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书观后感.doc_第1页
百年情书观后感.doc_第2页
百年情书观后感.doc_第3页
百年情书观后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辛亥,百年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虽然不能完全读懂字中的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心底却似一泉清水汩汩地涌出感动,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怆。这么多年来,与妻书深深铭记在我的心头,一直被我视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肠百折的“悲”文,每有触及,便不胜感慨!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黑云压城,鹰犬密布,大有天罗地网之势。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弹药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支持革命的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死战。林文表示:“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的林觉民坦言:“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有“炸弹大王”美誉的喻培伦更是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盟会战友,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斗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情不自禁,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因为举义之事已经被叛徒泄密,明知“事必败,败必死”,但抱着“吾死以醒国人、以敲响鞑虏丧钟”的信念,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所以文章字字泣血飘泪,感人肺腑。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凛然正气却又儿女情长,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令人断肠落泪 。倘若作者没有因为革命而牺牲,以他的文学修养和高尚情操,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想必会多出一朵璀璨的明星! 黄兴遂按原计划,于4月27日发难:当天下午5时30分,120余名锋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直扑两广总督署,与十倍之敌激战至夜。可怜寡不敌众,孤军无援,55 位战死,31 位被捕就义,共86人遇难。“未死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报人潘达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城南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毫无胜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一时风声所播,全国震动”。孙中山沉痛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岂止是吾党菁华,全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精英中的精英啊! 余东雄,生于南洋巨富之家,15 岁加入同盟会,是役拼杀在前,阵亡时年仅 17 岁,为最年轻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林修明亦生于南洋锡矿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于三堡学堂,叶剑英为其弟子。“剑英有云,修明实影响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广州之役,林修明力战而死,年仅25岁。若林觉民、喻培伦、林文、方声洞等皆为独当一面之将才,竟冲锋陷阵,玉石俱焚,令人痛惜。“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林觉民“定能感动同胞”的希望没有落空:听闻噩耗,湖北的革命党人“愤求速进”,当即着手准备再次发难。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5岁!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而逝,在他们悲怆的故事中再添辛酸。 对于辛亥义士林觉民,我们都知道他著名的绝笔与妻书,课堂上的师生都会在谁与争锋、敢为天下先的气氛中奋发,又会不禁沉入那份缠绵与温婉的爱情之中,诉不尽的离愁别意,看尽人世间红尘阡陌的本质,铁肩担道义、视死如归、恢复我中华,那时的热血激荡,血管里流着的都是激荡青春,迸发着无限豪迈的积极。曾经何时,我们都成了平凡社会中的普通人,每天为了几斗米忙活着,与整个时代保持着同步的琐碎、无言的焦虑、失去方向的彷徨、对失败的恐惧和直面成功的饥渴。我们其实无能为力,只能发发牢骚,然后看看头顶的天或夜空,接着又是一天。从百年情书中,我看到自己的怯懦,再向百年前的烈士致敬的同时,也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反思。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影片百年情书,又在证明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实乃开天辟地空前之壮举。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远大前程,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穷”,唤醒国人,推翻了在中国施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民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死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真的爱你,真的不想让你和儿女以及同胞们在黑暗、恐惧中生存、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