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混合接种栽培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pdf_第1页
食用菌混合接种栽培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ible fungi2011 3 菌前期可适当提高温度 以利种块快速萌发生长 菌丝萌发生 长后应控制温度 严防 烧菌 现象 2 5控制栽培场地湿度发菌场地湿度一般控制在60 以 下 忌高湿环境 2 6翻袋和刺孔后注意袋温升高翻袋和刺孔能增加菌袋 氧气供应量 加速菌丝生长 菌丝代谢产热也会随之提高 如 散热不及时 袋温会很快升高 2 7忌菌丝厌氧生长当菌袋含水量高 装料过实等情况 时 菌丝容易缺氧生长 生产者应根据情况合理加强通风 刺 孔 打洞等方法调节菌袋氧气供应 促进菌丝生长 2 8发菌环境光线应较暗光线越暗 菌丝生长越旺 菌丝 生长期间忌直射光 强光不利菌丝生长 2 9污染菌袋处理及时挑选 清理污染菌袋 将已污染 报 废的菌袋远离栽培场地 并进行深埋 通常低温季节 对有少 量污染菌袋要降温发菌 通过低温处理可有效挽回污染袋 进 入正常出菇 参考文献 1 杨新美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2 张金霞 新编食用菌技术手册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食用菌混合接种栽培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王大明 1 高蕾 1 肖晶娟 2 肖洪永 2 1烟台市牟平区农业监察大队 山东烟台264100 2烟台市牟平区食用菌研究所 山东烟台264100 摘要食用菌的接种方法有多种 混合接种是食用菌速生栽 培技术的关键 菌种选育 栽培料制备 接种和发菌又是混合接 种技术成败的关键 混合接种技术需要选育抗杂能力强的菌种 制备的培养料既要适合菌丝的生长 又要降低杂菌的密度 混合 接种的过程要减少杂菌的污染 发菌温度要因菌种的不同而异 关键词食用菌混合接种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0 8357 2011 03 0043 02 收稿日期 2011 02 23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012010109 和国家星火 计划项目 200374005 e mail wdm28311 目前 在香菇 金针菇及猴头菇等多种食用菌的人工栽培 中 通常是把配置好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 对其进行蒸汽灭 菌 冷却后 在无菌条件下把菌种接入培养料中 然后进行养 菌出菇 接种的方法有多种 例如在香菇 杏鲍菇和猴头菇等食用 菌的栽培中 常见的接种方法是在菌袋侧面打几个洞穴 接入 菌种 再用胶带封好穴口 在金针菇 真姬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中 则常用的接种方法是解开袋口的一端或两端 在料面上撒 一层菌种 再扎好袋口 即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采用上述接种方法进行食用 菌的人工栽培 其发菌期均需40 60 d 理论上 接种点越多 发菌过程所用时间越短 一个直径140 mm 高300 mm的菌 袋 假设菌丝生长速度为每天3 mm 若采用两端接种的方法 接种 发菌期为50 d 若采用侧面三点接种 发菌期45 d 若采 用菌袋两侧6点接种 发菌期缩短为35 d 然而 随着接种点 的增多 虽然发菌期明显缩短 但是 杂菌污染的机会却相应 增多 且费工费时 现假设把菌种分散成大小适宜的小颗粒 然后与处理好的栽培料均匀混合 装袋发菌 以下称作混合 接种 由于栽培料中菌种颗粒密度大 种粒间距小 菌种萌发 后可在较短时间内长满培养料 因此 可大幅度缩短发菌时间 同时菌丝生长的同步性好 菌龄短 发菌时营养消耗少 因此生 物转化率也高 所以 食用菌混合接种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对食 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 我们还不能实现混合接种过程的完全无菌操作 混合接种过程中培养料 难免混有少量杂菌 所以研究通过菌 种选育 培养料选择和处理 接种工艺以及发菌 出菇工艺的 改革和创新 提供一个适宜于食用菌菌丝生长 抑制杂菌生长 的生态环境 使食用菌菌丝在与杂菌竞争生长中始终处于绝 对优势 最终完成其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的分化 生长 达到较 高的产量和质量 现就食用菌混合接种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技术内容介绍 如下 1菌种培育 1 1品种筛选品种筛选的标准是 菌丝抗杂能力强 菌丝 萌发和生长较快 筛选过程需要在混合接种栽培的整个过程 中进行 供筛选的品种要尽可能多 并连续筛选两代以上 对 有性繁殖体或诱变体进行筛选效果会更好 1 2栽培种培养基选择不同食用菌的菌丝萌发和生长对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不同的要求 对菌种培养料营养方面选 择的标准是 用该培养基培育的栽培种接种后 菌丝萌发快 生长快而菌丝浓密 不易染杂菌 表1为试验筛选适合不同种 类食用菌的菌种培养基主料 制栽培种时 培养基颗粒的大小也是选料时应考虑的内 容之一 培养基颗粒较大时 菌种接入栽培料后 菌丝萌发快 长势好 但是混合接种时用种量多 种块密度小 培养基颗粒 小时 栽培时用种少 种块密度大 但是接种后菌丝萌发慢 长 势弱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当种块小于某个值时 部分种类的 表1筛选的适合不同食用菌育种的培养基主料 食用菌种类香菇杏鲍菇平菇真姬菇猴头菇茶薪菇 培养基主料玉米粉小麦粒棉子壳木屑木屑小麦粒 栽 培 技 术 43 dible fungi2011 3 食用菌菌丝接入栽培料后难萌发 因而形成无效接种点 基于 上述原因 香菇 木耳等菌种块直径要大于5 mm 杏鲍菇 平 菇要大于3 mm 而猴头菇 蛹虫草等在菌种块直径小于2 mm 时仍可正常萌发和生长 所以在猴头菇的混合接种栽培中 可 选用细木屑做栽培种培养基 这样在用种量相同的情况下 可 使菌种在培养料中的密度更大 另外 在选择栽培种培养基时 还要考虑接种时栽培种颗 粒易于分散及易于同栽培料混合 这就是我们尽可能选用麦 粒等做培养基的原因之一 适当减少栽培种培养基的含水量 对菌种的分散也有利 2栽培料的选择和配制 培养料是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基质 由于栽培料在混合接 种的过程中难免污染少量杂菌 所以理想的栽培料是通过栽 培料配方的筛选和一定的处理 使其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而不利于杂菌的生长 以使食用菌菌丝在同杂菌的竞争中占 绝对优势 2 1培养料选择现有的各种适合于常规栽培的培养料主 料基本符合本技术要求 但是 像麸皮 玉米粉等辅料的用量 在不同食用菌混合接种栽培中有一定差异 在常规栽培中 麸 皮用量在15 25 而在混合接种栽培中 麸皮用量最好控 制在10 15 在气温低于10 时 可增至15 20 另外 在香菇 金针菇和猴头菇栽培中 可外加2 5 的细玉米粉 以促进菌丝的萌发和早期的生长 2 2培养料预处理培养料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抑制和杀 灭杂菌 改善营养成分和提供适宜的pH值等 2 2 1使用抗真菌的药物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抗真菌类杂菌 的效力 耐高温 且有效期长 所以常用在食用菌的栽培中 但 是 多菌灵对部分食用菌菌丝也有抑制作用 限制了多菌灵的 使用范围 在这方面 笔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见表2 因此 猴头菇 木耳栽培料中不宜加多菌灵 香菇料中要 慎用 而平菇 金针菇等的栽培料中均可加0 05 的多菌灵 2 2 2pH值的调节侧耳类 金针菇等的混合接种栽培中 处理好的培养料其pH值为7 5 8 猴头菇为pH 6 5 7 5 在 pH值较高的环境中 虽然侧耳类和金针菇生长缓慢 但毛霉 等杂菌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2 2 3蒸汽灭菌食用菌菌丝在同杂菌的竞争生长中 杂菌 密度越小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越有利 在降低杂菌密度中 采 用下列两种灭菌方法 一是将配兑好的栽培料直接装进灭菌 筒内进行蒸汽灭菌 具体操作是在锅栅上铺一块粗布 然后将 培养料散装至300 mm高 烧火加温 待蒸汽升至料面后 再 加一层料 继续烧火 如此重复 直至装满筒 最后封筒灭菌 温度达到100 后保持20 min 分钟 然后保温过夜 该方法 可杀死杂菌的营养体 而不能完全杀死孢子 在养菌过程中 杂菌孢子的萌发在较低的温度下通常较慢 因此 食用菌菌丝 可抢先长满培养料 该方法适用于某些菌丝生长快 抗杂能力 强的食用菌的栽培 例如平菇等 二是将栽培料先装入塑料 袋 然后按常规方法蒸汽灭菌 即当温度达到100 后持续8 10 h 保温过夜 该方法可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 因而适用于 香菇 金针菇 猴头菇多种食用菌的混合接种栽培 3混合接种 混合接种过程是将一定量的栽培种粉碎成大小适宜的小 块 按一定比例同处理好的栽培料均匀混合 然后装袋 发菌 混合接种过程中 要尽可能降低杂菌对培养基的感染 较简单的混合接种方法是在清洁平滑的硬质地面或工作 台上把粉碎的菌种和培养料拌匀 然后装袋发菌 该法存在的 缺点是 在拌种和装袋过程中 培养料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长 与地面或工作台接触的机会多 因而感染的杂菌也多 所以该 方法仅适用于经过发酵处理或培养料加多菌灵 为了减少接种 过程中杂菌污染和提高工作效率 笔者研制了可用于混合接种 的一种多功能散播种机 该机已获专利授权 该机集碎种 混 合接种及装袋于一体 在机内把一定比例的栽培种打碎的同 时 与栽培料充分混合 然后完成装袋工序 同地面拌种法相 比 该机的使用可使污染的杂菌量减少1 2个数量级 且菌种 颗粒大小适宜 菌种在培养料中分布均匀 工作效率也高 4养菌和出菇管理 混合接种后培养料是在塑料袋内发菌的 在这个环境下 影响发菌的可调节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通气量 混合接种栽培时 发菌期的通气较常规栽培尤为重要 这 是因为发育期大量菌丝同步萌发和生长 其需氧量通常要高 几倍至十几倍 所以接种后1 3 d内要在塑料袋的四周打十几 个直径2 mm左右的小孔 必要时也可在中间从上向下打一个 直径20 mm的大孔 以满足菌丝萌发和生长时对氧气的需求 发菌期 温度的调节是最重要的 温度调节的目的是为菌 丝的竞争生长提供最佳温度条件 最佳温度条件是 在这个温 度条件下 菌丝的萌发和生长速度较常见杂菌生长的要快 因 此 发菌的最佳温度要因食用菌的种类不同而异 相关的研究 结果见表3 需要注意的是 混合接种栽培在发菌时 培养料内的温度 要比外界环境温度高2 6 排列紧密及通风不畅时可高 10 以上 这个温差的大小与环境温度 发菌的不同阶段以及 菌袋同外界的热交换情况有关 这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温度 的动态调节 按常规栽培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可码放出菇 立地出菇和 搭架摆放出菇等 栽培过程中 多数食用菌的产热有两个高峰 期 一是菌丝增长最快时 二是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期 为了避 开第一个产热高峰期 菌袋码放要求发菌至见蕾时进行 食用菌混合接种技术现在已应用于金针菇 猴头菇 真姬 菇等10多种食用菌的规模栽培中 并达到了速生 高产 优质 和高效 以猴头菇和金针菇的栽培为例 混合接种栽培其发菌 期缩短60 生物转化率提高30 40 并且出菇整齐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