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辅导一:关于汉字性质研究的思考关于汉字性质研究的一些思考王德寿(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合肥230022)摘要:汉字性质问题是二十世纪汉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对汉字性质研究中的一些主要不同观点进行了介绍,对汉字性质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及形成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汉字性质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关键词:汉字性质研究;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语素文字;意音文字;汉字特点一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文字学通论性质的著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然而,尽管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至今人们对汉字性质的定性还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论纷歧迭出,不下二十种。现根据前贤所述及笔者所见,择其要者,略述于下。1、表意文字说。最早提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谈到文字体系时说:“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1表意文字说是影响较大、赞成学者较多的一种意见,沈兼士、张世禄、梁东汉、王宁等先生都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沈兼士2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字形义学时说:“综考今日世界所用之文字,种类虽甚繁多,我们把它大别起来,可以总括为两类:(1)意符的文字,亦谓之意字,(2)音符的文字,亦谓之音字。意字的性质,不以声音为主,而以表示形象为主,用文字来具体的或抽象的形容事物之状态,如文字画,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指事、会意各字皆是;音字的性质以表示声音为主,大都是由意字转变来的,如欧美各国通用的拼音文字,中国的形声字皆是。”240年代张世禄先生在文字学与文法学一文中认为,文字都具有形体、音读和意义这三种要素,这三种要素的不同配合就形成了图画文字、标音文字、表意文字。张先生认为表意文字是介于图画文字和标音文字两者之间的,这种文字“一方面还保持着一些图画文字的遗迹,另一方面却又具有很丰富的标音成份。但是我们对这种文字的应用,既不能纯粹从形体上看出意义,又不能完全依据字体的分析得到确凿的音读,而只是把许多字体作为习惯上各种意义的符号罢了,所以称为表意文字。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的唯一代表。”3梁东汉先生在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一书中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三个类型,划分的标准是根据文字符号代表怎样的一个音值,而不是根据他们的外表的形式。他说:“符号表达个别的完整的词或者它的独立部分的文字体系叫做表意文字体系。它往往采用许多各种不同的符号:表示整个词的意义的符号,表示音或音节的符号以及表示意义范畴的部首。”“现在使用的方块汉字是古代好几种表意文字里唯一能够流传和巩固下来的表意文字。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没有标音成分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另一类是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4王宁先生在论汉字简化的必然趋势及其优化的原则一文中说:“汉字是表意文字。这样定性只是说,汉字是因义构形的,因此,它的形体直接带来的信息是意义,由义而知音。这与拼音文字直接带来语音信息,由音而知义,正好相反。”52、表音文字说。70年代末,姚孝遂先生发表了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一文,不同意表意文字说。姚先生认为“文字发展阶段和文字符号的构形原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他根据古汉字在应用中存在大量的通假现象,认为“就甲骨文字的整个体系来说,就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它已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其根本功能不是通过这些符号形象本身来表达概念的,把它说成是表意文字是错误的。”6,后来在其发表的再论古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明确提出,“就文字的功能和作用而言,古汉字,包括最早的、成体系的甲骨文在内,由于其已有了固定的读音,它已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表音节阶段。也就是说,这种文字符号已具备了语音符号的性质,它是通过其所代表的语音来表达概念,而不是通过其形体本身的图像来表达概念的。”73、表词文字说。最早提出表词文字说的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他在语言论中说:“从表面上看,词(words)显然是首先用符号表现在文字里的语言单位。用一个符号代表口语里的每个词,这样的文字体系就是所谓表意文字(ideographicwrinting),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误会的名称。文字的重要特点恰恰就是,字并不是代表实际世界的特征(“观念”)而是代表写字人的语言的特征,所以不如叫作表词文字或言词文字(word-writing或logographicwriting)。” 8前苏联文字学家伊斯特林持有相同观点。她说:“所谓表词文字是一些古老的经过调整的文字体系(古汉字、古苏美尔文字、部分古埃及文字以及其他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体系通常由图画文字产生并且局部或全部由表示单个词的符号所组成。”9后来一些学者接受或补充了表词文字说。如王伯熙先生说“从文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单位这个方面来看,汉字应该属于表词文字。因为它的每个独立字符基本上都是音义结合体,即形音义的统一体,是词的书面符号。” 10郑林曦先生认为“汉字根本不是什么语素文字。在古代,它主要是记写单音节词的文字;在现代,它是记写单音节的词和词素以及音节的文字。” 114、语素(词素)文字说。这是一种在语言学界较普遍认同的说法。最早提出语素文字说的是赵元任先生,他认为:“用文字来写语言,可以取语言里头各等不同尺寸的单位来写。用一个文字单位写一个词素,中国文字是一个典型的最重要的例子。他跟世界多数其他文字的不同,不是标义标音的不同,乃是所标的语言单位的尺寸不同。”12吕叔湘、朱德熙等先生均赞同语素文字说。吕叔湘先生说:“世界上的文字,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类,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又叫做音位)。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 13朱德熙先生说:“作为语言的符号,汉字是代表语素的。从表面上看,每个汉字一个音节,好像汉字是代表音节的。可是相同的音节有时用好几个不同的汉字表示,意义都不一样。可见汉字代表的不是音节而是语素。所以汉字可以说是一种语素文字。” 145、意音文字说。最早提出并比较系统论证汉字为意音文字的是周有光先生。1957年,周有光先生发表了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周先生着眼于汉字主体部分是形声字来给汉字定性。他说“用文字表达语言,有三种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表形、表意和表音。”“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ideo-phonograph)。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种。” 15周先生后来在文字三相分类法等论文中提出“文字三相说”,认为可以从符形角度、语音角度和表达法角度观察文字,从这三个角度观察到文字的三个侧面,称为文字的“三相”(three phase),根据文字的三相分类法,汉字类型属于“字符语词和音节表意和表音,简称(字符)意音文字。” 16叶蜚声、徐通锵等先生赞同意音文字说。他们在其主编的语言学纲要中说,“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各种意音文字体系都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以及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汉字由于种种原因始终维持着意音文字的格局。” 17(语言学纲要P162)6、音节语素文字说。1983年,尹斌庸先生发表给汉字“正名”一文,他说:“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一个语素。从语音上来说,一个汉字又表示一个音节,因此,综合上述理由,我们建议把汉字定名为音节语素文字,或简称为语素文字。这一名称较好地反映了汉字的本质特点。” 18裘锡圭先生同意语素音节文字提法,但裘先生是从汉字字符有些只跟语素这个层次有联系,有些字符则只起音节符号作用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因而裘先生认为语素音节文字应该解释为“既使用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又使用表示音节的字符的文字。”裘先生认为这种提法与那种由文字作为语言符号的功能而得出的“语素音节文字”的提法貌同而实异。197、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裘锡圭先生认为:“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只有根据各种文字体系的字符的特点,才能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讨论汉字性质的时候,如果不把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跟文字本身所使用字符的性质明确区分开来,就会引起逻辑上的混乱。”“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是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基于以上理论,裘先生在对汉字字符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说:“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是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化完成的标志)。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文字或后期意音文字”。208、方块拼符语素(或表词)文字。王伯熙先生在汉字特性和文字改革一文中认为,“汉字每个单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单位不是音素、单纯音节(即没有意义的纯音节)、纯语义(即没有语言形式的意义),而是音义统一体的语素或词,所以汉字不是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表意文字,而是语素文字或表词文字。”“只说某种文字是语素或表词文字是不够的,还不足以显示该种文字的特性。只有在和其他文字的比较中,一种文字的特性才能表现出来。”王先生在比较英文和汉字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英文是音素拼音表词文字,汉字是方块拼符语素(或表词)文字。” 219、构意文字。陈淑梅先生在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及汉字的构意性质一文中认为:“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拼音,一是构意。据此,可以将世界文字穷尽性地分成两大类:拼音文字与构意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这是我们根据汉字记录汉语的方法对汉字的性质作出的判定。”“几千年来,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由语段到词、词素,几经变化,汉字的构意性质却一直未变。” 2210、语素形意音图符文字和语素意音区别字符字。张玉金先生根据王伯熙先生提出的判断文字性质“三方面”说理论,结合周有光先生的文字“三相”说,认为“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是语素形意音图符文字,隶楷阶段的汉字是语素意音区别字符字。” 23除以上这些说法外,还有殷焕先先生认为现代汉字是“专字专用正字音素文字说”24,马显彬先生的“表符文字”说25,廖才高先生的“字词一体”说26等其他不同说法。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二通过以上粗疏的介绍可以看出,关于汉字性质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本身具有复杂性之外,也与研究者在研究中所依据的理论、观察汉字的角度、运用的方法不同等方面有较大的关系。关于汉字性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有学者专文论及27。综观前述各家关于汉字性质的不同观点情况,我们认为影响汉字性质问题形成统一意见的原因约略有以下几端:1、对判断文字性质的标准认识不一致。在汉字性质研究中,有的学者主张以字符同语言的音义联系状况为标准,于是就有了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有的学者主张以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为判断标准,于是就有了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音节文字说;有的主张应根据字符的性质来判断,于是就有了意音文字说,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等说法;有的主张以单一标准进行判断,有的主张多方位、多角度判定,于是就有了语素音节文字,方块拼符语素文字等不同说法。2、把文字符号本身性质和表达语言的功能混为一谈。在讨论中,有的学者把文字符号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从而表达语言的功能相混淆。如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即由此而引起,而正如裘锡圭先生指出的,“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如果不把这两者明确区分开来“就会引起逻辑上的混乱”。283、名称概念模糊不清引起混乱。有的研究者在研究时不注意名词术语的定义和规范,导致不同的研究者虽然使用了同一个术语,但含义却不同。如表意文字是影响较大也较流行的一种说法,但对“表意文字”这一概念的内涵,各家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是从文字符号可以不通过有声语言直接表达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有的是从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单位有意义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有的学者是从不同的汉字符号能够区别同音语素这个角度来理解表意的。再如“意音文字”,有的学者是从文字记录语言单位性质角度命名的,有的是根据文字符号性质来命名的,其实含义并不一样。4、比较对象比较的层面不一致。在研究中,有的学者拿汉字的单个字符与拼音文字的单个字母比较,有的拿汉字的所有字符与拼音字母比较,造成了比较的对象不在一个层面上,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5、研究的方法和材料的取舍不一样。有的研究者着眼于汉字的全体,通过对古今汉字进行综合分析来讨论汉字性质;有的则着眼于汉字的局部,对汉字进行分阶段的断代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有的以汉字的全部字符作为分析的材料进行讨论,有的则以汉字字符的主体部分如形声字来进行分析讨论。6、受西方语言文字学理论的束缚。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中受西方文字学理论的影响,不能跳出西方学者关于“文字类型三分法”和“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局限于汉字是什么类型文字以及处于什么样发展阶段中来讨论问题,视野不够开阔。正如詹鄞鑫先生评论那样,“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有关汉字的性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自始至终所贯穿的,则是挥之不去的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影响。”297、汉字本身的复杂性。汉字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自源文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已经变得相当复杂,因此要用一两句话对具有复杂性的汉字进行定性,自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的原因,导致了在汉字性质问题上的歧见迭出,但我们只要冷静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以上许多不同的看法,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到了汉字的一些本质问题,只是在怎样表述、概括表达对象时产生了分歧。如表词文字和语素文字、语素音节文字,他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从总体上偏重某一点而已,都是对汉字适应汉语发展变化而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的概括。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争论虽然历经近一个世纪仍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对整个汉字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争论,人们对汉字的前途开始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人们对文字发展由表意文字到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的“文字发展三阶段论”以及拼音文字优于表意、意音文字的认识得到了廓清,人们对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独特个性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研究、争论中,人们对汉字性质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达成了共识。正如万业馨先生指出的:“至少对以下两点基本上已形成共识。一是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二是各种文字符号记录的语言单位的不同,是造成相互间对立的区别性特征之一。”30研究的方法也更趋于科学细致,克服了传统上的笼统概括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把握以及标准的把握也越来越清晰,研究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综观汉字性质的研究,正如王蕴智先生曾指出的那样,“通过汉字性质的讨论,整个语言文字学界对于汉字构形的自然属性,汉字符号的功能和作用,汉字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以及文字与语言的特殊关系,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和手段诸理论要素,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研究汉字的兴趣和素养正逐步提高,汉语文字学的理论探讨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 31三回顾中国文字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许慎以来,在中国近两千年的文字学研究中都没有提到过汉字的性质问题,为什么在二十世纪汉字性质问题却成为了人们讨论关注的热点呢?这固然有中国传统文字学只重实际应用而不重视理论研究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我想不外以下几方面:1、受西方语言文字学理论的影响。自十九世纪末以来,西学东渐,学者们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接触到了西洋的文字,西方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的兴起,使国内的学者们在进行传统文字学研究的同时,接受了西方文字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西方学者将汉字纳入世界文字体系中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激发了学者们在比较中探索汉字所属类型及特点的热情。2、受国内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二十世纪初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从救国救民、普及教育的理想出发,在与西方文字比较的情况下,认为汉字难写、难认、难学、难记,这种繁难的汉字,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妨碍了民众素质的提高,导致了国家的贫穷与落后,因而提出了改革甚至废除汉字的设想。建国以后,在政府倡导下,关于汉字要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的思想一时成为人们的共识,文字发展“三阶段论”和拼音文字优于汉字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头脑,在这种形势下,对汉字的性质及汉字发展阶段的判断就成为决定汉字前途和命运的一个重要命题。到了八十年代,汉字改革趋于低潮,人们开始对汉字简化和汉字改革问题进行反思。在这样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汉字性质问题的争论也就自然而然炽热地展开了。3、由汉字性质这一问题自身重要性决定的。汉字性质研究对汉字理论研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为“正确地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地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的种种问题的基础。” 32 学者们在研究中也逐步意识到,对汉字性质的不同看法,会影响到对汉字其它一系列问题作出不同的解说,既直接关系到对汉字体系的基本认识和评价,又会直接影响到汉字理论的研究水平以及汉字的教学与应用。正因为如此,汉字性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在自然情理之中了,如今汉字性质问题已成为当今汉字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四综上所述,鉴于汉字性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汉字性质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意见的现状,我们认为汉字性质问题仍将继续受到人们的关注,汉字性质问题还有许多需要继续探索、深入研究的地方。我们认为在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充分认识汉字性质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汉字是种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自源文字,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机制,其中许多方面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有关汉字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具体问题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对汉字性质问题很快地有个定论,这是既不现实也难以做到的。2、汉字性质的研究应区分不同的层面。一是古今的层面。对汉字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而其间又发生过剧烈变化的文字体系,个人以为其在古今文字阶段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在构形、表意、记录语言方式等方面应该都是发生了变化的。如形声结构问题古今就有变化的,如果不加区别地一锅煮地用一句话概括说汉字是什么性质的文字,这样势必难以做到,也很容易犯概括不全或以偏概全的毛病。以往对汉字性质方面存在的某些意见分歧,有的就是由于这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二是区分汉字作为符号本身的性质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这样两个层面。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是通过将听觉符号转化为视觉符号来实现记录语言的功能的,这种视觉符号是如何产生、发展并形成系统的?这种符号有什么样的特点?汉字在不同的时期是如何记录汉语的?这种符号体系又是如何满足其所记录语言的需要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汉字性质时要考虑并加以认真研究的。第三是区分理论的层面和应用的层面。要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区分开来而又不割裂开来,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应用的实践,用应用的实践来检验和丰富理论的研究。如汉字教学、汉字信息处理、汉字简化与整理等等问题的研究,都需要理论的研究来作指导,而这些研究成果肯定又会丰富汉字理论的研究。3、要有系统的观念。文字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我们在研究中不但要区分语言和文字这两个不同的层面,还要有系统的观点,即既要把文字作为一个系统,看系统内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同时又要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看汉字系统和汉语系统是如何相互影响而发展变化的。4、应在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开阔的视野下开展研究。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其发生、发展、演变必然会受到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对汉字性质的研究也应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种新学科、新方法不断产生,我们在进行汉字性质研究时应注意吸收新观念、新方法,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可能就会发现新的问题。5、汉字的性质,宜改为汉字的特点。目前我们说的汉字性质研究,实际是汉字的类型学研究。性质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如果说甲种文字与乙种文字在性质上有区别,那它就不是文字了。” 33刘新中先生在对汉字性质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表达了将“汉字性质”改为“汉字特点”的意思,在此我比较同意刘先生的想法,建议学者们将“汉字性质”改为“汉字特点”,这样便于同“汉语特点”、“汉语语法特点”等一致起来。因为汉语、汉语语法等与其它语言如英语、英语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但我们却没人说“汉语性质”、“汉语语法性质”。这样可以避免关于汉字性质的无休止的争论,从而引导人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到探索汉字不同于其它文字的特点上来,现在已有不少文章和著作在用这样的形式开始对汉字特点进行探索。以上是本人对汉字性质研究问题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不揣浅陋,以就教于方家。参考文献: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2、3、转引自郑振峰,20世纪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4、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5、王宁,论汉字简化的必然趋势及其优化的原则J,语文建设,1991年2期6、姚孝遂,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J,古文字研究,第4辑,中华书局,1980年7、姚孝遂,再论古汉字的性质J,古文字研究,第17辑,中华书局,1989年8、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9、(苏)BA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左少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0、王伯熙,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J,中国语文,1984年2期11、郑林曦,汉字记写的是汉语的哪个层次?J,语文建设,1988年2期12、赵元任,语言问题M,商务印书馆,1980年13、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A,现代汉字学参考资料C,苏培成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4、朱德熙,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现代汉字学参考资料C,苏培成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5、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年 7期16、周有光,文字三相分类法A,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4年1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3版18、尹斌庸,给汉字“正名”J,中国语文通讯,1983年6期19、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1988年20、同1921、王伯熙,汉字特性和文字改革A,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语文出版社,1988年22、陈淑梅,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及汉字的构意性质J,语文建设,1998年8期23、张玉金,论汉字的性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24、殷焕先,对现形汉字性质的再认识A,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语文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培电流定律教学课件
- 建筑材料-混凝土 教学课件
- 工艺安全管理系统操作指南课件
- 小学语文课件-海洋之谜
- 建筑历史与文化教学课件
- 危险的地方我不去
- 消防技术应用的试题及答案深入剖析
- 航空器维护保养知识试题及答案
- 肝病及罕见肝病儿童肝病概述
- 航空维修产业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高考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挂靠法人免责协议书
- 碳中和技术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仪控联锁调试记录
-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求实际距离
- 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 DB2101∕T 0010-2019 沈阳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 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图word模板
- 《桃树夏季管理》ppt课件
- 管道阀门安装方案(共14页)
- 采油工中级工更换潜油电泵井电流卡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