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课件.ppt_第1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课件.ppt_第2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课件.ppt_第3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课件.ppt_第4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关键点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 检测质量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检测质量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前提 检测质量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 认识误区 有人员 有设备 有方法 有场地 有资质 检测质量就有保证 检测任务重 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 质量控制就做不好 客户不专业 领导不精通 只要不出问题 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 应明确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人 人员机 设备料 样品和消耗材料法 检测方法环 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来体现 测试结果 人 机 料 法 环 一 人员质量控制方法在ISO IEC17025标准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中在 技术要素 中将 人员 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个因素 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 经验 所需专业知识 教育培训 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 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重点关注 教育背景 专业技能 工作经历 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 技术档案 资格确认 上岗考核和授权 培训记录 特殊岗位的授权 感官评定 特种锅炉容器 特殊设备 生物安全操作等 2 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重点关注 培训计划的可行性 实施记录 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 全面的培训计划 包括各个岗位 各类人员 再教育 培训记录 培训鉴定 小结 现场考核 等 制订培训计划需要注意 计划合理性 前瞻性 统一性 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 项目 时段 实施机构 结果评价依据 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 应要求所有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 应保存免疫记录 3 人员的监督重点关注 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 监督计划 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 被监督人员 监督记录 确认证据 监督计划 监督记录 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是否充分 不同专业和领域均有监督员 监督人员比例恰当 监督过程和方法确定 有相应的文件 监督记录完整 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监督人员的条件 熟悉检测技术 经验丰富 有责任心 细致公正 避免不懂专业的行政领导担任监督员 以免发生外行走过场 监督目的 对各类人员的能力确认手段之一 保证持续改进 监督方式 盲样考核 操作演示 现场提问 留样复测 人员比对 参加能力验证 质量控制图 岗位轮换等 监督记录 真实 全面 发现问题和优点 实验室对人员进行监督时应考虑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范围应配备符合资质条件 有能力的监督人员 应有足够比例的监督人员 对监督的内容 方式 频率有文件化的规定 每次监督后应对被监督的人员或岗位的工作质量做出评价 对监督后表现不满意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监督结果应输入管理评审 二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侧重于日常管理 维护保养 状态确认和安全防护 配备仪器设备应考虑 实验室应配备的基本设备 根据实验室开展项目的需要配备的特殊设备 如需要进行确证试验 避免 假阳性 和 假阴性 结果的出现所需的设备如质谱 三维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1 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重点关注 设备唯一性标识 管理标识和校准标识 设备档案 操作人员能力 使用维护 设备溯源性 确认证据 档案信息完整性 操作人员培训和授权 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和实施记录 维修记录和状态确认 期间核查计划和记录 校准证书等 易忽视 相同型号设备的识别 测试样品追溯 校准证书有效性的确认 故障设备处理和结果追溯 2 设备的校准重点关注 校准机构的选择 资质和能力 校准报告的信息 校准计划 校准证书确认 自校准规程和记录 校准状态标识 确认证据 校准计划 外部合格供应方评价和选择 自校准规程 校准标识等 测量仪器应根据仪器的性能情况 加贴仪器状态标志 合格标志 经计量检定或校准 验证合格 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 准用标志 设备存在部分缺陷或部分功能丧失 但可在限定范围内使用 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够 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 可降级使用 停用标志 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 故障 经检定校准不合格 性能无法确定 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 不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等 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 3 设备的期间核查设备的检定 校准与期间核查的差异 执行的主体不同 设备检定 校准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授权的校准机构或授权部门来执行 可以是计量院或是某个机构内的计量实验室 而设备期间核查是由实验室人员来完成 不需要经过国家法定机构的授权 只需实验室授权 执行的标准依据不同 设备检定 校准依据的是国家已经颁布的检定 校准规程或经过法定计量管理机构备案批准的校准程序 设备期间核查依据的是实验室自己制订的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不需要报法定计量部门备案 执行的周期频率不同 设备检定的间隔周期执行的是国家法定颁布的设备检定周期 或是当设备经过故障修复后需要送检定 校准机构重新检定 带有强制性质 设备期间核查的周期频率可以由实验室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 数据争议程度 设备的新旧和稳定水平自行确定 不带有强制性 执行的内容覆盖面不同 设备检定 校准是对需检定 校准的设备进行系统性检查 对设备的稳定性 精密度 灵敏度等整体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检定或校准 在可能的情况下 还需要给出不确定度评定 出具检定报告或校准证书 设备期间核查可以在某次核查过程中只对设备的个别或部分的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核查 并不一定需要给出不确定度的评定 也不需要出具校准报告 是否所有设备都需要经过期间核查 应关注 设备的新旧和稳定程度 使用频率 操作人员熟练程度 所产生检测结果的争议程度 设备所处环境条件的优劣等 核查的方式可以标准物质比对 设备稳定性试验 设备特征值偏离试验和检测灵敏度测试等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 一般选择以下合适项目 零点检查 灵敏度 准确度 分辨率 测量重复性 标准曲线线性 仪器内置自校检查 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比对 仪器说明书列明的技术指标 微生物实验室应注意以下设备的交叉污染 a 一次性设备和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应洁净 必要时应消毒灭菌 b 建议实验室使用专门处理污染物的高压灭菌锅 以下设备需要清洁 维护 定期进行损坏检验 必要时进行灭菌 a 一般设备 滤器 玻璃和塑料容器 瓶子 试管 玻璃或塑料的带盖培养皿 取样器具 镍 铬 铂及一次性接种针或接种环等 b 测量器具 温度计 计时器 天平 酸度计 菌落计数器等 c 定容设备 吸管 自动分液器 微量移液器等 d 其他设备 水浴锅 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 高压灭菌锅 均质器 冷藏箱 冷冻柜等 化学实验室应注意以下设备的交叉污染 a 一次性设备和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应洁净 必要时应进行浸泡清洗 b 检出高浓度样品或存放标准物质的储液瓶若不易清洗处理 应用后丢弃 c 高 低浓度的样品测试设备应尽量分开 d 易串味样品的存放容器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注意及时从测试工作区或样品储存区域撤离 三 样品和消耗材料的质量控制1 样品的控制关注重点 数量代表性 方法适用性 制备有效性 传递可溯性 数量代表性 样品抽取阶段必须制定合适的抽样方案 明确抽样的数量和抽样方式 方法适用性 检测方法对检测样品的特殊要求 制备有效性 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 避免被测物的分解和样品遭受污染 注意环境条件 制样工器具的影响 传递可溯性 有效的包装 标识 传递 储存方式 确认证据 合同评审记录 样品标识系统 样品状态 保存设施的监控 样品处理设施和记录 易忽视 检毕物品的处理 样品的群组细分 化学实验室采样需要注意 抽样依据 抽样所代表的样品总量 抽样方案 抽样环境条件和空间情况 抽样器具溯源和标识 样品包装容器等 微生物检验采样原则 代表性原则 所采的样本能真正反映被采样的总体水平 典型性原则 应根据中毒症状 可疑中毒物性质采集可能含毒量最多的样本 如中毒者吃剩的食物 餐具 未洗刷 适时性原则 及时采样 尽快送检 适量性原则 采样数量应根据检验项目和目的而定 但每份样本不少于检验需要量的三倍 以便供检验和留样备用 程序原则 采样 送检 留样和出具报告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各阶段都要有完整的手续 责任分明 关于留样和复验食品中微生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 一旦进行了样品制备和目标微生物检验实验室 食品中微生物的本底便发生了一些变化 国际社会一直认为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不能复验 那么是否有必要保留样品 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样品 欧洲认可合作组织 EuropeanCo operationForAccreditation EA 在其认证文件EA 4 10 rev 02 微生物实验室认证 中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样品的保留和处理程序 要求样品储存至出具检验结果时 必要时应保留更长时间 而其他国内外权威组织 ISO AOAC NMKL等 和政府机构 USAFDA USDA等 均没有明确规定 因此 如果客户没有特殊要求 可以不留样 2 消耗材料的控制关注重点 外部供应商的评价和控制 采购验收 符合性检查 标准物质的保管和期间核查 确认证据 外部供应商的评价记录 采购控制记录 符合性检查记录 标准物质确认记录和配制记录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和核查记录 易忽视 用数量清点代替符合性检查 标准物质配制溯源过程 期间核查 一些重要消耗材料 如标准品 试剂盒 预处理小柱 层析填料 培养基等 可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验证 作出进一步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技术性验证可采用色谱 光谱 质谱 化学常规分析 生化鉴定等多种方法 具体可采用与原有标准物质比对 浓度检测 保留时间验证 峰纯度鉴别 官能团鉴别 分子离子峰检索 血清学特征鉴别等技术 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消耗品 使用频率高的或有疑虑的标准物质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符合性检查 符合性检查手段 与另一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试验 用色谱 质谱 光谱的特征峰 特征离子 特征谱图进行确证 利用化学特征反应进行验证 必要的仪器分析 生化传代 血清鉴别等 标准物质一级标准物质 GBW 由国家计量部门批准 颁布并授权生产 采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也可由多个实验室采用同一种方法协同定值 计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 二级标准物质 GBW E 由国家计量部门批准 颁布并授权生产 采用与一级标准物质相比较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 计量准确度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 稳定性在半年以上 标准物质证书应给出标准物质的名称 编号 定值日期 定值方法 特性值 测量不确定度 有效期和贮存要求 当只能使用不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时 应获取由生产厂商出具的能说明其特性的有效证明 并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或比对试验 标准溶液的配制 注意信息可追溯 按标准规定配制 GB T601 2002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 T602 20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双人八平行 极差分析 有效期限 培养基制备和质量控制购置验收要求 CNAS CL01 4 6 2 生产企业提供资料实验室外观检查记录储存 使用 弃置要求 CNAS CL11 5 9 成品的质量控制 概述第2部分 重点为菌株 物理指标 培养基外观微生物指标 重点提到对测试菌株的要求SN T1538 1 2005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 常规质量控制要求物理指标 外观控制微生物指标 污染 生长率 选择性 特异性 CNAS CL01 20064 6 2 CNAS CL09 2006 性能测试方法举例对质量控制要求的补充说明和详细实例参考SN T1538 2 2007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 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GB T27405 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 四 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1 关注重点 检测方法的现行有效 方法确认 非标方法的建立 方法的偏离 验证和审批 确认证据 方法查新和跟踪 方法确认记录 非标方法确认记录 方法偏离的技术验证 作业指导书 2 方法选择关注 对检测样品的适用性 准确性和灵敏性 SOP 作业指导书 当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 或校准结果 实验室可对所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检测和 或校准样品的准备 或者二者兼有 关键性操作步骤编制指导书 应由专人定期对检测标准进行有效性查询 及时更新作废标准 国内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国外标准查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信息网 www F 3 SOP的建立当因检测时效 试剂 设备 检测灵敏度等原因 需要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 以满足检测需求时 应对标准方法做偏离性确认 经过批准并形成SOP SOP应经过审核批准并列入受控范畴 实验室编制SOP的内容应满足5W1H原则 What 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 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Where 即在哪里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o 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en 此项作业什么时候做 How 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2020 1 29 49 可编辑 2020 1 29 50 可编辑 实验室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SOP的编制 1 方法类 包括食品检验方法中不详细或不完善部分的补充 期间核查 方法确认及比对等 2 设备类 重要或复杂设备的使用 操作规范 如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书不够明细等 3 样品类 取样 制样和样品处置的 实施细则 等 4 数据类 定量检测结果的表达 异常数据的剔除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等等 实验室SOP的编制格式和内容应符合GB T1 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和GB T20001 4 2001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的规定 避免以论文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书写 4 方法验证与方法确认正确理解方法的验证和确认验证verification 针对的是标准方法 验证实验室人员 设备 材料和样品 方法文本环境等资源和条件满足标准要求的能力 以及操作标准的实际能力 确认confirmation 针对非标准方法 实验室设计 制定 的方法 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 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 确认实验室制定的非标准方法 实验室设计 制定 的方法 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 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是否具有方法的科学性 有效性和适用性 方法验证 文本评价 关键性技术能力重现 方法确认 实验 技术参数确立 与经典方法比较或实验比对 形成SOP 方法确认的技术性确认涉及安全 卫生 环保等低含量检测项目时 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LOD值 是否能够达到该物质的最高残留限量值 MRL值 如方法的LOD值 MRL值 则不能将该方法作为检测方法使用 必须重新选择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方法 方法确认试验 做方法的标准曲线 添加标准回收率试验 最低检出限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等 并考虑方法的特异性和耐用性 如果可能 还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 应用实验数据真实地证明方法的适用性 准确性和灵敏性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的具体技术指标校准曲线 数学方程以及校准曲线的工作范围 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数量级 至少作5个点 不包括空白 对于筛选方法 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 98 对于确证方法 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 99 测试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必须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回收率试验 对于禁用物质 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 对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 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MRL 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 对于未制定MRL的 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常见限量指标 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 被测组分含量回收率范围 mg kg 10095 1051 10090 1100 1 180 110 0 160 120 精密度试验 对于禁用物质 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三个水平进行 对于已制定MRL的 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MRL 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 对于未制定MRL的 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 常见限量指标 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 重复测定次数 6 被测组分含量室内变异系数 CV 1 g kg3010 g kg21100 g kg151mg kg1110mg kg7 5100mg kg5 31000mg kg3 81 2 710 2 0100 1 3 测定低限 方法的测定低限按下式计算 CL 3Sb b式中 CL 方法的测定低限 Sb 空白值标准偏差 一般平行测定20次得到 b 方法校准曲线的斜率 也可采用标准加入试验法确定 准确度 重复分析标准物质 实物标样 或水平测试样品 测定含量 经回收率校正后 得出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 变异系数 真值含量 mg kg 变异系数 0 001 50 200 001 0 01 30 100 010 10 20 1010 1000 151000 10000 10 10000 5 特异性试验 对于检测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特异性必须予以规定 尤其对于确证方法必须尽可能清楚地提供待测物的化学结构信息 仅基于色谱分析而没有使用分子光谱测定的方法 不能用于确证方法 确证方法 1 气相色谱 质谱 2 液相色谱 质谱 3 免疫亲和色谱 气相色谱 质谱 4 气相色谱 红外光谱 5 液相色谱 免疫层析 6 标准菌株 7 特征生化鉴别 用于验证和确认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性能的试验技术包括 使用标准 参考菌株进行核实 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室间比对 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 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以上验证和确认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性能的试验技术 可概略分为两大类 实验室间验证 确认试验 协作试验 和实验室内验证 确认试验 单一试验 实验室间验证 确认试验是指在若干实验室内由不同操作者进行的验证 确认试验 而实验室内确认试验是仅在特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的验证 确认试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验证建议实验室在以下情况下对检验方法进行严格的验证 1 拟用经过完整确认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严格确认的并被审批的非标准方法时 2 培养基供应商 人员 设备 仪器 试剂盒等发生变动时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的依据 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 AOAC 执行标准为 AOACInternationalMethodsCommmitteeGuidelinesforValidationof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FoodMicrobiologicalOfficialMethodsofAnlysis 2002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执行标准为 ISO TR13843 2000 Waterquality Guidanceonvalidationofmicrobiologicalmethods 和ISO16140 2003 Microbiologyoffoodandanimalfeedingstuffs Protocolforthevalidationofalternativemethods NordVal NV DOC D 2005 01 01 Protocolforthevalidationofalternativemicrobiologicalmethods 新加坡认可委员会 SAC C BandENV002 MethodValidationofMicrobiologicalMethods 5 非标方法的控制和使用下列情况时 需要制订非标准方法 经检索无发布的标准方法和经批准使用的非标准方法可供选用 对现有的标准方法作较大改动 需要制定快速测试方法 6 正确掌握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实验室应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根据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按 JJF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进行 ISO TS19036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 定量检验的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需要进行不确定评估 并在检测报告中给出不确定度值 检测方法有要求 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领域有关 客户提出要求 当测试结果处于规定指标临界值附近时 测量不确定度对判断结果符合性会产生影响 五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1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重点关注 检测标准对环境的要求 监控设施和使用记录 区域隔离和进入 确认证据 现场检查 监控记录 实验室的设施及环境条件的控制主要应考虑足够的空间 合理的布局 条件的控制和安全低风险等 易忽视 区域隔离 限制进入 监控设施有效性确认和使用记录 实验室应具有进行食品微生物和化学检测所需的适宜 充分的设施条件 典型的实验室应有检测设施 专用于微生物 化学检测和相关活动 及辅助设施 大门 走廊 管理区 样品室 清洁间 储存室 试剂室 气体室 文档室等 某些检测设备可能需要特殊的环境条件 并对其环境条件进行监控 依据所检测微生物的不同等级 实验室应对授权进入的人员采取严格限制措施 并明确告知有关人员相关内容 应根据具体检测活动 如检测种类和数量等 有效分隔不相容的业务活动 应采取措施将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日常检查 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温湿度监控 相互干扰区域的隔离 检验废弃物的处置等 实验室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程序 如空气落菌平板计数和表面棉拭子涂抹计数 设定可接受的背景菌落数量 并且有文件化的程序来处理背景菌落总数超标情况 数据分析应倾向于能够确定污染水平 重点监测区域 样品接收和储藏区 样品前处理区 如应在被隔离的区域处理极易被严重污染的粉状产品 无菌区 生物安全柜 六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实施质量控制 qualitycontrol 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的目的 控制样品检测的各个环节和服务产生 形成或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并使它们达到规定的要求 把不符合控制在其形成的早期并加以消除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各项程序文件的规定和检测工作的作业指导书 不仅控制检测过程的结果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