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作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广义上,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规律。-分子生物学2(gene):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昔酸序列。也可解答为“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是特定染色体上特定位置的一段核昔酸片段,能够编码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基因3.(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又称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DNA重组技术4(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群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转录因子5(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它包括结构的测定、结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及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建立3个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分子生物学6(genetic central dogma):描述从一个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的途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不过,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也可以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这是对早先提出的遗传中心法则的补充。-遗传学中心法则染色体与DNA1.(C value):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以每细胞内的皮克(pg)数表示。-C值 2.(C value paradox),也称C值谬误。指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即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某些低等的生物C值却很大,如一些两栖类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C值反常现象3(genome):生物有机体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中的染色体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亚细胞器中的DNA。-基因组4(replicon):单独复制的一个DNA单元被称为一个复制子,它是一个可移动的单位。一个复制子在任何一个细胞周期内只复制一次。-复制子5(replication origin):是DNA链上独特的具有起始DNA复制功能的碱基序列。-复制起始点6.(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DNA的半保留复制7(Okaxaki fragments):是在DNA半不连续复制中产生的长度为1000-2000个碱基的短的DNA片段,能被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DNA链。-冈崎片段8.(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的复制是连续的,而另一条链,即后随链的复制是中断的、不连续的。-DNA的半不连续复制9 (Satellite DNA):又称随体DNA。因为真核细胞DNA的一部分是不被转录的异染色质成分,其碱基组成与主体DNA不同,因而可用密度梯度沉降技术如氯化艳梯度离心将它与主体DNA分离。卫星DNA通常是高度串联重复的DNA。-卫星DNA10(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s,ARS):是酵母DNA复制的起点,长约150bp左右,包括数个复制起始必需的保守区。不同ARS序列的共同特征是有一个被称为A区的11bp的保守序列。-自主复制序列11(superhelix,supercoil):双螺旋DNA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DNA高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两大类。按DNA双螺旋的相反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称为负超螺旋,反之,则称为正超螺旋。所有天然的超螺旋DNA均为负超螺旋。-超螺旋 12(monocistron):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mRNA。-单顺反子13(polycistronic):有些mRNA的编码区可生成多个不同的蛋白质,称为多顺反子mRNA。-多顺反子14(histones):是保守的DNA结合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分为H1、H2A、H2B、H3及H4五种,与DNA共同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组蛋白15(nonhistone proteins):是染色体中除了组蛋白之外的结构蛋白。-非组蛋白16(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大约200bp的DNA和组蛋白八聚体及外围H1蛋白所组成。-核小体17(overlapping gene,nested gene):具有部分共用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即同一段DNA携带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蛋白质的编码信息。重叠的部分可以在调控区,也可以在结构基因区。常见于病毒和噬菌体基因组中。-重叠基因18(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蛋白):是一类能用低盐溶液抽提、能溶于2三氯乙酸的非组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在凝胶电泳中迁移速度快而得名。这类蛋白的特点是能与DNA结合,也能与H1作用,但与DNA的结合并不牢固,可能与DNA的超螺旋结构有关,在DNA复制和重组中起重要作用。-高速泳动蛋白19(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SNPs):单核苷酸的多态性指在基因组中不同个体的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差异。同一位置上的每个碱基类型叫做一个等位位点。单核苷酸的多态性20(major groove)和(minor groove):绕B-DNA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槽(沟),宽的沟称为大沟,窄沟称为小沟。大沟,小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大沟和小沟21.(DNA Polymerase):一种催化由脱氧核糖核昔三磷酸合成DNA的酶。因为它以DNA为模板,所以又被称为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不同种类的DNA聚合酶可能参与DNA的复制或修复。-DNA聚合酶22.(DNA topoisomerase):能在闭环DNA分子中改变两条链的环绕次数的酶,它的作用机制是首先切断DNA,让DNA绕过断裂点以后再封闭形成双螺旋或超螺旋DNA。-DNA拓扑异构酶 23(repli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包含DNA聚合酶,引发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和其它辅助因子,复制体位于每个复制叉外进行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复制体24(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SSB或SSBP):一种与单链DNA紧密结合的蛋白,它的结构可以防止复制叉处单链DNA本身重新形成双链,只起到维持单链的作用,并不能起解链的作用。-单链结合蛋白25(replication fork):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DNA合成,所以,复制起点呈叉子形状,被称为复制叉。-复制叉26(primer):是指一段较短的单链RNA或DNA,它能与DNA的一条链配对提供3-OH末端以作为DNA聚合酶合成脱氧核苷酸链的起始点。-引物27(primase):是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是在DNA复制过程中合成RNA引物。-引发酶 28(primosome):DNA复制过程中引发合成每个冈崎片段时所需的多蛋白质复合物,包括预引发蛋白、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引物酶。引发体与DNA结合后由引物酶合成RNA引物并合成与RNA引物相连接的冈崎片断。引发体沿不连续合成的DNA移动,其移动的方向与RNA及DNA的合成方向相反。引发体移动需要来自A即水解的能量。-引发体29(leading strand):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同,以5至3方向连续合成的链被称为前导链。-前导链30(Lagging strand):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不连续延伸的DNA链被称为后随链或滞后链。-后随链31(mismatch repair):是对DNA错配区的修复。通过母链甲基化原则找出区分母链与子链从而修正子链上错配的碱基。-错配修复32(excision repair):DNA损伤的一种修复机制,直接切除受损伤的一条DNA片段,以其互补链为模板新合成DNA来取代切除的受损片段。-切除修复33(recombinant repair):又被称为“复制后修复”,它发生在复制之后。遗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可通过遗传重组而加以弥补,即从同源DNA的母链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片段移至子链缺口处,然后再用新合成的序列来补上母链的空缺,此过程称为重组修复。-重组修复 34(transposition):遗传信息从一个基因转移至另一个基因座的现象称为基因转座,是由可移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转座、移位35(transposon,Tn):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参与转座子易位及DNA链整合的酶称为转座酶。-转座子36(insertional sequence,IS):是最简单的转座子,是细菌的一小段可转座元件,它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人序列,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插入序列 37(retrotransposon或retroposon):指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行转座的可动元件。-反转录转座子38(composite transposons):两个插人序列包围着一段中央区域,这两个序列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可能使整个元件转座。-复合转座子生物信息的传递上1(promoter):与基因表达启动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它是一段位于转录起始点5端上游区大约100至200bp以内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的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启动子2(enhancer):能提高转录起始效率的序列被称为增强子或强化子。增强子可位于转录起始点的5或3末端,而且一般与所调控的靶基因的距离无关。-增强子3.(RNA editing):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人、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因为经过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RNA编辑5(asymmetric transcription):DNA片段转录时,双链DNA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这种转录方式称作不对称转录。-不对称转录6(template strand):指DNA双链中能作为转录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前体合成的DNA链,又称反义链(antisense strand)。-模板链7(coding strand):指DNA双链中与mRNA的序列(在RNA中是以U取代了DNA中的T)和方向相同的那条DNA链,又称为有意义链(sense strand)。-编码链8(intron)和(exon):大多数真核基因都是由蛋白质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肽链的部分;非编码序列被称为内含子(intron),又称插入顺序(intervening sequence,IVS)。内含子只转录,在前mRNA(pre-mNRA)时被剪切掉。如果一个基因有几个内含子,一般总是把基因的外显子分隔成n+1部分。内含子的核苷酸数量可比外显子多许多倍。-内含子和外显子9(termianator):在一个基因的末端往往有一段特定顺序,它具有转录终止的功能,这段终止信号的顺序称为终止子。终止子的共同顺序特征是在转录终止点之前有一段回文顺序,约7-20核苷酸对。-终止子10(transcription):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与DNA链的一定区段互补的RNA链的过程。-转录11(bubble of transcription):是由DNA双链、RNA聚合酶与新合成的转录本RNA局部形成的结构,它贯穿于延长过程的始终。-转录泡12(transcription unit):是一段可被RNA聚合酶转录成一条连续mRNA链的DNA,包括转录起始和终止信号。一个简单的转录单位只携带合成一种蛋白的信息,复合转录单位可携带不止一种蛋白质分子信息。-转录单元13(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够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14(trans-acting-element):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反式作用因子15.(cap structure),具核细胞中mRNA的5-端的一个特殊结构。它是由甲基化鸟苷酸经焦磷酸与mRNA的5-端核苷酸相连,形成5,5-三磷酸连接。-mRNA帽子16. (Small nuclear RNA,小分子R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胞RNA总量的0.1一1%,分子大小为58一300bp,其中5-端有帽子结构,分子内含U较多的称为U-RNA,不同结构的U-RNA称为U1、U2等。-snRNA17(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将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件或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上游启动子元件18(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site):是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位点,通常为嘌呤。常把起点前,即5末端的序列称为上游(upstream),而把其后面即3末端的序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转录起始位点19.(RNA polymerase):使用DNA作为模板合成RNA的酶,也称为DNA依赖性RNA聚合酶。该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需要4种NTP作为底物,其合成方向也是5至3。-RNA聚合酶20(RNA processing):将一个RNA原初转录产物加工成成熟RNA分子的过程。加工包括从原初产物中删除一些核苷酸,添加一些基因没有编码的核昔酸和对那些碱基进行共价修饰。-RNA加工21(RNA splicing):从mRNA前体分子中切除被称为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基因中被称为外显子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就称为RNA的剪接。-RNA剪接22内含子的变位剪接: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内含子通常是有序或组成性地从mRNA前体中被剪接。然而,在个体发育或细胞分化的某个或某些特定阶段可以有选择性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点进行RNA剪接,产生出组织或发育阶段特异性mRNA,称为内含子的变位剪接。23 (guide RNA):原核动物及植物线粒体中进行RNA编辑所需的RNA序列,是与已正确编辑的RNA序列互补的一小段RNA,被用来作为向未经编辑的RNA中插人碱基的模板。-指导RNA 24(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NA基因或RNA基因操纵子中不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中的部分。-转录间隔区25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细胞内不均一核RNA,是成熟的mRNA的前体。-核不均一RNA26(core enzyme):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组成,没有基的酶叫核心酶。核心酶不具有起始合成RNA的能力,只能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因此必须加因子才能表现出全部聚合酶的活性。-核心酶27(sigma factor):是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全酶的一个亚基,是聚合酶的别构效应物,帮助聚合酶专一性识别并结合模板链上的启动子,起始基因转录。-因子28.: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x105的六聚体蛋白,它能水解各种核苷三磷酸,是一种NTP酶,它通过催化NTP的水解促使新生RNA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从而终止转录。-p因子 29(untranslated region,UTR):转录单位中不能翻译成蛋白质的部分。在编码区或操纵子两侧的UTR,称为5和3UTRs。-非翻译区30(trans-splicing):由来自不同基因mRNA剪接形成成熟mRNA的剪接方式。-反式剪接31(alternative-splicing):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化细胞和生理状态下,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mRNA和翻译产物,称为选择性剪接。所产生的蛋白质即为同源体(isoform)。-选择剪接32(ribozyme):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核酶生物信息的传递下1(translation)指将mRNA上的核苷酸从一个特定的起始点始,按每3个核苷酸代表一个氨基酸的原则,依次合成一条多肽链的过程。-翻译2(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tRNA相结合的特异性酶,由它决定氨基酸能否与对应的tRNA结合,既能识别tRNA,又能识别氨基酸,对两者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氨酰tRNA合成酶3(Shine-Dalgarno sequence):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不核苷酸处的一种4至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根据首次识别其功能意义的科学家命名。-SD序列4(cloverleaf structure of tRNA): 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型,由二氢尿嘧啶环(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和胸苷、假尿苷、胞苷环和氨基酸臂组成。-tRNA的三叶草结构5(reverse L structure of tRNA)目前发现构tRNA的三级结构呈倒L型折叠式,该结构与氨酰-tRNA合成酶对tRNA的识别有关。-tRNA的倒L型结构6(peptidyl transferase):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一种酶,它催化正在延伸的多肽链与下一个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肽基转移酶7 (peptidy-tRNA):指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肽键合成之后,连接在新生肽链上的tRNA分子。-肽酰- tRNA8(codon):mRNA上每3个核苷酸翻译成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3个核苷酸就称为一个密码子(三联子密码)。-遗传密码9(degeneracy of codon):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遗传密码的简并性10(iniation codon)指定蛋白质合成起始位点的密码子。最常见的起始密码子是甲硫氨酸密码:AUG。-起始密码子11(termination codon):任何tRNA分子都不能正常识别的,但可被特殊的蛋白结合并引起新和成的肽链从翻译机器上释放的密码子。存在3个终止密码子:UAG,UAA和UGA。-终止密码子 12(anticodon):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联子核苷酸残基序列。在翻译期间,反密子与mRNA中的互补密码子结合。-反密码子13(wobble hypothesis):Crick为解释反密码子中某些稀有成分的配对以及许多氨基酸有2个以上密码子的问题而提出的假说。处于密码子3端的碱基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5端的碱基(也称为摆动位置)。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AN密码子结合。-摆动假说14 (aminoacyl-tRNA):在氨基酸臂的3端的腺苷酸残基共价连接了氨基酸的tRNA分子。-氨酰-tRNA15(amino arm):也称为接纳茎。tRNA分子中靠近3端的核苷酸序列和5端的序列碱基配对,形成的可接收氨基酸的臂(茎)。-氨基酸臂16(TC arm):tRNA中含有胸腺嘧啶核苷酸-假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残基序列的茎-环结构。-TC臂17 (cognate tRNA):指几个代表相同氨基酸、能够被一个特殊的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的tRNA。-同工tRNA18(translation initiation complex):由核糖体亚基、一个mRNA模板、一个起始的tRNA分子和起始因子组成并组装在蛋白质合成起始点的复合物。-翻译起始复合物19(原核中IF,真核中eIF)(Initiation factors):在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特异性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蛋白质。-起始因子20(release/termination factors):识别终止密码子引起完整的多肽链和核糖体从mRNA上释放的蛋白质。-释放因子21(molecular claperone):它是细胞中一类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不完全折叠或装配的蛋白质上以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或防止它们聚集的蛋白质,其本身不参与终产物的形成。-分子伴侣 22(open reading frame,ORF):又称开放读码框或开放阅读框,是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够被翻译成多肽链的DNA序列。它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可译框架、可读框23(signal Sequence Hypothesis):蛋白质定位的信息存在于该蛋白质自身的结构中,并且通过与膜上的特殊受体的相互作用得以表达,蛋白质跨膜运转信号是由mRNA编码的。-信号肽假说 24(signal peptide):在起始密码子后,有一段编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的RNA区域,被称为信号肽序列,它负责把蛋白质引导到细胞内不同膜结构的亚细胞器内。-信号肽25(signal recognition protein,sRP):由6种紧密结合的信号识别蛋白质与一个长约300核苷酸的7SRNA分子形成的核糖核蛋白颗粒,能识别核糖体上新合成多肽链的前导序列并与其结合,将核糖体、新合成肽链及信号识别颗粒导向内质网,使肽链的翻译及转运同时进行。-信号识别蛋白26(nonsense mutation):在DNA序列中任何导致编码氨基酸的三联密码子突变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中的突变,它使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无义突变27(neutral mutation):在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对发生替换,引起mRNA中密码子的改变,但多肽链中相应位点发生的氨基酸的取代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中性突变28(frame shift mutation):指一种突变,其结果可导致核苷酸序列与相对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移码突变由删除或插人一个核苷酸的“点突变”构成的,突变位点之前的密码子不发生改变,但突变位点以后的所有密码子都发生变化,编码的氨基酸出现错误。-移码突变29(missense mutation):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错义突变30(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蛋白质中的一种常见的结构域,通常为一短的氨基酸序列,它能与入核载体相互作用,将蛋白质运进细胞核内。-核定位序列31(ubiquitin):含有高度保守的76个氨基酸序列,它以羧基基团连接到目标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的位氨基上,其主要作用是起始蛋白质的降解。-泛素、泛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1.(clone technology of DNA):克隆,指含有单一的DNA重组体的无性繁殖系,或指将DNA重组体引人宿主细胞建立无性繁殖系的过程(cloning)。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是在体外将DNA分子片段与载体DNA片段连接,转入细胞获得大量拷贝的过程。其基本步骤包括: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制成DNA重组、导人宿主细胞、筛选、鉴定、扩增和表达。载体(vectors)在细胞内自我复制,并带动重组的分子片段共同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DNA分子片段。主要目的是获得某一基因或DNA片段的大量拷贝,有了这些与亲本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克隆,就可以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引人的DNA片段不同,有两种DNA库,一种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另一种是cDNA库(cDNA library)。-DNA分子克隆技术2(molecular hybridization):两条不同来源的DNA(或RNA)链或DNA与RNA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分子杂交3(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从不同个体制备的DNA,使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切得的片段长度各不相同。酶切片段的长度可以作为物理图谱或者连接图谱中的标记子。通常是在酶切位点处发生突变而引发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4(reporter genes):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是一个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报告基因5(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PCR使用一种耐热的多聚酶,以及两个单链引物。经过高温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范文出国劳务合同
-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兽医微生物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思源学院《岭南建筑与园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小学语文基础知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藏医药大学《地理空间数据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房屋建筑学双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展示空间设计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医科大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挖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哲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276-2013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 GB/T 17737.105-2018同轴通信电缆第1-105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电缆介质的耐电压试验
- GB 9959.1-2001鲜、冻片猪肉
- 关于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院前急救120出诊流程图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21年版)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工作桌面pad相关gec3000通讯协议v2
- 正压式呼吸器使用与管理规范
- GB∕T 37004-2018 国家物品编码通用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