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综合统计报表制度.doc_第1页
RK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综合统计报表制度.doc_第2页
RK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综合统计报表制度.doc_第3页
RK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综合统计报表制度.doc_第4页
RK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综合统计报表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综合统计报表制度(2007年年报)天津市统计局2007年10月目 录一、总说明1二、报表目录2三、调查表式31.常住人口情况统计表(RK301).32.劳动力资源人口情况统计表(RK302).43.劳动年龄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RK303).54.社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表(RK304).65.城镇失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表(RK305).8四、主要指标的推算方法(试行). 10五、附录.12主要指标解释一、总 说 明(一)统计目的为密切监测我市及各区县常住人口与劳动力变化情况,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市及区县常住人口规模、劳动力资源状况及相关指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天津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本制度。(二)统计范围凡本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均应包括在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以内。(三)统计原则原则上按照我市行政区划进行统计,但行政区划与政府管辖区域不一致的按现行的政府管辖区域进行统计。(四)组织实施各区县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的相关资料,采用天津市统计局核准的计算办法推算出当年11月1日0时的时点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预计当年后两个月的数据,推算与评估全年数据,报天津市统计局人口处审核认定。(五)报送时间上报时间:2007年12月31日前。(六)质量控制办法常住人口与劳动力统计使用市统计局统一编制的计算程序,执行统一工作流程与方法,市统计局将随着工作进程加强督导,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七)本统计报表制度由天津市统计局负责解释。二、报表目录表号报表名称报表期别填报范围填报单位报送时间页码RK301常住人口情况统计表年报常住人口区县统计局2007年12月31日前3RK302劳动力资源人口情况统计表年报同上区县统计局2007年12月31日前4RK303劳动年龄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年报同上区县统计局2007年12月31日前5RK304社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表年报同上区县统计局2007年12月31日前6RK305城镇失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表年报同上区县统计局2007年12月31日前8三、调查表式常住人口情况统计表表 号:RK301 表制表机关:天津市统计局文 号:津统200750号单位名称(盖章):_ 有效期至:2008年6月所属区县代码: 2007年 计量单位:万户、万人指标名称代码合计男性女性一、常住人口户数01家庭户02集体户03二、常住人口04按户别分组家庭户05集体户06按城乡分组城 镇07乡 村08按年龄分组0-14岁09 15-64岁10 65岁及以上11三、人口变动情况出生人口12死亡人口13净迁入人口14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200 年 月 日 劳动力资源人口情况统计表表 号:RK302 表制表机关:天津市统计局文 号:津统200750号单位名称(盖章):_ 有效期至:2008年6月所属区县代码: 2007年 计量单位:万人指标名称代码合计城镇乡村 劳动力资源人口01 其中:男(16-59岁)02 女(16-54岁)03 一、经济活动人口04 社会从业人员05 其中:户口登记地在外省人员06 失业人口07 1.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08 2.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09 3.毕业后未工作人口10其中:大专及以上毕业生11 4.其他12 二、非经济活动人口13 1.在校学生14 2.离退休未工作人口15 3.料理家务人口16 4.无工作意愿人员17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200 年 月 日 劳动年龄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表 号:RK303 表制表机关:天津市统计局文 号:津统200750号单位名称(盖章):_ 有效期至:2008年6月所属区县代码: 2007年 计量单位:万人指标名称代码合 计男 性女 性劳动年龄人口年末人数01一、按年龄分组 16-19岁02 20-24岁03 25-29岁04 30-34岁05 35-39岁06 40-44岁07 45-49岁08 50-54岁09 55-59岁10二、按文化程度分组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1 小 学12 初 中13 高 中14 大学专科15 大学本科16 研究生及以上17进入劳动年龄人口(16岁)18退出劳动年龄人口(男60岁,女55岁)19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200 年 月 日 社会从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表表 号:RK304 表制表机关:天津市统计局文 号:津统200750号单位名称(盖章):_ 有效期至:2008年6月所属区县代码: 2007年 计量单位:万人 指标名称代码合计城镇乡村社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01一、按经济类型分组 国有单位02 集体单位03 私营单位04 个体单位05 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单位06 其他单位07二、按行业分组 农、林、牧、渔业08 采矿业09 制造业1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 建筑业 12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14 批发和零售业15 住宿和餐饮业16 金融业17 房地产业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 教育2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6 国际组织27三、按职业分组 单位负责人28 专业技术人员29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0 商业服务业人员31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32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3 其他人员34续表指标名称代码合计城镇乡村四、按周工作时间分组 1-8小时35 9-16小时36 17-24小时37 25-32小时38 33-40小时39 41-48小时40 48小时以上41五、按性别分组 男 性42 女 性43六、按年龄分组 16-19岁44 20-24岁45 25-29岁46 30-34岁47 35-39岁48 40-44岁49 45-49岁50 50-54岁51 55-59岁52 60岁及以上53七、按文化程度分组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54 小 学55 初 中56 高 中57 大学专科58 大学本科59 研究生及以上60八、按就业者身份分组 雇 员61 雇 主62 自营劳动者63 家庭帮工64九、按参加社会保险分组 基本养老保险65 失业保险66 基本医疗保险67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200 年 月 日 城镇失业人员构成情况统计表 表 号:RK305 表制表机关:天津市统计局文 号:津统200750号单位名称(盖章):_ 有效期至:2008年6月所属区县代码: 2007年 计量单位:万人指标名称代码城 镇城镇失业人员年末人数01一、按年龄分组 16-19岁02 20-24岁03 25-29岁04 30-34岁05 35-39岁06 40-44岁07 45-49岁08 50-54岁09 55-59岁10二、按性别分组 男 性11 女 性12三、按文化程度分组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3 小 学14 初 中15 高 中16大学专科17 大学本科18 研究生及以上19四、按寻找工作方式分组 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20 委托亲友找工作21 应答招聘广告22 参加招聘会 23 为自己经营做准备24 其 他25五、按失业者失业时间分组 1-6个月26 7-12个月27 13-18个月28 19-24个月29 25个月及以上30六、按失业前行业分组 农、林、牧、渔业31 采矿业32 制造业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4续表指标名称代码城 镇 建筑业3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3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37 批发和零售业38 住宿和餐饮业39 金融业40 房地产业4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4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5 教育4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9 国际组织50七、按失业者失业前职业分组 单位负责人51 专业技术人员52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3 商业服务业人员54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5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6 其他人员57八、按生活来源分组 离退休金、养老金58 失业保险金59 最低生活保障金60 下岗生活费61 内退生活费62 原有积蓄63 出租房屋64 家庭其他成员供养65 其他66九、按参加社会保险分组 基本养老保险67 失业保险68 基本医疗保险69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200 年 月 日注:失业人员按行业和职业分组中不包括毕业后未工作的人口。四、主要指标的推算方法(试行)(一)常住人口主要指标的推算方法(RK301)常住人口推算是本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原则:坚持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坚持与历史数据相衔接;坚持各区县数据相加等于全市合计。1、人口增长规模的估算计算原则 常住人口推算的主要内容是对人口增长规模的计算。在推算过程中,以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并充分利用相关数据,依据因素分析的方法,将人口增长的规模分解为自然增加、迁移增加两部分,将自然增加部分进一步分解为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迁移增加分解为户籍迁移人口净增加和流动人口净增加。如图1:出生人口人口自然增长死亡人口人口增长户籍迁入人口户籍迁移人口人口迁移增长户籍迁出人口外来人口增长图1.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计算步骤 第一步:推算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通过对记载数据和现有调查数据客观地进行数据评估,以取得较为真实的全年或年末人口相关数据(如图2)。样本框数据 摸底数据 机器汇总数据 抽样误差 外部数据一性检验 出生率4 死亡率 4出生率 3 死亡率 3出生率 2死亡率 2出生率 1 死亡率 1出生率5 死亡率5 充分利用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判定 加大质控措施,进行自查、议查、互查随机抽取样本、绘制小区图、核对现有资料图2.人口数据评估过程第二步:推算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依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当年本地区的全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第三步:推算户籍净迁移人口、外来人口依据相关数据推算出本地区户籍净迁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增加量。第四步:充分考虑本地区因成片搬迁引发的人口移动量。依据相关信息进行估算。第五步:依据第三、四步计算结果,计算出全年迁移增加人口。第六步:依据前五步计算结果,计算出全年常住人口增加量。第七步:依据推算的年末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上年年末常住人口,调整本年全年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移增加人口。2、常住人口总量的估算依据人口平衡方程计算出年末常住人口。3、主要分组数值的推算本制度中规定的常住人口分组标志有性别、年龄和城乡。在推算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汇总数据。具体的方法是:第一步:依据汇总数据计算出相关标志的成数。以推算分性别的常住人口为例,就是要计算出汇总数据中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步:计算出相关成数的抽样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总体数值。就是要根据调查方案规定的抽样方法,选取适当的抽样误差计算公式,对第一步中计算的成数进行统计推断。第三步:依据第二步推算的总体成数,计算总体数值。如本地区男性人口为:式中男性人口比重为第二步中推算的总体成数。城乡分组数据应依据2007年新维护的城乡地域库测算。(二)劳动力人口主要指标推算方法(RK302-RK305)劳动力人口指标的推算主要以年度劳动力调查汇总数据为基础,依据劳动力人口的不同分类,计算各类劳动力人口及其构成。推算方法:1、 利用劳动力调查数据分别计算劳动力资源人口的成数。16岁及以上人口比率=16岁及以上人口常住人口100%劳动力资源比率=劳动力资源人口16岁及以上人口100%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100%就业率=就业人口经济活动人口100%失业率=失业人口经济活动人口100%非经济活动人口比率=非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100%2、依据常住人口推算总量,推算劳动力资源人口。16岁及以上人口=16岁及以上人口比率常住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比率16岁及以上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资源人口就业人口=就业率经济活动人口失业人口=失业率经济活动人口3、依据以上劳动力资源人口计算各劳动力人口构成。五、附 录主要指标解释1.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2.净迁入人口:指那些现居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但其户口登记在外省市的人口;或现居住在本市不足半年,但其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省市的人口。3.劳动力资源人口:指一定劳动年龄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总人口数。具体的范围是: 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4.劳动年龄人口:指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的劳动力资源人口。5.经济活动人口:指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6.社会从业人员: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劳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具体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乡村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