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3.doc_第1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doc_第2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doc_第3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doc_第4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备课大师 南州六月荔枝丹3教学目的: 1、 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 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 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4、 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5、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 复习导入: 二、 释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三、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四、 通读课文,注意字词: 字词正音: 缯z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rng瓤(瓤子) l醴(甜酒) nng囊(口袋) lo酪(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b勃(烟起貌) p莆(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jn龟li裂: 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ji) 幅员: 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 极象真的;真切。 绚丽: 灿烂美丽。 渣滓: 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 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福气、运气。 五、 指导自读阅读提示和课文: 1、 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 2、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 3、 参考“思考和练习一”,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4、 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5、 提出疑问。 六、 编写全文提纲,弄清顺序,理解脉络: 编写提纲时可以参考“思考和练习一”,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因为在课文的“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一”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预习提示”中说文章“说明荔枝的生态结构和有关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因而在“思考和练习一”中说“第至第段主要介绍了荔枝的生产情况”,把这段作为一个层次。其实第段到段主要是写荔枝的产地,前两段主要利用历史资料和古籍记载,具体说明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省,后一段是根据荔枝的生活习性说明荔枝生长的北限是成都、福州。这几段跟荔枝的生产并无直接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对“生产”的解释是:“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至于第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不宜归附在上面这个层次。 2、生态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这个解释,课文第段说的“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就是指它的生活习性。因此,提示和练习把课文分成生态结构和生产情况两部分,是不恰当的。 3、“思考和练习一”的第道填充题,把荔枝的花也包括在“写荔枝的果实内部”当中,这样归类,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列成以下的结构提纲: 通过这个结构提纲,使学生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 第段说明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法可以参考。 (列提纲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 七、 复习本节内容: 八、 板书: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阅读第一段,提出问题: 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批把,壳如红缮,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提问:白居易写荔枝,从树形、树叶到花、壳、实、味等等,写得比较全面,而课文的第段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绢,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须有所选择。第段里所引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重点。这一段把自己幼时对荔枝干的认识同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为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开了路。这篇说明文的开头同景泰蓝的制作不一样,不是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而是写得比较生动,这就是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研读课文: 1、 本文在介绍荔枝时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那部分是作者介绍的点? 果实 (重点) 有关内容 2、 作者在介绍果实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 外 ) ( 内 ) 好处: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3、 作者对荔枝外部特征的介绍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的? 外壳 2 外部形态 颜色 3 形状 4 大小重量5 4、 看书第二段,作者是用哪个词来描写荔枝外壳的? “粗糙”。 5、 那么,什么叫做“粗糙”? 不光滑,不精细。 6、 用“粗糙”这个词来描述荔枝是否准确? 准确(不准确) 7、 想一想比如草莓、核桃、卢柑、猕猴桃等果实的表面能否用“粗糙”这个词来形容? 可以。 8、 大家说,只用“粗糙”这一个词能否把荔枝的外壳说清楚?换句话说你头脑中出现了荔枝的模样了吗? 没有。 9、 这只是初看荔枝时对荔枝外壳总的认识。你们看看为了把荔枝和其它果实区别开来,作者抓住荔枝的那些特征来介绍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特征龟裂片、片峰。 方法下定义、打比方 10、 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准确、形象、简明。 11、 荔枝的外壳已经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又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话? 更准确、更令人信服、不片面、不绝对。 12、 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有一定的说明方法。 ?准确简明的语言 13、 为什么一定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主要、最本质的方面。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特征往往是呈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看特征不止一个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是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个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 14、 从这个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不同方面来写荔枝的外部特征的,这里有没有不是荔枝的外部特征的地方?重量。 15、 既然不是外部特征,可为什么又在这里出现了呢? 因为同种事物重的个头肯定也大,写重量是为了说荔枝的大小,因此也是必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 在写荔枝颜色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成熟的荔枝 ,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这句话说的是否准确?为什么? 准确。有了限制词:成熟、大多数、或,使荔枝的颜色具有普遍性。使说明语言准确的方法之一是-加限定词,使其具有普遍性。 17、 根据上面所讲的阅读第四段文字,在介绍荔枝形状时哪些词语不能少?为什么? “或”、“通常”、“有的”、“显隐随品种而不同”。修饰限定作用. 18、 明白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和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里的卢柑,尽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卢柑的“外部形态”。 (学生活动) 19、 为了使说明事物更准确起见,还可以借助一些资料 。下面是百科全书上一段关于柑果的介绍。 柑果:又称橙果。浆果的一种类型。外果皮坚韧革质,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纤维束布其间,干燥果皮内的“桔格”就是这些纤维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是原来子房内的表皮毛发育而成的。这是果实的食用分,如柑、橙、桔、柚等的果实。 20、 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 外内 (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21、 本文在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时是怎样介绍的?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外内 膜 6 内部构造肉 7 贮藏 8 核 9 22、 荔枝的内部构造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这部分介绍在结构上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贮藏”不应放在这个结构里。那么它应放在哪合适?有关资料。 荔枝花 10 有关内容 栽培史、产地11 古代荔枝谱12 习性、生长北限13 23、 有关内容有这麽多,是不是随便放一个位置就行? 应把它放在哪? 不行。放在“栽培史、产地”处.。 24、 可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前面说的三个条件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