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汉翻译教程第 三 章:英 汉 语 言 的 对 比第一节:英汉语言历史比较第二节:英汉语言本质比较第三节:英汉句子结构比较第四节:英汉词序比较第五节:英汉语态比较第六节:英汉词汇系统比较第七节:英汉词类转化比较第八节:英汉词义比较第九节:英汉缩略语比较与翻译第十节:英汉民族思维比较第一节:英汉语言历史比较全世界语言共分七大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逊人及盎格鲁人的入侵,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449-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现代英语时期(1500-现在)。英语是拼音文字。由于外来的侵略,英语是欧洲语言中变化最大,词汇成分最复杂,词汇量最丰富的一种语言。牛津英语词典有古英语、现代英语的词和成语共40多万条。1976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认为英语词汇已超过50万个。也有少数学者估计,英语词汇总量是100万个以上。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但汉语的特点没有变,它仍然是表意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康熙字典收了4.9万个字的汉字。汉语大字典收5.6万字。台湾1973年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词40余万条。1960年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收词55万余条。汉字的构词能力强。曾有人作了粗略的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就有200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5472条。据称原计划出版的中山大辞典曾包括60余万条。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词汇多是双音词。现代汉语词之所以丰富,词义辨析细微,表意准确精当,色彩形象鲜明,是和汉语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分不开的。如以“生”字为例:求生、谋生、发生、产生、生产、生丝、生铁、生手、生平等。可以与其他字配成150多个词。又如“米”这个字,由“稻”、到“谷”,到“饭”区分得十分清楚。又如一个“达到极点”的意思,可以根据上下文分别用“激烈”、“猛烈”、“热烈”、“剧烈”、“壮烈”等词精确地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汉语不仅能够表达博大精深的思想,纷繁复杂的事物,而且就是对细致的心理活动和万物万事之间的差异特色,也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文学巨著红楼梦、西游记的精彩文字就是证明。曾经有人断言,在信息时代,汉字比拼音字更难进入电脑,因而认为方块字是落后的。但首台声控中文打字机的面世证明:汉字并不落后。中文声控打字技术却远远走在拼音字之前。因为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也只有1300多种发音,更由于每个音都是声韵调统一,这便给实现声控提供了比较方便的条件。国外一些专家作过这样的断论:总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将必修汉语,并以汉语语音来控制电脑。第二节:英汉语言本质比较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看,俄语是综合型语言,英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而汉语却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所谓综合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格、数、时等)。如俄语,表示书的意思。属于单数,主格,阴性及名词词类。,则表示书的复数。所谓分析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如在汉语中,如果孤零零来看,“学习”、“困难”、“危险”这些词,很难判断是名词,还是动词,或是形容词。但在下列片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词性:“政治学习”(the study of politics);“学习政治”(to study politics);“克服困难”(to overcome difficulties);“困难问题”(a difficult problem);“脱离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非常危险”(exceedingly dangerous)。可见汉语词性往往要通过它在句子中的词序或位置加以判别。可以说词序在汉语里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试比较:一吨煤用不了一个月。一个月用不了一吨煤。三天读一本书。一本书读三天。他昨天坐车到郊外。我昨天到郊外坐车。在比较下列句子:一会儿再说。再说一会儿。屡战屡胜。屡败屡战。但汉语也有一些词尾变化。如词尾“X子”可以指人:孩子、瞎子、胖子;也可以指物:箱子、刷子、椅子;还可以指时间,日子等。类似的还有“X儿”、“X员”、“X们”、“X者”、“X家”、“X了”、“X着”、“X过”、等等。但汉语词形变化比较少,所以说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英语则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如英语book表示书的单数;books则表示书的复数。英语陈述句中现在时态单数第三人称(third person singular)要加s;或借助元音互换与辅音互换的方式表示复数,如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或借助错根形式表示时态(tense),如go-went-gone等。再看下面几个句子:I am writing a letter.(综合型) 我正在写信。I wrote a letter yesterday.(综合型) 我昨天写了信。I have written a letter.(综合型) 我已写了信。I shall write a letter tomorrow.(分析型) 我昨天写信。同样都是行为动词“写”字,汉语只用一个“写”字,英语只有第四句用原形“write“,其余一至三句都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还表示“正在”、“写了”,“已经写了”。汉语“写”本身没有词形变化或时间观念,只能借助助词、副词或上下文来表示时间观念。现代英语中,名词已失去了若干“性”的形态变化;形容词也失掉了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性、格、时等方面的一致形式,因此,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就不要求性、数、格方面一致了,如,goldfish(金鱼),history teacher(历史教员);同时句子的词序也逐渐地固定下来,与汉语的句子的词序也基本相似:主、谓、宾,如We drink water (我们喝水)。所以我们称现代英语是正不断由综合型语言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但在现代汉语句子的实际运用中,主、谓、宾型的句子只占少数。大量的句子,却是多动词,如:马阿姨站在井边上看到了直咂嘴。或多段句,如:他把头一伸,见里面只有童少山一个人蹩进去,关上门。第三节: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一) 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句子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著名汉语学家王力教授说过:“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化整为零。“具体来说,在英语句子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用得多,介词(preposition)也用得多;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然后借助英语特有词汇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clause)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串葡萄似的句子。主干可能很短,上面却结着累累果实。请看下面句子: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是一个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subject) ,一个谓语(predicate) 。全句共有九个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用五个介词连接起来,而动词只有一个。句中主语是: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谓语是is compounded。句子指出,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然后用介词短语说出原因:离开城市远,缺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不足。译成汉语: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上述译文里,抽象名词有的译成动词,有的译成形容词。全句用了四个逗号,一个句号。这样就可以一层层、一点点地把事情交代清楚,整句语气从容不迫。这是符合汉语叙事方法的。如果按照译文的结构来组织一句英语句子,那就译成下面样子: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这样英语句子,其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不是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二)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英语句子中,主要采用主谓机制。由于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句子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它是英语句子的轴心与核心,然后要借用名词来表达。而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联系却要借介词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要理解与掌握英语,只要抓住谓语动词就抓住了英语句子的灵魂。在翻译时,对介词要特别注意。因为英语句子的扩展,准确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通过介词来实现的。如: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 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 down a hill and up again, by 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 past single-storied homes, until suddenly it stop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wn.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桥,爬下山岗又爬上去,经过许多小铺和肉市,又经过一些平房,然后突然朝着一大片绿色草地中止了。此句属于主谓结构,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runs”,但通过六个不同的介词,把六个名词串起来使句子扩展开来。如果把句中介词去掉,这个句子就不成句,就像一列各车厢脱了钩的火车。又如: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农民缺乏训练,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困境。 此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但却有八个名词,六个介词或连词。译成中文时,却用了三个谓语动词。(三) 汉语句子中,动词占优势汉语动词没有什么形态变化,使用方便,且重于动态描写,所以汉语动词用的多。汉语在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句子结构像一根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来。有人把汉语句子描写成为有如海上万顷波涛,前后起伏,层层推进。请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啊,叫我研了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哄我等了这一天,快来给我写完了这些墨才算呢!”一连十多个动词,几乎占了全段一半!不但不混乱,反而使人读了感到,有如水在石上轻快地流淌着。试比较译文:Qing-wen greeted him with a smile, exclaiming, “A fine one you are! 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 you bade me grind ink for you this morning. But you threw down your brush and went away after having written merely three characters. Youve kept me waiting for you the whole day. You are to use up this ink now. Be quick!”汉语中有一类复合句,称为流水句。他的特点是分句之间,似断还连,全句主要靠意合。正如吕叔湘先生说:“汉语的句子有时哩哩啦啦,不那么严密,可以考虑分成“句段”来分析。”吕先生还说,汉语有这么一类句子,“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他把这类句子名为流水句。流水句的例子可以说俯拾即是。例如:走,不早了,只有二十五分钟,叫他们把车子开来,走吧。雷雨他走进客厅,喝了一口水,看了一会儿电视,又走回房间温习。他拿着杂志,看了一眼,摇了摇头,把它放回桌子上。上面这些流水句,表面看像“形散”,但从全句来看却“神聚”,句子意义十分清楚。(四) 英汉句子重心比较在复合句子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形成后重心。例如: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自我们别后没发生什么事情。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晚饭后我出去散步。He has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he is ill.他病了只得呆在家里。He cannot be operated upon as he is very weak.他身体很弱不能动手术。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生活中既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又如:His chief contribution was making me realize how much more than knowledge I had been getting from him. 他使我认识到,我从他那里学到的,远远不只是知识,这是他最大的贡献。在英语中先出现His chief contribution,然后出现具体的分析,也就是先提出主要的结论,再加以阐述。而汉语则不然,先进行阐述,后进行归纳。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 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 dare to take up arms and grasp in their own hands the destiny of their own country.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并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打败大国的侵略。这个例子中,一个状语从句虽长,但却只是说明条件,因此不是主要的,所以放在主句之后。而译成汉语时,则强调逻辑顺序,先出现条件,再出现结果,重点在后,即把主句放在句后。从上述例子可以说明,汉语如果有叙事部分,有表态部分,往往先把事物或情况讲清楚,最后来一个简短的表态或评论。英语则相反,先表态,然后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再举一个典型的句子加以说明: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我原来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原文没有逗号,一环接一环扣得很紧。如果把原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示失望,第二部分说明失望的原因是延期访问,第三部分说明这次访问在原来是定在一月份的。这句说明,英语先谈主观情况,再说跟主观情况直接有关的客观情况,最后再谈其他有关情况。这反映了一种思路,使用英语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来组织句子。汉语则相反,它要求从头说起,逐点交代,而不允许颠三倒四。为什么英汉表达思路迥然不同?主要是汉语重意合,重悟性,英语重形合,重分析。同时,汉语动词多,而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限定动词(finite verb),所以它不得不抓住主要意思,用动词谓语表达出来,其他意思只好由非限定动词(non-finite verb)【即不定式(infinitive)、分词(participle)、动名词(gerund)】和抽象名词、介词以及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等来加以表示了。如:他带学生到工厂去参观。He took his students to the factory for a visit.给我充分时间,我也能做好。Given enough time, I can do it too.他拿本字典,开始准备功课。Taking a dictionary, he began to prepare his lessons.他们扛着锄头下地了。They left for the field, shouldering hoes.孩子们跑着来迎接我们。The children came running to greet us.谢谢你给我们这么多帮忙。Thank you for giving us so much help.一个人不向别人学习,是不能指望有多少成就的。A man who doesnt try to learn from others cant hope to achieve much.(五)英语句子中,There+be结构与虚词it的结构用得比较广泛在英语中,表示什么地点或存在什么事物时,常用“There+be+名词+地点(时间)状语”结构。这种结构中的引导词“there”,本身没有意义,常弱读,它相当于汉语的“有”。这种结构中的谓语有时不用动词be,而用seem to be, happen to be, likely to be, bound to be等词组,或用live, come., enter, run, stand, occur, lie等动词表示。如:There was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 in the hall last night.昨晚大厅举行英语晚会。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墙上挂着一张画。There runs a river at a distance.在远处有一条河流过。Once there lived an old fisherman in a village by the sea.从前海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个老渔民。There happened to be none in the room.碰巧屋里没有人。英语中有些句子中的it是虚词,本省没有意义的。如: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 original adequately.准确地翻译原文是不容易的。He feels it his duty to help others.他觉得帮助别人是他的责任。It was in the club that we met her.我们是在俱乐部遇到她的。It is the wind shaking the window.是风刮得窗户作响。(Footsteps are heard) Oh, it is Li Ming coming back.啊!是李明回来了。第四节:英汉词序比较英汉词序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 英语句中单词一般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汉语定语不管单词或词组一般都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如:It is a red flag.The man you saw yesterday is his father.夜莺唱出了美妙的歌曲。穿灰大衣的那个人是我的哥哥。(二) 英汉两种语言的状语位置差别很大。英语状语可前可后。汉语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例如:He always keeps his promise.They walked along arm in arm.外面忽然传来喧闹声。这篇文章非常深刻、动人。第五节:英汉语态比较由于英文文章常用被动语态,因此英美语言学家都强调写作时多用主动语态。他们认为主动语比较生动有力。尽管如此,在英文文章中被动语态还是用得较多。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这跟汉族人的思维有关。汉语中,有不少具有被动的概念可以用主动形式来表达。关于英汉语态比较,在后面将有专题阐述。这里仅举数例加以说明。试比较:截止日期延长三天。 The deadline was extended for three days.信寄了吗?Has the letter been mailed?附上新的通知及回信信封。A renewal notice and return envelope are enclosed for your convenience.应该理解,犯错误是人之常情。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to err is human.这辆车很好驾驶。This car handles easily.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饭吃过了。水烧开了。房间打扫干净了。衣服洗好了。书买了。票卖完了。稿子才写完了一半。“吃饭”、“烧水”、“打扫”、“洗衣”、“买书”、“卖票”、“写稿”都是人做的。这说明汉语可以用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英语也有类似情况,不妨举些例子看看:The books sell well. 这些书很畅销。These shirts wash well. 这些衬衫耐洗。This composition reads well.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Water heats readily. 水容易烧开。The door wont lock. 这门锁不上。Velvet feels smooth. 天鹅绒摸上去很光滑。She does not photograph well. 她不上镜(头)。Damp clothes iron easily. 潮湿衣服易熨平。此外,英语的现在进行体和过去进行体常用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例如:The gate is opening. 闸门正在开启。The cakes are baking. 饼正在烤制。The cow was milking. 那头母牛正在挤奶。Oranges are selling cheaply. 桔子卖得很便宜。Drums and gongs were beating. 正在敲锣打鼓。有的语法学家称上述句子为简化被动语态或自然被动语态。这种被动态的特点是:(1)不用表示被动的词语;(2)不带施动者;(3)受动者多为物,间或也可以是人或动物;(4)主动形式而具被动意义。简化被动态的格式为:受动者+动词。但比起汉语,在英语中这类用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还是少得多了。第六节:英汉词类系统比较英汉词类大致相同。但英语没有量词,如:个、本、根、只、套等;也没有语气词,如,吗、呢、哩、吧、了、的等,汉语则没有冠词(article),如,a, an, the等词,英语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relative pronoun and adverb),如,who, which, when, where, why等。汉语则没有。英语还有一些词尚未正式列入词类系统。如,引导词there is 和虚词it等。 英汉词类系统比较 英语汉语词类名称 作用词类名称作用Nouns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Verbs表示动作或状态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Adjectives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与特性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Adverbs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动作状态的特征或程度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时间、频率Pronoun代替名词、数词代词代替一切实词或表指代作用Prepositions用在名、代词后面组成介词短语,说明它与别的词之间的关系介词用在名、代词之后,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方向、方式等Conjunctions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Interjections表示说话的感情或语气感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Articles用在名词前面,帮助说明名词的含义冠词(汉语无冠词)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量词表示事物和动作的单位第七节:英汉词类转化比较英语里词性转化现象极为常见,一词兼用几类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例如名词可做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都可以转换成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也可活用为名词。莎士比亚就写过很生动的句子:You can happy your friend, malice or foot your enemy, or fall an axe on his neck.(你可以使你的朋友快乐,也可痛恨和用脚踢你的朋友,甚至把斧头架在他的脖子上。)其中foot 用得特别形象、生动、有力。英语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特别多。如:Who chaired the meeting?It can seat a thousand people.We should shoulder these responsibilities.I hope we can room together.They breakfasted at the guesthouse.在英语中几乎所有指身体各部分的名词都能变成同音异义的动词。如:名词 动词eye 眼睛 to eye 看nose 鼻子 to nose 闻,察出lip 嘴唇 to lip 接吻beard 胡子 to beard (公然)面对/反抗brain 脑子 to brain 砍破脑袋jaw 颚 to jaw 谈话/唠叨arm 臂 to arm 装备 elbow 肘 to elbow (用肘推。To elbow ones way through a crowd, 用肘推开人群挤过去。)hand 手 to hand 递、交付thumb 大拇指 to thumb 用大拇指摸弄skin 皮肤 to skin 剥皮stomach 肚子 to stomach 忍受;消化limb 四肢 to limb (肢解四肢)knee 膝 to knee 用膝盖走动或撞击foot 脚 to foot 步行mouth 嘴 to mouth 说漂亮话有些动物的名称也可以转化为动词。如;名词 动词worm 虫 to worm into ones confidence骗取别人的信任dog 狗 to dog a persons footsteps跟着别人走fish 鱼 to fish out 套出话来;掏出fox 狐狸 to fox 欺骗(或outfox以智取胜)ape 猿 to ape 模仿mouse 老鼠 to mouse 暗中追踪(即表示偷偷摸摸地)wolf 狼 to wolf 狼吞虎咽常用由名词转动词的还有:father 父亲 to father 做父亲mother 母亲 to mother 抚养floor 地板 to floor 铺地板summer 夏天 to summer 过夏天bottle 瓶子 to bottle 装瓶corner 角落 to corner 使走投无路 在英语中,名词当动词使用,往往既经济,又生动,亦可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也可能转化成动词,但远不及名词转化成动词那样常见。如:形容词 动词round 圆的 to round 使成圆形sour 酸的 to sour 使成酸味wet 潮湿的 to wet 使之潮湿narrow 狭窄的 to narrow 使之狭窄dry 干的 to dry 变干bare 赤裸的 to bare 暴露brave 勇敢的 to brave (冒着,敢于)第八节:英汉词义比较(一) 词的多义性 英语句子结构重形合,重主谓关系。而汉语句子结构却重意合,重意念。但就英汉词义比较来说,英语却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落后,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文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却有许多不同的词义,例如:1. Oh, what a story!哦,好个谎言!2. 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长话短说。3. It is another story now.这是另外一个问题。4. He storied about his academic career and his professional career.他编造了他的学历和经历。5. Once the story got abroad, I would never hear the last of it.要是这个奇闻一旦传了出去,就会讨论个没完没了。6. I dont buy your story.我不相信你的话。7. Stories circulated first in Moscow.流言起初是在莫斯科传播的。8. I have tried all I could do to silence such a story.我已经想尽办法去压下这个谣传了。9. Her story is one of the saddest.她的遭遇算是最悲惨的了。10. Johns tale sounded to me exactly like a fish story.我认为约翰的故事荒唐无比。11. The story about him became smaller and faded from the public eye by and by.报道对他的渲染已减少,不久他就不再受公众注意了。12. I dont want to get a wrong idea of me from all these stories you hear.你听那么多闲话,我不希望你从中得出一个对我的错误看法。13. You put me on the spot. I have to cook up a story this time.你把我拖下水,这回我要找借口了。14. A young man came to the police office with a story.一个年轻人来到警察局报案。15.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general was dead, but officials refused to confirm the story.据说将军已死,但官方拒绝证实这个消息。再以kill为例:1. He killed the man. 他杀了那个人。2. He killed the dog.他宰了那条狗。3. They killed the proposal.他们断然拒绝该建议。4. Please kill the engine.请把发动机熄火。5. He is dressed to kill.他穿得很时髦,十分吸引人。6. You are killing me.你的话笑死我了。/你的动作笑死我了。7. She kills her child with kindness.她宠坏了小孩。8. He took a snack to kill her hunger.他吃零食充饥。9. He killed time every day at the park.他每天上公园消磨时间。10. He killed the motion when it came from the committee.他否决了委员会提出来的建议。11. He killed himself with overwork.他因工作过劳而死。12. He killed the spirit of the group.他抹杀了团体的精神。13. The news killed their hope.这消息使他们的希望破灭。14. These flowers kill easily.这些花容易枯死。15. He killed three bottles of whiskey in a week.他一周内喝了三瓶威士忌。还如:kill ones appetite 使某人倒胃kill time 打发时间kill the peace 扼杀和平kill the mood 破坏气氛kill a marriage 解除婚姻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Eric Partridge说,英语中有一句话:“词本无义,义随人意。”(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而就整体而言,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远不及英语。同时,在用词上汉语讲求精确、严谨、规范。故严复“名之立,旬月踯躅”之慨。汉语词义之所以严谨和具体,是跟汉语“因形见义”很有关系,即“形”对“义“的制约很大,同时由于词义结合很紧密。如,严肃、严格、严厉、纠纷等是不能分开的。再次,汉语由于双音节词的增加,词义的宽度也大大缩小了,如,“人”和“民”结合,就组成了单义词。汉语三音词以上的词则更少有多义词了。现代汉语一词多义多集中在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3000个常用词中,单音词只有736个。英语也有复合词,其词义也比较单一、固定,对语境的对立性也很大。它们在英语词汇中只占27%,比汉语合成词的比例少得多。总之,英语句子结构严密,而一词多义,词义灵活、抽象。汉语结构较松散,词义单一、固定、具体。两者各有千秋。因此说,英汉语言的表达能力都很强,只是它们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而已。(二) 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而导致英语表达抽象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英语句子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而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暗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英语抽象名词多,主要由于英语有丰富的虚化手段。其中最重要的虚化手段有虚化功能的词缀,特别是后词缀。如:-ness fruitfulness greatness illness-ion realization discussion decision-ship friendship scholarship statesmanship-hood childhood kingdom likelihood-dom freedom kingdom officialdom-th truth warmth length-al refusal approval arrival-ment movement argument judgment-ing building feeling painting 以上后缀大多是表示抽象的性质、状态、程度、特征、行动过程、身份、技能等词汇,译成汉语通常要加上范畴词“化”、“性”、“论”、“品”、“度”等。如:abstraction necessity relativity抽象化 必要性 相对论commodity intensity infiltration商品 强度 渗透作用corrosive jealousy arrogance腐蚀剂 嫉妒心理 傲慢态度 英语介词多,在英语里十分活跃,可以用来表达虚泛的意义。介词还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短语,其意义有时虚泛得令人难以捉摸。例如:He is at it again.他又干上了。He is no in it.他并未参预其事。We talked on over fresh tea.我们一面喝新泡的茶,一面谈话。If your mother sees your torn trousers, youll be in for it.你妈要是看到你的裤子撕破了,你准得挨骂。汉语表达倾向于具体和形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汉语缺乏像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是其中原因之一。王力教授指出:“我们所谓名词,和英语所谓Noun,范围广狭稍为不同。我们的名词,就普通说,除了哲学上的名词之外,只能指称具体的东西,而且可以说五官所能接触的。”他还说:“英语从形容词构成的名词,如kindness, wisdom, humility, youth,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方案设计中标公告范本
- 水库下穿隧道施工方案
- 泸州引流方案咨询
- 冠锦教育咨询方案
- 平安建设方案(初步定稿)
- 建筑总平面方案设计思路
- 造价咨询方案保障措施
- 航空运输行业工艺流程与规范
- 家具租赁合同示例
- 工程项目保修期专项工作方案(含工作安排与保障措施)
- 管理学原理(南大马工程)
- 初中语文系列 批注式阅读课件
- 汉语语法教学-虽然……但是……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3 包装的学问丨苏教版 (共19张PPT)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
- 高血压护理查房ppt
- 全关节镜下FiberTape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课件
- 《临建布置方案》word版
- VISI简单操作说明140709
-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最全版)
- 办公家具合作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