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300 制品和零件M310 引言 M300规定了有关制品的总要求。 这些要求仅在第卷B、C、D篇,表2200中特别指明时方可使用。 M300包括如下各节: M320轧制或锻造棒材 M330板材 M340管材 M350锻钢件 M360铸钢件 M370基本金属见证件 M380锻造比M320 轧制或锻造棒材 除在专用的采购技术规范中有特殊要求外,本章规定均用于零件或制品。 总则 熔炼工艺 通常采用电弧炉熔炼工艺。 然而,钢厂也可采用能提供相同力学性能钢的其它工艺熔炼。 制造程序 按采购技术规范规定,轧钢厂或铸钢厂必须按时间先后次序,制定下述详细制造程序: 熔炼工艺; 锻造或轧制工艺; 热处理; 机加工、矫直及检验。 该程序必须附有试料在钢棒上的位置图,及在试料上截取试样的尺寸图。 然而,除采购技术规范另有规定外,直径小于80mm(或相应截面)的钢棒,不要制订制造程序。M321 钢锭的切除 为了除去缩孔和大部分偏析区,钢锭必须充分切除。M322 化学成分要求 钢厂必须提供浇包化学成分分析单,该单由厂长或由厂长正式委派代表签证。在采购技术规格中也可以规定制品分析。上述分析必须按照MC1000规定进行。 合格钢号 棒材必须满足AFNOR标准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其中轧制件要符合NF A35552、NF A35557、NF A 35558、NF A35574标准;锻件要符合NF A36601和NF A36602标准。 当使用上述标准以外的其它标准时,必须符合本章规定并向承包商报告。M323 锻造比 按M380规定锻造比必须大于3。M324 交货状态热处理 棒材要以热处理状态交货。当进行力学性能热处理时,棒材直径应尽可能接近交货时的直径。 在特殊情况下,棒材可以在不同状态下交货。在此情况下,棒材的供货者必须证明在最终热处理状态下棒材会满足规定值。 热处理和热处理工序,按M322所引用标准的规定执行。 按一般规则,棒材所经历的热处理周期必须予以记录。钢厂要出具证书,证书要列出所进行的热处理及其相应温度。 所有矫直操作后必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处理温度必须低于回火温度,两者温差最小为20最大为50。M325 力学性能M325.1 规定值 规定值如下: 室温下抗拉强度最小值,或室温下抗拉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 室温下屈服强度最小值;室温下断后延伸率的最小值;在订货合同中有规定时,300或350下抗拉强度的最小值;在订货合同中有规定时,300或350下屈服强度的最小值; 设计温度下抗拉强度最小值(当订货单规定要测量该值时); 当验收试验只进行硬度试验时,硬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0、0、及有时20的KV型缺口冲击值的最小值;即: 三根邻近位置截取试样的平均冲击值; 三根试样的个别冲击值只允许一个低于规定的平均冲击值。 室温下KU型缺口冲击试验的最小值,两个邻近位置截取的试样中任何一根都必须满足该值。注:对适用于M322所引用的AFNOR标准,其直径小于50mm的棒材,其化学成分、热处理及力学性能必须满足上述标准的规定。M325.2 试料和试样的截取 试料取自棒材的加长部位或棒材的一部分,该部分在截取前始终与棒材相连。试料要在棒材热处理后截取,包括稳定化热处理(如果需要)。 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如果棒材要经受消除应力热处理,或其它改变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则要采用经模拟热处理的试料上截取试样进行试验,除非M122另有规定。 试料的尺寸必须足以提供复试所需的试样。 试样必须按纵向截取。试样的轴线同表面相对位置是: 最小尺寸不大于25mm的棒材:在棒材的轴线上; 最小尺寸2550mm的棒材:在离表面12.5mm处; 最小尺寸大于50mm的棒材:在棒材半径的一半处。(1)对板材在厚度四分之一及宽度的一半处。试样的有效部位离制品端面的距离,至少等于棒材的厚度,或等于原柱形棒材的直径。M325.3 试验 必须按MC1000的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项目和数量必须在采购技术规范中规定。 批的定义 所谓批,是指取自同一炉次相同直径或相近横截面(按下述规定)的棒材,它们经受相同的制造过程和在同一炉中热处理。如果使用间隙式炉时要经受同种热处理。 max/min1.1 emax/emin1.1 和Smax/Smin1.25 取样 每批的所有棒材都要进行硬度测定。试料从4%棒材中抽取(不少于2根),其中2%取自硬度值最高的棒材端面,2%取自硬度值最小的端面,用于制造螺母和垫圈的棒材,可仅进行硬度试验。 组试验的试验项目有: 室温下拉伸试验,要测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 300或350温度下的拉伸试验。如果设计温度相当高,那么在该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将用来确定设备尺寸。必须测出在该温度下保载5分钟后残余伸长0.2%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的断后延伸率也要测量。 一个KV型缺口冲击试验(奥氏体不锈钢除外):一次试验包括三个断裂试样; 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在室温下的KU型缺口冲击试验:一次试验包括两个试样的断裂试验。M326 表面检验 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仔细检查棒材表面,以验证金属的质量。 在去氧化皮和最终机加工过程中,必须对棒材进行目视检查。 零件不允许有发纹、裂缝、缺口或其它有害的缺陷存在。 对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或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500mm2的棒材,在交货状态下可以进行表面磁粉检验(MC5000)或液体渗透检验(MC4000)。如果按规定要在最终制品上进行这些检验(如丝杆、螺栓类螺纹零件),就不必检验棒材。成品件的检验范围和要求,按M5140的规定进行。 准则 一个尺寸大于1mm的显示须予以记录。 磁粉检验 下列缺陷不予验收: 线状磁痕; 尺寸超过3mm的圆形磁痕;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边到边)排列成一行的磁痕;如果边到边间距为36mm,且分布长度超过15mm的磁痕。 如果两个磁痕间距小于其中较小者长度的两倍时,两个单个磁痕须视作一个磁痕。磁痕的累计长度为两个磁痕的长度之和再加上它们之间的距离。 液体渗透检验 下列缺陷不予验收: 线状显示; 尺寸超过3mm的非线性显示;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边到边)排列成一行的显示; 聚集有5个或5个以上显示的100mm2的矩形面积上,其边长不超过20mm,且处在显示评定最严重的部位。 如果按上述检验发现的缺陷使棒材不能按原状验收,则必须按M328的规定执行。M327 体积检验M327.1 检验 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0mm且用于制造螺栓类的棒材,必须进行此类检验。不包括3级设备用棒材及制造螺母用的棒材。 每批的所有零件,在热处理状态和经加工到交货状态尺寸后,都必须按MC2310规定进行超声波检验。 超声波检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 最小尺寸为50100mm的棒材 圆棒从圆棒表面沿径向进行纵波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如果棒材不作相对于探头的旋转运动,则可沿两条呈90的母线检验。 成形棒材和扁棒 至少从两个侧面进行纵波检验,以便检测到零件整体。 b)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00mm的棒材 圆棒 要进行两种检验: 一是从棒表面沿径向进行纵波检验。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棒材不作相对于探头的旋转运动,则沿4个相互呈90的母线进行检测。 二是用纵波在棒材两端作轴向检验。 成形棒材和扁棒 要进行两种检验 一是至少在两个侧面进行纵波检验,以便能检测到棒材的整体。 二是用纵波在棒材两端作轴向检验。M327.2 验收准则 纵波检验中凡回波相当于K3的缺陷可予验收(见MC2300)。M328 缺陷部位的清除 在满足交货状态公差要求的条件下,生产厂可以通过打磨消除其表面缺陷。 打磨区必须均匀过渡到邻近表面。 打磨后,必须按MC5000或MC4000规定进行磁粉检验或液体渗透检验。 必须应用MC326所规定的准则。M330 板材除在专用采购技术规范中有特殊规定外,本章的规定适用于零件或制品。总则熔炼工艺通常用电炉熔炼工艺生产钢。然而,钢厂也可采用能提供钢性能相同的熔炼工艺。M331钢锭切除 钢锭必须充分切除,以便除去缩孔和大部分偏析。M332化学成分要求 钢厂必须提供浇包化学成分分析单,该单由厂长或由厂长正式委派代表签证。如果以库存供货不能提供浇包分析或成分单时,必须进行制品分析。两种分析要按MC1000规定进行。 化学成分须符合以下RCCM引用AFNOR标准中的要求。 合格的钢种牌号 NF A36205NF EN 10028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一般要求。 NF A36206 NF EN 100282有高温要求的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钼、锰钼和铬钼合金钢板。 NF EN10025一般用途结构钢,牌号C、D、和DD类J0,J2和K2。 NF A36209锅炉和压力容器用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板;奥氏体、奥氏体含钼和仅含钼或不含钼稳定化的钢,本标准规定不应与M220相抵触。 规定要作晶间腐蚀试验的钢材,须按M224的条款进行。 NF A36202 NF EN 10164与表面垂直方向具有保证强度性能的钢板和扁钢建材。 本章的规定也适用于其它标准选用的钢,对所有这种情况须通知承包商。M333 交货状态热处理 钢板必须以热处理状态交货。但是如果钢板在成形工艺中经受相当于制品标准规定的热处理,则可不经正火处理。 钢板所经历的热处理周期的过程必须予以记录。 轧制厂必须出具钢板热处理证书,要注明热处理温度。M334 力学性能M334.1 规定值 规定值如下: 室温抗拉强度最小值或室温抗拉强度最小极限值和最大极限值; 室温下屈服强度最小值; 室温下断后延伸率的最小值; 300或350温度下实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最小值; 20、0和有的条件下20的KV型缺口冲击值;即: 邻近截取三个试样的最小平均冲击值; 三个试样的个别冲击值(只允许有一个低于规定的最小平均值); 室温KU型缺口冲击试验最小值:邻近截取的两个试样每个冲击试样的最小值; 弯曲试验结果必须符合AFNOR制订的制品标准的弯曲外表面不得有裂纹,撕裂或起泡。M334.2 试料和试样的截取 试料取自供货商提供的钢板(即:此钢板经过性能热处理“见M333”,特殊情况下,未经正火处理交货的碳钢板除外。) 在加工过程中经受热处理会改变力学性能的钢板,除按M122规定执行外,还须验证其加工制造后仍能符合交货状态钢板的性能要求。 试料的尺寸须足够截取各项试验和复试所需的试样。 从按上述规定截取的试料上切割试样,进行M334.3中所述的试验,不须再做热处理,但未经正火热处理的碳钢板上截取的试料除外,应进行模拟正火热处理。 按M332所列标准的规定截取试料和试样。 试样截取位置,距钢板最后热处理边缘至少等于钢板的厚度,但不超过50mm。M334.3 试验 按MC1000和本节(M334.3)规定进行试验和评价试验结果。a) 室温下拉伸试验 该项试验应测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b)设计高温温度下的拉伸试验 试样的截取位置和取向,以及试样的形状须与室温拉伸试验的试样相同。试样在设计温度下保载5分钟,测定300或3500.2%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当设计温度足够高到决定压力容器的尺寸时,做这一温度下的拉伸试验。c)KV型缺口冲击试验 试样纵轴须平行于钢板轧制平面并垂直于终轧方向。 冲击试验缺口底线应垂直于钢板的轧制表面。 每组试验应冲断邻近截取的三根试样。 d)弯曲试验 试样的纵轴须垂直于终轧方向,其厚度与钢板的厚度相同。 但是若钢板的厚度超过30mm,试样的厚度不必大于该值。在这种情况下,仅须对一个面进行机加工而保留另一个轧制表面,该表面应为弯曲试验时的凸表面。M335 缺陷检验 钢板应作目视检查,钢板表面应平整均匀,无波纹、无划痕、无折叠、无裂纹、无磨损及其它有害缺陷。 钢板切割到交货尺寸后,应对其切割面作目视检查,以确保无分层存在。 如果该检查结果有疑问,应按MC4000和MC5000的规定,对钢板作液体渗透检验或磁粉检验。 如果采购技术规范要求用超声波检验内部缺陷,则该项检验应按AFNORNF A04305的MC2400对普通质量钢的要求进行,并用MC2400对奥氏体合金钢或钢板的要求加以完善。 检验应满足AFNOR标准NF A04305中B类钢板的要求。 表面缺陷检验准则 尺寸大于1mm的显示都应予以记录。 磁粉检验 出现下述磁痕的缺陷,应进一步探明位置,并予以清除或修补: 线状磁痕; 尺寸大于3mm的非线性磁痕;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边到边)排列成行的磁痕;或间距为36mm分布长度超过15mm的磁痕。 此外,相邻的两个磁痕间距小于其中较小者长度的两倍时,两个磁痕可视作一个,其累计长度为两个磁痕的长度之和再加上它们之间的距离。 液体渗透检验 出现下述磁痕的缺陷,应进一步探明位置,并予以清除或修补: 线状显示; 尺寸超过3mm的圆形显示;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2mm(边到边)排列成行的显示; 聚集有5个或5个以上的密集显示的100mm2的矩形面积上,其长度不超过20mm,且该矩形处在显示评定最严重的部位。M336 缺陷的清除可用打磨或铲凿的方法清除轻微的表面缺陷,修补部位的厚度应保持在钢板尺寸公差范围内。 清除缺陷后,应对修补区进行磁粉或液体渗透检验(MC5000或MC4000)。 按一般规则,厂长无权批准用焊接方法修补缺陷。M340 管材除特定采购技术规范有特殊规定外,本章条款均适用于管材。 总则M340.1 本章各条款适用于采用下述方法中的一种制造的圆截面管材。 热轧(经轧制或冷精轧)管材; 经冷拉或冷轧的热轧管材; 经冷精轧的热拉管材;经冷拉或冷轧的热拉管材;“不再拉的卷焊管材”用轧制的带材制造,并用电阻焊、电弧焊或感应焊焊接纵向焊缝,焊接时用或不用填充金属,焊后经冷精轧完成;“再拉卷焊管材”,用上述方法制成后经冷拉完成;热缩后经冷成型的卷焊管材;经无金属填料焊接,焊缝经冷加工的卷焊管材。M340.2 锻造管材 棒材经锻造、冲孔或在芯棒上锻造而制成管材。此类管材可视为锻件,且M350的条款在此同样适用。 用芯棒轧制、拉拔或挤压成型的壁厚大于50mm的管材也可视为锻件。M340.3 离心浇注管材 离心浇注管材应视为用特种工艺浇注的铸件,M360的规定适用此类钢材,但对有关力学性能试验的某些要求须作必要的修正。M340.4 大直径管材 用一块或两块钢板卷成筒节,然后沿一条纵向接缝,或分别沿两条相对的纵向接缝焊接而成的大直径管材,应作为焊接承压部件,可应用第卷和M330的规定。M340.5 熔炼工艺 一般钢管坯料须采用电炉工艺熔炼,但钢厂也可采用其它能提供具有相同力学性能钢的熔炼工艺。M340.6 制造工艺 制管厂应为下述类型的管材制订制造程序: 用轧制、在芯棒上拉拔或挤压成型的壁厚大于50mm的管材; 离心浇注钢管; 2级大直径卷焊承压管材。M341钢锭的切除 为了除去缩孔和大部分偏析,钢锭应有足够的切除量。M342化学成分要求 钢厂应提供一份由厂长或由厂长正式委派代表签证的浇包分析成分单。如果不能提供浇包分析成分单,则应从库存管材中取料进行制品分析。按MC1000规定的规定进行上述分析。合格的钢种按管材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管材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规定:NF A49117用于管路上无缝的平端管和其它用途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管;NF A49212中温下使用的无缝碳钢管。NF A49213高温下使用的无缝碳钢管和铁素体合金钢管。NF A49214用于高温的无缝奥氏体不锈钢管。M343 热处理 热处理和热处理工序须在制造程序中规定,或须按M342的参照标准规定执行。 一般情况下,对钢管所经历的热处理过程均应作记录。 制管厂应出具证书,指明管材所经受的热处理及热处理温度。M344 力学性能要求M344.1规定值 规定值如下: 室温抗拉强度最小值,或最小值和最大值; 室温下屈服强度最小值; 室温下断后伸长率的最小值; 300或350温度下实测抗拉强度的最小值(在订货单有此项测量值要求时); 300或350温度下实测屈服强度的最小值(在订货单有此项测量值要求时) 20、0,在某种情况下20的KV型缺口冲击最小值;即: 邻近截取的三个试样的平均冲击值; 三个试样的个别冲击值(只允许其中一个值低于规定的最小平均值); 室温KU型缺口最小冲击值,此值为邻近截取的两根试样应满足的结果。M344.2 试料和试样 试料应有足够大的尺寸,以便于截取各项试验及复试用试样。 一般应从交货状态钢管的一端截取试料。 钢管在制造过程中,如果经过消除应力热处理,或其它可能改变其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则须用经模拟热处理的试样进行试验,否则按M122条款规定执行。 采购技术规范和制造程序应规定热处理和热处理工序。M344.3 试验 按MC1000和本节的规定进行试验。 根据试验的类型必须进行下述试验: 按每炉; 按每批; 按每验收批; 按每根管材。 试验类型、试验温度、试样在试料上的位置以及每一试验的试样数,均应在采购技术规范中作出规定。一般应遵守下列AFNOR标准:NF A49212中温用碳钢无缝管。NF A49213高温用的碳钢及铁素体合金钢无缝钢管。NF A49117或NF A49214不锈钢无缝钢管。如果试样可加工至标准尺寸,即可进行冲击试验、试样缺口轴线应垂直于轧制表面。壁厚大于20mm,小于50mm的管材,应以横向截取的试样中测得下述性能规定值: 室温抗拉强度 测定300或3500.2%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当设计温度足够高到此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决定零件尺寸时,做这一温度下的拉伸试验。 20、0,和20的KV型缺口冲击试验的冲击值。 奥氏体不锈钢要用两根相邻位置截取的试样进行室温KU型缺口冲击试验代替KV冲击试验。 水压试验:所有管材按合同条文规定均应进行经受内部压力液压试验,管材经受液压试验前应无锈,无保护层。采购技术规范应规定试验压力,压力下保持时间和试验介质特性。M345 半成品的制备及检验 采购技术规范中应明确规定为清除钢管周围的表面缺陷,确保没有内部缺陷须采取的措施。M346外观检验 应该仔细检查钢管的内、外表面,不应有轧制显示、纵向划痕、发纹、气孔、砂眼、波纹及其它有害缺陷。 如有必要,采购技术规范中应对钢管表面状态作出规定。M347 体积检验 如果采购技术规范中规定做超声波检验,该项检验须按MC2500规定进行。只允许有回波高度低于钢管缺口回波高度的缺陷。采购技术规范可规定对小尺寸的卷焊管材进行涡流检验。此外,该规范还应详细注明检验方法。涡流检验应符合MC6000的规定。对碳钢管可用漏磁测量来代替涡流检验。并应符合MC6000的规定。外径或壁厚大于下表规定值的卷焊管材,应按S7700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检验。钢种最小外径(mm)最小壁厚(mm)奥氏体钢503碳钢1684.5M348 缺陷的清除 倘若打磨后的管材尺寸仍在公差允许范围内以及遵守打磨程序,则可用打磨法清除表面缺陷。 钢管厂不得进行补焊。M350 锻件除在专用采购技术规范中有特殊规定外,本章条款对锻件和制品均适用。总则熔炼工艺一般用电炉熔炼工艺炼钢,但钢厂也可采用其它可提供具有相同性能钢的熔炼工艺。制造程序2级设备用锻件在制造前,锻造厂应制订一份详细的制造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下述内容,并按时间顺序排列:熔炼工艺;锻造方法;头尾切除百分比;热处理;锻件热处理及交货件外形图;机加工类型及检验类型;试料在锻件上的位置图,以及试样在试料上截取的位置尺寸图。如果交货件的重量小于250kg,允许仅作简单的制造程序。热处理前锻件外形锻件热处理时的外形应尽可能接近交货件的外形。M351 钢锭的切除 钢锭的切除量应足够清除缩孔和大部分偏析.M352 化学成分的要求 钢厂提供一份浇包分析成分单,该单由厂长或厂长正式委派的代表签字。采购技术规范也可要求作制品分析。 这些分析应按MC1000进行。 合格的钢种 锻件应符合NF A36601、NF A36602、NF A36605、NF A36606、和NF A36209的规定。这些标准适用于奥氏体类钢,奥氏体含钼钢和含钼或不含钼的稳定化钢,但这些标准的规定不能与M220相抵触。 在采用上述标准以外的其它标准时,本章条款也适用于根据这些标准选择的钢种,但均须承包商签字。M353 锻造比 一般说来,总锻造比根据M380的规定必须大于3。M354 热处理锻件应以热处理状态交货。 奥氏体不锈钢应在10501150之间进行固溶热处理。 锻件热处理的热循环次数应予以记录。锻造厂应为锻件热处理出具证书,其中应注明热处理温度。M355 力学性能要求M355.1规定值 规定值如下: 室温抗拉强度最小值,或最小和最大抗拉强度极限值; 室温屈服强度最小值; 室温断后伸长率的最小值; 测定300或350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在订货单有此项测量值要求时) 20、0,在某种情况下,20的KV型缺口最小冲击值;其中包括: 邻近截取的三个试样的最小平均冲击值; 三个试样的个别冲击值(只允许其中一个值低于规定的最小平均值)。 室温KU型缺口最小冲击值,此值为邻近截取的两根试样应满足的结果。M355.2 试料和试样 试料取自锻造毛坯的加长或加厚部位,且与锻件一起锻造直至热处理完成。切除部分在热处理时应置于适当位置,使其形成尽可能小的隔热层。M355.3 取样应不经任何热处理试料的试验 按MC1000和本章M355.3的规定进行这些试验。A重要锻件或大型锻件 大型锻件(交货重量超过250kg)和有重要用途的锻件应进行下述所有各项试验:a) 室温拉伸试验 室温拉伸试验应在轴线平行于锻件的主锻方向的试样上进行。 下述数值应予以记录: 残余伸长0.2%条件下的屈服强度,MPa; 极限拉伸强度,MPa; 锻后伸长率,%; 端面收缩率,%。 b)高温拉伸试验 试样的截取位置、取向与形状与室温拉伸试验相同。 测定300或3500.2%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当设计温度足够高到此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决定零件尺寸时,做这一温度下的拉伸试验。 设计温度应在设备技术规格书或其它相应的合同文件中规定。 c)KV型缺口冲击试验 每次试验应邻近截取三个试样。 用轴线垂直于主锻造方向的试样进行冲击试验,试样应取自: 将进行焊接的锻件,在性能热处理后截取试样; 不进行焊接的锻件,一般在所有热处理(包括稳定化处理)完成后截取试样,如果在最终热循环开始前须将加长或加厚部分除去,则在这一阶段截取试样。 试料的尺寸应足够提供各项试验及复试的试样。 在M355.3中规定的试验所用试样按上述规定截取,不须再经热处理。在M355.4中试验所用的试样取自与上述相同方式截取的试料。只是后者需要进行热处理,该热处理在取样时和零件完成之间的一次具有代表性热处理,这种模拟热处理,在制造程序中须予以确定。 从试料上截取试样,应在距离热处理表面30mm,距其它表面60mm的该试料上截取。若达不到这一要求(尤其是由于锻件太薄,厚度小于60mm时),则须使试样的轴线位于锻件一半厚度处,其有效部位离其它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锻件的厚度。 上述表面即为锻件进行性能热处理的表面。 冲击试样缺口底线应垂直于锻件主表面。 试料在锻件上的位置图,以及在试料上截取试样,并具有尺寸的位置图都应附于制造程序中。B其它锻件 其它锻件都应按批分类,一批内的所用锻件应来自同一炉的钢,且经过相同的制造过程,并装在同一炉中进行热处理。 除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外,其余锻件均须进行布氏硬度试验。 另外,要在每批的若干锻件上,按上述A条款的规定做力学性能试验。 在进行试验的锻件中,一定要有布氏硬度最低和最高的两个锻件。若每批锻件数少于10件,则仅须在布氏硬度最低的锻件上进行试验。 每批的锻件数目,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的件数及试验的确切类型都应予以规定。M355.4 经受模拟热处理的试料的试验 锻件在制造过程中,或在试料截取后进行热处理有可能改变钢的力学性能时,须确保该锻件的力学性能仍能符合设计尺寸的要求。 必要时,经模拟稳定化处理和消除应力热处理后,按M352和M355.3的规定进行试验,所用试料经模拟热处理。M356 外观检验 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仔细检查锻件表面,以保证金属完好无损。 不需加工的锻件经清洗后须作表面检验,加工锻件在粗加工及精加工都完成后须作表面检验。制造商必须保证锻件,在车床上加工过程中的金属切削不总是在金属表面的同一侧碎裂,尤其是在有偏析线的部位碎裂。如果有此种情况出现必须进行补充检验(显微照相、液体渗透、超声波检验等)。 锻件必须完好无损,不允许有发纹、裂缝、划痕、折痕或其它有害缺陷存在。 如果检查结果有疑问,则须按MC4000和MC5000的规定进行磁粉或液体渗透检验。 液体渗透检验的验收准则 尺寸为1mm或超过1mm的显示应予以记录; 产生下述显示的缺陷应进一步探明位置,予以清除或修补: 线状显示; 尺寸大于3mm的圆形显示;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边到边)排列成行的显示; 聚集有5个或5个以上的密集显示的100mm2的矩形面积上,其长度不超过20mm,且该矩形处在显示评定最严重的部位。 磁粉检验验收准则 尺寸为1mm或超过1mm的磁痕应予以记录。 产生下述磁痕的各种缺陷应进一步探明位置,予以清除或修补: 线状磁痕; 尺寸大于3mm的非线性磁痕;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边到边)排列成行的磁痕;或间距为36mm分布长度超过15mm的磁痕。 如果磁痕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磁痕长度的两倍时,则可视作一个磁痕。 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只作液体渗透检验。如果上述检验发现有不可接受的缺陷存在,则该锻件判为不合格,并按本规范M358条款的规定处理。M357 体积检验M357.1 检验类型 锻件在经粗加工,热处理后进行超声波检验。在半成品时已作超声波检验的机加工锻件可免作成品最终超声波检验。 检验按MC2300的规定进行。M357.2 验收准则 a)直射法检验 具有下述K值的显示可以验收: 1类锻件,K3(底面回波作为参考);2、3、4类锻件K5(底面回波作为参考);b)斜射法检验 3类锻件,如果回波幅度HM满足:HM/HO1,则予以验收,HO为参考幅度。M358 清除缺陷 只要不影响锻件力学性能的要求,允许清除表面缺陷。清除了表面缺陷后,应进行磁粉检验或液体渗透检验(见MC5000或MC4000)。 锻造厂不得进行任何补焊。M360 铸件(1级设备除外)除在专用采购技术规范中有特殊规定外,本章的规定均适用于零件或制品。总则概述建议铸件采购商遵守铸造技术中心的铸件作图规则。一般说来,熔炼、造型、退火、冷却等工序由铸造厂选定。铸件采购商在铸件上应标明具有重要作用的部位,铸造厂则应采取措施以保证这些部位的完好。凡不做整体射线照相检验的铸件,应根据铸件成品图选择须作射线照相的部位。公称直径25mm的2级阀门,不得用铸钢。熔炼工艺一般用电炉熔炼工艺炼钢。但制造厂也可采用其它能提供相同性能钢的熔炼工艺。制造程序制造前,铸造厂应制订一份详细的包括下述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制造程序。熔炼工艺;铸造方法;铸件交货状态外形图,图上注有试料与铸件相连的位置;试料的类型,特别是试料在分开铸造时的类型;热处理条件;试样在试料上截取的位置图;按时间顺序列出热处理、试样截取、无损检验及补焊等各项工序。样件按M160的规定须用样件来验证制造方法。M361 化学成分要求 铸造厂应提供一份由厂长或由厂长正式委派代表签字的浇包分析成分单。如铸件来自不同炉次的钢,则每一炉都应提供一份浇包分析成分单.分析方法按MC1000的规定执行。如果需试验或复试,均按MC1000的规定进行。铸钢的化学成分应符合AFNOR或欧洲标准的规定。当采用其它标准时,本章的规定也适用。这些情况应通知合同对方。采用的钢种采用的钢种是NF A32051和NF A32055标准中所列钢种(CrMo合金钢除外)。没有采用上列钢种,而是根据标准选择的钢种,则按本章的要求,都需通知承包商。M362 交货状态热处理 铸件应以热处理状态交货。制造程序必须规定热处理方法及其实施条件。 奥氏体钢,或奥氏体铁素体钢,一般在焊补前须进行固溶热处理。除另有规定外,焊补后不要求作固溶热处理。 铸件经历热处理的过程应予以记录。铸造厂应对记录的热处理数据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写入热处理报告。M363 力学性能要求M363.1规定值 规定值如下: 室温抗拉强度最小值,及室温抗拉强度最小值和最大值; 室温屈服强度最小值; 测定300或350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当合同规定时。 0的KV型缺口最小冲击值(或在20和20这些温度下的最小冲击值)。即: 邻近截取的三个试样的最小平均冲击值; 三个试样的个别冲击值(只允许其中一个值低于规定的最小平均值)。 室温下奥氏体,和奥氏体铁素体钢的KU型缺口最小冲击值;两根邻近截取的试样必须满足该值的要求。M363.2 试料和试样 试料须由与铸件相连的锭块或由分开铸造的,并在热处理前与铸件相连的锭块组成。试料的尺寸应足够提供各项试验及复试用试样。试料的最小尺寸必须等于铸件最大壁厚(法兰和轴套除外),但不得小于28mm。从试料上截取试样的轴线至少位于铸件最大壁厚的四分之一处,但不得小于14mm,不得大于60mm。试料锭块的尺寸和试样,在试料锭块上截取位置图都应附于制造程序中。M363.3 试料取样后不经热处理的试验(1) 按MC1000和MC363.3的规定进行试验。(1)指试料从铸件上完全分开以后。A重要铸件或大型铸件 大型铸件(交货状态重量超过1000kg)或具有重要作用的铸件须进行下述各种试验: a)室温拉伸试验 在室温下进行拉伸试验。 b)高温拉伸试验 试样的位置、取向及形状与室温拉伸试验相同。 测定300或3500.2%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当设计温度足够高到此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决定零件尺寸时,做这一温度下的拉伸试验。 c)KV缺口冲击试验 每组试样应冲断三根邻近截取的试样。B其它铸件 其它铸件必须按此分类。一批铸件应属于同一炉的钢、经相同的制造工序、同装一炉中进行热处理或经相同的热处理过程。一批铸件不得超过5000kg。 除奥氏体,或奥氏体铁素体钢制造的铸件外,其余铸件及试料都必须进行布氏硬度试验。 用每批有代表性的试料按“A”条款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力学性能试验用试样的数量、铸件的数量,以及试验的类型都应在采购技术规范中规定。 (1)奥氏体不锈钢板不作KV型缺口冲击试验,而是用两个相邻截取的试样在室温下作KU型缺口冲击试验。M363.4 模拟热处理试料的试验 在加工过程中或试料切除后进行热处理,有可能影响钢的力学性能,必须按照M363.1的规定进行试验,以保证铸件的力学性能仍与采购技术规范中的尺寸要求一致。 按照M363.1的规定和下述条件进行试验: 试料应经模拟热处理,该热处理代表铸件在加工过程中所经历的热处理过程,制造程序中应规定此项模拟热处理。M364 外观检验 全部热处理完成后,必须对最终表面进行磁粉或液体渗透检验。M364.1 检验条件 铸件应彻底清砂和去除毛刺。冒口、支撑件、浇注口、分型线及浇道等均须去除。 机加工过程中须对铸件所有表面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金属完好。 铸件应完好无损,不允许有缩孔、裂纹、气孔和夹杂物或其它有害缺陷存在。M364.2 检验范围 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按MC5000的规定进行磁粉检验; 2级设备和铸件:可进行机加工面以及仔细打磨后的表面,或焊接边缘的所有衔接区域; 3级设备用铸件:不要求做磁粉检验; 不锈钢铸件按MC4000规定进行液体渗透检验; 3级设备用铸件:不要求做液体渗透检验; 如果上述检验在铸件上发现有不可接受的缺陷,该铸件不予验收,并按M366的规定执行。M364.3 可记录的条件及验收准则 尺寸大于2mm的显示须予记录。 磁粉检验 产生下述磁痕的所有缺陷应进一步探明、清除或予以修补: 线状磁痕; 尺寸超过5mm的非线性磁痕;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3mm(边到边)排列成行的磁痕;或间距为36mm分布长度超过20mm的磁痕。 此外,两个分开的磁痕,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较小者长度的两倍,可视作一个磁痕。该磁痕的长度等于两个分开的磁痕长度的和,加上两者间的距离。 对磁粉检验测出的25mm非线性磁痕处须作补充液体渗透检验。下列磁痕不予验收: 直径5mm的圆形磁痕; 长度L2mm的线性磁痕。 液体渗透检验 有下列显示者均应进一步探明、清除或予以修补: 线状显示; 尺寸超过5mm的圆形显示; 3个或3个以上间距小于2mm(边到边)排列成行的显示; 聚集有10个或10个以上的密集显示的100mm2的矩形面积上,其长边不超过20cm,且处于显示评定最严重的部位。 对“O”形环承压面进行液体渗透检验时,可记录条件为0.3mm,凡产生下述显示的所有缺陷应进一步探明、清除或予以修补: 尺寸大于1mm的显示。 上述形式成行或成束的显示均不可以予验收。M365 体积检验 除另有规定,铸件热处理后均应按MC3200的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检验。 然而,如果热处理为消除应力热处理,可在热处理前进行射线照相检验。M365.1 检验区域 按铸件图的规定在样件检验后选择射线照相区域。A2级设备用铸件 a)公称直径大于100mm的阀门 焊接面、接管端区域和危险区域(应力集中及由铸造产生的特殊部位)及深度加工区域。b)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2级阀门 焊接端。 c)其它铸件 外表面衔接区、配合面及焊接边缘。B3级设备用铸件 a)公称直径大于80mm的阀门 焊接面和阀体接管端。 b)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的阀门 不要求作射线照相检验c)其它铸件 焊接边缘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2级阀门,阀体接管端可用液体渗透检验代替射线照相检验。M365.2 射线照相检验条件及验收准则 a)按MC3200规定及下述条件进行射线照相检验: 阀体接管端部待检验表面的长度至少为成品外形图所标壁厚的3倍(不得超过75mm)。 建议铸造厂尽可能对铸件进行精加工以减少检验后加工量。 适用于阀门的特殊条件: 在某种情况下,阀体接管端部待检面的宽度可小于铸件壁厚的3倍或等于75mm。 例如,对于带有盲板法兰的阀门,其检查区段应从阀体边缘延伸到法兰表面(待焊侧),不得超过接管名义厚度的3倍或不大于75mm。(以铸件成品图为基准)。 b)采购技术规范中所列验收准则,应以NF A04160条款为依据。 验收准则如下: 焊接边缘:均按1级严重程度; 阀体接管端:均按2级严重程度; 铸件的其余部分:均按3级严重程度。 不论那一级严重程度,诸如裂缝、裂纹、支撑残片、冷铁残片等缺陷均为不合格。M366 清除缺陷及修补M366.1清除不须补焊的缺陷 表面检验、磁粉检验或液体渗透检验查出的表面缺陷,只要该部位打磨处的厚度仍在图纸规定的公差范围内,且不影响该部位的使用能力,则可用打磨法清除缺陷。若非如此,则可进行补焊(M366.2节)。 清除缺陷时,须避免打磨表面过热: 打磨区应平滑地与邻近表面相连; 打磨后须用磁粉或液体渗透检验打磨后的区域。验收准则按把规范M364.3的规定执行。M366.2 清除须补焊的缺陷A清除缺陷 按M364和M365规定的磁粉或液体渗透检验发现的不可接受的缺陷部位,可用打磨、检验发现的不可接受的缺陷部位,可用打磨、铲凿或碳弧气刨加打磨将其清除(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在碳弧气刨前应预热到120左右)。 缺陷清除区应进行磁粉或液体渗透检验。如果对射线照相测得的缺陷是否已被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安全IDE标准制定-洞察及研究
- 食品溯源平台优化-洞察及研究
- 赛事数据实时分析与可视化呈现技术-洞察及研究
- 基于拓扑优化的凹片形端头结构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效能提升方案
- 基于AI算法的减速阀故障预测与自愈控制架构创新
- 地理空间制图与智慧城市BIM系统对接的语义鸿沟修复策略
- 国际标准差异导致的出口设备适应性改造技术路径
- 可降解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研究
- 反射型陶瓷金卤灯在植物补光应用中的光质调控与生物效应关联性研究
- CNAS-CC02:2013 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
- 人事行政部每月工作总结
- 锅炉房设计规范
-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课件
- 2025年中国造影剂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风电场运行管理课件(改)
- 京东自营采购合同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 医院医用耗材SPD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债务重组合同协议书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