忘了,在這世上若還脫離不了軀殼的束縛,我們終究只是人而已,不管知道的再多,悟澈的再深,有無神靈附體,會不會靈通與神通,都只是人而已。 會將自己神化,特別化之人,都是心迷而忘了人心之本,雖然一切都只是過程而已,但無智真心希望,所有眾生皆能先修人本之心,莫忘了自身因緣該負之責任,切莫迷失在靈通世界的陷阱假相當中,畢竟無智真的看太多了,雖然此惡緣以後仍會輪轉不斷,無智仍會盡心而為,無愧於心,平心面對所有。 阿姐有緣人緣生時,必有其因。緣滅時,亦有其因。不執著,緣無生滅,亦無來去,不住心,自然了其因。平心受之,平心施之,平心感之,平心覺之。一切平心,路才方能不偏不倚,靜心淨意。順緣流轉,心在圓心,不隨境起。順心而為,緣不住心,不起執心。風彷彿已經消逝,你依然還是你,心也還是心。一切盡在緣中,一切仍在圓中。阿信有緣人感恩你的回應,讓我們有緣結此善緣。你的心境,無智感受的到,畢竟你已經(看)太多了,尤其是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還有虛假偽善的五濁塵海中,有些人、事、物,沒有親身經歷面對過,是很難辨其真偽,所以我們往往先(受)才(悟),但這都只是過程而已,畢竟此輪轉並不會因而停了下來,不管我們的心念是否已經明悟或可以再次承受,它就是如此無情流轉著。世道淪喪,並不是上天所註定的(果),而是因為眾生的迷心與慾心所種下的(因)而成的(果),可嘆的是,這樣的共業,我們與後代子孫必須共同去面對與承受,但它並不是無法解,只要明悟(因)由心,亦可以明瞭(解)亦由心。可悲的是,這樣的道理大部份的人都知道,尤其是有在(修)的有緣眾生,但是真正做到的,只有非常少數的人,但我們可以由此了解到,並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很難做到而已。所以你會有如此感嘆,無智可以體會。(說的容易,做起難,滿口慈悲卻做的沒道理太多了)我們也知道,做的到與做不到,只要捫心自問,心便自知,無需刻意向外証實自心之(善),有否落實在生活中之(行),亦如許多有緣看到此篇文章但未回應的朋友們,他們只是平心(行)自心認定之善念,不需與他人比較論道而失平心,遇到同樣正善之念的心,亦只會惜緣惜福自然入心,遇到不同道不同心念之緣,亦不會讓自心起分別而失平心,用(觀)反照(自心),用(思)精進生(慧),用(戒)身、口、意而生(定境)。也因此,(說的多)不代表修為高,(說的少)不代表修為低,(不說的)不代表無修為,重要的是,能將(正念)落實於生活中而成(正行),才能真正造福有緣之眾生,也才能救渡他們脫離苦海迷境,這是無智此篇文章的真正意涵。無智(說)那麼多,亦只是盡心盡力而為,並不是自視修為高深,只望能助一人是一人,不求別的,只求無愧於心,其他一切順緣流轉,平心行之,不強求結果。窗外的風依舊吹著,你是逆著風、順著風、還是感覺不到風呢!亦或是,其實一直以來,根本就沒有風!阿姐有緣人心因歸塵,所以很難不受塵世之(外因)(外相)所影響,因而在起心動念之間,不自覺的(因外)心執成境,因而感覺不到,原本明心清澈的真如自性,本末倒置的(向外)盲目去探尋,時信時疑自己所修所行之道,只為確定一條毫無疑慮罣礙之終點,這雖只是過程而已,但其中的甘苦亦只有當事人能明白,究竟要用多少的苦與痛,才能讓心念(覺)(悟)此理,亦只能看個人的因緣及造化。風動與不動是(風),我動與不動是(我),切莫心隨境起,而讓(我)生(執心)。亦如看到他人做惡,卻未看到他遭受惡報,因而生起怨憎之心,怨天怨地憤憤不平,要知,因果自有定律,因緣自有其因。若無修得平常心待萬事,又如何能從平心之境中,找到原本的真如自性。我中有一顆(真心),真心中已沒有(執我),唯一的一顆心,是沒有(我執)沒有(心執)的一顆真心。風的吹息起落,外在的惡因惡緣,已經影響不了(真我),而讓我受影響心生執著,我已沒有(執我)了,心亦不會再成(執心)。只要(心念)真正的圓融平心,(心境)亦自然的圓融寬廣,慈悲包容萬緣萬心,(行境)隨心境自然成(正行),沒有絲毫動搖疑慮,沒有私心私欲虛偽,一切善行先行不思,只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和地。當心成圓行亦圓時,一切因果、因緣自然順圓順心流轉。正心正念必得正果,惡心惡念必得惡果。自己的所做所為無論為何,最終都還是會流向自己。這是天地之間永遠不變的流轉。合十感恩有緣一席話(有緣看此篇文章的朋友,現在不需特別向別人証明或解釋,先在心裏認真面對自心,現在究竟是用什麼樣的心念在(修),自然而然,最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願一切心皆是正心,願一切行皆是正行,感恩有緣!)元元有緣人願此心境化為平心,永駐真心,讓頓時的感悟化為永恆。不因瞬間而生,亦因瞬間而逝,讓感觸流於感觸而已。只要有心,路雖然曲折,但最終還是會走到終點。就算已經傷痕累累,切莫因困挫而輕易放棄。看著遠方的星光,映照自己的心月,你感覺到了什麼!是孤獨,是平靜,還是兩顆同樣明澈堅定之心。萬靈輪轉無盡緣 正心行圓渡有緣 善惡一念起因緣 緣起緣滅莫執緣 緣份,很自然的讓兩顆平行之心,有了交集,不論是善緣或是惡緣,皆是緣。 宇宙萬物內之萬靈,憑依的,也是此一不變之法則,在無止無盡輪轉之緣中,找尋自我生命之真正意義,尋找自我存在之真正價值,藉由生命圓內之所有緣,映照出自我之心念,映照出自我之所有。 若沒有其他緣之映照,善與惡何來,是與非何來,起心動念何來,我雖尚在,但亦復不在。 堅定超然不移之心念,心圓行圓包容所有一切,善因自生善果,惡因自生惡果,莫過執而迷,莫過偏而癡,平心待萬緣,隨緣渡有緣。 善惡一念因果起,因緣輪轉無定期,平心為善不覺善,平心止惡不執果。 善惡輪轉無定期,一池清水映心月,一心無二無極地。 緣生之時,亦是緣滅之時,緣滅之時,亦是緣生之時。 緣緣相連,輪轉不息,無始亦無終,無施亦無受。 莫執著緣,因何而來,也就不會執著緣,因何而去。 莫執著自心施於緣,也就不會執著自心受於緣。 行善不求回報,功德盡不在心,行正以為常事。 慈悲無有分別,寬愛無有界限,一心一念一境。胖胖SUN有緣人有一日,環遊天際時,突然之間,在白雲交疊中金光閃閃而出,慢慢顯化出一尊嚴慈之佛相,我立即恭敬的在祂面前停住,恭敬合十頂禮。由於祂只是慈善微笑的注視著我,並未開口,於是我先開口向祂問道。我:請問尊佛是阿彌陀佛嗎?祂聞言後,一樣微笑的注視著我,沒有回答,於是我心裏想,會不會是觀世音菩薩呢?因為除了阿彌陀佛外,觀世音菩薩是我平時持念最多的聖號。當我心念如此想的同時,祂突然轉變成觀世音菩薩之相,於是我心裏有些訝異的想,如果我是想地藏王菩薩的話,祂是不是就變成地藏王菩薩之相給我看呢?在此念頭一出的同時,祂果然立即變成了地藏王菩薩之相。我:您可以告訴我,您是何方佛菩薩嗎?我話一說完,祂突然轉換成相貌可怕的魔相,天地也隨之立即暗天變色,深遂血紅的雙瞳,完全深闇的巨大軀殼,兩隻頂天無懼一切之魔角,似要將一切完全壞滅,眼中沒有是非善惡,彷彿只有殺戮能表達出祂的情緒,頓時間,我的心念起伏了起來,但我隨即輕閉雙眼持念心經,調伏情緒,不隨境起。當我平心之後,睜開雙眼。卻發現一切又回到初遇佛時之情景。祂:我是佛?還是魔?這是祂開口跟我說話的第一句。我:你不是佛也不是魔!我平心的回祂。祂:那我是什麼?我:你覺得你是什麼就是什麼!我覺得你是什麼就是什麼!祂:那你覺得我是什麼?我:你什麼也不是!祂:那你覺得你是什麼?我:你覺得我是什麼就是什麼!祂:我覺得你是魔!我:那我就是魔了!祂:你不在乎我說你是魔嗎?我:你會在乎我說你是魔嗎?祂:我覺得你是佛!我:那我就是佛了!祂:那我究竟是佛還是魔?我:如果我心中有佛!你就是佛!如果我心中有魔!你就是魔!如果我心中不執著於佛魔,你就什麼都不是!因為我是我!你是你!你也可以是我,我也可以是你!祂:既然已經跳脫出軀殼的束縛,為何剛才輕閉雙眼!你的眼在哪呢?我聽到後頓時有些慚愧,因為我不自覺的又落入無明的陷阱中!以(身識)為(心識)。我:感恩開示!因為沒有眼,才看的到,因為沒有耳,才聽的到,因為沒有,所以才有!祂聽完後,微笑的看著我,此時我有好多疑問想問,但卻開不了口,忽然間,我的心念感覺到祂傳來:問吧!時間不多了!我:現在世間修何法門最為容易,也最為受用呢?祂:念佛法門!最為殊勝!也對此界眾生最為方便。我:只是念佛而已便可嗎?祂:當然不只(口)持念諸佛聖號,(心)亦要專一憶念著佛,你一直念著祂,祂也會一直念著你,還要真心發願生其佛土,心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現在世道淪喪,人心不信因果報應,身心縱慾,執迷不悟,不斷造惡因惡業,有何方法可以不讓此惡念惡緣輪轉持續惡化下去呢?祂:(良善之心與正念正行!)明悟很多道理,很會說道的人,不一定有良善之心與正念正行,一個有良善之心與正念正行之人,他不一定要明悟很多道理,很會說道。唯有用良善之心與正念正行去輪轉這世間所有緣,消弭惡念惡慾之誘惑,讓惡念惡緣之輪轉化為善念善緣之輪轉,這世間才方有出路與光明。自心為惡,禍害不只本身,自心為善,造福豈只一人!我:現在宮廟堂亂相橫生,迷心執慾,以天道行私道,以天令行私令,認外靈為真靈,認自身乃神佛,人靈不分,心念執迷,用迷心幫眾生解迷心,又如何能解其困境,反而令眾生陷於苦海當中而難自救,為何神佛放任不管,任其禍害蒼生呢!祂:凡事必有其因,一切因緣早已註定,會其相連而成共業之眾生,乃是因果輪轉之緣,於現世做一了斷,神佛並非放任不管,而是無法過度干涉,神通不敵業力,你應明白。能擋的了一時,卻擋不了永遠,畢竟惡業仍在。若因一時的慈悲,暫擋住了業力之報討,而他日後又未覺悟,不修諸善念善行,繼續造惡執迷不悟,那他下次所承受之惡業,將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這是幫他還是害他呢!祂:更何況也非所有宮廟堂皆是如此,如世間有善有惡,有陰有陽,不斷輪轉。對一切人事物,要用自心去辨別真偽,要用智慧看出真相。正心正念自得正果,惡心惡念自得惡果。我:有何方法可以助他們走出迷境而真覺呢?祂:一切唯心!除卻靈應之所有,放下貢高我慢之心。試問自心,若無外靈神佛之助力,你是誰?誰是你?想修的是哪顆心?哪顆心在哪裡?以前的修為是以前,現在的修為要靠現在。為何今世還會來到世間,不只是因願因業因緣而來,而是為了由(人心)為初地,好好重修。明白的人已經在(行)了,不明白的人仍在(迷)中而不自知。我:有緣能再相見嗎?祂:當你不執著此緣時,我們自然有緣相見!境漸漸消失了,心念卻更加清澈了,感恩有緣的一切!元元有緣人有天,遇到一有緣同修,正在屋內閉目靜坐修行。於是我在他面前也靜坐了下來,但卻對他雙手合十,心口不斷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久後,他終於忍不住睜開雙眼對我說:你不知道這樣會影響到別人嗎?我對他彷彿似若無睹似,繼續不斷一心稱念著阿彌陀佛的聖號,最後,他壓抑不住心中的怒意,站起身來,要離開了。於是我平心的開口:阿彌陀佛生氣了!他聽到後,忍不住回過頭來:你說誰生氣了?我:阿彌陀佛!就是你啊!他:我怎麼會是阿彌陀佛!我:你當然是啊!在我一進門看到你的時候,你那專注一心的模樣,就像阿彌陀佛,讓我忍不住心生敬仰。於是才會在你面前也靜坐了下來,一心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別無它念,只是沒想到阿彌陀佛也會因此而生氣!他聽到後,頓時說不出話來,於是又回到原地坐了下來,繼續閉目靜坐修持著。當我們認為別人影響了我們,於是我們受到了影響。當我們認為別人傷害了我們,於是我們受到了傷害。當我們認為別人應該這麼做,他卻不那麼做時,我們卻因此而執著了。一切只是心的作用,執心相應執境,迷心相應迷境,明心相應明境,平心相應平境。所以,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施與受的輪轉中,一顆心能如如不動,超然定觀所有,才是真正的平心,也才是真修之境。時時檢視自己 從自己的言中,別人的言中。 從自己的眼中,別人的眼中。 從自己的心中,別人的心中。 他心不圓融,如何容己心在圓中。 己心不圓融,如何容他心在圓中。 兩心相異,似有分別,卻無分別。 自心不自在,如何助他心自在。 如果心外萬事容易影響著我們,也代表著我們容易影響著別人。 如果風起一陣輕煙迷濛,是你還是我,給自己一個理由癡迷不走。 如果修行可以打打文章,說說幾篇大道理便能實修實得。 生命的感悟也無需如此苦痛折磨。 自己的選擇成就了未來的路。 自己的心念決定了一切所有。 念念觀世音 時時觀自在修行就似在修圓般,圓內有圓,圓外亦有圓。 有時心似圓內圓,有時心似圓外圓,雖然兩者看似相同,但是隨著心念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心境與修為。 修道子最常犯的一種迷,名為自我,因為心念容易執迷設限,只因了解了一些法,一些道,一些理,而將自己放在特別的位置,自然的將其他人放在另一個位置,殊不知,在自我傲心的作祟下,已經掉入無明的陷阱中,那時的心念,又何能清明不垢求得真諦呢? 如不能先放下自我主觀的拘限,又何能探求凌駕在所有宗教上之大道,又何能讓心念延伸至無限的可能。 莫只用儒教之心定真諦,莫只用道教之心定真諦,莫只用佛教之心定真諦,莫只用基督教之心定真諦,莫只用回教之心定真諦,莫只用宗教之心定真諦。 真諦遠在5000多年歷史記錄的地球文明之前便已存在,它似瞎子摸象般的被地球各宗教之人各自領悟各自表述,但其實,那都只是一部份罷了,不是全部,更何況,在人類私欲的作祟下,各教互相較勁,互相排擠,互不相容,更為了將己信之宗教推崇,曲解真諦,誇張神化進而貶低其他宗教,提高自身的地位與權力,讓人不禁搖頭嘆息。 縱然如此,人們還是依然只看的到自己想看到的,也因如此,能從宗教的思維當中跳脫出來的,極為少數,畢竟,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對於一般眾生來說,宗教卻又是必要性的,雖然無法從輪迴不息的假相陷阱中超脫出來,但是行善心持正念總比行惡好,也因如此,宗教的真正力量在於規範人們的道德行為,讓心靈有個寄托與依靠,可是要將心念修至更高的境界,則必須從宗教的束縛中超脫出來,但並不是否定它,所謂信而不迷就是此意,因為迷則無明。 佛說的法當下生當下滅也是此意,自心的真如法性才是真,莫捨近求遠,死背經文佛書與人說法談道,可是自心卻未悟也未覺,那又有何用呢。 若是真的心已悟已覺,法自然由心顯出,意自然隨緣各異,不需像轉貼文章似的與人說法,佛陀的用心也是在此,才會說祂說的法是當下生當下滅,因為祂怕後人只會照本宣科,卻未從自心去尋找真諦。 圓內圓,圓外圓,心圓境圓。人類,常常在探索著宇宙之始何來,宇宙之終何去,卻從未了解,沒有開始亦沒有所謂的結束。如同宇宙萬物之緣起與緣滅,都只是個過程而已,亦如同我們地球法界六道之輪迴圈,它的開始是何道,它的結束是何道,還是,它從一開始便無始也無終,無生亦無滅。 也因此,若想在六道中悟澈解脫六道之法,明心出圓之道,心必不能迷於六道之中,就連享受福報之天道亦然如此,畢竟心要出圓,不能迷於圓內,心必定要明於圓外,你才能真正看清圓圓相息之真相,若有人修行之目的,是只求天道享受福報,那也是個人的選擇,畢竟在修行之路上,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有選擇的不同,心念的不同。 修行就似在修圓,修自己的心念之圓,修自己的智慧之圓,修自己的生命之圓。先成圓後出圓,再成圓再出圓,再成圓再出圓,圓生圓滅,因圓滅後圓生,雖然圓的形相同,但卻代表著不同的境界和領域,亦代表著自己心念之圓,悟澈圓融到何境。 若人的心念似個圓,他一生中的緣起緣滅也似個圓。 若地球法界六道似個圓,地球法界之聚合生滅也似個圓。 若浩瀚宇宙無界似個圓,宇宙萬物之輪轉不息也似個圓。 若宇宙天外尚有天,何圓是最內圓,何圓是最外圓,何圓是真圓。 在現在資訊易取之時代,很多道、很多法、很多經文、不難取得也不難知道,但重要的是,它對你的意義為何,而不是它本身的意義為何,很多人在修行的路上,迷了偏了就是因此。 若沒有一顆真意修真修行之心,知行合一,身口意並行,那麼就算讓他知道大解脫之道,無尚法門又有何用,眼觀無盡佛書,心受無盡佛法,卻無一顆真修之心與行,看了再多佛書等於白看,聽了再多佛法等於白聽,說了再多佛道等於白說,只因佛已非佛,心已非心。 生命有其界限,意義盡在各心,雖有不同選擇,最終命隨心走,願有緣人慎思慎行。 (心、覺)在現代科學裏,有用(能)、(量)、(質)來涵蓋空間的本質。也就是說先是(能),後來產生(量),最後才有物體的(質)子。而佛法則是用(心)、(時間)、(空間)的相續體來涵蓋整個宇宙。 在這個三要素之中,又以(心)為主體。如果心轉成覺,覺悟之後,時間就自由了,空間也自由了,心也自由了,不再輪迴流轉在圓相之中,而是完全的自由與解脫。時間與空間都可由覺心自由出入不受拘限,從此不再受限於時間和空間了。 所以若是自認心已覺之修者,卻仍迷於六道輪轉之圓,仍受因緣業力之輪轉所推動,著實心未真覺,未得真正之自由解脫。若是心已真覺,為何仍在浮萍上漂移不定,在意心外所有,牽動心性浮浮沉沉,時清時迷,時進時退。 當心真正覺悟出圓之時,自然而然發現,其實並無浮萍亦無流水,一切因心而生,心執而成,圓內所有,因心迷而自限,也因心執而自迷。 我們所處的法界輪轉之圓,可說是一種境界,也可說是一種拘限,你明白了它,卻還是在圓內流轉,代表你仍未覺悟它,因為你仍在圓內探索此圓的真貌,就算你自認明白了,但其實仍未真正的明白。當你出圓後由圓外看此圓,你才能真正的看清它的全貌,它的真正存在意涵為何,而那時,(說)太多反而是無益且虛假的,只有引領有緣的修者到達同樣的境地,讓他們由自心去感悟,那樣的果,才會由他們自心而生,才會真正屬於他們,而不是聽人說的,這其中的差異性,相信實修者不難明白,而這只是另一個開始而已,只因圓外尚有圓在。 (修行沒有所謂的捷徑,一切都會隨著一定的軌跡循序漸進,莫想一步登天,莫常好高騖遠,莫認為苦難是不該,順利是必然,若無修得平常心待萬事,又何修來超脫萬物之覺心。)阿呆有緣人 修行確實沒有所謂的捷徑.觀歷代祖師聖賢皆從一步一腳印.漸修漸頓. 慢慢的進入自修自証.清清楚楚.明明嘹瞭.見性境界.現代人有誰能摸到邊呢. 其實在冥冥之中,因緣無時無刻流轉不停,而它卻有個同質性的流轉軌跡,將層次相似的人不自覺的聚合在一起,但不是永遠,而是短暫,畢竟因緣生時亦等於因緣滅時,不用太過執著。心念會感實修實証者不在多數,甚至近乎沒有,只因以你為中心的因緣流轉之圓就是如此,才會讓你有此感慨,但那不代表整個法界的流轉之圓也是如此,畢竟每個人的心念層次不同,所到達感受的領域也不同,不過心念層次越寬廣的人,他的因緣流轉之圓會比一般人更加的寬闊,也因如此,他會隨著同質性的因緣流轉軌跡,遇到與他心念層次同樣寬廣的人,彼此相互提升自己,而不是以文字或言語較勁,互較高低,自陷我執。畢竟同樣的一件事與一句話,會因心念層次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為及反應。 個人淺見認為圓內圓外或圓在.我們所處的法界輪轉之圓 雖說是一種境界.卻也是一種拘限和我執. 心念停留於此.如何跳脫.如何更進一步呢 若執著於肉身所有感覺,是無法跳脫出我們所處的法界輪轉之圓,因為我們都知道,軀殼是短暫的,總有一天會壞滅,而心念卻不會,不過若是心念執著於肉身所有,當肉身壞滅時,心念彷彿也跟著肉身壞滅,因而流轉輪迴不息無有終日。就如有人拿著假槍對你開槍,雖然並無子彈射向你,只是發出碰一聲的聲響,但你卻因太過膽怯,只聽到聲音卻以為自己中彈了,立即因驚嚇過度心藏病發作瞬間死亡,就算是死後的意識,還直認自己是中彈身亡,這是現代大多修者的通病,心執心迷認假為真,難以跳脫輪轉之圓,因而停留在此法界輪迴不止。 心念要想跳脫此圓,第一必不能將心念束縛在肉身的感覺中,也就是不要被世俗所有過度牽絆著,但不是放棄所有之意,現在有太多的人會修偏就是誤解其意,家庭、生活、親人棄之不顧,以為這就是大道,著實讓人心悲,不過這也是個人的造化,果因自生自受,畢竟生命之圓就是如此無情流轉著。 當心念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到一定靜與定時,此時心意識的能量已不知不覺的存積至一定程度,此時再用靜坐的方式加以提升心念與氣場的層次,並在過程之中強化自身的意念,如如不動之心念,洞悉假相之智慧,最重要的是,要讓心念擁有無限可能的勘透力,到達一定程度時,會開始感受心靈合一初時的境界,再藉由正心定念所推動的靈修(現代大多修者都本未倒置,心無正也無定,交雜著欲念與雜念靈修著,就算修靈的方式是正確的,卻因心念偏差的影響,而走向偏差的結果,殊不知,初步錯,步步錯),去提升自己心靈合一之層次,等到達一定境界時,相對的因緣自然來臨,進而感受靈魂出竅之方式與時機,冥冥之中亦會有一股力量牽引著你學習,漸漸的,由被動化為主動,由無意識變成有意識,畢竟靈魂出竅也是有層次上的分別,因而可到達的境界領域不盡相同。 天堂地獄由心所生.論道談理真的是綁自己. 想想自性融入法界虛空.時間?空間?你?我?他? 都不見了.都沒了. 甚麼都不重要了. 其實這只是修行的過程而已,為了找出一個方向,一個沒有思毫疑慮的終點,不斷的尋道探真,吸收十方的善知識,再由心彙集重新整理,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甚至為了確信自身所走之路正確無疑,不斷的與有緣人論道談理,以至於不自覺的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