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汉音_多合乐_魏响_渐离乐_三曹_诗歌与音乐之辨_杜红亮 第10卷第3期2009年6月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 Vol.10No.3 Jun2009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3-0118-04 “汉音”多合乐,“魏响”渐离乐 “三曹”诗歌与音乐之辨 杜红亮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曹操是在旧乐曲的基础上创作新歌辞,其乐府为依曲填辞,与音乐关系密切,犹“汉音”;曹丕在创作上将音乐与文学并重,具有“汉音”向“魏响”过渡的性质;曹植乐府诗在曲、题、辞三方面均有革新,部分作品完全脱离音乐束缚,完成了乐府歌辞向乐府诗的转变。“汉音”多合乐,“魏 响”渐离乐,“三曹”诗歌创作与音乐的关系变化凸显出魏晋文学的自觉过程。关键词三曹诗歌;汉音;魏响;文学自觉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三曹”诗歌各有所长,不仅共同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而且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引领中国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在历史上,汉魏并称,“三曹”同列,自唐代以来几成惯语。 1(P32) 随着研究的深入,自明代始,胡应麟在复古的大潮中首倡汉魏诗歌相异之论:“汉人诗不可句摘者,章法浑成,句意联属,通篇高妙,无一芜蔓,不着浮靡故耳。子桓兄弟努力前规,章法句意,顿自悬殊,平调颇多,丽语错出。王、刘以降,敷衍成篇。仲宣之淳,公干之峭,似有可称,然所得汉人气象音节耳,精言妙解,求之邈如。严氏往往汉魏并称,非笃论也。”在胡论的基础上,陈祚明 2 题。一般认为,五言诗体最初是一种民歌体裁 5 4 , 后经乐府采集、文人摹拟而确立。根据诗歌与音乐的离合关系考察“三曹”诗歌,可以辨析建安诗歌继承与演化的渐变过程。 一、曹操精通音律,诗歌尽显乐府本色 曹操精通音律,酷好音乐,史书对此多有记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记载,“(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志方技传则记录了著名的“铸钟风波”:“汉铸钟工柴玉巧有意思,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玉颇拒捍夔。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 6(P598) 提出了“孟德 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的观点,把汉魏诗歌的分界限定在曹氏父子之间。沈德潜也认为“孟德 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进一步明确曹丕诗歌为汉魏诗歌的分界。由此,“汉音”、“魏响”之说甚广。 诗歌、音乐与舞蹈三者一体,皆源于古老的宗教仪式。追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自诗经始,每一种新的体式兴起,都常有一段与音乐的密合期,直到唐宋元出现词曲也没有逃脱这一规律。乐府与五七言诗的关系是中国文学史始终关注的问 收稿日期2009-03-17 3 曹操对钟乐标准的评 判,也从侧面证实了曹操确有精深的音乐素养。 曹操的诗歌与音乐关系密切,现存诗22首皆为乐府。徐公持 7(P30-31) 根据章法、句法与乐府古 歌辞的异同,把曹操乐府诗分为四种类型:一为严格的“依前曲,作新歌”,填词式的作品,如善哉 行,古辞为四言体,曹操新词善哉行其一亦为四言;二为新歌辞在章句格式方面与古辞部分相 作者简介杜红亮(1971),男,河南省漯河市人,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 第3期杜红亮:“汉音”多合乐,“魏响”渐离乐119 同,部分不同,对前曲有突破的作品,如蒿里,古辞为五、七言句式,曹操新辞全用五言句式;三为新歌辞与古歌辞句式全然不同,歌辞是新的,曲调也有大的改变,仅借用旧题的作品,如步出厦门行, 古辞为五言体,曹操新辞为四言体;四为曲、辞、题皆全新的作品,如度关山。对以上四类乐府,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模拟古乐府,为第一类作品;第二时期是借乐府以述己言,即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乐府,为二至四类作品。可见,“曹操在继承发扬汉乐府的音乐与文学传统的同时,从实际创作需要出发,对乐府体制做了大胆革新,表现 7(P31) 了他的尚实精神和通达作风”。 曹操乐府诗在具体的辞句形式上也表现出音乐文学的特征。如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冬十月土不同均以“幸甚志哉,歌以咏志”结尾。其中秋胡行(一解)最为典型: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该诗以“烦歌以言志”收尾,而且起首叠用“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以增加音韵之美,吸取了乐府原辞的格式特征。其苦寒行也与此诗类似。后来嵇康拟作秋胡行与之相近,不过每句字数比较整饬。谈及这种现象,陆侃如等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当时乐府音节还可以识别。其他如缪袭、韦昭所拟铙歌亦同此例,可作旁证。”曹操现存诗歌中有6首带有明显的音乐标识,占其所存诗歌总数的近1/3,足显音乐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些音乐标识是旧乐府诗音乐特征的遗存,后人评价曹操诗歌“古意浓厚”、“古直悲凉”、“精能老健”皆与此有关。钟嵘将曹操诗歌置于“下品”,是较多地注意了他承袭乐府传统的一面,而没有洞察其创新的一面。分析章法、句法与乐府古歌辞之异同,徐公持 7(P31) 8(P196) 二、曹丕诗乐配合,趋向文案如果说曹操的诗歌还基本从属于乐府系统,其创作对乐府形式有很大的依赖性,那么到了其子曹 丕,这一现象已悄然发生变化。曹丕同其父一样酷好音乐,常开宴赏乐、选色征声。他在与吴质书中写道:“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音乐场面常在曹丕的诗歌里出现,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燕歌行其一)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善哉行其二) 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大墙上蒿行) 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 6(P65) ,今存约40首。就题材而论, 大致可分为纪军事、述游宴、拟写各色人物三类;就体式来讲,多为乐府,余下为徒诗。曹丕诗歌的乐 府倾向表现在,“有些是模拟诗经的,如短歌行善哉行等;又有些是模拟汉乐府的,如临高台艳歌何尝行等”。从音乐角度看,曹操乐府为依声填词,诗歌创作是在原有音乐曲调体制下进行的,革新在于辞与题;而曹丕乐府走的是歌辞与音乐并重的道路,“善于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纤丽的情思”,作品兼有文人气与音乐美的双重特点。如杂诗二首,其一写客子乡愁: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该诗语言平易自然,颇似汉乐府民歌,但比民歌更流畅、更婉转,文人气息浓郁,直逼古诗十九首。辞句没有旧乐府特征的留存,代之以七阳韵,用ang的语尾鼻音造成一种共鸣的回响,别具悠长和谐的韵味。沈德潜古诗源卷五评曰:“二诗以自然为宗,言外有无穷悲感。”曹丕乐府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其一,此诗写一个女子在不眠的秋夜,10 8(P167) 的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在曹操 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建安文人遂以很大精力投入乐 府诗的创作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乐府文学于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文人乐府诗歌阶段。这是曹操在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因此,就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而言,曹操还只是个乐府歌辞的创作者,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其作品仍是诗歌语言与音乐旋律之美的综合体,总体上属于汉代“歌诗”的范畴,故为“汉音”,但在题与辞方面已出现 120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世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曹操相比,曹丕乐府诗中的音乐标识虽也偶有出现,但已大为减少。如上留田行,每句后均有“上留田”三字,句子本身没有意义,我们只能从音乐上去解释。但是,循环往复咏唱的痕迹已全然不见。后人评论“子桓小藻,自是乐府本色”, 1(P30) “魏文乐府虽酷是本色,时有俚语”,从中可以看到曹丕诗歌中所含的民歌因素。 曹丕的徒诗以五言为主,偶有四言的如黎阳作、六言的如今诗、骚体的如寡妇。钟11(P34)嵘诗品序认为,这些作品“百余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玩,始见其工矣”。西北有浮云与漫漫秋夜长二首为曹丕同题杂诗,盖即“咏怀”“无题”之流,多是诗人内心的流露,曹植的高台多悲风和王赞的朔风动秋草与之相近。“所说鄙质如偶语,是指曹丕的某些诗仿效汉乐府民歌语气。”其实,曹丕的这类徒诗虽有模仿乐府的成分,但也并非是民歌的简单重复,应当是质而不鄙。刘勰 13(P504) 7(P55) 11 则是不争的事实。 曹植今存诗歌比较完整的有90首左右,乐府与徒诗各半。曹植继承曹操开创的文人乐府诗传统,将以汉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做法进一步推广,依 前曲改新歌,创作了更多的文人乐府诗,数量超过曹操、曹丕所作,也比任何建安诗人的多。曹植的文人乐府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并多有开拓 7 变化。徐公持根据诗歌曲、题、辞的变化,把曹植乐府分为五种情况。其一,沿用汉乐府旧曲、旧题,另撰新辞,此为承袭曹操的做法,如薤露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等。其二,沿用汉乐府旧曲,篇题取曹操诗文为题,另撰新辞,如惟汉行,篇题取自曹操薤露首句“惟汉廿二世”。其三,沿用汉乐府旧曲,自拟新题,自撰新辞,如吁嗟篇浮萍篇等。其四,不用乐府旧曲,另作新辞新曲,篇题根据内容参酌其他文学作品产生,如远游篇就源于屈原的远游,仙人篇源于秦始皇时“仙真人诗”,这些作品虽依乐府旧题,却不入弦管。故 13(P65) 刘勰说:“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乖调”在音乐上不合格,但对文学却是幸事,意义就在于使乐府诗摆脱了音乐的束缚,可以更好地表达文人情志。其五,不用旧曲、旧题,全部自拟新撰,如盘石篇驱车篇种葛篇名都篇白马篇等。对于这类乐府,徐公持先生认为:“据现有史料,其题、辞皆无所依傍,与汉乐府作品以及其他作品无任何方面的关联,其篇题皆以歌辞首句为文,可以判断全出于作者自创。至于此类作品的曲的情况,则略无线索,无从考知,我们不妨认为它们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乐曲,亦即它们已经是一些无曲的歌辞,一些徒歌。” 由此可知,曹植在创作乐府时,对曲、题、辞三者采取相当灵活的态度,有因有革,有继承又有创新,其灵活程度超过了曹操与曹丕。“乐府文学在汉代只能称为乐府歌辞,因为它太依赖于音乐了;曹操改造了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在保留旧有乐曲的基础上创作新歌辞,乐府歌辞开始向乐府诗演化;曹植进一步使音乐与文学灵活化,形成多种曲、题、辞的关系,并且改变了音乐第一、文学第二的关系,突出了文学的地位,乐府歌辞才真正 7(P87) 完成了向乐府诗的过渡。”在音乐与诗歌关系方面,曹植乐府诗对音乐的疏离,标志着“汉音”到“魏响”过渡的完成。 7(P86) 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的评价更为公 允:“魏文之才,洋洋清绮”。一个“清”字道出了曹 丕诗歌的风格特征。 音乐带给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曹丕的乐府较曹操之乐府,音乐痕迹大为减少,只是徒诗仍夹带了乐府的成分,其诗歌乃文人气与音乐美的结合体。正如余冠英 14(P14) 所言:“民歌化是建安诗的 一大特征,这个特征在曹丕的诗里特别显著。”曹丕诗歌的风格表现出从“汉音”走向“魏响”的过度性 特点。 三、曹植故依前曲,改作新歌 诗歌发展至曹植,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异,后人评曰:“五言自汉迄魏,得思王始称大成。” 15 曹 植诗、赋、文皆能,且皆有超越前人的贡献。在三曹中,曹植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为“建安之杰”。 曹植深爱声律,对于音律、乐曲、舞蹈均擅长。佛教的梵呗经音在发现汉语音韵美的过程中曾产生过重要作用。据史书记载,曹植正是“首唱梵呗”者。刘敬叔异苑记载了曹植仿制梵唱的情况:陈思王“尝登渔山,临东阿,忽闻岩岫里有颂经声,清通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衿袛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 16 造, 第3期杜红亮:“汉音”多合乐,“魏响”渐离乐121 学习的痕迹。其以美女篇最为典型,此辞与古辞陌上桑在内容、风格上极为相近。另外,野田黄雀行中的“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门有万里客中的“本是朔方 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等,皆是与民歌相近的诗句,“民歌像清泉流过花园似的浸润着曹植的诗篇”。 曹植对非乐府诗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谓“非乐府的诗”,在汉代被称作“诗”,与乐府歌辞完全是两家。它早已文人化,实际上就是汉代文人诗,或曰徒诗。魏晋之际,除了曹操,建安文人几乎均涉足于两种诗体的创作。曹植的非乐府诗有40余篇,质量及数量冠于群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曹植在强力把乐府诗拖离音乐圈的同时,却为非乐府诗带来了某些音乐元素,增进了诗歌语言的音韵和谐。释慧皎高僧传十三经师论说:“梵唱之始,肇自陈思。” 17 14(P20) 辞三方面均有革新,部分作品完全脱离音乐束缚,完成了由乐府歌辞向乐府诗的转变,成为乐府诗的集大成者,同时其对文人“徒诗”的发展,确立了中国古诗的千年传统。“汉音”多合乐,“魏响”渐离 乐,“三曹”诗歌创作与音乐的关系变化凸显出魏晋文学的自觉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9. 2陈祚明.采菽堂诗集(卷五)A.三曹资料汇编C. 北京:中华书局,1980:32. 3沈德潜.古诗源(卷五)C.北京:中华书局,2006:90.4罗根泽.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5:155. 5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4:20-23. 6陈寿.三国志魏书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 局,2005. 7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8.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9:31. 10王世贞.艺苑卮言A.历代诗话续编本C.北京: 中华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镗工职业技能鉴定试卷(理论知识模拟)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ASPnet程序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建筑表现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煤气领域求职者必-备面试题预测与实战解析
- 2025年市场营销师考试营销策略案例分析集
- 2025年财务经理面试指南与常见问题解答
- 下叉车岗位规范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测试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物业行业高频问题与解答初级从业者常见问题解析
- 助产专业介绍
- 2025年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招投标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件(共十一章)
- 民宿合伙协议书范本
- 医学检验质量培训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DBJ50∕T-342-2019 工程建设对既有建(构)筑物安全影响评估标准
- NBT-4701焊接工艺评定中英文格式-填写范本-20
- 远洋航线设计、航法及气象导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