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doc_第1页
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doc_第2页
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doc_第3页
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doc_第4页
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研究刘 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内容摘要: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堪忧,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干预方法。社会工作以优势视角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仅注重挖掘和利用青少年的优势资源,而且重视从个人、家庭、朋辈、学校、大众传媒、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开展系统干预。关 键 词:优势视角,优势资源,系统干预Research on Youth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vention under Advantage PerspectiveLIU Yan(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Hunan, Changsha, 410004)Abstract: The situation of Youth Internet Addiction is serious in China. Research in different fields ha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nterventions. Advantage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ut emphasis on youths advantage resourse and system intervention.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individuals, families, peers, schools, mass media,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etc.Keywords: Advantage Perspective, Advantage Resources, System interventions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因,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等受损的行为。网络成瘾又叫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是由美国学者Goldberg在1986年首先提出来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一、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大约1/6的网民具有上网成瘾的倾向,网络成瘾者以青少年为主。网络成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心投入互联网中,并在下线后继续想着上网时的情形;觉得在网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满足,上网时间总超过计划时间;想减少上网时间却总是做不到;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却总是失败;不上网时总感到沮丧、魂不守舍、易发脾气;为了上网,宁愿将重要的学习、培训、人际交往而不顾,并有意向家人、朋友隐瞒自己涉入网络的程度。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及时与合理的干预,成为广大科研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二、干预方法的分类与比较 (一)干预方法的分类1、医学 从医学的角度,网络成瘾被界定为一种疾病,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这种嗜好和习惯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愉快而形成的。患者对上网的渴求是指一种内在的对网络强烈的欲念。“渴求”具有本能的驱策力,对过去的致瘾源所引起的快感存有记忆。患者需要通过药物及心理疏导相结合来治疗。北京空军总医院在运用药物治疗网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网络成瘾被定义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心理学家制定了网络成瘾的八个诊断指标和网瘾测试(Internet Addcition Test, IAT)标准,用来测试网瘾症状如对上网的痴迷、上网控制能力、对网络使用的隐瞒和撒谎程度等。心理学普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理情行为治疗(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REBT)等方法治疗网瘾,采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瘾的机构主要有国际网瘾康复中心等。3、社会工作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网络成瘾被界定为综合性的行为失调。对于“综合性”有两层涵义:第一,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包括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影响、媒体的影响、青少年的身心特征等等;第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沉迷网络、厌学、成绩下降、撒谎、偷窃、亲子关系紧张等等。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社会工作主张从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和采取干预策略,在促进案主心理社会性功能恢复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自我探索和挖掘潜能,达致案主的能力建设。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青少年戒除网瘾志愿者工作室”,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长期为网络成瘾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务,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同。4、其他方法 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干预手段,如行走学校、湖南卫视的变形记栏目,等等。行走学校类似军事化拉链,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高强度的体能消耗中缓解精神上对网络的渴望和依赖,变形记栏目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青少年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反差,促进意识觉醒和自我反思。(二)不同干预方法的分析和比较1、传统的医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干预方式大多采用问题视角,关注青少年的问题、不足。问题视角导致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片面、单一,如医学主要采用药物注射治疗成瘾疾病,关注青少年因兴奋记忆而产生的成瘾行为的矫正;心理学发展出一整套诊断和治疗“冲动控制障碍”的方法,关注青少年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改变;行走学校旨在通过单一的体能消耗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2、社会工作在网络成瘾干预中坚持优势视角,关注青少年的潜能、优势,并且主张从案主系统的各个方面挖掘和培养有利于案主行为改变的资源,如自身的性格特质资源、朋辈群体、家庭支持网络、社区资源、媒介资源,等等。由于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关注点不同,在实践中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问题视角下,青少年的某种问题得到解决,往往其他方面又会呈现新的问题。例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青少年能更客观地认识网络的作用,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亲子关系可能并未得到改善,或者仍被老师用“坏孩子”的标签理解和对待,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其他方面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甚至重回网络世界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优势视角不仅关注案主及其环境的改善,而且注重通过优势资源的挖掘,提升和发展案主的能力,因此能更有效和持久地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三、优势视角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创新点(一)优势视角将网络成瘾问题放在青少年成长的系统中分析和干预,而非割裂地看待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本身。传统的问题视角在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时,往往主张单一内向型归因,即将网络成瘾行为归因于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如逆反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弱,等等。但优势视角则主张多元外向型归因,即将网络成瘾行为主要归因于案主系统中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家庭教育、朋辈群体、学校教育、环境,等,而不是仅仅关注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这种多元外向型归因,要求我们在将优势视角运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时,不仅应从多个方面分析网络成瘾行为的成因,而且也从多个方面采取干预措施,如以下案例所示:案例1:小敏,女,16岁,湖南永州人,初三学生,经常因为上网而逃课、夜不归宿,并因此与其母亲关系恶化,母女之间很少沟通。小敏父亲多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下岗多年,自己创业经营一家门面,家庭收入在当地属中等水平。12岁之前的小敏很听话,母女关系不错。12岁以后,小敏上网时间增多,母亲因此非常担心,放学时经常等在学校门口,然后跟踪小敏回家。慢慢地,小敏开始逃课、夜不归宿、对母亲说谎、在社会上结交更多的同性或异性朋友,母女关系逐渐恶化。据小敏自述:“我讨厌回家,讨厌妈妈,她老是盯着我,只有在网络里我才能找到信任和安全感。”小敏与父亲关系不错,但父亲对小敏的行为渐渐灰心,有放弃的打算。小敏在外面朋友很多,人缘很好。小敏学习成绩差,但不愿辍学,独立能力很强,自称暑假可以靠打工养活自己,但母亲因为担心不同意小敏打工的想法,造成母女关系更加紧张。分析:根据多元外向型归因法,小敏沉迷于网络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败的集中表现,而非问题本身。母亲对小敏生活空间的过度干涉和不信任将小敏一步步逼向网络世界,“只有在网络里才能找到信任和安全感”,而父亲的放弃又把小敏进一步推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因此,对于小敏的干预,应首先从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着手,鼓励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建立亲子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然后利用小敏良好的人缘关系,通过小敏的朋友帮助她逐渐改变逃课、夜不归宿等行为。(二)优势视角在分析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特征时,认为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以及由此所遭遇的困难,既可能是伤害,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优势视角主张辨证地看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小敏的案例中,从个人层面,小敏逃学上网,并因此结识很多同性及异性朋友,这些许多人眼中的“问题行为”可能有利于小敏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可以将这种性格特质与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结合;在家庭层面,小敏的父亲体弱多病,这种困难也可能成为培养小敏责任感的介入焦点。(三)优势视角注重激发青少年的潜能和动力,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建立正面的自我评价。传统的问题视角往往只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行为,很少看到他们的优秀特质,而优势视角认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甚至超出人们的预期,因此主张充分挖掘和利用青少年的优势资源与潜能,帮助他们改变网络成瘾行为,这种方式能增加青少年配合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戒除网瘾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评价。从上面所举小敏的案例分析,案主具备的优势资源有:有继续求学的意愿,独立性强,自主意识强,人缘好,朋友多,母亲非常关心她,与父亲关系很好。在帮助小敏戒除网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四、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路径如何调动和利用优势资源,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路径,主要分为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一)个人层面网络成瘾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具有如下优势特质,如思维活跃,勇敢机智,善于探索,兴趣爱好,等,在网络世界里一般具备交往能力强,较强的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策划才能等。每个青少年所具备的优势特质都有不同,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不同案主设计个别化的干预方案。如下案例所示:案例2:小杰,男,17岁,湖南郴州人,高二学生,沉迷网络五年多以来,经常逃学上网,甚至夜不归宿。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但母亲工作很忙,常出差在外,小杰大部分时间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母亲对小杰管教非常严格,且经常打骂。每次小杰被母亲从网吧找回家,都会遭到母亲的打骂。母子之间沟通困难,关系紧张。最严重的一次,母亲在网吧找到小杰,拖他回家,小杰不肯,母子一路撕扯,最后,小杰将母亲拖出100多米,直至母亲昏倒。现实生活中的小杰,朋友很少,聪明机智,倔强好强,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擅长篮球。个人层面,可以挖掘和利用小杰以下优势特质:首先,结合小杰的兴趣点,鼓励他多参加体育运动,并动员其家人、朋友或社会工作者多陪他打篮球,逐渐转移其注意力;其次,肯定小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协助小杰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其逐步实施。(二)社会层面可以从家庭、学校、朋辈群体、公益组织、大众传媒等角度对案主进行系统干预。具体包括:家长应转变认识,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平等、尊重、理解、鼓励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校应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开发潜能,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应加强青少年所在朋辈群体中的情感支持,提升其群体归属感;大众传媒应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公益组织可以策划相关活动,为青少年创造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发挥其优秀特质和潜能。从社会层面,对小杰的系统干预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其母亲应转变认识,创造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多鼓励小杰,而非粗暴的打骂教育方式;动员父亲多关心和鼓励小杰,弥补父爱缺失给小杰造成的心理伤害;帮助小杰建立朋辈支持网络。尽管优势视角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如何发现和挖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