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所在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报告人 二一六年十二月 目 录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第二部分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第三部分 教学基本条件第四部分 教学改革与管理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质量第六部分 专业特色或创新第七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1第一部分 专业概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于2014年,是我院2014年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系全日制三年制高职专业,三届在校学生共600多人。本专业2014届毕业生共120人,初次就业率为95%以上,位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本专业开办至今,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国,培养制造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目前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20人,建有校内实训室 ? 个,校企共建实验室 ?个,实训装备的先进性与生产一线趋向同步。为适应教学需要,我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了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时,本专业与?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或就业合作关系,建有校外实习基地?个。本专业还积极与人事及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合作,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教学,年参加各类技能鉴定超过?人次,获得陕西省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第二部分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设置与定位(一)专业设置背景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曾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09年6月PMI指数为51.7,表明我国制造业经济仍处在增长的阶段。制造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1)专业人才岗位群及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要求分析根据我们对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胜地汽配有限公司、大宇造船厂、东星首钢有限公司、德尔福派克电气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机械零件测绘设计、二维绘图、三维绘图和造型设计等岗位为主的设计岗位群,以生产现场管理、加工工艺编制、质量检测控制等岗位为主的工艺管理岗位群,以普通车床和铣床、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中心操作等岗位为主的制造岗位群,以各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岗位为主的维修岗位群。以上岗位须具有的专业能力如下:表2-1 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知识结构岗位群1: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制造精熟机械制造产品工艺及加工方法;对机械制造所需的设备能灵活运用;能够对于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数控设备常用工艺装备进行设计、制造或技术改造;能熟练运用3d(CAD/CAM/CAPP)、对生产流程能进行全过程管理。机械制图、技术测量与公差配合、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刀具、机床)、液压与气动、数控编程、CAD/CAM/CAPP、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普通车、铣工种的操作,数控车、铣操作等。岗位群2: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安装调试能够诊断机、电、液、气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和数控设备故障源(点)、对设备能进行必要的维修与维护;能够进行机、电、液、气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普通车、铣工种的操作,数控车、铣操作等。(2)专业人才未来需求数量预测等。2014年地区人才需求总量达?万多,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2015年,需求?多,比上年增加工作岗位近?个,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2016年人才需求总量达?万个,其中机械类人才需求占?。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着服务于制造业,为社会培养“懂技术、能生产、会工艺”的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目的,于2014年成功申报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招生数量迅速增加。仅从2014届毕业生来看,在合资企业就业的占?、国企占?、民营企业占?、事业单位?、其他?,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毕业生薪酬情况见下表。 表2-2 毕业生薪酬分析 薪酬水平1500以下1500-20002500-25002500以上毕业生比例18%23%36%23%(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根据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能力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机械绘图等方面的能力;2)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的能力;3)具有机械产品生产一线的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4)具有对机械产品和机械设备的检测与维护的能力;5)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设备电气维护的应用能力;6)具有工艺装备设计和工艺规程编制的能力;7)具有数控机床使用、维修与改造的能力;8)具有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的能力;9)具有操作特种加工设备的能力;10)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2)社会能力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4)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政治敏锐力较强;5)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6)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一)总体规划在前期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三年内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成领先、面向全省,成为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精品专业,为下一步建成陕西省的精品专业奠定基础。(二)具体实施1、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坚持对人才市场和现代制造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加大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力度,同时加大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教学计划制订与修订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结构。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服务,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继续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2、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专兼职结合、深造和现场锻炼结合之路,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年龄、学科、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1) 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40%;2)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90%;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85%;4)专业主干课程配备课程带头人,专业基础课每门至少配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2人,专业课每门至少配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1人;5)兼职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人数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比例20%。6)专业教师至少每两年要到现场进行技术锻炼或培训学习一次;7)有一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有两项学院级教学改革课题并获二等及以上奖励;8)本专业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两年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平均不少于每人1篇或进行科研(或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1项。9)每位专业教师熟练掌握两到三项专项实践技能。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争取校内外资金支持和投入,继续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钳工、机械加工、数控、CAD、电气、PLC、特种加工、液压气动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增建相关实验实训室。最终建成设备齐全先进,功能实用,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系列“互联网+智能机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4、教学方法改革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继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课程比例80%,继续探索理论课程考试方式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力求教学过程体现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体现师生互动,每一门课都应该能够体现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有适宜的教学方法。5、课程体系改革继续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科学进行课程综合化,紧跟当前社会先进技术和最新岗位要求进行课程内容建设,形成了实用性、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争取近3年建成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或优秀课程群1项。6、教材建设继续加强教材建设,力争近5年获省级以上教材奖1项,选用教材时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或使用反映教学改革要求,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比例60%。实践教学资料齐全、科学、实用,实验实训项目全部具有指导书。7、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管理,继续完善和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坚持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管理。8、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加强学生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90%,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社会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全部参加,一次通过率80%。在已有的维修电工、车工、CAD工程师、数控车等职业技能鉴定或认证资格考试的基础上,增加数控工艺员、数控铣等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或认证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双证书。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需求,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依据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线,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路径,能力梯次递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角色的逐步转变。第1、2学期,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见习与认知教育,并完成公共课程、简单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第3、4学期,学习较复杂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在校内完成机械加工专项技能训练,并引入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达到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工艺员水平。第5学期,学习复杂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区域性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机械加工的综合实训,使学生达到高级(数控)车工、高级数控工艺员水平。第6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实现真题真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促进学生就业校内专业技能实训企业社会实践 顶岗实习企业/校内认知实习第一、二学期第三、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图2-1 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综合技能强化认知第三部分 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建设1、教学团队结构机械制造专业现有专职教师?人(见表3-1),其中专业带头人?人,青年骨干教师?人。45岁以下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高级职称?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中级职称?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初级职称?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双师素质教师?人占专职教师人数?。兼职教师?人,校外兼职教师比例其中高级职称?人。专业教师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2、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近三年主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至少?项,其中?为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获得多种奖励,教师年均公开发表论文?篇;专任教师技能水平提高及60%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3、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符合本专业实际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养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同时,专业近三年欲引进吸纳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等院校副教授共?人,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年龄及职称结构和水平。表3-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内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是否双师(职业资格证名称)近三年在行业企业任职情况及开展技术服务情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表3-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领域职务/职称单位承担的课程名称12345678910111213二、实践教学条件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投资?多万,购置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机加工设备、电加工设备、数控设备,逐渐形成了贴近企业一线的职业氛围和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目前拥有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等?个校内实训场所,实训开出率超过85%。表3-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验)室建设情况一览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价(元)是否该专业开设以来新增本专业使用比例备注4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装置1387506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台13175008多关节机械手13800011数控车床12300012数控铣床12950039热风回流焊机17910040清洗机11750041手浸锡炉1930042切脚机1760043烤箱1750044漏电流发生器1105045全自动双波峰焊锡机112900046基板排出装置1850048高低温实验箱127560049汽车模拟驾驶器11850050桑塔纳2000车模11415051桑塔纳电控示教板118000115车床126300116车床126300132台钻22500133台钻22300134砂轮机23200153电焊机12450163单片机、微机原理实验箱135600165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30990166台式钻床12780177典型落料模 A(正装式自然漏料)21600178典型冲孔模A(垂直方向冲孔)21500179典型弯曲模A(V形)21310180典型复合模C(落料、成形)21600181典型成形模C(翻边)21600182典型拉深模C(连续多工位)22600183检测与转换技术试验箱26800185卧式车床229500198单片机、微机原理实验箱135600199液压拆装模型212720200传感器系统试验仪107800203JXP-C柜式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1 48000204JXH-C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台218500205JXX-A创意组合式铝制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129700206JXJ系列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模型1112200207JXPH-A动平衡实验台117000208JXLY-A车刀量角仪110800209JXYZ-M/B1模块化工业型液压综合实验台1108000210数字测力仪1 9000211车床刀具41200212三相功率分析仪17000213框式水平仪13000214光学自准仪13000215布氏硬度计1 13900216洛氏硬度计15400217里氏硬度计15000218倒置双目金相显微镜152000合计注: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指单价800元以上的设备。 本专业使用比例是指一个设备如果多个专业共享,其中用于本专业教学的比例 现在设备统计时间截止为文件下发之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表3-4 实习基地一览表序号实习基地名称实训项目名称可容纳学生数签约时间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近5年经费投入表3-5 专业近三年建设经费投入一览表序号年度投入金额(万元)主要用途11、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特色教材)2、师资队伍建设(外聘专家、兼职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年轻教师进修)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建机加工实训基地、电力拖动实验室)21、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特色教材、核心课程建设)2、师资队伍建设(外聘专家、兼职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年轻教师进修)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扩建机加工实训基地、电力拖动实验室,新建CAD/CAM实验室、工程制图实验室)31、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特色教材、核心课程建设、网路课程)2、师资队伍建设(外聘专家、兼职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年轻教师进修)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扩建机加工实训基地、CAD/CAM实验室,新建数控实训基地)41、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特色教材、核心课程建设、网路课程、精品课、课程体系改革)2、师资队伍建设(外聘专家、兼职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年轻教师进修)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扩建数控实训基地,新建钳工、液压与气动、电工电子与维修、技术测量、创新一体化、机械维修、CAXA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仿真、焊接等实验实训室)累计总投入(万元)800本专业经连续4年的重点建设后,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超过到600人,具备12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各类社会培训的能力,带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机械制造与自动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发展,显著提升专业辐射力,率先成为省内品牌专业。2互联网+智能机械创新实训室 为了配合高校综合实验室的创新建设,我们提供了一套教学用柔性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本创新实训室主要体现智能机械模拟仿真。利用先进生产制造系统控制整个实训室。本系统通过模拟典型的工业生产过程,演示现代工业控制中的各项基本技术的结合和应用,系统中各项内容具有模块化,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等特点,其中各个硬件设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互相连通,系统的学习和实际的操作可以通过仿真系统和实物系统分别进行。项目应用:本FMS系统可以适应如下课程教学和研究的需要:CIMS导论,FMS导论,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工业工程,计算机控制,工业自动化,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模式识别,机器人学等。 表1-1适用课程组成模块实验课程 整体CIMS 系统导论制造自动化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气动控制技术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工艺机床设计数控机床设计与编程工业现场总线工业总线技术与其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力拖动与控制技术物料传送带现代检测技术基础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传感器原理产品检测单元现代检测技术基础模式识别基础计算机图像处理仿真软件CIMS机器人技术 表1-2先进制造系统实训室设备一览表项目系统名称系统/设备配置型号数量价钱备注自动化立体仓库巷道堆垛机YAS/RS-011台元创兴组合式货架YWS-11051套出入货台YI0S450-752台输送线控制系统YA/R-B-011套RFID读写器VI-85D台托盘D454520套周转箱YCB-42030个条码数据采集器CP104UL1台MAXAWMS仓储管理软件REINOVO-LFMSREINOVO-WMSYARS-CS V1.51套数控教学机床数控教学机床YSK-4030AGAYSK-4030ACAR1台运动控制系统GALIL运动控制系统DMC-2163DMC-2143DMC-184232-bit Motorola微处理器1套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机械模块)直线运动模块YML150-200S3台转动模块YMR-A1003台配置安装平台YT-12101台链接套件YL-A1套气动手指MHZ2-25D1套日本SMC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电气模块)运动控制器DMC-18422套美国GAIL交流伺服驱动器ASD-A01/02 21-AB6台台达电控柜YCB-2001台电主轴GRHZ951台主轴用变频器3G3JV-AB0011台OMRON运动模块用电缆YME-EL6套机电一体创新平台(配套附件)组合式货架YWS-1831台工具柜717X500X16001个国产静音气泵FJ-Y-1286套工具1套国产机电一体创新平台(系统软件)终端编程与调试工具包DMC SMART-T1套美国GALIL数控雕刻程序WinCNC1套机器人控制平台V1.41套图书馆自动存取书机器人图书馆自动存取书机器人REBot-AAB1套机器人智能拼图系统六自由度机器人REBot-V-6R-6502套单轴变速转台REBot-T-011套机器人底座REBot-T-022台真空吸盘手爪RE-T-012套单目视觉系统REV-SV1套模板翻转工作台REBot-T-041台模板拼图工作台REBot-T-051台相机安装支架REBot-T-061套静音气泵DA50011套协调控制软件V1.41套垂直关节六自由度机器人垂直关节六自由度机器人REBot-V-6R-6502台机械系统响应平台机械本体REI-MSRT1台气泵FJ-1281台元兴创自动控制软件V1.41套操作及实验手册1套智能移动机器人REVV履带式移动本体1履带移动车体2直流伺服电机3电机驱动器4减速机池组 24V/60AH1套运动控制单元PCI运动控制卡端子板1套计算机控制单元1主板2内存条3电子硬盘4开关电源1套双目视觉单元1双目视觉系统2bumblebee2-03s2c/M-38/601套激光扫描测距URG-04LX 2D1套姿态参考系统KX-IMU1套GPS板卡OEMV-11套附件部分1电池充电器2无线网卡3无线路由器1套软件部分1运动控制函数库2图像处理函数库3超声波应用函数库1套飞行器姿态控制实训四旋翼飞行器RAircraft V41飞行器本体XAircraf2控制器 R Aircraft3控制平台 R Aircraft 监控软件4带云台摄像头 FPV-Fever F5202C 520线CCD摄像头+2轴云台套装5图传系统 FPV-FEVER TR5800DU6GPS DJI NAZA7姿态测量仪 飞行FY-30A姿态平衡仪8 手控摇柄 罗技Flight system G9409 备件 X650机架1套三维实训三维吊车实验装置RE3DCrane1台光电跟踪实验系统高精度伺服控制转台REVS-50M1套光学相机SCOUT sCA750-60FC1套镜头M0814-MP1套激光测距仪DLS-B301套手动靶标REI3D-TH1套机器视觉教学实验软件V1.41套备注:1 2 3 4三、教材与图书资料表3-6 近三年出版教材情况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主编/参编是否校行企合作编写参与编写的行业企业名称是否规划教材123456表3-7 近三年校本教材编写情况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参与编写的行业企业名称使用时间使用年级使用效果1 第四部分 教学改革与管理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一)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在对工作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提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构建以“任务载体”为中心,以子任务或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实训车间为实施地点,以工艺、生产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二)“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的重构1、构建“任务驱动”程体系模式的核心理念构建“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模式如图所示: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行业调研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定位人才规格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图4-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任务驱动”课程体系构建思路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构建专业课程结构的总体思路:教学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岗位工作分析;项目课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教学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1)调研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化表如下:表4-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名称职业标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道德规范、安全知识、成本意识、应变能力、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1.机床操作工(核心能力)1-1操作普通车床车工国家职业标准铣工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2操作普通铣床 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3操作数控车床 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4操作数控铣床 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5操作加工中心 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6操作特加工机床 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2.设计机械工艺(核心能力)2-1分析工艺读图与绘图工件定位与夹紧刀具准备熟悉并了解常用金属材料加工性能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2-2确定工艺路线能根据产品图纸、技术要求及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包括确定加工工序及工步内容、工艺参数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2-3编制工艺文件能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能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合理性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3.产品设计(核心能力)3-1设计产品结构机械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常用机械结构和常用标准零部件工程材料的选用能与客户、工艺人员进行交流熟练使用办公系统软件,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3-2绘制产品熟悉国家标准掌握一种以上设计软件能与客户、工艺人员进行交流熟练使用办公系统软件,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2)相关行动领域转化至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见下表 表4-2 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一览表 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构成要素支撑核心课程支撑实训项目机床操作准备工艺加工工件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识图与绘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实施车削方式加工零件铣削方式加工零件数控车削加工零件数控铣削加工零件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特种加工零件设计机械工艺读图与绘图工件定位与夹紧刀具准备熟悉并了解常用金属材料加工性能能根据产品图纸、技术要求及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包括确定加工工序及工步内容、工艺参数能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能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合理性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识图与绘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实施识图与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实训检测实训车削方式加工零件铣削方式加工零件产品设计机械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常用机械结构和常用标准零部件工程材料的选用熟悉国家标准掌握一种以上设计软件识图与绘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CAD/CAM软件应用识图与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实训检测实训(3)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获取列表: 表4-3 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获取列表认证名称参考科目选考科目二级绘图工程师(大一下学期)1工程图标准2识图能力1CAD工具包2CAXA工具包三维CAD工程师(大二上学期)1工程图标准2识图能力3装配体4爆炸体1SW工具包2SE工具包3Pro-e工具包4UG工具包5IV工具包6CAXA工具包三维CAM工程师(大二下)1数控加工基础知识1UG加工2CAXA加工3MCM加工4CMT加工三维CAEG工程师(大三上)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2工程力学基础知识1ANS分析2UG-CAE分析模具设计工程师(大三下)1模具设计基础知识1PRO-E工具包2UG工具包职业资质证书证书名称培训机构发证单位车工中级证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钳工中级证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数控中级证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三维实体CAD证书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4)技能实训课程任务分解表表4-4技能实训课程任务分解表序号课程名称工作任务(编码)工作任务描述1车削方式加工零件1-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及工艺要求,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2铣削方式加工零件1-2根据机械零件图纸及工艺要求,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3数控车削加工零件1-3根据机械零件图纸及工艺要求,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4数控铣削加工零件1-4根据机械零件图纸及工艺要求,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5加工中心加工零件1-5根据机械零件图纸及工艺要求,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6特种加工零件1-6根据机械零件图纸及工艺要求,操作机床加工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7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实施2-1 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路线,编制加工工艺文件2-22-3 8CAD/CAM软件应用3-1 根据任务或客户要求,设计产品结构,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分析,确定设计方案。绘制产品造型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编制外购件、标准件和非标准零部件明细表,编制相关的设计文件3-2 (注:本表所涉及的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课程以及部分与本专业培养能力结合紧密并在内容上取舍变化较大的职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4)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从专业的整个课程结构体系去考虑,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上,遵循以下原则: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尽可能地直接明确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及其体系的束缚。依据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要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相结合,将通识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的就业,并能适应岗位的迁移。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结合习题课,设计一系列课堂小组讨论题目,通过小组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2、教学一体化对课程实践知识、感性认识要求比较多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主讲教师将部分教学内容在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中讲授,学生学习后马上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3、项目、案例、现场教学主讲教师能够结合科研课题,利用项目、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和掌握。4、启发、提问式教学课堂教学中,也可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5、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法、“考证合一”考核法、现场实操考核法、公开讲评考核法、作品展示(静态与动态)考核法、计算机网络考核方法等体现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方法,侧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手段1、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并配合有传统的黑板教学手段,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2、配合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参观加工现场和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开设先进制造综合性实训、设备拆装等;3、增强综合性设计训练环节,组织工业设计竞赛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4、把技能鉴定纳入到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中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车工、数控操作、CAD应用工程师、维修电工等中、高级技能证书。我们把技能证书考核的知识要点和实践能力纳入到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并将学生技能考试成绩划入到该课程考核范围中。三、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基地是联接教学、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平台和窗口。在学院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突出生产性教学,与行业专家共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基础类、制造类、数控类、机电类等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这些实训设备完全已具备教学、培训、教科研和生产服务“四位一体”的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比列大幅提高达到30%。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模拟了真实的企业工厂环境,邀请中桥车间主任参与车间管理,努力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管理氛围,并在学习情境中融入“5s”管理要素。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数比为1:1,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实践内容、能力考核应详细计划,以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色。四、教研教改成果内容要点:教研教改规划制定与落实情况;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及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及成果;科研项目及成果。表4-6 专业教师近三年科研、教研情况统计总表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总计项目科研项目0000教改项目教材专著教材专著论文(作品)三大检索核心(以上)其它总计科研论文教改论文五、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业客服专员考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安全员招聘高频面试题解析
- 制造业产品质量协议
- 2025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员中级考试模拟题及高频题库
- 2025年能源监测工程师综合知识技能考察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绿色建筑技术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金融市场分析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经理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幕墙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传媒入股协议合同
-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 《高效能电机》课件
- 汽车维护与保养 任务工单1 发动机油液与滤清器检查及更换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 非专用化妆包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工程类公路培训课件
- 2024年度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课件
-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设计施工范围及主要工程量
-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