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docx_第1页
已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docx_第2页
已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docx_第3页
已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docx_第4页
已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部分: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一、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2、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令第3号);3、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劳动部劳动安字19901215号);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国家经贸委发布);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国家经贸委2001年第30号公告);6、贵州省生产性建设项目执行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规定;7、公安部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定规定;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0、建设单位提交的有关基础资料。(二) 采用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187-1985);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87);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308-1999);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9、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10、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1985);11、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12、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22-1988);13、高温作业分级(GB4200-1997);14、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1989);1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16、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1991);1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1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1992)。二、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高温灼烫。(一)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困素主要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违间操作造成的,常见因素有:1、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陷、损害、被拆除等,导致事故发生;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4、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5、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二) 触电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因素有:1、不填写操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和电器工具;2、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3、线路或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4、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间距或无监护措施;5、倒闸操作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状态;6、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误碰带电设备;以及在带电设备附近用钢卷尺等测量工具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7、装设地线不通电;8、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9、使用的金属工具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10、在电缆沟、隧道、夹层或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行灯照明;11、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上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三)高处坠落作业设备为竖向放置,须站在6米的高台上进行操作,所以可能出现高处坠落。高处坠落事故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因素有: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帽;2、使用楼梯不当;3、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好的软底鞋;4、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5、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6、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的设备、设施进行作业;7、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等。(四)高温灼烫可能的灼烫事故有高温液浆烫伤、物理灼伤。可能造成灼伤事故的主要因素有:1、喷纺进行时可能会有液浆溅出,造成烫伤;2、没有按要求佩带防护用品;3、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热工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行;4、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5、指挥失误,甚至违章指挥;6、让未经培训的工人上岗,知识不足,不能判断错误。三、 职业危害分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噪声、高温辐射等。(一)生产性粉尘(环保部分提取)长期大量吸入粉尘可引起不同的病变。一是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粘膜细胞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病变。二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尘肺,导致不可恢复性病损及肺功能减退,因此在粉尘区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罩。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粉尘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析(GB5817-1986)的标准进行判别(见表7-2)。表7-2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生产性粉尘综合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升/日人)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0124816326410%4000600060001040%4000600060004070%40006000600070%400060006000(二) 噪声作业人员长期在强噪声环境工作,首先听觉器官受损,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性改变,甚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耳聋。其次还能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血液、免疫等方面。本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过程中的噪声主要产生于喷纺声源设备,根据资料显示其噪声为90120dB(A)。根据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见表7-3)与噪声作业危害程度的分级评价表(见表7-4),由分级评价表可知本项目噪声等级在0级之间,存在较大的噪声危害。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噪声危害,在声源处设消声装置、隔音室等,使车间内部噪声降低到85dB(A)以下,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的要求。表7-3 工业企业噪声标准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允许噪声(分贝)885488291194表7-4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表声 级范围 dB(A) 级别接噪时间(h)8588919497100103106109112122-2-4OI-6-8四、劳动安全卫生技术对策措施(一)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1、 厂房和配电房应设置隔声防护窗和门,尽量噪声的传播。2、在厂区生产工产工段周围空地和道路两旁种植合适的绿化草坪和树,建成花园式工厂;3、生产区周围设置防护围墙。(二) 防电伤与防雷击对策措施1、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2、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必须设置电源系统中性点接零、接地保护(TNS,TNCS)。3、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4、检查防雷装置是否采取等电位连接。(三) 防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对策措施1、运转设备应安装有防护罩。2、清理、检修转动、传动、输送设备时,必须停车并切断电源,经二次启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上安全锁;严禁不停车、不断电、不挂牌就进行清理和检修。3、不准戴着手套对运转的机器做清洁工作。4、工作平台、走廊以及便于操作、巡检、维修作业的爬梯均设置有防护栏杆和扶手。5、正式接班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6、登高作业一定要抓紧护栏,严禁翻越围栏走近路,防止高空坠落。7、在高处作业时,注意使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的摆放,防止高空落物伤人,严禁高空向下抛掷工器具及物体。8、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对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昏晕、深度近视、癫痫病者,不能安排其进行高处作业。9、在临近有带电体的场所进行高处作业,必须与带电体保持2.5m以上的安全距离,并要防止运送导体材料时碰触导电体。10、因工序等原因须在同一垂直线上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经采取可靠的隔离防范措施,并设专人在现场组织协调,否则不准作业。11、高处作业拆卸下来的物体及工具等,应放置在妥善的地点,堆放牢固稳妥,防止坠落。12、严禁酒后上岗。13、严禁在停运的机械设备,注意运转设备的工作情况,以防带出物击打伤害。14、生产巡视时不能攀越运行设备,注意运转设备的工作情况,以防带出物击打伤害。15、严禁设备带病运行。16、制定岗位检查制度,对违规作业者实行必要的处罚。目的在于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四) 防灼烫对策措施1、在对高温炉进行紧急抢修时,必须使用隔热服装(装罩、面罩、衣裤、鞋袜等),同时依据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1989)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2、尽可能实现机械化和远距离操作方式。3、对发现有高温禁忌症者,应避免让其进行高温环节的检修工作和巡视。4、必须确保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套和供应。(五)紧急停机和故障处理的保护措施在各车间每层的适当地点设置紧急停车按扭。使见岗位工人能够在发生人身事故或设备事故时便于对设备迅速停车。(六) 防尘、降噪、防暑、降温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均有生产性粉尘及噪声产生,部分车间为高温作业场所。按照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车间的粉尘源采用密闭、抽风、降尘及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可将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6mg/Nm3以下,对于车间噪声采用吸音、隔音、消声、隔振以及厂区绿化等措施,将噪声级控制在85dB(A)以内,在高温作业点采用强制机械通风并配制含盐清凉饮料,以达到降温防暑的目的。(七) 个人防护按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规定,对受到粉尘、噪声、热辐射等危害的岗位职工发放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五、消防(一)设计规范和标准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199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版;3、二氧化碳灭火设计规范GB50193-9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1987);(二)火灾隐患本工程火灾及燃爆隐患主要为绿化带、生产过程喷溅、仓库的原材料易燃包装袋及变压器。根据无纺布工厂建(构)筑物生产性火灾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标准,本项目生产性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类别及耐火等级见表7-1。表7-1 主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序号建、构筑物名称火灾危险类别耐火等级1钢结构厂房丁二2钢结构仓库丁二3砖混结构办公楼戊二4车间配电室丙二5其它丁戊二与消防(三)消防硬件措施和设施1、厂址及场址周边消防设施状况情况:与周边区域环境比较,厂址相对独立,无相互影响状况:从常年主导风向上看,厂址处于拟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下风侧。因此,可以认为在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了总体布局和规划的要求。同时注意了项目经济性、技术合理性与系统安全性措施的协调统一关系,厂址的选择是比较合适的。 在厂址东门300米处即消防大队,地处郊区,道路通畅。在厂区平面布置方面,总体上看,厂内、外结合较好;厂区内生产线各工段功能分区相对明确;合理利用土地和地形;考虑了风向和朝向;建筑物间距基本满足采光、通风和消防要求。线内厂房之间的间距间距都在4m以上,完全能满足丁、戊类厂房防火间距的要求。进厂道路宽为12m,厂内道路宽为7m及6m,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9m。厂内内物流通道宽阔,干道宽一般为8米,转弯半径9米,道路呈环状布置,保证消防车的便捷、畅通。相邻道路之间中心未超过160m,厂区道路可兼作消防车道。2、安全疏散:该生产级厂房大多属于丁戊类厂房,在每400m2同一时间工作的人数不超过30人,且每层厂房的楼梯,走道,门宽均在1.1m以上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3、室外消防:厂区设置移动式消防泵来满足灭火时的水压,定外消防给水系统与生产给水系统合并,但不能与生产循环给水系统合并,为低压制。消防时应保证管网水压不低于9.8104Pa(1kg/cm2)。室外消防给水布置成环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全厂按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h计,则一次火灾消防总用水量为180m3。消防用水量储存于循环水池中,即使生产用水紧张,也不能动用。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本项目消防水源为工业园区内供水厂。4、室内消防灭火措施:厂房、半成品库、原材料储存区设室内消火栓系统。1)厂房设置CO2灭火装置。2)成品车间的纸袋库设置干粉灭火器。5、消防设施及器材的使用管理1)消防器材要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双较安全的地方,要经常检查,做到定点、定型号和确保用量,定专人维护管理,不准挪作它用。2)消火栓要定期检查,加强维护,不漏水,消火栓箱关合严密,不破损,水龙带理顺盘放整齐。3)消防器材及一切消防设施,均应涂上红色,以便识别。4)人人都应熟知消防器材的结构、性能、适用范围,并会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消防器材,熟悉水源、消防器材、设施、电话的设置地点,并能对初期的火灾进行有效扑救。(四)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管理对策措施1、按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管理体系的需要,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与消防教育和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检查、安全卫生教育、检测、消防人员。2、配备安全卫生消防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测检验的用具和设施、设备。3、配备安全卫生、消防、培训、教育(含电化教育)设备和场所。4、与附近的消防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建立火灾报警系统。5、制定事故应急预案。6、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7、生产主管者必须管理安全,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全面安全管理(即全员参加的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全部工作的安全管理)。8、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9、加强防寒保暖、降温防暑及工时制度管理。10、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对女工的劳动保护。11、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和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等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六、 安全卫生与消防设施投资费用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投资费用估计为1132.00万元,占固定资产的总投资的3.23%。表7-7 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投资表序号项 目金额1运转设备防护设施90.02人行走廊、操作平台防护设320.03保温材料460.04劳保防护用品30.05噪声防护设施22.06消护设施180.0合计1102.07.7 预期效果及评价项目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能达到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因此,在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方面,本项目是可行的。在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下,他由测量施工岗位转战到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and due diligence evaluations article 22nd head office, branch (jurisdiction), risk manage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branch within the Departments credit business person assume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due diligence evaluations. Article 23rd, Head Office, branches (jurisdiction), risk manage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rough on-site and off-site inspec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interviews with investigators for pre-loan investigation work by way of conductin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quality evaluation pre-loan investigation work, an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ty management. 24th the control and inspection (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there is no breach of credit policy relating to the granting of credit and the head office; (B) dual credit rating: timeliness of ratings, wheth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rating, rating results are accurate; (C) the survey contents: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