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让课堂尽显魅力.doc_第1页
倾听让课堂尽显魅力.doc_第2页
倾听让课堂尽显魅力.doc_第3页
倾听让课堂尽显魅力.doc_第4页
倾听让课堂尽显魅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倾听让课堂尽显魅力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晓菲摘要: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于教师的耐心倾听。这种基于耐心倾听的沟通,不仅是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相约。一片爱心、一份耐心、一颗童心、一丝勇气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倾听时所持的态度,赞许、重复、重组、激励、自我暴露是倾听时(后)回应的方式。倾听会令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关键词:倾听 态度 回应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的一位著名主持人在栏目中询问一个小男孩:“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名飞行员。”老练地主持人接着问到:“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这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包,你会怎么办呢?”小男孩想了一下说:“我会自己背了伞包跳了下去。”主持人听到这个答案一下子有些愕然,旁边的人也开始窃窃私语。没想到小男孩又接下去说:“因为我要先去拿燃料,再回来救飞机上的人。”看了这则小故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突然觉得心情开始沉重,曾几何时我们已经渐渐习惯了诉说,而遗忘了倾听。当孩子立在深冬的寒风中小声告诉你他迟到了,你是否想也没想就认定他一定是睡懒觉了;当孩子满脸污垢地从桌子底下爬出,你是否想到他其实是为了帮同桌的小女孩捡一块橡皮;当你恼怒地训斥孩子与邻班男孩打架,你是否知道他满头大汗甚至脸上的抓痕只是因为邻班的男孩说你长得不漂亮当我们自以为聪明地代替了孩子的思想,却在不知不觉中与孩子的心隔得很远。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是每一个老师最基本的素质。倾听,礼记孔子闲记中为“侧耳而听之”。现代解释为“侧耳而听”,引申为“用心细听”(见辞海)。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倾听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聆听”:指教师将全部心理活动指向或调向发言的内容,并出现相应的体姿和表情,努力记忆学生发言的主题层次和主要词句,对学生发言内容及正确错误原因的把握和推测,并及时进行反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倾听上升到艺术范畴则要求教师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抛开话语霸权与权威意识,更多地关注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带动课堂的有效信息;教师能够抓住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活跃的思维走向一个发展、体验、探究的世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把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今天,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而不能只是满足于滴水不漏地展示课前主观编拟的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善于倾听更具有重要意义,否则便无法发现学生在反馈中所给予的最可宝贵的教学机遇。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如何倾听呢?一、倾听的态度倾听,它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它使教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耐心的微笑面对学生,传递给学生这样一种信息:老师正在专心地听你讲话。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使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余地,开放出绚丽的智慧之花。1、 一片爱心接纳和平等帕系玛曾说过:“专心倾听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它在某种程度上耗费着我们的心志,令我们身心疲惫,也令我们大为震惊,但当我克制住自己进行权威判断的冲动时,这件事情也就变得容易做到了,一旦我克制住内心想要说的话,只要一小会儿,我就可以全心接受外部的讨论了。”由此可见,倾听的第一要义在于接纳。教师对学生诉说的接纳,就是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耐心地听其不很简练、不很清晰、不很连贯的表述并给予支持。而对学生的接纳是基于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才能真正接纳,只有接纳才能真正体现出师生的平等。这是我曾经听过的乌鸦喝水(人教版第二册)的公开课,其中一个片段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那天的课堂上,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启发下,绝大部分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它通过往瓶子里投小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可唯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异议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我定睛一看: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听课的教师也都在下面低声交谈。那位上课的老师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她问孩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认真地回答。教室里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想知道老师怎么来解决这突如其来的异议。“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最起码的科学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动脑筋,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要注意!”老师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那孩子刚想张开的嘴又闭上了,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仍旧透出一丝不服。课后,有几位老师饶有兴趣地找到那位小男孩,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能喝到水”的原因。开始他有些胆怯,不信任地看着大家。经过再三的鼓励,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同学玩的时候,我们往瓶子里扔石子,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扔进石子后 ,水满到了瓶口;而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当瓶里有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子里的水也不多,若是小半瓶,甚至更少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听了他的话,大家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有些老师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一愣,而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多了一份自信。“乌鸦不一定喝得到水”这句话是否正确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充分表现了那位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能在游戏中做个有心人,得出结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此外,他在课堂上还对课文咬文嚼字,紧紧抓住了“也不多”这个词,并将它作为乌鸦“不一定”喝得到水的依据来证明。这都是多么值得我们去赞扬的精神和品质啊!可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自己事先写好的教案,为了自己的上课思路不被打断,一句富有诗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被老师视为不懂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教材”。老师那轻轻的一句话,不仅把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见解扼杀了,同时还可能扼杀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学本身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对话过程应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如果这位老师多一份爱心,多一丝平等,认真地倾听孩子陈述的理由,无疑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去留意生活,去大胆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 一份耐心执着和冷静 所有有意义和有收获的倾听都是在执着和冷静中获得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的无限复杂性和烦扰性,是对教师听觉品质的考验,一个执着冷静的倾听者不会为暂时性的失聪和听觉挫折所惧,也不为学生声音的无序和混乱所扰,他会在深沉的静默中,坚持不懈地进入学生心灵深处去倾听他们的呼喊和需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而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成年人的眼睛迷茫,甚至不屑,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错的孩子,但这却是最真实最可贵的。我们要有一份耐心,一份执着和冷静,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不要让未来的天才由于我们的粗鲁、失误而过早地夭折。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对学生正确的见解给予肯定,对错误或片面的认识给予解释,不论对错,都大力赞扬学生的这种精神。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延长等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不急于向学生提供答案或让其他同学提供答案,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这样做的结果,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3、 一丝勇气鉴赏和学习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威廉杰姆斯语)。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始终会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被倾听者声音的独特性。这必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是教师向学生的学习,是成人向儿童的学习,在儿童那里,保留着人的许多可贵品质,保留着人类智慧的原初状态,它们往往被成年人遗弃了。所以,在倾听中,向学生学习是教师投入倾听时必要的态度。在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拼音单元里,有一道复习题叫“我要讲”。题意在于让学生看图讲故事,以综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图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图中的主人公是一只要到河对岸上学和对面过桥来摘桃子的猴妈妈、猴宝宝,双方都必须经过一人通过的独木桥,于是矛盾出现了:怎么过桥?是猴让兔先行,还是兔让猴先过?无论谁先过,我想,成人的心中肯定有一把尺子在衡量,即“谦让”。自古以来,“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融让梨”古已有之,“谦让”之风传承至今。我作为教师,希望学生能在思想上意思到,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互相礼让,这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但学生在四个小组中的讨论情况并不全是如此,有好几个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面红耳赤,跃跃欲试之情已经流露。好奇心驱使我成为其中一个小组的学员,学生高小明、白一皓很兴奋地告诉我,双方谁也不用谦让谁。在我诧异的目光之下,小组的学生争向解释,他们认为:猴妈妈只需担着她的筐子走到桥中间,小猴和小兔分别跳入就近的筐子,待猴妈妈担着筐子转身180度后,小兔和小猴就分别到了独木桥的另一头,这样,不费吹毛之力便可轻松过桥。学生们的想法顿时令我有点望尘莫及。待讨论之后,我分别请两组成员按“谦让”、“聪明过桥法”两种不同的风格来表演“过桥”的课本剧,全班的学生都特别兴奋,恨不能每个人都亲自上台表演一番。我想,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回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深深的触动。孩子们不仅知道要谦让,更懂得自己去想方设法地解决难题。课后,我常问自己:你按儿童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了吗?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了吗?此时细细回想其他课中的细节,孩子眼中的世界确有独到之处,他们的许多见解极富独创性,常令我们这些成年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来保护这些独创幼芽,应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倾听他们虽然稚嫩却充满智慧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容易理解他们奇妙的思想火花。4、 一颗童心参与和创造倾听,不是教师一个方面进行的活动,它只是师生交往活动中的一部分,倾听也不仅仅是对说话者声音的捕捉,它还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因此,教师一味的“静听”是不能完全听懂学生的心声的。雅斯贝尔斯说:“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开,这种我与你的关系行为,均会使人类萎缩。”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允许有旁观者的,它本身要求参与。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要注意倾听,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感悟学生的需要,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自我。 二、倾听时(后)教师的回应课堂教学是互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倾听了学生的信息后,必须给予及时的回应。这往往是教师不太注重的地方,其实,这恰是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回应是教师把自己的理解、态度、意向和想法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课堂上师生交往重要的组成部分。回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认可赞许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说的话表示已经听见了,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表示认可赞许的方式可以是言语行为,如“对”“是的”“是吗”“很好”“真棒”等,也可以是非言语行为,如点头、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表情生动并时有微笑、偶尔轻拍或抚摸学生等。2、 重复重组“重复”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话重复说一遍,目的是引导学生补充自己的陈述,同时检验自己对学生所说的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这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在听,让他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重组”指的是教师把学生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邀请对方及时作出纠正。同时起到与对方共进的作用。3、 激励鼓舞学生与教师交流时通常有一些顾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说得对,请继续往下说”、“是吗?我还不知道呢?你请说”等。4、 自我暴露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既不能只说不听,也不能一言不发,或总是点头微笑,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插话。“自我暴露”就是一种较好的插话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就自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如:当学生经常写错某个字时,告诉学生自己小时侯也经常写错。学生对某个问题不理解,老师告诉学生自己也不怎么明白,可以共同探讨、研究等。这么做,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可以起到“去权威”的作用,使学生减少距离感。(2)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把,铸成的或许是封尘已久的信念追求。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也一定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一定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定能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琐碎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裹的合理;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会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步,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定能绽放出更为绚丽的花朵。参考文献:1、 吴亚萍 吴玉如:“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教师发展学科教学,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