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冼星海教案.doc_第1页
新冼星海教案.doc_第2页
新冼星海教案.doc_第3页
新冼星海教案.doc_第4页
新冼星海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作者冼星海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6天后,当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窑洞时,一部划时代的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八个乐章服从于一个主题:抗日、爱国。每个乐章的音乐相对独立,但是情感发展始终非常紧密、统一。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4、播放音频怒吼吧黄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体验情绪上层层递进的变化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也是终曲。主体部分,诗人的情感一开始比较深沉、平和,从“五千年的民族”开始了抒情性叙述,而后逐渐变得激昂起来,最后推向高潮,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战争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召唤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诗歌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形成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强烈而奔放的情感。分段播放怒吼吧黄河音频,教师针对该乐章各段落中音乐情绪的变化及音乐语言的运用进行讲解。a歌曲开始部分逐渐展宽的音域,将“怒吼吧,黄河”重复了三遍。形成了极磅礴的气势,给人以紧迫感。接着多层次地声部节奏处理,描绘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后浪推前浪,像巨人般地发出了怒吼和狂啸,召唤着全中国人民起来战斗。b在气势磅礴的第一段音乐之后,经过四小节间奏的过渡,使曲调速度转入了慢板,通过“啊”的感叹,把人们带到了痛苦的回忆中去。接着女低音和男高音声部次第陈述了历史上我们民族的灾难,男低音和女高音声部也参加起来,交织成一段色彩丰富、感情真挚、哀声四起的悲歌。仿佛神州大地到处都在呻吟,都在控诉。这是一段绝妙的音乐,感人至深。c第三段音乐的情绪是突然转换的:速度转为稍快,描绘了松花江、黑龙江、珠江、扬子江一起在呼号,衬托出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誓死保卫国土的浩浩荡荡的宏伟情景。d最后一段由无限感慨的“啊!黄河”为导句,引出以连续三个小节切分节奏为特点的第一个乐句。曲调是级进上行,造成一种一往无前、锐不可挡的气势,令人振奋不已。e最后,作者把结束句重复了五遍,以递增的速度、多变的和声处理,造成具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的高潮,使黄河战斗的警号声久久在人们的心头回荡,鼓舞着人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5、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听一听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听后跟大合唱中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有什么异同?黄河钢琴协奏曲是1969年殷承宗等人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只有4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和保卫黄河。作品介绍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 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异同:一个是声乐套曲 一个是钢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黄河里的保卫黄河改编后加了很多东西,包括乐曲的体现以及情感的表达和宣泄等等,尤其是最后,里面加入了歌唱毛主席的东方红还有国际歌的旋律。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五、总结:1黄河大合唱,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2 冼星海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富有时代特征,超越了时代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黄河大合唱诞生已经70多年,但其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改变、时代的变迁而被人遗忘,相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历演不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表达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并最终以胜利告终,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作品不断改进,加工,跟随时代的进步。 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与音乐中,存在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了解脱。音乐在充分表达了听众的这种情感,同时它还能唤起在海外长大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黄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种勿忘苦难心存危机的现实意义。今日我们能从黄河大合唱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从音乐上来说,黄河大合唱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