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4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 案设计者:狮岭学校王雨明2007年3月6日2006学年度第2学期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表周次起 止 时 间教 学 内 容教时数12.253.03始业教育23.043.10第1课 汉字的发展133.113.17第2课 世界之最143.183.24第3课 房间的布置153.253.31第4课 铺地砖164.014.07第5课 编制古诗集174.084.14第6课 周历制作184.154.21第7课 我们的生活变化多194.224.28第8课 二十年以后1104.295.05五一长假115.065.12第9课 毕业留念册1125.135.19第10课 认识机器人1135.205.26第11课 走近机器人1145.276.02第12课 机器人邮递员1156.036.09第13课 机器人导游1166.106.16第14课 机器人卫士1176.176.23第15课 机器人避障1186.246.30期末复习考试197.017.07207.087.14第1课 汉字的发展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教学难点: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 激趣引入。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2. 收集资料。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3. 动手制作。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 典型交流。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5. 整理作品。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6. 交流评价。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第2课 世界之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2. 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教学难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 置疑引入。教师提问:“你知道哪种树木只剩一株了吗?”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介绍“世界之最”知识的想法。2. 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并进行相应的分工。3. 收集资料。介绍“顺藤摸瓜”的收集方法。请学生介绍一下资料保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回忆一下如何保存。教师提示:除了网络外,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等。教师演示将图书中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方法,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4. 动手制作。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小组讨论并构思版面布局,可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讨论:如何让排版更方便。小组合作完成小报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限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5. 典型交流。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6. 整理交流评价。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把制作好的小报打印出来,在班中进行展览,互相交流。第3课 房间的布置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2.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设计房间。教学难点: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教学过程:1. 激趣引入。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2. 准备工作。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3. 设计。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 展示评价。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第4课 铺地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2. 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教学难点: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创设相应情境,引出任务,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2. 准备工作。了解一下场地及大理石的尺寸和价格。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图形。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3. 设计。学生组内相互讨论,并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出草图。学生分头设计、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 展示评价。学生组内讨论各自设计方案的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荐出一个有特点的方案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注意多加肯定。最终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第5课 编制古诗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2. 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3. 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教学难点:超级链接的设置。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教学过程:1. 设计任务,激发兴趣。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活动:自由地背诵古诗。 “是啊,同学们记住的古诗可真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集了吗?” 展示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接着布置任务。 2.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明确目标。教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完成古诗集的制作。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进行分组,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查资料的,制作幻灯片的)。 (3)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老师的演示文稿,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3. 小组汇报,相互评价。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记住制作优秀的一二个小组和制作明显有缺陷的一二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汇报(可以让学生从制作方法、设计意图、合作情况等方面来说),其他同学来评价。其他同学分小组演示,相互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从旁引导、点拨。4. 教师小结(或让学生小结)。第6课 台历制作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2. 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3. 情感目标: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教学重点:周历的设计及制作。教学难点: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的。教学过程:1. 激趣引入。大家知道要珍惜时间,那么如何珍惜时间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好你的每一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每天都知道今天有什么任务,必须完成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因此,最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记事周历本。今天,我们就要在Powerpoint中制作自己设计的周历。2. 设计周历。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鼓励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风格各异的周历。3. 制作周历。(1)制作周历的封面,并注意美化修饰。(2)收集历史事件。把收集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里。(3)重现历史上的今天。(4)设置超级链接。把周历封面上的日期和“历史上的今天”链接起来。4. 交流评价。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大家一起来改进周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终制作好自己的周历。还可以在上完这一课后,举行一个周历设计展,把信息技术课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第7课 我们的生活变化多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能利用数学知识更精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3. 情感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绘制统计图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硬件: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网,局域网;软件:提供主页, Word文字处理软件。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引入:“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引入统计图。“如果我们知道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用数学方法进行对比,可能会把这种变化说得更精确。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我们所说的变化情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呢?”(统计图。)(3)引出数据。“统计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那么要制作统计图需要有什么呢?”(数据。)“很好,那么我们需要的数据可以到哪里去找呢?”(书籍、报刊、电视、上网。)(4)明确学习任务。“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分小组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网上有一个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巨大变化的主页,上面有许多的数据。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组数据,从一个方面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最后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5)全班讨论报告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我们的生活在某一方面的变化,在我们的研究报告里,除了有数据,还可以有什么呢?”(统计图、统计表、文字、图片。)(6)“报告里有这么多内容,如果这些事情都要一个人来完成肯定要花很多时间,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报告又快又高质量地完成呢?”(小组分工。)2. 查看资料,确定研究内容。(1)浏览主页,查看资料。“同学们说得好极了,首先每个同学用两分钟时间来浏览我们的主页内容。”(呈现主页所在位置。)(2)小组讨论,确定内容。呈现小组讨论内容:选择一组数据反映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从数据中,我可以知道什么,这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3. 小组合作,完成报告。接下来,就分小组研究自己所选择的数据,最后每个组用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1)活动要求。分工: 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写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做出适当推断;写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下载图片并写上文字说明。合作(一起用Word合成报告):文字是否通顺;推断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合理。美观修饰。(2)呈现活动内容。合作完成研究报告。修饰美化。(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交流。4. 汇报交流。(1)每个组根据自己完成的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2)选择相同内容的小组,补充自己的不同看法。5. 总结提高。第8课 二十年以后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2. 能力目标: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3. 情感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学难点: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提示课题。引入:“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滥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你想一想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洪水泛滥的呢?”“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环境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计算机一起来研究环保问题。”2. 呈现材料,教师演示。(1)呈现学习材料。 2004年关于某地区环境状况变化的调查对某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如下: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1984年为267.2万人,1989年为276.7万人,1994年为282.4万人,1999年为288.5万人,2004年为294.4万人。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1984年为34.4万公顷,1989年为32.9万公顷,1994年为29.7万公顷,1999年为26万公顷,2004年为21.24万公顷。该地区的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变化: 1984年为2160平方米,1989年为2070平方米,1994年为1720平方米,1999年为1390平方米,2004年为980平方米。该地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1984年为2.1万吨,1989年为2.4万吨,1994年为2.8万吨,1999年为3.4万吨,2004年为4.1万吨。该地区野鹿数量情况:1984年约为2000只,1989年约为1850只,1994年约为1500只,1999年约为1050只,2004年约为450只。该地区发生洪灾次数:20世纪60年代发生7次,70年代发生6次,80年代发生9次,90年代发生12次。 “看了刚才的材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刚刚看到的环境变化状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能让人一目了然呢?”(统计图。) (2)教师演示。“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用电脑来制作统计图,看看手工画和用电脑画有什么不同。”选择数据。制作统计图:生成统计图;输入统计图标题、单位名称、制作时间;输入年代、数据;选择统计图类型。预测未来。提出建议。美化修饰。3.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4. 汇报交流。(1)同桌自由交流。(2)指名学生汇报。“我们从自己画的统计图中,做出了许多推断,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建议,相信我们国家今后的环境状况一定会充满希望。”“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人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许多环境问题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5. 小结。(1)“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2)“你觉得用电脑来画统计图有哪些好处呢?”第9课 毕业留念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及其基本知识。2. 能力目标:能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摄像机等设备采集所需的素材;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毕业留念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中结合理想教育,整合德育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珍惜友情的情感,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 毕业留念册的构思、创意。教学难点: 毕业留念册所需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准备1-2个不同风格的多媒体电子毕业留念册的范例;网上邻居的正常使用。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让学生欣赏一些毕业留念册,引入制作毕业留念册的课题, 也可以说说电子毕业留念册与传统留念册相比,突显的优势和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因为制作毕业留念册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创意。2. 策划毕业留念册。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在构思毕业留念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在毕业纪念册里可以放一些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分工,运用什么工具进行制作等。3. 资料的采集与分类整理。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拿来,通过扫描仪输入到电脑中,有数码相机的话,可以在校园里选几个有留念意义的地方进行拍摄,直接输入到电脑中。学生的留言可以利用录音软件通过话筒输入到电脑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拍摄录像,利用视频捕捉卡输入到电脑中。并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存放,以便于使用。4. 制作毕业留念册。首先,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个人档案,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文件名存放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里。然后,制作毕业留念册的封面,把其他同学的个人档案从教师机上复制到自己机上,利用超级链接进行合成。最后,大家一起欣赏毕业留念册,并提出修改意见。第10课 认识机器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2. 能力目标: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3.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发展史。教学难点: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教学过程:一、机器人的由来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机器人跟“Robota”有什么关系呀?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劳动的那些家伙取名“Robota”,汉语音译为“罗伯特”萨佩克把机器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服务于人类。它们沒有思维能力,不能思考,只是类似人的机器,很能干,以便使人摆脱劳作。它们能生存20年,刚生产出来时,由人教它们知识。它们不能思考,也没有感情,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公司因此而生意兴隆。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原因,机器人开始有了知觉,它们不堪忍受人类的统治,做人类的奴隶。于是,机器人向人类发动攻击,最后彻底毁灭了人类。呵呵,真是有意思“机器人”就叫“Robota”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走进奇妙的机器人世界。二、机器人产业机器人自诞生以来,迅速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大军,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广泛应用使人们不再被动忙碌于流水线上,而真正成为生产中的主人。 汽车工业机器人 弧焊机器人我国于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在沈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全面展开了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基础元器件研究。十几年来,相继研制出示教再现型的搬运、点焊、弧焊、喷漆、装配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机器人及水下作业、军用和特种机器人。我国自行生产的机器人喷漆流水线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及东风汽车厂投入运行。自行研制的“隧道凿岩机器人”主要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主要应用于铁路、公路、矿山、水电等基础建设中的隧道开挖。 一汽“红旗”轿车生产线机器人 隧道凿岩机器人三、机器人的发展史机器人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第一代为简单个体机器人, 第二代为群体劳动机器人,第三代为类似人类的智能机器人。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如左图所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开始有了较大发展,第二代机器人能通过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来改变其动作,并开始普及。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四、我心目中的机器人机器人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更多的舒适、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快乐。教师提问:你想成为一名小小机器人工程师吗?在你的心目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呢?(1)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机器人的秘密?(2)请在电脑中画出自己想像中的机器人,全班一起交流展示。五、查找机器人资料(课后作业)(1)收集机器人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份Word简报。(2)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交流汇总资料,利用幻灯片,请各个小组作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列表姓名特长任务六、出示学习资料: 机器人的诞生:/kjsh/jqrsh/jqrdds.htm 机器人探秘:/gb/technology/robot/secret/index.html 纳英特机器人: 乐高机器人: 广茂达机器人 中鸣机器人:/product/soft_RobotExp.htm 通用机器人: /swkt/syjc/jxwz/tyjqr第11课 走近机器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2. 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课时安排:23课时。课前准备: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教学过程:一、机器人的组成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1. 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2. 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3. 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4. 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二、机器人调试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1. 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2. 检查机器人各部分连线是否到位,装入电池,查看机器人设备初始化自检是否正常。3. 关闭机器人电源,将机器人与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4. 启动相关软件操作平台,检测计算机与机器人通讯线路是否正常。一般在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下载自带初始化程序到机器人的微型电脑中。5. 在软件操作平台中,调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曲,将歌曲下载到机器人中。6. 断开机器人与计算机主机的数据线路。启动机器人开始按钮,怎么样?机器人能唱歌吗?三、上机作业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一个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机器人中,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成功执行。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程序呢?第12课 机器人邮递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教学难点: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课时安排:23课时。课前准备: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机器人的基本知识,那么现在机器人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生:是一个人/ 替人类工作的,会干活,会开车师:想像一下,将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生:更像人类/ 更聪明/ 能独立思考师:今天我们就要自己来设计、搭建一个机器人,并进行一次送信比赛。2 . 实践探索。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3. 学生比赛。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4. 评价与反馈。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活 动 分 析 报 告成员名单比赛成绩班级大赛第 名原 因 分 析计划合作分工是否明确(明确3分,不明确12分,没分工0分)小组协作(配合好3分,一般12分,没有0分)设计调试机器人设计合理(合理3分,一般12分,不合理0分)调试与改进(及时改进3分,一般12分,没有0分)创新与发挥(有创新3分,一般12分,没有0分)总分我们的总分是( )分说明:得分在12分以上,恭喜你们,本次活动非常成功,得分在812分之间,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任务;得分在8分以后,下次你们要更加努力才行哦。我们的结论5整理下课。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附参考程序: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第13课 机器人导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产生转弯的原理;知道如何让机器人转弯和如何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知道通过设置机器人转弯延时来控制转弯角度。2.能力目标:会编写机器人转弯的程序,能根据机器人运行情况,调试出转弯的准确时间。3.情感目标:感受到模块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体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分别来解决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机器人转弯的原理。课时安排:12课时。课前准备: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旅行场地。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可以展示机器人导游线路,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沿着“绿黄红”折线路线完成导游任务。2.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做?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3. 探索机器人转弯。(1)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经验,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知识。可以通过分析汽车、履带车等转弯的过程来理解转弯。也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控制机器人在场地上转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左右轮子的转动情况,来体会机器人转弯的原理。(2)让学生动手试验,以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研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4. 综合三个任务,完成导游工作。5. 活动小结。让学生说说这次探索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处理的好处,总结研究转弯的方法。练习:本课练习是让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转弯知识,设置向左转90、向右转180,两个要求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尝试转不同的方向,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做预测:180是90的两倍,转弯时间上是不是也正好是两倍?记下转弯的时间,是为了给下面一课“机器人卫士”做参考。附参考程序:1 1 乐高机器人程序2 2 纳英特机器人程序第14课 机器人卫士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3. 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循环。课时安排:12课时。课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