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酸化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农业农村部实施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提出到2020年,耕地土壤酸化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验点,我省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施战略,针对全省目前土壤酸化的现状,特研究制定本规范。一、所在领域标准体系国内外现状pH值6.5的土壤称为酸性土壤。目前酸性土壤占全世界耕地土壤的40%,我国的酸性土壤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江西省的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等酸性母质,全省土壤酸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90%。农作物生长对土壤的酸碱性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作物在中性或弱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生长较为适宜,pH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当pH值4.0的情况下,农作物甚至无法生长。另外,酸化活化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使得植物对有害重金属的吸收量增加,不仅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关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石灰施用量和相关技术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现已有较为成熟的软件计算施用量。如英国农业石灰协会与赫特福德大学合作开发的Lime calculator;洛桑试验站开发的RothLime;澳大利亚开发的Online Lime Calculator。这些都是根据目标pH值,输入相关参数如土壤类型等,即可换算不同石灰物质的施用量,非常简便。国内也有很多关于石灰改良酸性农田土壤的报道,但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在如何确定改良酸性土壤石灰施用量和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全国还没有出台改良酸性土壤的相关技术规范,安徽省的一个地方标准DB34T 1017-2009,只适用于安徽南部地区,对指导我省酸性土壤改良有很大的局限性。二、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近三十年来,高强度人为活动大大加强了土壤酸化进程。我省农田土壤普遍酸化严重,上世纪80年代全省土壤pH值平均为5.56,1997年下降到5.37,再到目前下降为5.20。相隔三十多年土壤普查的结果表明,土壤pH在4.5-5.5的比例上升了18.3个百分点,(5.5-6.5的比例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有酸沉降、不合理施肥及植物带走。土壤中施用石灰质物质是改良酸性土壤的传统而有效方法,且成本较低,在国内外都已得到广泛应用。施用石灰可以迅速提高土壤pH值,有效消除AL毒害,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我省在抚州、九江、宜春、吉安等地大面积示范应用“一斤石灰一斤粮”,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值0.2以上,且增产效果明显。目前关于施用石灰质物质改良土壤的报道很多,对于如何确定石灰质物质的用量缺乏统一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石灰质物质差异很大,改良酸性土壤的石灰质物质的施用量与土壤、石灰质物质性质密切相关。需要制定相应标准来明确物质用量,以达到酸化改良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江西省的酸化耕地、园地土壤改良与评价工作。三、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和产业化情况本规范确定的最佳石灰质物质施用量范围是根据当地酸性土壤类型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试验得出的,符合当地实际作出的推荐。目前全国仅有个别省份制定了这方面的规范,且对我省局限性很大,全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国家级技术规范,所以本规范技术在全国当属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省多年来实施的中央财政农业发展资金项目“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和“四控一减”水稻提质增效、“一斤石灰一斤粮”增产二项行动,年用石灰质物质改良酸性土壤100万亩以上,累计1000万亩次以上,近十年有效遏制了土壤酸化进程,使得全省耕地土壤pH值稳定在5.2左右,耕地质量得到提高。标准应用在全省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促进了以石灰质物质土壤改良剂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标准实施主体及实施建议,预期的作用和效益本标准实施主体为各级土肥技术推广部门。针对不同酸性土壤,提出了合理的石灰质物质施用量范围,每亩石灰类物料大致推荐使用量为生石灰粉40公斤、熟石灰粉50公斤、石灰石粉70公斤。播种或栽插前,将石灰质物质翻入土层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施用间隔一般为23年。从我省多年实施项目的结果显示,施用石灰质物质不仅可以提高农田土壤的pH值,还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 kg石灰纯增收1.2 元。五、工作过程和主要内容 江西省自1983年始开展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工作,30多年来石灰质物质改良土壤的研究、试验、示范一直未间断。2005年起,从南昌、吉安、九江、萍乡、宜春等地收集了3类石灰质物质,同时从全省11个地市的长期定位试验点采集pH值较低、有代表性的酸性土壤进行有针对性试验和专项土壤检测。分析石灰质物质中氧化钙、氧化镁及重金属含量,分析酸性土壤样品的pH值、黏粒、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酸。提出 江西省土壤改良技术规范初稿(内容含酸化土壤改良),并指导农业生产。2008年起,收集国内外相关数据,计算不同石灰质物质间的当量,确定改良不同酸性土壤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2012年起,进行培养试验和验证,确定不同土壤pH、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