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江号子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二、 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2、 感受诗中的意象,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三、 教学条件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四、 课时安排1课时五、 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入(播放“号子”音频,让学生感受)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关注些什么?的确,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衣、食、住、行,我们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他们劳作的艰难,一般人是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但是他们却以信念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蔡其矫先生的这首川江号子,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板书课题)(二)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图片,介绍川江及川江号子。1、(显示川江图片)川江: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川江。重庆市和四川东部都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2、(显示纤夫劳作图片)川江号子: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视川江航道为畏途,在千百年来的木船航运时代,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船工的身体,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绳,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号令,动作就会参差不齐、力量分散,劳动就无法顺利进行。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川江号子遂应运而生,它是船工们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背景下,浮夸风盛行,但是实际上,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还在欣快症的控制下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就在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时,蔡其矫却于长江汉水,写下了这首川江号子,我们听到的是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在那个颠三倒四的时代氛围里,他因为这首诗(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了劈头盖脸的批判,那些批判者为了达到表面的和谐,不惜牺牲真实和自己的良知,说他破坏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却不追问他那样的不和谐音是否来自真正的社会现实。蔡其矫冒着被判定为“右派”分子和撤销职务的危险创作了这首诗,遵循的是真实和心灵的律令,而不是宣传政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艺术原则和审美选择,其中又饱含着多么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四)学生朗读诗歌一遍,整体感知,教师订正字音。(五)问题探讨:问题一: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1、诗人一开篇,是先诉诸于听觉还是视觉?参考答案:听觉,首先听到的是“碎裂人心”的呼号。2、这样撼人魂魄的号子声来自哪里?又去往哪里?参考答案:来自“万丈断崖下”,(“断崖”高、险。)来自“飞箭般的船上”,(“飞箭般”速度快、江水湍急、冒着生命危险。)交代了号子的“源地”。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3、“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这一句是怎样把前后两句联系在一起的?参考答案: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4、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鉴赏诗歌语言,意象是我们首先要抓住的,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听觉意象有哪些?通过诗人描写川江号子的这一段,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些船工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劳作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参考答案:(板书:听觉意象)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等。川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中,野性十足。卷起巨大的浪涛,朝两岸陡峭的悬崖凶猛的撞了过去,“轰”的一声摔得粉碎,飞溅起无数个浪花和雪白的泡沫。(回顾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生活艰辛。(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凄婉悲凉的川江号子在峡谷中回荡,汇合着江中的流水声悠扬流畅、逼人泪下。一个船工就是一部历史,揪人心肺的号子唱出了船工的辛酸和苦难。)5、感受了听觉意象,接下来诗人看到了什么?找一找视觉意象有哪些。参考答案: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板书:视觉意象)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6、怎样理解“眼中的闪电”和“额上的雨点”?参考答案: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雨点”的意象转化为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想到了船工们的苦难,是千年的血泪史,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7、你认为可以作为人生格言的句子是那一句?(如“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你是怎样理解的?)参考答案:多少年来,一泻千里夹带泥沙的川江不知吞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船工;吞下了多少纤夫号子手。但是,苦难的生活铸造了纤夫号子手的坚强性格。他们在奔腾不息的川江上,在万夫莫开的激流险滩上,敞开嗓门、高昂豪迈的唱起号子,把一只只木船送到水势平缓的地方,向江河显示出不可战胜的伟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也应该有这样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两句诗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高歌的渴望的袒露。问题一参考答案:这首诗着眼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主要是抓住了两类意象(听觉意象和视觉意象),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这些意象一部分用来直接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使号子与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板书:生存环境的艰险 生活的艰辛)问题二:分析船夫的形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参考答案:(显示图片)船夫形象:有伟岸的体魄,不屈不挠、勇于和大自然搏斗的悲壮的奋斗者形象。(意思对即可)纤带勒紧他们古铜色的胸膛,汗水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下去。他们高亢的号子声和咆哮的江水声在两岸逶迤的石壁中回荡,发出震撼人心的共鸣。他们以信念、勇气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他们以生命创造出人类与江河斗争的最强音。(板书:不屈服的精神)问题三:在这一首诗中,很明显地表示转折关系的是从那一句开始?(请一位同学诵读诗的最后一部分)。转折之后,情感和先前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用的是“但是”这个词,表示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情绪由先前的昂扬激越变得悲愤、伤感、低沉,诵读的时候节奏要放慢。问题四:“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照应的是前面的那几句?读了最后一部分这几句,你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你的感受如何?参考答案:照应的是“你碎裂人心的呼号”“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写出了作者发出的无奈的感慨,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具有了力透纸背的悲壮)唱了几千年,号子并没有改变船工的命运,生活像江边巨石一般沉重,生活像江水一样漫长。正如诗人的无奈“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没有。“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七)听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录音朗读)(八)学生谈感受。小结:唱了几千年,纤夫终于用不屈的精神、伟岸的体魄,拉直了浸透汗水的纤带,在千里川江上塑造了人与大自然搏击的群雕,他们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勇气更值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