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产业调研及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doc_第1页
蓝色产业调研及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doc_第2页
蓝色产业调研及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doc_第3页
蓝色产业调研及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doc_第4页
蓝色产业调研及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色产业调研及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初探摘要: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生命所在。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青岛蓝色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和申报化工相关专业,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良性互动。abstrac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djust the specialty setting and structur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y structure changes. a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qingdao blue industry development,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has mad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apply for chemistry-related specialties, and has been constructing marine chemical specialty group, with the purpose of fully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and achieving a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skilled talents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关键词: 蓝色经济;海洋化工生产技术;海洋化工专业群key words: the blue economy;mar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marine chemical specialty group0 引言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市定位于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示范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海洋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海藻化工产业。建设国家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淡化装备制造,把青岛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海水淡化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为了寻找高职专业设置与蓝色产业需求相对接的结合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展蓝色产业发展研究和调研,2009年11月20日,成功召开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蓝色经济专业建设研讨会”;2010年“服务蓝色经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获山东省第三批科研发展计划立项(立项号:j10wh55);2011年8月成功申报了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通过重点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为青岛蓝色产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持。1 蓝色经济相关产业调研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1中提出,未来五年将以胶州湾东西两翼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重点突破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四大新兴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盐化工、海藻化工和海洋防腐产业。随着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化工产业实施战略转型调整,打造“一南一北”产业发展新布局。即利用在胶南董家口和平度新河两个工业功能区,分别进行“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及液体化工品仓储项目”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在石油化工方面,由中石化投资上百亿元建设的“大炼油”项目是青岛临港石化工业的龙头项目,韩国高合化纤、sk化工、丽东化工等一批大型石化及深加工项目相继在西海岸落户,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在海洋生物化工方面,青岛现有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以及海洋生化制品企业30多家,甲壳质(壳聚糖)系列衍生物加工利用产业初具规模,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甘露醇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在海洋防腐方面,“十二五”期间,青岛将把海洋防腐产业列入海洋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海洋化工研究院目前已成功研发出海洋防腐涂料,这种海洋新材料可以为船舶、港口及海洋使用设备提供理想防腐材料,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海洋化工研究院投资6000万元,正在建设年产10000吨海洋防腐涂料生产线,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在生物医药方面,青岛市是省内最大的生物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基地,拥有青岛易邦生物制品研究所、青岛国风药业、青岛黄海制药等一批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生物制药企业,其中易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动物疫苗研究基地。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生产中心等项目的建成,将成为引领区域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一批具有产业引导力的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聚集青岛。在服务外包方面,青岛市近两年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承接服务外包、扩大高端服务产品出口纳入中长期规划,并制定了明确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现已有8家具有服务外包性质的国际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落户岛城,第三方检测类服务业集群已在我市初步形成。2 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申报青岛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专业高职教育,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学院建设。服务蓝色经济,适应蓝色产业发展需要,寻找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相对接的结合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生命所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国家首批示范院校,始终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之际,服务于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培养蓝色经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在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办公室、青岛市市科技局的指导帮助下,2009年11月,召开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蓝色经济专业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青岛海湾集团、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出席会议。专家们围绕我市蓝色经济规划,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对学院现有专业、师资配备做了诊断,给专业发展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学院通过对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大炼油)、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石化)、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调研,生物化工学院决定对化工专业进行调整,应用化工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于石油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应用;申报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盐化工、海洋生物化工和海洋防腐化工。3 海洋化工专业群建设在申报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由海洋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商检技术、生物制药等专业组成的海洋化工专业群,通过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建成青岛市蓝色经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能够满足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对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生物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实训的需求。3.1 适应青岛市蓝色经济产业需要,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 实施“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与青岛地区知名化工企业、第三方检测、生物制药、蓝色经济新兴企业合作,分行业调研,构建适应青岛地区先进化工、第三方检测、现代制药、现代药品经营管理企业、服务蓝色经济新产业的“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3。 “平台”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公共课针对群内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职业技术基础课为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须的生产技术知识、产品技术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课程,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模块”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进行“模块”课程学习。3.2 适应青岛市蓝色经济产业需要,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学院为每个兼职教师配备助教,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主讲的机制。如聘请省首席技师指导学生实训,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需要院内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锻炼。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院规定每年每个专业至少安排2名专业教师脱岗到企业研修,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3.3 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质,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4。但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往往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高职教育时常处于“一厢情愿”的尴尬境地。为深化校企合作内容,生物化工学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与第三方检测企业合作,在院内投资建设第三方检测实训室,校企共建第三方检测专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共建化工技能实训室、化工专业群岗前培训基地,实现氯碱化工、纯碱化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岗前综合实训,承接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合作开展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3.4 重视各级技能大赛,推动内涵发展 学院将技能大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将职业技能大赛训练与专业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竞赛项目研究+技能训练”的职业技能竞赛模式,使学练赛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将每年11月份作为技能大赛月,赛项设置、方案制定、项目评判等各环节吸收了企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突出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院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和指导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在2010年青岛市第十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1名教师取得高级技师资格,1名教师取得技师资格,并荣获青岛市技术能手称号。3.5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成果转化,服务社会 当前石化、化工、生物技术行业中,技术、新产品至关重要,产学研合作也是校企之间连接的纽带,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很多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及缺乏新产品而导致竞争力不足,企业有此方面的需求,同时在员工素质、层次方面需要提高。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助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优化,合作开发新产品,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将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同时给企业提供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解决了企业的技术、员工需求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海洋化工专业群在师资方面高级职称以上占56%,硕士以上学位10人,已具备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方面的优势。通过专业群建设,将进一步深化与青岛大炼油、青岛石化、青岛海晶、青岛碱业、明月海藻集团、国风药业、百洋医药、中一监测等企业的合作,开展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