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传播的发展过程及数字影响传播的特点研究.doc_第1页
影像传播的发展过程及数字影响传播的特点研究.doc_第2页
影像传播的发展过程及数字影响传播的特点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传播的发展过程及数字影像传播的特点研究赵铁柱(武汉大学 动力与机械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摘 要:影像传播从人的眼睛开始,从最早的用绘画传播影像信息,到用相机、摄影记录现实,发展到数字时代,又是影像传播的新纪元,在数字时代下,多种传播媒介并存,并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媒体融合成为了数字时代影像传播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影像传播;发展历史;数字时代;媒体融合1影像传播一种媒介的产生,无论它传播的内容是什么,媒介形式本身就会对人造成影响,改变人的思维方式,造成社会的变化。影像媒介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文字时代进入读图时代,摄影、电影、电视等影像传播媒介盛行,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也越来越重视装饰和设计,讲究图文并茂和阅读的舒适性。现代人更愿意通过对影像符号的接触和解读来进行娱乐和思考活动,创作者们也更愿意通过影像传播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探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摄影大师、电影大师等。毫无疑问影像传播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2影像传播的发展过程最早的视觉信息传播载体是古人刻画在山崖、岩石上的图案,经过漫长岁月,从这些图案中发展出了古代的象形文字和绘画。正是有了古岩画和象形文字,人类早期的许多历史景象才得以保留、古代文明才得以传承。第一代影像技术采用的是光-化学原理。此项技术发明于19世纪30年代,光-化学影像及银盐成像是第二代影像技术发明之前设想和电影通用的方法,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8月19日,是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传统银直胶片成像照相机的整个工作过程就是照相机通过光化学作用,把被摄物负像(或正像)记录于胶片上的过程,第一代技术主要用于照相和电影拍摄。图1 世界上最古老的相机a图2 世界上最古老的相机b第二代影像技术采用的是光电原理,此项技术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时期,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期,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数字和CCD摄影等四个发展时期,第二代影像技术主要用于电视影像生产上。数字时代,数字和CCD摄像机原理为:由成像设备把被摄对象的在A时空中的光像经过光电转换,以电信号的方式保存传送之后,再经过光电转换,在B时空中将光像还原到接收设备上的过程。第三代生产影像采用的是计算机生成技术,计算机生成的人们想象中的虚拟影像,虚拟影像可以是对现实事物的模拟,也可以是对不存在物的创造,虚拟影像的生产方式更接近于绘画的生产,及他们不是对存于现实时空中光像的复制,而是对理想时空的呈现与传播,第三代技术用于动漫,电视,电影等途径。人们利用影像再现时空的方式先后经历了:利用手工绘画再现理想中的失控,利用机械摄影、摄像记录现实时空,利用数字技术再现理想时空等三个阶段,单纯从对时空的呈现方式来看,人们生产影像的方式仿佛是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但这两个起点是按着自己的方向进行延伸与补充的,而不是简单的覆盖。眼睛观察世界:手工绘画,模拟模仿光-化学、光-电转换:相机、摄影、电视,影像纪实数字时代影像:模拟模仿图3 影像传播的发展历程3数字影像传播的特点数字时代即电子信息时代的代名词,因为电子信息的所有机器语言都是用数字来表达的,所以人们把电子信息时代称为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影像传播的新时代,影像传播方式开始由传统的传播媒介向数字传播媒介转移,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19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互联网被誉为二十世纪继电视之后人类的又一项伟大发明。自1993年美国将互联网对公众开放以来,网民的数量逐年猛增。以往只出现在影视中活动影像很快就出现在互联网上,被称作“网络视频” 。2006年是网络视频在中国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一年,被称为中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元年。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达到284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由于网络视频可以供用户随时搜索、观看、分享和互动,于是大量电视观众开始把兴趣转向这一新生的事物。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传统电视传播市场逐渐萎缩,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传统电视要想与其他媒介,尤其是新兴的数字媒介竞争,就必然需要比以前的模拟电视增加互动性、服务性、个性化等功能,于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手机最初的发展功能比较单一,其主要运行基础是短信技术,随着3G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影像传播成为可能,手机视频出现了。人们可以利用手中的3G手机浏览网页、查看邮件,还可以观看电影预告片、音乐录像、焦点新闻及其他更顺畅的影像,甚至召开跨地域跨国界的视频会议。3G时代来临之后,手机相当于一个小巧的特殊迷你型电脑,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大众媒体。数字时代的发展,影像传播媒介呈现多元化,融合性,多种传播媒介保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媒介融合”,数字技术使得各种媒体的传播通道可以有效结合,各种媒体的功能能够实现一体化,从而发挥整合效应,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相互渗透,因此无论从技术发展、资源整合、受众需求还是媒介经营角度来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文献:1付怡.3G时代网络新媒体视觉影像传播及表现形式研究D.导师:沈祥胜.:武汉纺织大学,2011.1曾晓剑.新闻影像传播与受众行为变化J.国际新闻界,2011,(06):35-40.2陈娟.影像传播的文化学研究J.当代传播,2006,(03):14-16.3王长潇.分众影像传播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当代传播,2009,(04):36-38.4张瑞琪.如何在数字时代占领影像传播制高点J.中国记者,2011,(08):1.5尚婧.网络视频:当代影像传播格局的撼动者J.今传媒,2009,(01):68-69.6石宏伟,范欣欣.影像传播的认识论思考J.学习月刊,2007,(04):19-20.7盛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